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组诗
第1篇:天然组诗
天然组诗
*愿望*
我想跟你一起去山里,盖小木屋
采野果子,喝山泉水
我想把我的头发染成绿色,指甲也是
蝴蝶来的时候,我会伸出脚丫
露出花瓣一样的小铃铛
我想在天黑的时候,被你咽下
天亮时再像肋骨一样把我拆分出来
篱笆上晒着的金银花
可以泡茶,也可以沐浴
只有周末时,我不会跟你抢
*钓*
提前,把月牙儿石叫醒
戴上青藤斗笠,再编个草戒指
细雨花香的季节
你和我,一起垂钓
露水里游出最妖娆的蓝尾鱼
你的眼睛清澈,像我遗落的'水晶
真想把最饱满的野草莓,喂给你
我们不要篝火,也不要许愿
把快乐射向月亮
幸福便会开成满天的星星
*蛇*
你从山洞带回一条很帅的蛇,无毒
我说不吃,你就将唇印在了我的额头
绕着小木屋旋转三圈,传说中的音乐
便像迷香一样穿透时空袅袅而来
那时的我,有着靓丽的碎花裙,细带凉鞋
还有一颗小小的眉心痣
你说,我的舞姿像极了蛇新娘
而你,竟然当着我的面,褪去了一层皮
第2篇:天然地震学
天然地震学结课作业 院系:城市建设学院班级:道桥10901姓名:胡俊学号:200905793
花开无声,岁月无痕,转眼间我们的公选课《天然地震学》也已经结课。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大三学生,我学过一些地震相关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因为想了解更多地震方面的知识,所以我选择了这门公选课。在这篇结课作业中,我将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一、本课程的收获
1.对地震的认识
目前,大自然还有许多人类无法准确预测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天体,其内部时刻都在不断地运动,而这些变化都有可能带来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比如我们都知道地球主要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由于这些板块的运动,相邻的两个板块就会相互拉张、挤压、剪切,产生地应力,从而导致地震的发生。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两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其中,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而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分布在欧亚地震带。
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震级为8级以上、震中烈度11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两次;震级为7级以上、震中烈度在9度以上的大地震不到20次;震级在2.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在15万次以上。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每年至少造成8000人死亡,26000人受伤。我国东
临环太平洋地震带,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分布相当广泛,除了个别省市,绝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大地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大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是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虽然我们饱受地震的折磨,却不能对地震进行比较准确有效的预测。既然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地震是无法及时准确预测的,那么未雨绸缪,做好防震准备工作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震后自救、逃生知识和技能,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灾难发生后,生命高于一切,提高民众的防震自救意识,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目前我国主要依靠学校等相关媒介来宣传。可是在我们国家,民众的防灾意识普遍比较弱,抗灾意识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在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和民众对地震的认识有所加强,但这还远远不够,做好地震的宣传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而《天然地震学》这门选修课也可以说是一种宣传媒介,并且我认为与其它媒介相比,它的效果更好。因为它图文并茂,再加上上课的都是大学生,其效果会更好,而且课堂上的相关地震的纪录片、视频,给人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上了这么久的课,对课堂上的知识我没能记住多少,但是对于一些地震发生时的灾难性画面却历历在目。每次观看视频,尤其是地震发生时和震后满目疮痍的画面时,我都有很大的触动。虽然我现在对地震的了解有限,不过跟以前相比,我对地震的认识大大加深了,我相信其它的同学也会有相同的感受!上了一个学期的天然地震选修
课,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我学到了多少地震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我对地震有了一个新的、全面的正确认识。
2.地震预测与预防
在14周星期二晚上的课堂小讨论,大家的主要话题是关于地震的预测与预防,在这里我将再次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地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及时准确的预测,尽管大家都持乐观的态度。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前震的准确预报只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发生在1975年的中国辽宁的海城地震。然而,即便是这个提前预测成功的特例,在另一本科学杂志《科学》看来,其可信度也仍然令人怀疑。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文章中报道,“按照1988年中国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这次地震最终还是造成了1328人死亡,16980人受伤”。在15周的课堂,老师也说这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因为虽然我们国家成功预测了1975的海城地震,然而次年的唐山地震却没能提前预测。
那么,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呢?
