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知青的路程优美散文

2022-10-24 08:11:0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踏上知青的路程优美散文

踏上知青的路程优美散文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二日,是我一生难以忘却的日子,从那一天 起,我踏上了艰苦难忘的知青生涯。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在两天前,爸爸就将我的藤条行李箱和被子等收拾好,在大街上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把我的行李送到了学校。在出发前的头两天,就由学校集中统一组织,把我们的行李全部转送到成都火车北站月台上,在那一列长长的闷罐列车前。按照各位知青将要到达的公社循序,分别装上了各自的车厢……

记得临出发的头几天晚上,只要一空下来,妈妈就再三叮嘱我,要我下乡到农村,在生产队里一定要听队长的话,要和贫下中农搞好关系,要好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要好好表现。爸爸因公出差了,这几天,两个弟弟早已没有往日欢快的嘻嘻哈哈的嬉笑声,老是跟着我前前后后地转。我也经常是整夜都睡不安稳。

明天就要出发了,躺在床上的我,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看着身边熟睡的两个弟弟,默默遥望着窗外黑色夜幕中的满天星斗,凝视着人们常说起的那个神秘的银河系星群,寻觅着人们常说的北斗星,我心中的七星北斗又该在哪儿呢?

不久以后就要离开家了,对即将出现的乡下生产队,脑海里充满着各种奇妙的幻想,我内心仅有的一丝安慰,就是能和自己的好同桌好朋友同时下到一个生产队,将来在农村里的生活和劳动中,吃苦受累当中,相互之间有个帮手,心里面稍微有一些平衡。朦胧中或多或少还有一些可以依靠的感觉。

离别的这一天终于到了。这一天全家人都起得很早,邻居们都来给我送行,昨天爸爸因工作需要到外地出差去了;妈妈带着两个弟弟送我到火车北站。两个弟弟今天特别听话,小弟弟紧紧拉着我的衣襟,生怕我会突然飞走似的,大弟弟一声不响地从我肩上拿过我的军用挎包,斜挎在自己的肩膀上,还有我们家隔壁邻居韩姨,陪着我们一家人,送我到成都火车北站。

这一年的冬天,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我的耳朵和手背都被冻得发红,腊月里的寒风吹在我的耳朵上、手背上,弄得我钻心地疼。我的双手不得不缠上了几层白色的纱布。洁白的纱布上浸出点点滴滴的血迹……

从家里出来,在通往火车北站的各条道路上,两侧人行道和慢车道上的人流不息,今天的此刻,人流都是向着火车北站缓缓向前运动,几乎都是送家里当知青的子女上山下乡的。这一悲壮的场面令我终身难忘。

火车北站的广场上更是人山人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起码汇集了有十几万人,密密麻麻地站满了整个火车北站广场,他们都是为同我一样的知青送行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一夜间就从16、17岁上下的中学生变成了知青,下乡当农民了,到农村的生产队挣工分去了。

站在火车北站的广场入口处,我一眼就看见,32中学校上山下乡知青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班上的同学正在向我招手示意,此刻他们正在进入广场,我连忙伸出手,从大弟弟的肩膀上接过军用挎包,向妈妈说了声:“妈妈,我们学校的队伍过来了,我走了。”

话音未落,我就急匆匆地消失在人山人海的知青洪流中,耳边却听到了小弟弟嘶哑的喊声:“大哥你好久回来……”他的声音那么弱小,而又那么强烈的刻在我的心里,这喊声至今还在我的心中震撼着。是啊,我真的无法回答,我上哪儿能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时候,火车北站上所有的检票口已经全部打开,首先是我们学校的知青们,稍作整队变成多路纵队鱼贯而入,经过检票口进入车站。紧接着,就是送知青的亲友们拥挤在检票口,大家都渴望快速通过检票口进入车站,都巴不得尽早一点儿到达站台。那些对工作一向极端负责任的检票员们,今天倒是完全破例,他们早早就把金属剪票夹装进了衣兜,站在检票口的岗位上,把头转向一边,任凭送知青的人流在他身后穿流不息地经过。

