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的教案
第1篇:《冰心诗四首》教案
《冰心诗四首》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心诗四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冰心诗四首》教案 篇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冰心诗四首》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学习重点: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学习难点: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
二、朗诵大比拼: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四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
三、整体感知: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纸船》
(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冰心诗四首》教案 篇3
一.检查预习在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1.请你向同学介绍一下冰心。
2.大声地朗读诗。
二.新课学习可以先让学生完成第一幅画面的描绘,交流后,师加以指导和评说,然后再引导学生做好第二幅画面的描绘。
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心中风雨”含义。
1.请发挥你的想象,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用文字描绘出下面两幅
画面。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要求:
注意环境的渲染,特别是“风雨”对小鸟的侵袭,造成小鸟“躲”
的情态要形象的给以描画出来,字数:100字左右。
(2)母亲呵/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要求:
注意结合自己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情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见
所闻,发挥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抓住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
等展开描写。
2.交流学生所描绘的内容。
三.结合上面的两幅画面描写,朗诵短诗。
1.先自由地轻声朗诵。
2.集体朗诵。
四.小组讨论:
诗中的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有个这样体验
吗?
五.诵读训练
1.背诵《母亲》。
2.大声朗诵《纸船》。
六.作业
1.背默《母亲》
2.背诵《纸船》
《冰心诗四首》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学习《成功的花》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4.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芽儿————→发展、学习提高↓人
树↓↓成
成↓花儿————→贡献、努力回报↓长
长↓↓的
过↓↓过
程↓果儿————→牺牲、贡献社会↓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四、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五、教师小结:
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六、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四。
第2篇:冰心诗四首教案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
通过朗读、联想、想象等方式多角度赏析,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一、营造情境,导入课文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学生回答)
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
二、走进作者的世界
学生利用幻灯,展示交流事先搜集的作者资料(“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教师简介作者。
三、学习《母亲》 1.朗读比拼。
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2.质疑问难。(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借喻。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明确:对母亲的依恋之情。3.感情朗读。
四、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2.讨论。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4.齐声朗读这首诗。
五、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赏析《成功的花》 1.朗读展示。
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学生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1)“惊羡”一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合作探究。
(1)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2)成功来自奋斗,你能举例说明这个道理吗? 4.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 ——————→ 明艳的花 ↓ 艰辛、牺牲
人 ——————→ 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三、学习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2.品味语言。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或者句子用得最准确,把它找出来并说明这样使用的好处。3.感悟哲理。
