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说课稿
第1篇:神经调节说课稿
《神经调节》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XX,来自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新课改后,生物必修本中新增添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对于神经调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5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随着对“兴奋传导”这一生命活动本质规律的深入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②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如何达到)
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为主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抽象思维能力也大大增强,但仍不完善,需要教师主导下的定向教学活动。
2、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个性发展和共性提高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稍有欠缺的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对那些善于观察和表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各类学生通过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三 教法学法 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 “某位同学被先后两次扎针”,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两次都会缩手呢?引出“神经调节”一节。(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入课题,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
2、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3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 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③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设计意图)通过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3、启发点拨,重难释疑(10分钟)
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再对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① 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②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等教具将课件中有关的动画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
4、合作探究,应用拓展(5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知识,此时模拟一个“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全班同学通过实验一起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5、归纳小结,当堂演练(10分钟)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用大屏幕投影把题目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设计意图)结合教学重难点,专项突破,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6、布置作业,加深理解(2分钟)
五 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
(一)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
(二)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性
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2 细胞间的传递:单向性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设计意图)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在其中,注重了重、难点的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
以上是对“神经调节”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想。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又提高教学效果,能够成功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2篇:神经调节说课稿
神经调节说课稿
课题介绍: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我叫王元军,来自于镇江市丹阳第五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生物必修本中新增添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对于神经调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综述”这样9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活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在单科高考试题中,该部分内容所占的比值通常均占到13%~18%,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兴奋的传导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3、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b、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达到)
1.利用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为基础,再借助于媒体的展示,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2.在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基础上,利用媒体的动画功能,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3.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研究性的课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兴奋的传导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它不仅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过程中还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层层设疑,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思考、分析、讨论,然后找出正确答案。并在此充分运用多媒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于它们的直观、形象、动态等多种功能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程序(附课堂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表)
1、创设情景(这部分需3分钟)
a.处理:本节课通过动漫“求诊历险记”,引出“神经调节”一节。
(组织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b.优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入课题,可以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2、新课教学(这部分需34分钟)
本节课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③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第一层次:反射、反射弧(这部分要8分钟)
a.原因:由于考虑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关于神经调节的部分知识,所以在此主要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
b.处理:在新课开始时首先设疑,接连抛出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它由几部分组成?”
“怎样来解释刚才漫画中医生摔倒的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
(组织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考虑到第三个问题的抽象性,故将其制作成动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c.优点:在本层次中,通过开篇设疑,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去领会新知识的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问题形影相随,为教学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
在本层次最后再辅以相应练习,起到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第二层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要13分钟)
a.原因:在学习这一层次的知识之前,需要学生先了解神经纤维的概念。考虑到学生对神经纤维这个概念可能已经模糊,所以在本部分内容学习前,先安排复习神经元的结构,了解神经纤维的概念。
b.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2、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3、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接着再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辅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c.优点:这样,通过老师的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问题情景和条件。经过点拨和追问,层层质疑,化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CAI课件的动画功能,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增强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刚才所学的知识,在此及时安排一个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最后再引导学生做一阶段性小结,帮助学生再一次认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第3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说课万能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
第4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来自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本章从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继而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既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又强调了人体通过神经等调节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之路更加合理地学习。
教材图文并茂,设计了“膝跳反射”实验、反射弧示意图分析等,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标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
在本节之前,学生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前面承
第5篇: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调节教案((精选20篇))由网友 “劳拉劳歌”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神经调节教案,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3.3 神经调节教案
3.3 神经调节教案
重点、难点: 炭宝宝竹炭――呵护您的健康 1. 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通过反应测试实验,分析讨论哪些器官参与反应活动;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在具体的磁极作出反应时,需要有许多的器官参与;了解对刺激的反应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2. 知道信息的接受和传导主要是通过神经元来完成的。 3. 了解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和轴突在树木、形态和功能上的区别; (2)神经元的功能;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 知道信息的进一步传导和处理,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5. 周围神经系统承担着对信息的传导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承担着对信息处理的重任。 6. 周围神经系统: (1)什么是神经? (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第6篇:神经调节生物课教案
神经调节生物课教案(集锦16篇)由网友 “风中一只驴”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神经调节生物课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神经调节生物课教案
神经调节生物课教案
第九章 神经调节
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教学目的:
1.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
2.应用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的知识,以及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
3.学会膝跳反射实验。
教学重点:
1. 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反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
2.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
教具准备:
1. 神经系统的组成的挂图。
2. 神经元模式图的挂图。
3. 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白质的挂图。
4.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挂图。
5. 反射弧的模式图的挂图。
教学分析: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 1 系统整体的挂图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剖面图来讲述。首先,要讲清楚灰 质和白质的概念,因为不论脊髓和脑的结构多
第7篇:大脑的神经调节
大脑的神经调节
知识目标:
1、知道脑的组成2、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
3、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和意义
智能目标:
通过对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原理的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外的“网上头脑风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通过从神经科学的探究上网成瘾的机理,学习如何消除网瘾,学会健康文明利用网络
教学重点、难点:
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过程和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问答、学生自主探究、讨论
教学设计:1.设计指导思想
这节课以二期教改的新《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设计指导思想。把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作为最终教学目标。尝试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即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因为脑、神经调节、条件反射等涉及到诸多与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