火车站的所有站台上挤满了送知青的人们,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拉着哥哥姐姐不愿放手的小弟弟和小妹妹,更多的是爸爸妈妈们,他们站在站台上,呆呆地望着自己儿女们,拥挤在闷罐火车那扇冰冷的推拉门口,舞动着那双充满期盼未来的小手,正在向自己不住地挥手告别。

什么样的未来命运在等待着这些知青们,他们的出路在哪里,谁也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女就要离开家,到那个从来都没有听说的偏远地方去当农民,这些孩子们的将来怎么办?人们的心被悬在空中永远也落不到底。如同刀割一般疼痛。送行的人们眼含着泪花,纷纷拉着亲人们的手舍不得放开。是啊,谁没有父母,哪个家庭又没有当知青的儿女呢?

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雄壮乐曲声中,列车开始徐徐向前滑动,送别的亲人们汇成了巨大的洪流拥堵在站台上,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跌跌撞撞地向前奔跑着,奋力追赶着已经起步正在逐渐加速运行的列车,他们一边奔跑着,一边挥手,一边抹着眼泪,呼喊着自己家孩子的名字,最后仍然被这闷罐列车无情的甩在身后站台上,永远定格在车站月台上的那一刹那间,送别的人群与满载知情的列车之间,被无情拉开的距离越来越大,那场面那么令人心碎,那么悲壮,那么撕肝裂肺,让人永世难以忘怀。

满载知青的闷罐列车车厢里,昨天还是中学生,而今天就变成农民的知识青年们,散乱着坐着车厢的地板上,把脊背抵靠着自己的行李,伴随着列车均匀的摇晃和抖动,透过铁皮闷罐列车的车门和窗口,静静地望着车厢外面,绿色丘陵、平原和山川、田野与河流、远处的群山、蓝天和白云,从眼前不断地飞驰而过。严冬的猎猎寒风,从敞开着的闷罐列车两扇车门和八个窗口无情地吹进车厢,冻得车厢里的.所有人,互相依靠着挤在车厢内的两旁,满含着无限的激情的我们,从喉咙里飞出了一个震撼着整个时代的歌声,“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心儿到北京,知识青年想念亲人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请你放心,为革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知识青年永远忠于毛主席……”

这充满无限凄凉和哀怨的歌声,寄托着我们这些知青的的未来和期望,充满着无尽的忧怨酸楚与迷茫,具有无穷的穿透与震撼力,它是发自广大知青战友们心底悲壮的呐喊,伴随着闷罐列车向前推进所发出的咣当当咣当当当的节奏声,满怀激情地飞出了列车,飞向了天空,散落在漫长的铁道线上,在广阔无边的群山峻岭和川西南平原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知青战友们的心灵之中,以至于在两千多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心中,数十年以后仍然难以忘怀。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所在的这节闷罐车厢里,全部都是下放到洪雅罗坝公社的知青,当我进入车厢以后,就一直没有看到我的好朋友陈永华。车厢里也没有发现陈永华的行李。心里顿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

学校里不是已经把陈永华和我分配到一个生产队了吗?怪就怪在今天我们全校所有的知青都出发到洪雅,现在我们已经都上火车了,而且列车已经发车,陈永华咋个会没有来喃?车厢里既没有他的行李?也不见他的人?我顿时感到心中一阵慌乱,马上找到我们的带队老师打探情况。

带队的赵雄老师,拉着我的手,用一种难以琢磨的语调,含糊其辞地回答道:“陈永华同学可能有其他的什么重要原因,暂时不能来,他大概是在等下一批吧。今天你们这700多人是首批下乡,不久以后,学校里即将组织第二批,第三批……,在这以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将是大势所趋,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谁也无法改变。动员上山下乡,将成为学校以后长时期的主要政治任务。不过既然你们是好朋友,我们也相信他,肯定会来和你在一起的,你先去再说吧,早下晚下,反正早晚都得下。目前你们每个人都得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必然趋势,这道关你们必须要过。任何人想要绕开它或躲避它,都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将来以后的人生道路,必须得由你自己来走。不能靠别人。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依托在别人身上,这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听罢这位赵老师发自内心的这番劝导。心里泛起了阵阵谜茫和怨恨,此时此地的我,好像是全听明白了,同时又感到非常的疑惑和恐慌,赵老师讲的这番话,对我来说,在当时,的确是似懂非懂,社会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刚刚有了一点初步体会。被自己最好的朋友所愚弄和抛弃,这种感觉令我感到万分的愤怒和懊悔,在闷罐列车匀速运行所发出那咣当咣当的节奏声中,我呆呆地望着车厢里的同学和校友,凝视着车厢外呼啸而过的田野和山川,心里一直很后悔,后悔自己瞎了眼,怎么会交上这样的朋友?

