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分析论文
第1篇:高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分析论文
高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分析论文
摘 要: 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及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与心理资本现状,从而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和体育锻炼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资本;体育;锻炼效果。
心理资本的研究源自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思维方式解读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方式, 关注人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个体自身的积极心理力量与美德。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能量与资源,一般包括自我效能(对挑战性任务投入必要的努力并充满信心)、希望(为了追求成功对目标锲而不舍)、乐观(对现在与将来的成功作积极的归因)和韧性(面对困境与逆境能承受、复原并超越)等 4 个方面[1].学者杨钊认为,大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乐观情绪, 获得心理资本的竞争优势[2].
随着各种健身运动的流行,全民健身成为民生热词,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可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3].体育运动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各个维度均具有积极效应, 积极的心理资本无论是对学生个人发展、学校竞争力提升还是社会发展而言,都有着重大的意义[4]. 试图通过调查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揭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的关系, 为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是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 这些学校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随机选取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800 名。 共发放问卷 800 份,有效问卷 768 份, 有效率为 96%. 其中, 男生 398 人, 女生 370人。
1.2 调查工具。
1.2.1 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
研究采用的测量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工具是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 张阔等人遵循 Luthans 的观点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测量工具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编制了包含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希望 4 个因子 26 题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5]. 该问卷所有问题的研究群体为国内大学生,问卷符合心理学问卷使用标准,信度和效度较高,问卷具有良好的本土适应性和稳定性。 考虑到该问卷结构稳定以及本研究的被试群体也是国内在校大学生, 因此采用此问卷。
1.2.2 施测程序。
最终将锻炼效果和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合二为一, 整合成同一份问卷,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团体施测。 在施测前,所有被试者认真阅读统一的指导书,测评表采用纸笔自陈格式。
1.3 统计分析。
运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总体状况。
为达到心理 资本调查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利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可靠性检验。 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调查问卷的相关系数 R 为 0.87;P 小于 0.001; 可靠性检验 α 值为 0.807;证明了心理资本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数据的可信性。
2.1.1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性。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如表 2 所示:大学男生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平均 值 和 标 准 差 分 别 为 28.37、21.93、23.20、22.95 和 2.820、1.187、1.891、2.023;大学女生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26.86、21.01、22.35、21.89 和 3.209、1.715、1.437、2.45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男生心理资本四个维度的得分都高于女生。
在心理资本的 4 个维度,即自信、希望、坚韧、乐观进行统计学检验,P 值分别为 P=0.003<0.05、P=0.018<0.05、P=0.010<0.05、P=0.014<0.05,由此可知大学生在对自信 、希望、坚韧、乐观上存在显着性性别差异。 结合男、女大学生心理资本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得出:男女大学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存在着差异性,男生相对好于女生。
2.1.2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性。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大一学生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分别为 27.31、21.29、22.20、22.32 和 3.391、1.830、1.749、2.596;大二学生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27.75、22.51、26.81、22.44 和 2.933、1.393、1.216、2.183;大三学生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23.92、21.91、23.34、21.70 和 2.369、2.096、2.586、2.099;大四学生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23.78、21.78、23.34、22.00 和 2.006、1.732、1.880、1.32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4 个年级的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得分平均值相差不是很大, 但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得分最高。
将高校 4 个年级作为自变量,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 4 个维度(自信、希望、坚韧、乐观)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重比较分析。 数据显示: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 F 值分别为:F=6.940、F=5.438、F=8.122、F=5.243. 自信、希望、坚韧、乐观的 P值 分 别 为 :P =0.123 >0.05、P =0.726 >0.05、P =0.026<0.05、p 0.866=“”>0.05. 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坚韧性在不同年级上存在着差异性,而在自信、希望、乐观上不存在差异性。 运用两两比较中的 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大学一、二年级的坚韧性与三、四年级学生的坚韧性存在明显差异(P=0.018<0.05、P=0.008<0.01、P=0.138<0.01),其它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没有发现显着性差异。 因此,大学生心理资本在不同年级间存在着部分差异性。
2.1.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性。