学了《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教师总结、板书。
果
↓
芽儿————→发展、学习提高
↓
人
树
↓
↓ 成成↓
花儿————→贡献、努力回报
↓
长
长
↓
↓ 的过
↓↓ 过
程
↓
果儿————→牺牲、贡献社会
↓
程
四、布置作业 1.小作。
学习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2.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读书笔记。【资料宝藏】
1.关于作者
冰心 ——20世纪中国文坛一盏不灭的灯
冰心,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她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真诚地表现了自己和时代,她那光彩夺目的作品是对祖国人民和未来的最大奉献。
冰心著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诗集《繁星》、《春水》等,并译有《印度童话集》、《泰戈尔的戏剧》等。
大海边度过的童年岁月冰心曾说:“我的生年最好记:1900年!我是二十世纪的同龄人。”冰心姓谢,学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冰心等。她的父亲是当时清政府的海军军官。在山东烟台的大海边她慢慢长大。青郁的山,无边的海,年轻的水兵,山风、海浪„„仿佛都给幼年的她留下诗情画意。
冰心从小爱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文学和外国翻译小说。她读小说到了着迷的地步,整天脸也不洗、头也不梳。到十一岁,就读完十几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冰心上学时,先生每当她作文好些时,便批上“赏小洋一角”。她为了买书,便努力作文。早在冰心七岁时,她就偷偷写了小说,第一部介乎《三国志》、《水浒传》的东西,是白话的,名曰《落草山英雄传》,但写到第三回就觉得没劲停止了,后又换了《聊斋志异》体裁,用文言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也由于语言的重复半途而废,但这种奇早的创作尝试还是少见的。
1919年,沉沉的惊雷滚过中国上空,“五四”运动的号角搅动了青年学生的心,正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上学的谢婉莹,这年19岁。她因为平时喜爱文学,写作能力强,被选到学生自治会里当文书,后来又被选进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她这一年中常常给报纸写点宣传性文章,发表时,用的是学名“谢婉莹”。
从某种意义上讲,冰心是战战兢兢地踏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叫做《两个家庭》。那时,她有点胆怯,怕别人笑话她的作品不像样。不敢署她的真名“谢婉莹”,而用了笔名“冰心”。过了几天,文章居然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出来了。刊登时,在“冰心”之下,多加了“女士”二字。正是从这篇发表之后,引起冰心强烈的创作欲望,从此她发奋地写作,胆子越来越大,小说、诗歌什么都敢写。这几年是冰心创作最初的旺盛时期。
1921年,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经常在茅盾、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以小说居多,如《笑》、《超人》、《寂寞》等,当她1923年以优异成绩由燕京大学提前毕业时,已是蜚声文坛的作家。8月3日,冰心赴美留学,沿途的见闻,去国的心境,客居的情思,异国的趣事,以及后来回国时的欢悦,都成了她早期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的内容。冰心于1926年回国任教,1929年与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结婚,婚后的冰心家务缠身,不能专职教书,创作也不多。直到1934年《文学季刊》在北京创刊,应郑振铎之聘任该刊编委员之后,创作才又多起来。
1946年冬,冰心全家赴日本。当时多难的祖国,又被国民党推入内战的火海,她好像也置身战火,心情惶惶,为祖国痛苦着,创作的心绪像遇霜的秋叶,逐日枯萎。直到1949年10月祖国解放的好消息传来,她才感到毕业未曾有过的欢乐。但冰心一家从日本回国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去的时候拿的是国民党政府的护照。她是借口跟她爱人吴文藻先生到美国耶鲁大学任教而离开日本,又借口女儿大了要带她们到香港制装,而经香港回国的。
冰心,拥抱祖**亲,也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母爱。美好的现实,充满希望的前景,使辍笔十年的她重新开始了勤奋的创作,写了《归来以后》等作品。1952年初夏一个傍晚,周恩来同志在中国海招待冰心和吴文藻教授,给了冰心强大的动力,她更加勤奋地写作,特别为孩子们写作。
正当冰心发奋创作的时候,1957年反右斗争的风雨推开了她家的大门,袭击了吴文藻教授。这时候,总理让邓颖超同志把她接到家里,安慰她、鼓励她。严文井、张天翼同志1958年向冰心同志提议继续写《寄小读者》,她欣然接受,捡起了已经中断20年的“通讯”。1966年,“文化大革命”平地而起,横冲直撞,到处进行史无前例的大破坏。冰心没有幸免--抄家、批斗、劳动,使她整整搁笔十年。1970年,冰心和吴文藻告别久居的老屋,一起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种麦子、点豆子、看青、摘棉花。在这位作家长达十年的空白稿纸上,写满了检查,覆盖着尘沙。逆境中,又是周恩来亲自出面保护她。“四人帮”垮台后,她怀着一颗爱心,在她最喜爱的儿童读物《儿童时代》上发表《三寄小读者》。前后已五十余年。这不仅是冰心所走的文学之路,也是她跋涉的人生之路。它们的文字同样清丽可爱,但情调却迥然不同。可以说,三个《寄小读者》反映了三个时代。从冰心丰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生活的不同的时代,她所跋涉的足迹,能听到她真实的心声。
2.冰心给小读者的信
又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3.作者的话