这趟知青专列在眉山车站临时临停车,可以做短暂休息,我在车门口向外张望,意外地发现,和我同住一个院儿的小伙伴熊吉东、周尚波出现在眉山车站的站台上,我赶紧下车拦住他们两个,打听情况。得知他们也是今天和我们一起,同乘一列火车下乡,成都13中的知青就下放到眉山

几个小时以后,我们的列车终于在成昆铁路线上的夹江火车站停了下来,学校的带队老师和工宣队干部宣布,要我们在这里下火车,要求我们把各自的行李从闷罐列车的车厢里搬下列车,分别转移至各自所要到公社的卡车车厢,用卡车把我们转送到各自所要去的公社。

命令刚一宣布,同学们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们在这里要分手,纯洁的同学友谊和对未来的命运的担忧,多重心情交织在一起,那个离别的场面让人终身难忘,就连那些平时最瞧不起抹眼泪的男同学们,现在早已经是泪流成河了,就是铁石心肠的老天爷有眼看到这场景,它也会掉泪的。此刻的列车机车头仰面长叹气般长鸣三声汽笛,喘着粗气离我们而去。看样子它也是想要求得到我们这些知青的谅解,拉长低沉的嗓门,喷发出一股股黑色的浓烟,悲愤地仰天大声呼啸着:“莫……怪……我……”

第2篇:小白知青优美散文

小白知青优美散文

我下乡还不到一年,队长就搜集我和知青点的十条罪状告到公社,要求处理我们,最好把我们调到别的大队。邻居吴老幺幸灾乐祸地问我,你究竟怎么得罪了那个兵油子?

我莫名其妙。

吴老幺指点道,队委会上谈到知青点,有人说,这个点乱,坏就坏在老白知青和小白知青。只要把这两个收拾了,其他人就成了面团,怎么揉都行。

我以为,哪怕都是知青,也不是都有同样的趣味和志向。人们在田间种上麦子,可还有稗子长出来。我就是稗子,得不到呵护,却比麦子长得更高。我根本不管闲事,但队长却认为知青做坏事,都有我在背后出点子,原因让人好笑,只有我喜欢看书。还有更好笑的,哪家的鸡呀鸭呀失踪了,也到知青点来问罪,因为只有我们最近。

天大的冤枉,更冤的是小白知青,它什么都不懂,却为知青担起罪责。我大声喊道,小白知青出来。

小白知青从床底慢慢吞吞走出来,一脸困惑地看着我。我说,我不在家的时候,你又咬了人?

没咬。上次咬了队长还不够?当然小白不会说话,搭话的是吴老幺。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小白知青不是人,而是一只狗。知青下乡,村民们都以某知青称呼之,比如陶知青、戴知青等,小白和我们一起,也成了小白知青。我们也喜欢这么叫它,以示它是我们中间平等的一员。因为有它,我就升格为老白知青了。

小白知青并不是镇上居民,而是一只流浪狗。那时还没有流浪狗的称呼,无主的狗都叫野狗。年初,我们来到谢家岗二队,在路口下车时,它正在积雪里寻食,突然嗅到喜爱养狗的夏子身上气味,小眼睛一闪,忽地扑上来,又亲又咬,一边撒娇一边撒欢。它不到一尺长,一身白毛很脏,接人的队长皱着眉,挥手连着喊了几声走走,可小东西偏偏赖着不离开,死死地跟着我们,来向红墙灰瓦的知青房。进门时还故意掉头望了一下队长,一脸的得意。