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如表 4 所示:非农村大学生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乐观 的平均 值 和 标 准 差 分 别 为 28.07、21.60、22.80、23.15 和3.134、1.482、1.565、2.060;农村大学生心理资本 :自信 、希望 、坚韧、乐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27.19、21.35、22.48、21.81和 3.021、1.527、1.241、2.39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非农村大学生心理资本四个维度的得分都高于农村大学生。
在心理资本的 4 个维度,即自信、希望、坚韧、乐观进行统计学检验,P 值分别为 P=0.085>0.05,P=0.484>0.05,P=0.362>0.05,P=0.002<0.05,由此可知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对自信 、希望、坚韧上不存在差异,在乐观上存在明显差异,且非农村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
2.2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锻炼效果相关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锻炼效果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 以锻炼效果(锻炼乐趣、健康效果、能力效果、外貌效果、社交效果)、心理资本(自信、坚韧、希望、乐观)为变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 5 详细列出了作为两大类变量: 心理资本和锻炼效果各维度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 自信与锻炼乐趣、健康效果、能力效果、外貌效果、社交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652(中等相关)、0.588(相关)、0.499(相关)、0.462(相关)、0.416(相关)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
希望与锻炼乐趣、健康效果、能力效果、外貌效果、社交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481 (相关)、0.518 (相关)、0.528(相关)、0.394(弱相关)、0.401(相关)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
坚韧与锻炼乐趣、健康效果、能力效果、外貌效果、社交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567 (相关)、0.609 (中等相关)、0.537(相关)、0.342(弱相关)、0.358(弱相关)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
乐观与锻炼乐趣、健康效果、能力效果、外貌效果、社交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670 (中等相关)、0.624 (中等相关)、0.614(中等相关)、0.525(相关)、0.503(相关)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
从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自信、希望、坚韧、乐观与锻炼效果(乐趣、健康、能力、外貌、社交)具有相关性。 同时表明心理资本的四项维度与锻炼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同向关联性,也就是心理资本的四项维度越高,锻炼效果就越高。
3 结论。
1)男女大学生心理资本 (自信 、希望 、坚韧 、乐观 )存在着差异性,男生相对好于女生。 2)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坚韧性在不同年级存在着差异,而在自信、希望、乐观上不存在差异。 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坚韧性与三、四年级学生有明显的差异。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自信、坚韧、希望上不存在差异性,但在乐观上存在差异性, 且非农村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 4)从相关性分析得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锻炼效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4 建议。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锻炼效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并且大学生心理资本在自信、希望、坚韧、乐观 4 个维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因此,为了确保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提升, 正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性, 因材施教等措施,达到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目的。
4.1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提升。
1)提高自我效能感。 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创造各种条件,注重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帮助大学生制订符合 SMART 原则的体育锻炼目标并支持其实施,随着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从而强化大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大学生拥有了高成就动机感,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2)建立美好希望。 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期望水平, 增加大学生面对困难和压力能够泰然处之的信心,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 3)培养坚韧品质。 训练大学生能够坦然面对逆境,克服逆境,实现最终目标的能力,积极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并结合外部的有利资源,化困难为挑战,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品质。4)树立乐观心态。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引导大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 在体育锻炼中敢于处理突发事情,坚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任何问题,从而树立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抗挫折能力。
4.2 正视差异,因材施教。
1)根据男 、女生之间存在的差别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重视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特点,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尤其是根据女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定期的体育比赛,以督促女生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帮助其塑造积极品质。 2)对于刚步入大学一、 二年级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其适应环境和抗压的能力, 增强自身的坚韧性, 在锻炼中勇于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长时间、高频率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磨练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持之以恒的信念,从而提高其坚韧性水平。 3)针对不同生源地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乐观心态,学会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敢于向同学、教师展示自己的锻炼才能获得流畅体验。 通过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身体锻炼技能,改善自我能力的评估,增强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KARATEPE OM,KARADAS G.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on conflicts in the work -family interface,turnover and absence in-tentions [J].Int J Hosp Manag,2014(10)。
[2] 杨 钊。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3] 黄 慧。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1.