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五四”以后,在新诗的许多形式中,有一种叫做“短诗”或“小诗”的。这种诗很短,最短的只有两行,因为我写过《繁星》和《春水》,这两本集子里,都是短诗,人家就以为是我起头写的。现在回忆起来,我不记得那时候我读过多少当代的别人的短诗没有,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
经过是这样的: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在大学预科,新文化的高潮中,各种新型的报刊多如雨后春笋,里面不但有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论著,也有外国文学的介绍批评,以及用白话写的小说、新诗、散文等。在我们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我们在课外贪婪地阅读这些书报,就是在课内也往往将这些书报压在课本底下,公开的“偷看”,遇有什么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把自己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也都拉杂地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写上去。日子多了,写下来的东西也有相当的数量,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而这三五行的背后,总有些和你有关的事情,看到这些字,使你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而舍不得丢掉。
这时我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飞鸟集》连载,(泰戈尔的诗歌,多是采用民歌的形式,语言美丽朴素,音乐性也强,深得印度人民的喜爱。当他自己将他的孟加拉文的诗歌译成英文的时候,为要保存诗的内容就不采取诗的分行的有韵律的形式,而译成诗的散文。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飞鸟集》原文是不是民歌的形式,我也不清楚。)这集里都是很短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我心里一动,我觉得我在笔记本的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了起来。在抄的时候,我挑选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名之为《繁星集》。
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本诗集,我的《繁星集》是不是诗集呢?在这一点上我没有自信力,同时我在写这些三言两语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识地在写诗,(我上新文学的课,也听先生讲过希腊的小诗,说是短小精悍,像蜜蜂一样,身体虽小却有很尖利的刺,为讽刺或是讲些道理是一针见血的等等。而我在写《繁星》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希腊小诗。)所以我在一九三二年写的《全集自序》中,曾有这么一段:
谈到零碎的思想,要联带说一说《繁星》和《春水》„„《繁星》、《春水》不是诗,至少是那时的我,不在立意做诗。我对于新诗,还不了解,很怀疑,也不敢尝试。我以为诗的重心,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同时无韵而冗长的诗,若是不分行来写,又容易与诗的散文相混。我写《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说,因着看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它的形式,来收集我的零碎的思想„„这是小杂感一类的东西„„
现在,我觉得,当时我之所以不肯称《繁星》、《春水》为诗的原故,因为我心里实在是有诗的标准的,我认为诗是应该有格律的——不管它是新是旧——音乐性是应该比较强的。同时情感上也应该有抑扬顿挫,三言两语就成一首诗,未免太单薄太草率了。因此,我除了在二十岁前后,一口气写了三百多段“零碎的思想”之外,就再没有像《繁星》和《春水》这类的东西。
以后,在一九二一年二月,我在西山写了一段短小的散文《可爱的》,寄到《晨报副刊》去,登出的时候,却以分行的诗的形式排印了,下面还附有编者的按语,是:
这篇小文饶诗趣,把它一行行地分写了,放在诗栏里,也没有不可(分写连写本来无甚关系,是诗不是诗,须看文字的内容),好在我们分栏,只是分个大概,并不限定某栏必当登载怎样怎样一类的文字;杂感栏也曾登过极饶诗趣的东西,本栏与诗栏,不是今天才打通的。
于是,我才开始大胆地写些新诗,有的是有韵的,也有的是无韵的,不在这篇题目之内,暂且不去提它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诗刊》1959年4月25日第4期,后收入散文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4.课堂实录片段(执教者:王海媛)
师:好,诗歌评改会现在开始,请各个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亮出自我风采!(课件板书提示:可用删除法,换词法,修改符号法。)
生:我觉得诗歌的第一句中的“从来不肯妄弃了”读起来有点拗口。删去“来”字读起来更顺口。
生我觉得第一句中的“了”字也可以删去,因为“了”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删去更能从时间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生:我发现诗歌中有别字,作者把“地”写成了“的”。师:我同意这些同学的说法,同时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冰心文集以及其他书籍中《纸船》的第一句是没有“来”字的。并且当时没有“的地得”之分。讨论继续!
生1:我认为“妄弃”可以改为“丢弃”。生2:我认为不可以。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丢弃”表明很轻率丢弃。用“妄弃”更能表达对母爱的珍惜。
生3:我认为“抛”用的不够好,给人一种很随意丢掉的感觉,表现不出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
师:那你认为可以换用哪个字? 生3:我觉得“放”字会更好。师:同学们怎么看?
生:我认为“放”字不好。因为“放”字给人一种有目的的感觉。而在苍茫的大海上,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惘然的。
生:我也认为是“抛”字更好,因为当时作者正在大海上,还上风大浪大,作者的心境也不是平静的。“抛”是她发泄情绪的一种体现。她是在发泄她的孤独,寂寞和思家的情绪。
生:老师,为什么作者在诗歌里用“舟”而不用“轮船”? 师:大家怎么看?
