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第1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艰巨任务,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去的教学,大多是刻板的“我灌输,你接纳”的教学方式。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未曾听说有人反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但在实施时,这原则却只剩下“教为主导”或变成“教为主宰”。不少教师在课上还是自始至终担当“主演”的角色,学生只是“听众”而已,偶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要一些学生“参演”,也只是找一些优秀学生发发言,当当“配角”而已。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关系收到的成效微乎其微。创新教学迫切需要有新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存在。“问题”教育就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种典型的教学形式,也能有效改善“教与学的关系”。
现代教育组织形式是强调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现代教育更突出问题取向的方式。“问题”是学习知识的前导,一切知识的积累都是因为解答了问题。学问,既学又问。学,是学习知识;问,是探索知识。要改变学生光学不问,光学少问的现象。
要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学生越能把老师问倒,越说明老师教学的成功。一个爱问的学生,是好学生;一个常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一个问得刁钻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一个老师面对大胆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他敢有丝毫的懈怠吗?所以,每节课前都设置问题,让学生为课上的“头脑风暴”等创新意识的训练做充分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学生汇报自己思想的闪光点,发射性的思维。遇到的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启发,思想的相互碰撞,形成争鸣的局面,然后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开放型课程的教学。分析、解决问题是学习,发现问题是更重要的学习,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张教育应“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方法,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如果只是能够发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不够的。解决问题要靠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是提出问题,把解决问题交给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教育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作品的反复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来源于社会实践。学生创新思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创新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思维形式,通过这种思维,人们可以在事物的现状和科学的现有成果基础上,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使认知超出现有水平,从而达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境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在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安排学生提出问题,有“地震逃生方法?”“怎样震后救援?”“最爱你的人是谁?”“在地震中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等问题,在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的过程中,我看到孩子们泪光闪闪,他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而且提高了应付突发灾难的方法和技巧。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释放才智、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孝敬、回报父爱心理需要,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教学中尝试欣赏活动,用探究式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联想,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尝试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创新思维、拓展能力。
因此,在新时期,语文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和内心、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基础教学上转变思路,由基础性教学向创作性教学转变,促进互动式教学的建立;加深对现当代语文的了解,吸收其优点引入语文教学中,以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效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创新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儿童富有责任感、热情、有毅力、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喜欢自学,勇于克服困难,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较强的独立性,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肓从等。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独立性、勤奋、自信和持之以恒等优良个性特征的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2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第3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
第4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智力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学生只能在宽松环境下才能思维活跃。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教学气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⑴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⑵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
第5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智力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学生只能在宽松环境下才能思维活跃。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⑴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⑵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
第6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又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巧设问题情境,促使创新能力的发展
1、独创新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愿意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人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
第7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又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巧设问题情境,促使创新能力的发展
1、独创新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愿意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人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
2、留有空间,创设问题情境
第8篇: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一、让学生乐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有快乐地学习,他们的思维才能不受任何禁锢,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来。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营造出宽松的学习环境。如果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紧张、有压抑感的环境中,那么,学生很难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平时由于学生角色的定位,对教师总是有一种惧怕感,总是对教师的话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乐学的环境,要经常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融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大朋友。这样,当学生感觉不到教师的威严存在的`时候,他们在课堂上才能大胆发言,才能敢于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而当这种情绪被我们激发出来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会随之产生。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去创新,对一些反常的思维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即使是错误的思路与想法,我们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去批评他们,而是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