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第1篇: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的八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8月2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中国的英名是打出来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方主战场》之第五集《同盟抗敌》所展现的,正是中国人民与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死相依、同仇敌忾,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幕后历史。
我们说,中国之所以是东方主战场,不仅仅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中国战场幅员广阔,投入战争的牺牲巨大,还因为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顽强拼搏并持续了14年之久,其中的前十年,一直是中国军民独自与日本法西斯交战相持,而美苏英等国家是在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真正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长达十年的热血生命的前期抗战,美苏英等国家就不可能看到东方主战场的力量,进而与中国结盟。也就是说,没有实力就没盟友,更不可能有盟国。只要涉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你没有真正的实力,奢求结盟等于幻想,前十年的苦战,之所以得不到真正伸出援手的盟国,正说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中国开辟的东方主战场,拖住、消耗、歼灭了日军的主力,使其不可能抽出兵力去攻打美国与苏联、英国,才使德意日法西斯在四面楚歌的压迫下日渐不支,而最终导致失败。
笫五集,正是用一段一段的历史往事,特别是历史细节,从容不迫地讲述与展现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对美苏英等国家的侧应与支援,并结成同盟的历史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是中国人民用生命与热血打岀来的'同盟,而且在最艰难的孤立无助的十年战争中,浴血奋战、愈战愈勇,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与最后的结盟。这集从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讲起,用一组组珍贵的,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示了同盟的过程与抗敌的历史必然。如:1941年8月和10月,斯大林获悉日本无力攻击苏联,于是决定:将远东地区的兵力西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仅在莫斯科会战期间,苏联就从西伯利亚调集了16个师的兵力投入战斗,为保卫莫斯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苏联崔可夫元帅曾感慨道:“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的确如此。正当英、美、苏在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陷入最黑暗日子的时候,中国军民以鲜血和生命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并且以高超的军事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拼搏,夺取了围歼日军五万的“长沙大捷”,给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战略上支援了盟军,制约和打乱了法西斯轴心国的战略配合。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守备长沙城的第10军,从军长到士兵,都在战前立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的感人情景。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伤亡约2.8万,日军伤亡人数超过5万。这一次,美国是真正体味到了共同命运、共同担当的内涵,支援中国就是自救自卫,就是反击。长沙会战大捷的消息,使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的反法西斯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
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美国支援中国的航空“飞虎队”在飞越“死亡航线”时,许多飞机失事、飞行员葬身冰山峻岭。有人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取消“驼峰行动”。罗斯福回答:没有办法,这就是战争。要是我们放弃了中国的大西南,中国大陆上的两三百万日军就会掉头往东,冲我们而来,那样的话,太平洋战场的战况,将危及美国的本土安全。在罗斯福眼里,为什么中国战场会如此重要,竟然与太平洋战场、甚至与美国本土有着生死悠关的联系呢?原因就在于命运相系,在于美英共同制定的“先欧后亚”战略。而这个战略的可行性与决定性,就在于这个东方的主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决不能战败,否则,不是太平洋危矣,而是美国、苏联、英国以及整个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都将危矣。
第五集,正是展现出了这样的历史必然。即,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早已是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棋盘上举足轻重的一足。在世界范围内,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英美一足,苏联一足,中国一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谁也不能失去谁,没有东方主战场,其它战场也很难支撑,这就是共同的命运结成的同盟。贫穷落后的中国之所以最终能够赢得世界大战的胜利,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百折不挠、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结果,说明中国战场是苏美英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打出来的英名。
第2篇: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一)回望历史 回答现实 回响未来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有关抗战这类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正在银幕上热播。此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该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色和特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其真实性的力量是任何艺术门类难以替代和重演的。残酷的战争真相以及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与气质,是难以“演”出来、“导”出来和“编”出来的。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思考什么?警醒什么?历史与当今的紧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又如此真切。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性感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这部作品释放出来的强大正能量,是对当前泛娱乐化现象的一种反拨,是对拜金至上、远离信仰的一种唤醒。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部作品中贯通着制作团队所付出的心血和激情,感受到创作者执著于使命的跋涉和艺术的探寻。作为一名挚爱纪录片的老兵,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敬。
因为,《东方主战场》这部作品,将不仅带给我们历史的回忆、回味、回望,更是对现实的回答和走向未来的回响。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二)有血有肉的史实
电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四集看完了,激动的心潮难以平履。这部电视片对史实的把握十分精准,体现了学术界研究的最新高度与最新成果。同时,又有许多新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历史与现实交相闪回。这次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中,将行进着许多英模部队的代表。而这部片子对这些部队和人民军队的英勇卓绝,又作了新的解读。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英雄连,英雄的史诗,血染的战旗,令人不能不肃然起敬。八路军与日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不能不使人们对即将乘车通过在**广场抗战老兵激起深深敬意,向他们敬一个庄严神圣的军礼。本片中讲到左权将军的牺牲,又用史诗般的语言说到“八年抗战,八路军总部先后迁移60多处,始终靠前指挥在抗敌一线,一步也没有离开过这座绵延于华北大地的巍巍太行”,“总部机关却一直没有专门的警卫部队,所有的兵力都用在了战场的第一线作战。”这里包含着多重的历史份量啊!