生:在古代,舟就是轮船。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生:我不同意。轮船很大,表达不出诗的意境。师:为什么舟能表达出来呢?
生:因为“舟”能给人一种很渺小的感觉,让人感到海上的飘摇不定,让人感到作者的孤独惆怅。轮船表达不出这种美感。而且“轮船”在语音上也没有“舟”的美感。
师:大家讲得真好。“舟”写出作者孤独的心。那么可见,“舟”象征了什么? 生:作者的心。
师:对极了,那么我们学过的那些是写舟或表现与“舟”、“帆”相类似内涵的诗句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室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室。在这里老师插个队也问一个问题,好吗?
生:(齐)好!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最后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性的东西怎么能承载无形的东西呢?这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可以改喔。例如我们同学刚进中学时,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忍不住要流泪。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呢?载着---------归去(延长声音——)
生:泪水。生:一行泪水。生:一船泪水。
师:好。这就是诗歌。5.课文扩读材料
之一:
繁星·四八
弱小的草啊!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提示:歌颂平凡、普通,勉励弱者以乐观、热情的态度对待人生。)之二:
春水·一六二
崖壁阴阴处,海波深深处,垂着丝儿独钓。之三:
不来也好,我已从蔚蓝的水中,钓着诗趣了。
(提示:体现了作者悠然平静的心境。语调活泼、生动,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垂钓诗趣图”。)
之四:
繁星·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
“藉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硬的磐石,裂成两半了。
(提示:以恬淡自然且充满童稚的笔致,颂扬了“极小的刺果”的反抗精神,勉励人应积极努力向上,不畏艰辛,收获人生坚韧意志的硕果。)
之五:
繁星·五四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千万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提示:人生的偶遇是偶然的,也蕴藉着必然,因此更应该珍惜你的生活和你所偶遇的每一个人和每一分缘。)
第3篇:《冰心诗四首》教案
《冰心诗四首》教案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体会《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重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
第4篇:《冰心诗四首》教案
2013年秋学期初一语教案(03)
课题:《冰心诗四首》
编写:夏冰 审定:施云康 日期:9月1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能理解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能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对父母的爱。教学重点
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教学设计:诵读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冰心诗三大主题:母爱、自然、童真。
二、自学反馈 检查课文背诵
三、独立训练
1、生朗读 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2、《母亲》一诗中前
第5篇:《冰心诗》四首教案
《冰心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 朗读诗歌
2.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
第6篇:冰心诗四首教案范文
冰心诗四首教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介绍
1、关于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以及翻译家。
2、关于课文
《冰心诗三首》前两首选自《繁星》,后一首选自《春水》。三首诗意蕴隽永,饱含着鼓励青年奋发向上,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珍惜青春等思想,风格独特。《成功的花》中,诗人用明艳来比喻事业的成功;将现时与当初对比,用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一个抽象的道理:奋斗者和牺牲者伟大的。在《嫩绿的芽儿》中,作者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要奋发努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与牺牲。在《青年人》中,作者把青年人的生命史比喻成一部未完成的书稿,劝勉、告诫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写好生命中的每一页书稿。三首诗短小精悍,不追求韵律,用极其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构思精巧。语言清新淡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这三首诗,有如:在炎夏永长的中午,在绿荫如盖、芳草油油的地上,卧听那山谷中琮和碎玉的清
第7篇:冰心诗四首教案精选
冰心诗四首教案精选
冰心诗四首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一、从《母亲》和《纸船》中体验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的不同,‘教案’冰心诗四首教案。
二、从《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中探讨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
三、学习冰心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等特点。
四、朗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成功的花》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嫩绿的芽儿》中阐述的积极的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一朵明艳的花儿摆在你面前时,你很羡慕它的明艳吗?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为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
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作评价,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二、诗歌简要评析:
(一)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成功的花》;读准字音(惊羡xiàn)。
(二)简析。
1、这
第8篇:冰心诗四首优秀教案
冰心诗四首优秀教案
教法探路
教学目的: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