小白知青仿佛和队长有宿仇,它常驻知青点,只要队长一来,它就狺狺狂叫,有几次咬住队长的裤管,不让队长进屋。我们怎么教育它都没有用,这种敌情观念深入了它的.骨髓。并不是它不会讲礼貌,其他社员来了,没两次它都像热情过度的主人,摇头摆尾欢迎。有一次队长给惹烦了,大声吼道,你这家伙太记仇了。老子在稻场上用扬叉赶了你一回,你一辈子就把我当阶级敌人?再来打狗运动,看我不把你做成红烧狗肉。小白见队长比自己还凶,立刻夹着尾巴,躲到夏子腿缝里去了。神色怯怯的,眼珠还在骨溜溜转动,监视队长的一举一动。

队长是来找我的,他说,有个坏分子偷砍了集体的一棵树,被抓起来关在队部了。民兵都上堤了,你今天晚上去看管他,一个半工分。队长嘱咐道,你是知青,要站稳阶级立场。

这个坏分子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了,反正全队大都姓刘,称他老刘不会错。当时四类分子中,坏分子的来历最莫名其妙。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男女作风以及经常和领导吵架,都可能戴上这顶帽子,一辈子不得抬头。就是与其他被管制分子相比较,坏分子也是最让人瞧不起的。要去熬夜,我搜刮了知青点的所有衣袋,凑了九分钱买了一包经济牌香烟,带着小白知青去到仓库旁的队部。屋里很暗,小白知青冲着室内叫起来,我才发现值班的床头捆着一个人。

小白知青早就长大了,成为一只雄壮的大犬。它蹲在门槛上昂头一叫,还真有一种八面威风的气度。屋里的人吓住了,啰啰嗦嗦说道。老、老白知青,你、你来做什么?

乡下人都怕知青,打人下得了狠手。老刘也以为我是队长找来的打手,缩成一团,做好了皮肉受苦的准备。哪知我唤住小白知青,点亮马灯,不再理他。自顾打开找吴老幺借来《约翰.克里斯多夫》,一头扎进书里去了。没有吃到下马威,老刘反而惶惶地,不知所措。他好半天才吞吞吐吐道,老白知青,你是来看守我的?

我坐在床沿上嘲笑道,没挨打。皮痒?我可没兴趣打人,明天开斗争会,自有人收拾你。哪里没树,你怎么单单看上挂钟的树?这下好,队长天一亮就要敲钟,今天一去,树没了,钟在地上。你这不仅犯了盗窃集体财产的大罪,还犯了破坏生产的天条。

老刘垂着头丧气说,生老三,屋檩也被揭走,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全队哪有成型的树?只有挂钟的榆树,人家肯出三十元钱,

生这些孩子干什么,家里本来就穷,这下更穷了。我既同情却也不很理解。

老刘胆怯地反驳道,你们知青在乡下干几年,会进一个单位,生老病死都有了依靠。我们农村人,没有儿子,老了怎么办?

在马灯的豆苗中,我看见他脸上有了一点红色。那时我已经来了几个月,知道一点农户的状况。他第三个孩子了却了他的心愿,比上面两个多长了一个把把。

我撕开香烟,点燃一根,惬意地半靠床上。穿过袅袅烟雾,他的眼睛不再害怕,却增加了可怜的成分。我叹了一口气,阶级立场站不稳了,起身给了他一支烟。又解开他手腕上的绳子,说,老刘,抽了烟你也躺一躺,半夜别跑了,莫让我为难。

怎么会?我是坏分子,可我是人。再说,还有小白知青看着我。他几乎是拍胸向我保证。小白知青听到老刘提到它的名字,从床下站起来,瞪了老刘一眼,把老刘吓得打了个寒噤。小白知青摆了摆脑袋,慢悠悠出门蹲在外面去了。

是呀,他怎么跑?三个娃,比捆他的绳索更有劲道。他能逃离批斗,但逃不脱生活的鞭子。第二天早上队长带民兵来接班,发现现行坏分子给松了绑,当即对我冒火了,谁给你权利解开他的绳子?