本片体现着历史的本身的真切和质朴。历史当事人对日军戴钢盔的独特的解读,对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不称“大老爷” 的史事的述说,对抗日军民所写“矛子枪换日本的三八式”的纸条,虽然土得掉渣,又使人们感动得下泪。而其中体现的历史幽默的元素,有时又会使人带着泪痕发出会心的微笑。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红嫂明德英、少年英雄王二小,他们的事迹一次一次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当人们看到,一位沂蒙母亲,收养抗日烈士遗孤,自己的四个孙子早夭的史实,又怎能不潸然泪下!她对儿媳妇说:“咱的孩子就是死了你还能生育,烈士的孩子死了,就断了根了。”这是怎样的大爱!
敌后游击战的各种作战形式,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独树一帜。尽管这些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但本片又鲜活的史实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一位美军上尉观察员亲历了地道战,并自豪地说:“地道战,我是美国军人中第一个参加者。”这是对史实国际化的表达,也体现着纪录片的力量。
《东方主战场》前四集看完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艰苦卓绝。面对这样的铁一般的有血有肉的史实,一些不负责任的发言者,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了吧?
《东方主战场》继续播出。更强烈的期待吸引着我们。
第3篇:《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是一部代表国家观点、国家立场的作品,该片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重点项目,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
可是忘记的是仇恨,但是不能忘记的是历史。《旧唐书魏徵传》中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同文化一样深植于民族的血脉。源远流长,从过去跨向未来。勿忘历史亦是中华民族殚尽竭虑、不屈向前走向繁荣昌盛的源动力。我们需要用影像铭记过去,传递精神,树立不朽。
今天,卢沟晓月,桥下流水尽显明媚皎洁,桥上石狮掩映月色微光。昨天,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在此拉开帷幕,八年抗战,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国难当头,岂能坐视。国人用空间换取时间,用肉体赢着子弹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殊死搏斗。八千里江山,长城内外,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协力合作,将侵略者消灭在异国他乡,让侵略者知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岁月
第4篇: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篇一】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有关抗战这类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正在银幕上热播。此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该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色和特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其真实性的力量是任何艺术门类难以替代和重演的。残酷的战争真相以及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与气质,是难以“演”出来、“导”出来和“编”出来的。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思考什么?警醒什么?历史与当今的紧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又如此真切。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性感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这部作品释放出来的强大正能量,是对当前泛娱乐化现象的一种
第5篇: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范文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范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篇1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有关抗战这类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正在银幕上热播。此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该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色和特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其真实性的力量是任何艺术门类难以替代和重演的。残酷的战争真相以及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与气质,是难以“演”出来、“导”出来和“编”出来的。
xx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思考什么?警醒什么?历史与当今的紧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又如此真切。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
第6篇: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2015观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翻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可以清楚看到,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抵抗日军兵力最多,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有两个战场,德意在欧洲,日本在亚洲向着世界和平秩序发起挑战。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日本又蓄谋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战场形成。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分阶级与民族,在不愿做奴隶的怒吼声中,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相比较下,欧洲战事的爆发要晚得多。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此时,距
第7篇:东方主战场纪录片心得体会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心得体会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心得体会
(一)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在这场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以坚韧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把日本陆军主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牢牢地牵制在东方战场之上,粉碎了日本法西斯占领中国进而称霸全球的图谋,破灭了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瓜分世界的迷梦,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世纪末,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1927年7月,日本内阁提出了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然后夺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步骤和狂妄野心。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步骤一步步得到实施。因此,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实现其独
第8篇:东方主战场纪录片心得体会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心得体会
(一)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在这场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以坚韧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把日本陆军主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牢牢地牵制在东方战场之上,粉碎了日本法西斯占领中国进而称霸全球的图谋,破灭了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瓜分世界的迷梦,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世纪末,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1927年7月,日本内阁提出了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然后夺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步骤和狂妄野心。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步骤一步步得到实施。因此,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实现其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