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

2022-10-23 11:37:5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到了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一周后,晓明和同学们来到了长江流域某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遗址参观,这一古代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3、某电视剧里有描绘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四个镜头,晓明同学认出了其中的哪个镜头是错误的

A.用火把肉烤熟吃B.使用陶制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D.使用铁制农具开垦荒地

4、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大禹D秦始皇

5、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7、晓明看电视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国人**

8、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入侵

9、“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0、“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应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

11、齐桓公即位后,任用谁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

A.重耳B.姜子牙C.管仲D.商鞅

12、下列成语与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尊王攘夷

1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A.商鞅变法B.大禹治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4、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15、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推出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广受好评,《论语》记录了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A.庄子B.老子C.韩非子D.孔子

16、近几年来各地发生的“地沟油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17、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18、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这句话所反映的教育思想是

A.注意因材施教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不问贵贱,广收门徒D.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

20、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什么思想

A.“仁”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21、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22、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秦国B楚国C齐国D赵国

23、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2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D.宋太祖

二、材料分析题

1、读下列材料以及“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材料反应的是我国西周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3分)

(2)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3)这一制度的实行,在西周初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反应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4分)

(2)该事件得到了哪位国君的支持?(4分)

(3)该事件有何作用?(4分)

(4)依据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该国一位农民,你认为要免除徭役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3分)

第2篇:初一历史期中试题

初一历史期中试题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 A.广东 B.湖南 C.云南 D.陕西

2、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半坡聚落 C.北京人 D.河姆渡聚落

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和()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盘古、黄帝 B.黄帝、炎帝 C.黄帝、大禹 D.炎帝、大禹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5、1937年抗战前夕,毛泽东和朱德在某文中写道“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指的是谁: A、禹 B、齐桓公 C、黄帝 D、孙中山

6、我国远古时期的历史,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流传了许多的神话和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等。其中有一个传说人物叫神农氏,相传他教人们种庄稼和发明了医药,你还记得他的另外一个称呼吗? 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蚩尤

7、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有关夏商西周时期“平民”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平民阶层隶属于贵族

B、平民是农业和手工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C、平民拥有独立的生产工具 D、平民无人身自由,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

9、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传子,家天下

B.尧让位给舜

C.舜传位给禹

D.黄帝打败炎帝

10、武王伐纣中的纣王指的是哪一王朝的君主?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

11、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1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3、战国七雄中,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是

①齐国 ②楚国 ③燕国 ④韩国 ⑤赵国 ⑥魏国 ⑦秦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④⑦

14、铁农具在生活中普遍使用开始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5、秦在哪一年实现了统一?()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16、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 C、当兵建立军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奖赏

17、有一位历史学家说过: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疆域发展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不研究()

A.孔子

B.司马迁

C.唐太宗

D.孝文帝

18、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

A、金文

B、小篆

C、陶器上的符号

D、甲骨文

19、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碳笔写 2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1、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 B、云梯 C、双音钟

D、古筝

2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3、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25、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2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7、“皇帝”这一称谓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29、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A、秦朝人民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C、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D、那是外来品。3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楚汉之争 D、绿林赤眉起义

二、非选择题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纸上谈兵

b 牧野之战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揭竿而起

f 刘邦入咸阳,收揽人心()四面楚歌

g陈胜、吴广起义

()约法三章

h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国()问鼎中原

i项羽兵败垓下

32、历史诊断(请指出下列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每小题2分,计10分)(1)小红问:噢!你还能告诉我,我国原始聚落的情况吗?比如半坡聚落?

小明:那就更没有问题了!他们呀,日常生活使用陶器,陶器可好看了,底色是红的,上面绘有人、动物等图案,叫什么来着?对了,叫„„叫黑陶。他们住的房屋呀,是干栏式的!诊断结果:

小红问:那春秋战国时期的耕作方式是千耦其耘还是个体农耕?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小明拍拍胸脯答道:我知道!是千耦其耘呗。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的智慧提高了。诊断结果:

小红问:小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是哪个朝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小明答道:上殷墟出土的夏朝的四羊方尊吧? 诊断结果:

小红问:你可以告诉我有关北京人的情况吗?

小明答道:当然可以了!北京人可以人工取火,他们用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诊断结果:

(2)对小明这样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

33、阅读材料回答: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① 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② 材料反映的情况从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体现出来?(3分)

③这些原始居民在农耕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2分)

34、列举我国奴隶制王朝的三位建立者和三位暴君。(6分)

35、阅读下列材料: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道: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回答:(1)诗中称赞了我国古代哪两位历史人物?(2分)

(2)这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的?各有什么历史功绩?(6分)

第3篇:初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模拟试题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模拟试题

本卷全为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蓝田人

2、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过着群居生活D、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4、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A、棉花与水稻 B、棉花与玉米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

5、右图是哪一聚落房屋复原图:()

A、山顶洞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6、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7、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B、考古C、想象D、传说

8、俗话说:“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教版初一历史期中试题

人教版初一历史期中试题

人教版初一历史期中试题精编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20题,共40分)

1、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1)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统一(2)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3)修建过大规模工程(4)短暂统一,二世而亡

A.(1)(2)B.(1)(2)(3)C.(2)(3)(4)D.(1)(2)(3)(4)

2、关于武则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是李唐王朝的第一个女皇帝

C.大力笼络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D.否定“贞观之治”,极力推行科举制

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B.善于纳谏C.减轻刑罚D.重视人才

4、关于隋唐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B.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C.唐太宗在宫殿对进士进行考查,开创了“殿试”

D.科举中举科设明经、进士等科目

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句诗是说

A.唐朝科举是一场骗局B.参加进士科的人都是年纪大的人

C.唐朝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D.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一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

C.北京周口店D.浙江河姆渡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共同点有()

①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②都使用打制石器

③都会用火④都过着氏族生活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我们远古人类中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蓝田人D.山顶洞人

4.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二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5.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种植蔬菜的是()

A.北京周口店居民B.浙江河姆渡居民

C.陕西半坡居民D.云南元谋人【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D)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磨制石器③使用天然火④学会人工取火⑤过群居生活

⑥生活的集体叫“氏族公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大汶口原始居民的遗址是在(A)A、陕西省 B、云南省 C、山东省 D、浙江省

4、“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D)A、氏族公社的公有财产被破坏 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了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了激烈的战争 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C)A、《道德经》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

6、秦朝统一后,把下列哪种文字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A)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7、秦始皇在中央设臵的主要官职不包括(D)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马

8、下列历史典故或成语,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A

未完,继续阅读 >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