我解释说,他又没跑,偷树也是被逼无奈。

你的立场到哪里去了?同情阶级敌人,你就是阶级敌人。队长愤怒不已,声音很大,两个民兵见状,也端着没有子弹的老步枪,虎视眈眈指向我。这时,一向在队长面前色厉内荏的小白知青,突然从门外冲进来,朝队长的左腿狠狠咬了一口,调头又跑了。两个民兵顾不得老刘,拼命去追,没能抓到,它消失在村边乱葬岗的灌木丛中。

我离开谢家岗后,曾经在沙市与老刘有次相遇,他西装革履人模狗样,老远就喊我老白知青,短暂交谈,几次提到那支最廉价的香烟。我暗自感慨,我们的农民是最知道感恩的。我说,你最应该感激的是队长。

他问为什么?那天开斗争会,他指派人把我的小腿骨打折了,我躺了三个月才好。我恨死他了!

我笑笑说,如果不是他有意将你的腿子打断,公安局的小车早就把你拖走了。按当时的情况,你不坐五年也有三年。你进去了,家里的娘儿四人这么办?

我这么一说,他仿佛醒悟了,轻轻地哦了一声。

自从狗咬之后,队长怎么也看我不顺眼,一有机会,不是把我撵到荆江堤上挑土,就是把我赶到石首开山炸石。我只是奇怪,为什么小白知青一直安然无恙?每次从外地回来,小白知青总是急不可耐地扑上来,咬我的裤管,舔我的鞋帮。听了吴老幺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队长是想把小白知青当成砝码,把我们逼走。

我问吴老幺,是哪十条罪状?

吴老幺摇头说,具体不清楚,听旁边的电话员讲,书记一直忍着笑,故作认真地看告状信。好半天才在纸上指指点点说,这这,还有这,哪个知青没有这点毛病,都是一些孩子。你们得了国家的几千元安置费,没有为他们购置一砖一瓦,丢了几只鸡少了几颗菜算得什么?还有,书记的面孔突然乌云密布,冷冷地说,老刘,你真想把这条罪状安在他们头上,第十条,好大的罪名!阶级立场不稳,包庇坏分子,你这会毁掉他的一生。

队长额角冒出冷汗,他结结巴巴解释道,我没有害他们的心思,只想让他们不害我们。

书记平静下来,淡淡地说开了。他们是你求我要去的,现在你要退回给我,他们的安置费也要退回公社。

别别,我不告了还不行吗?说完,队长抢过信一溜烟跑了。

吴老幺笑了,我也笑了。

然而,再次从工地回来,我笑不出来了。我背着破烂的黄挂包走进知青点,只听到小白急切的叫声,却不见小白的身影扑来。它给锁在屋里床脚下了。夏子告诉我,公社又部署了打狗行动,除了小白,队里的狗都灭绝了。

正说着,队长领着几个民兵来了,他向我点点头,说回来了,又朝着夏子说道,这次打狗是政治任务,公社下了死令,要让全社听不到一声狗嚎。社员家的狗都打绝了,只有你们一户还藏着。

夏子眼睛红了,他说,你们打我的小白知青,我拼了!

我见势头不对,胳膊拧不过大腿,赶紧把夏子拉走了。回头说了声,死狗留下。

队长笑了,行。你们等会去一个人到我家拿一点桂皮花椒。

小白知青死了。

文后补记一件事,以与本文开头的十条罪状相辉映,供大家一笑。下乡两周年刚过,也是正月,吴老幺受队长之托,来到我镇上的家里,给我送来招工表。我拿到屋外,在生产队意见一栏里,仔细辨认出了队长歪歪斜斜的几行字迹:该青年下乡两年,认真改造世界观,做到了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深得领导信任和群众喜爱,同意上调。

第3篇:知青散文

知青散文

1975年夏天,秦天还在大队念书。

一天,放学在家,在跟家人一起吃饭时,秦天的父亲说道:“我们小队过几天,又要来一个县城下放的知青,上次来的是女知青小章,这次我听队长说过,是一个男青年。”

于是,秦天又多了一份期待:期待所在的生产队,新来一个县城过来的男知青,能够给我们远离县城的乡下,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或者说新鲜的东西。

一直等到秦天学校放假,还没有等到要来的人,秦天以为父亲在说谎,也就不当一回事。

突然有一天,秦天的姐姐从生产队小姐妹家串门后回来,对秦天说道:“秦天,下午有个县城的知青,真的要来我们生产队落户了,到时,你去看看热闹。”