[4] 季 浏,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 张 阔,张 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
第2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效应和作用机制分析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效应和作用机制分析的论文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Psy Cap)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它关注你是什么样的人或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继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又一个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模式,是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发展。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所具备的积极能力的总和,这些积极能力可以通过有效地测量和开发来帮助大学生获得自我肯定与成就。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行了探索,如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结构和测量)、影响因素(前因变量)、积极效应(结果变量)、作用机制(影响效应)、开发策略(培育路径)等,运用了文献研究、理论探讨、经验总结、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多种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心理资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本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效应进行文献综述,并从中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有利于认清心理资本的功能和价值,认清心理资本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将心理资本理念更好地应用到高校教学、管理等人才培养环节中,帮助大学生应对学业、就业和生活压力,树立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态度,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1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效应
1.1 学习态度和专业承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内在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学习的内在动机越强。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大学生的学习怠倦感越弱。学习投入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积极体现,Siu 等发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在动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汤倩和葛明贵的研究也证明了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影响。对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而言,心理资本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心理资本各维度对专业承诺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表明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可有助于专业承诺的发展。
1.2 学业成就和创新行为:心理资本作为一种资本,投入便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在大学生活中,所获得的效果便是学业上的成就。王鹏军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能够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学业成就越大。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创新具有复杂性与挑战性,需要大学生具备强大的心理资本。一份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显示,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变量达到近50%的解释力。具体来说,事务型心理资本(自信勇敢、奋发进取、坚韧顽强、乐观希望)比人际型心理资本(尊敬礼让、包容宽恕、感恩奉献、谦虚诚稳)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作用更大。
1.3 就业能力与创业倾向: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赢得竞争优势。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心理资本的奋发进取、尊敬谦让、乐观希望和自信勇敢 4 个因子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的改善将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将意味着就业能力的改善。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韧性和乐观 3 个维度对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心理资本中的乐观维度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有显著影响。柯江林等从心理资本角度对如何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总体上呈正相关。大学生近期与远期创业意向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对远期创业意向产生较强推动作用,而对近期创业意向则有微弱负向作用。
1.4 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李东阳对贵阳市某医科大学2 081 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资本有密切的联系,提示提高心理资本的能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焦文洁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生活应激的回归分析,证明“自信、乐观、希望、韧性”交互作用能够对生活应激源中的挫折、压力和变化产生显著的缓解效应。此外,通过对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回归分析,证明心理资本能够对心理危机产生显著的干预效应。心理资本对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因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韧性和自我效能对解决问题有显著正向作用,韧性对求助有显著正向作用,乐观和希望对合理化有显著正向作用。人际关系既是一种社会资本,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它对大学生的情绪、生活、工作等均有极大的影响。王蓓等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
网络成瘾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进步。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心理资本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提示可以通过培育心理资本和发现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乐趣来转移注意力,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素质之间有密切关系,为构建以心理资本为核心概念的心理素质培育新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
2.1 主效应模型:主效应模型也称为直接影响效应模型,它认为心理资本对个体和组织层面的相关结果变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心理资本对有关结果变量的影响远远大于心理资本各维度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有代表性的研究很多,张阔等的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自尊、内控性、情感平衡、心理冲突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心理资本的 4 个因子(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对上述指标的方差解释率 18%~47%,表明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2 缓冲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是指心理资本间接地影响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结果变量。换言之,心理资本对结果变量的作用机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心理资本通过影响中介变量而作用于结果变量。张阔等揭示了学习策略在心理资本和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心理资本通过影响学习策略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就目标定向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高心理资本的学生偏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掌握新知识、解决难题或者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成绩为目标,会更有利于获得持续的`、不断进步的学业成就。
2.3 调节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认为心理资本通过调节作用来影响结果变量。孟林和杨慧发现了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机制: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心理抑郁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学习压力与心理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学习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心理资本越强大,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而减少;个体的心理抑郁和心理焦虑都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调节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大,对于学习压力和心理抑郁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小。
2.4 动态效应模型:心理资本与相关结果变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动态变化。Luthans 等以美国某商学院的大学生为被试,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其学习成绩具有预测作用。一项对泰国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则显示,学习成绩对大学生个体的心理资本具有预测作用,并且通过个体心理资本间接影响集体的心理资本。周巧英和骆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业情绪和英语学习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心理资本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苏兴等也发现,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同时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共同作用,对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研究展望
3.1 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积极效应的跨层次研究:心理资本能够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因此,心理资本能够对大学生群体和班级、学校等组织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关于企业员工心理资本的跨层次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还停留在个体层次,极少针对群体、团队或组织(如班级等)层次开展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个体层次的研究结果推论到群体和组织层次可能会出现偏差,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跨层次研究。
3.2 深化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研究: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积极效应变量之间的“过程黑箱”非常复杂,主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动态效应模型为我们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下去,如研究心理资本的生理机制,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提供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依据;研究心理资本的交互作用机制,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和环境存在交互作用,心理资本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研究心理资本的内外转化机制,大学生在接受外界心理资本干预信息后如何与内在信息相协调,可能存在“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探索这一机制将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和实践非常有益
第3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中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其原因,从理论上阐释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从体育运动对人的情绪调节、对陶冶情操、对人脑功能及不同的体育运动形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在实际操作性上,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参考措施。
【英文摘要】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ason, it explains the positive role of sports to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From different sports form of mental health effects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sports psychological health stimul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