对于地震灾害,难道我们人类只能俯首称臣么?随着当今科学的发展,在将来的某一天,我想地震一定能准确预测,只是那一天我们目前还无法预知。
目前,关于地震的预测,很多时候科学家是以动、植物以及天气的异常作为根本依据,可是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把这些作为地震研究的依据,其可信度就不得不大打折扣。地震发生之前,很多时候震源都会出现动、植物或者是天气的异常,但是同样也有很多
地震发生前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更何况一个地方出现了这些异常,更多的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发生地震。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地震发生前,政府官员不相信专家的预测,因为你无法说服别人。另外,把动、植物和天气的异常作为地震研究的根本依据,这实在是不妥,因为至少目前科学家也没有明白两者的关联,我认为应该把地球内部的变化作为研究的根本依据。
我所学的专业是道桥,属于建筑方向,而建筑跟地震密切相关,所以在这里我将从我的专业出发,谈一谈自己对地震预测和预防的看法---预防为主,预测为辅。不管是地震的预防还是预测,它的首要目的都是减少人员伤亡和减小经济损失。我在谈论课上说过:第一次我们院长许成祥博士跟我们上专业基础课,对于地震,他说“地震本身是不会死人的,不过地震引起的房屋等建筑的倒塌和饥饿、疾病等次生灾害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其中,房屋的倒塌是地震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地震我认为应该以“预防为主,预测为辅”。为什么呢?假如,某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专家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突然有一天他们预报某个大城市在一个星期后将发生8级以上的毁灭性大地震,那么将会发生什么呢?在第一时间里,政府将通过各个媒介发布这个消息,并开始组织人民转移,城市的所有人都会陷入恐慌之中,出现我们无法预知的混乱。由于这个城市的人口众多,转移工作量很大,可能会乱成一团,甚至出现踩踏死亡等事件,政府好不容易在地震前转移了所有的人和部分文物、珍稀动物,但是地震发生不久后,又得展开灾后重建
工作,得几年甚至几十年恢复经济建设。如果我们采取预防的措施,将建筑物建得很牢固,达到我们的建筑抗震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地震预报后,人民只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安全措施,甚至是什么也不做,那也只会造成很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几个月这个城市就会恢复正常。所以,从全局考虑,我认为对于地震应该以“预防为主,预测为辅”。
3.未来的地震处理措施趋势
不管地震能否预测,我认为未来的地震处理措施趋势是“预防为主,预测为辅”。具体表现措施主要有:
(1)加大建筑建设的经济投入,进一步提高建筑抗震的要求和标
准,使建筑更加牢固,发生大地震时仍然不倒塌;
(2)新的建筑抗震理论出现,在地震发生时使建筑局部破坏,整
体不倒,用以抵消地震的能量;
(3)提前预测地震的发生,找到震源,在震中挖一个很深的大洞
并对其进行处理,在地震发生时使能量得以泄出,不造成大规模的破坏,或者在地震发生前采取其他的措施,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这三个未来趋势虽然现在还很难实现,但是我认为这些都很有意义,并相信将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一定可以实现甚至做得更好。
二、对本课程的评价
下面我将就本课程提一下我对您的一些看法。在选这门公选课之前,我问过一些上过的同学,您在他们之中的口碑相当不错,被称赞
为“很牛”。上了您的课后,也确实觉得你是名副其实的牛,知识渊博,上课也很有激情。但是,就单纯的上课来说,我觉得您做得并不是很好,作为一门公选课,您的课堂气氛由于过于严肃而不够活跃,师生互动不多,这主要表现在开始几节课。而且由于出差的缘故叫班长代讲,效果不好,甚至我觉得是敷衍我们。当然,您也有很多优点,例如上课准备充分,讲课有激情,不像其它一些公选课老师 “打酱油”,上课不做准备以放视频为主。这学期您给我们一次自由讨论的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找资料,然后上讲台对一些问题各抒己见,这是您的课最值得肯定的地方。这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它不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让大家得到了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这次上讲台表达个人对地震的一些看法,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主动走上讲台,因为我对这次谈论的内容很感兴趣,在这里我对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我希望这种自由谈论在老师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并发扬、丰富。
三.对本课程的建议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也上过不少的公选课,通过与其它老师的公选课对比,在这里我将提几点建议:
(1)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门公选课,您上课点名过多,特别是开始几次次次点名,班上人数很多,点名占据了我们大量的课堂时间,我建议您的点名形式改为不定期抽查;
(2)您上课方式不够活跃,吸引力不够,大量的讲授,效果并不太好,我建议您上课多放一些小视频,增加一些师生互动,也许公
选课很多同学热情不高,但是在一些有兴趣、热情同学的影响下,会带动大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如果您出差,次数不多可以让班长代讲,不过如果次数较多,我建议停课。因为班长代讲效果很差,次数多了同学都会有意见。
四、小结
生活在湖北,我本身并没有经历过大地震,对地震的认识也相当有限,以上三点仅是我个人对《天然地震学》课程的一些收获、浅薄的看法与建议,如果有得罪冒犯之处,还望老师包涵,同时也希望我提的建议对老师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第3篇:天然地震学
天然地震学结课作业
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班级:道桥10901
姓名:胡俊
学号:200905793
花开无声,岁月无痕,转眼间我们的公选课《天然地震学》也已经结课。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大三学生,我学过一些地震相关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因为想了解更多地震方面的知识,所以我选择了这门公选课。在这篇结课作业中,我将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一、本课程的收获 1.对地震的认识
目前,大自然还有许多人类无法准确预测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天体,其内部时刻都在不断地运动,而这些变化都有可能带来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比如我们都知道地球主要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由于这些板块的运动,相邻的两个板块就会相互拉张、挤压、剪切,产生地应力,从而导致地震的发生。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两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其中,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而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分布在欧亚地震带。
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