“姐姐,谢谢你,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下午一点多,秦天从隔壁的邻居阿进口中得知:那个下放在自己生产队的知青,真的已经乘生产队的小木船,来到了自己的生产队,由于一时没有住的地方,就住在生产队妇女队长家的厢房子内。于是,喜欢看热闹的秦天,就跑着小步,来到了自己小队妇女队长家中。

只见妇女队长家中,围了许多小队的大人及孩子,听队长说:“这次来的知青叫小马,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我的知青老师优美散文

我的知青老师优美散文

前几天上网,看到一个南票的网名叫‘情满人间’的网友加我,我看了一下资料,年龄是五十九岁,我就加了。第一句话我就问:你是知青吗?他说是。我就说你帮我找一个人好吗?他说好。帮我找四十年前的南票知青,我的老师,叫齐连胜。他很快就回复我,知道,知道,我们是朋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好高兴。

找老师的愿望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几年前,每次看到演有关知青的电视剧,我就会想起我曾经的老师,南票的知青。他现在在哪里,在做啥,一切可安好……也想起了好多往事。

那时,我很小,十一二岁,上小学。先前的女老师因病休假,来了一个下乡知青教我们。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高高的个子,留着黑黑的`胡子,年轻,帅气,更有朝气。

来了新的老师,开始同学们都很老实,上课非常认真听课,下课和老师打成一片。记得学校操场上有一个木头的篮球架子,课间休息时,男生们和老师打篮球,我们女生在边上看着。老师个子高占优势,每次都是老师抢到球投篮,后面一群男生追逐着,好热闹。

那时,我很调皮,和男孩子一样好动好打架。老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我的知青老师优美散文

前几天上网,看到一个南票的网名叫‘情满人间’的网友加我,我看了一下资料,年龄是五十九岁,我就加了。第一句话我就问:你是知青吗?他说是。我就说你帮我找一个人好吗?他说好。帮我找四十年前的南票知青,我的老师,叫齐连胜。他很快就回复我,知道,知道,我们是朋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好高兴。

找老师的愿望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几年前,每次看到演有关知青的电视剧,我就会想起我曾经的老师,南票的知青。他现在在哪里,在做啥,一切可安好……也想起了好多往事。

那时,我很小,十一二岁,上小学。先前的女老师因病休假,来了一个下乡知青教我们。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高高的个子,留着黑黑的胡子,年轻,帅气,更有朝气。

来了新的老师,开始同学们都很老实,上课非常认真听课,下课和老师打成一片。记得学校操场上有一个木头的篮球架子,课间休息时,男生们和老师打篮球,我们女生在边上看着。老师个子高占优势,每次都是老师抢到球投篮,后面一群男生追逐着,好热闹。

那时,我很调皮,和男孩子一样好动好打架。老师刚来时还算老实,慢慢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写给知青散文

写给知青散文

五十年前,你们还是那么地年轻,还不知道生命的沉重需要怎样的辛勤负载,便从岳麓山下来到崎岭小城默默地耕耘,我们步你们的后尘。与你们一道朝夕相伴,成为了战友,社会给了我们一个名称:知青。那是特定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多少无赖与辛酸,是社会行进中的一个盲点。我们无法破译这个盲点,但我们让遗憾留住了美丽,让盲点成为前行的动力,我们一路走来。我们懂的了收获,我们知晓了人生,我们锻铸了体魄,我们炼就了魂灵。有人说知青这一代人是不幸的,是因为太多太多的磨难落在了我们肩上,尝进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见证了祖国的荣辱兴衰,也在实践着阵痛后的'民族大业的复兴。我们这个群体成了社会的一份子,默默地为祖国的大厦添砖加瓦,默默地为四个现代化贡献着无怨无悔的人生。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是知青。

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是上天给我们的眷顾与厚爱,岁月让我们成熟,携手让我们同心,我们学会了善待他人,能够让他人重温创造时的喜锐;我们也学会善待自己,能让自己深刻洞察已经尘封的记忆;我

未完,继续阅读 >

《踏上知青的路程优美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踏上知青的路程优美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