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谐波检测和治理论文
第1篇:电力系统谐波检测和治理论文
电力系统谐波检测和治理论文
摘要:目前电力系统谐波危害已经引起了各个部门的关注,为了整个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必须对谐波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治理。
关键字:电力谐波检测治理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电网装机容量不断加大,电网中电力电子元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致使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正弦波畸变,电能质量下降,不但对电力系统的一些重要设备产生重大影响,对广大用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目前,谐波与电磁干扰、功率因数降低被列为电力系统的三大公害,因而了解谐波产生的机理,研究和清除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对改于供电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谐波危害
①谐波会使公用电网中的电力设备产生附加的损耗,降低了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三次谐波流过中线会使线路过热,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火灾。
②谐波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使电机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等故障,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绝缘部分老化、变质,设备寿命缩减,直至最终损坏。
③谐波会引起电网谐振,可能将谐波电流放大几倍甚至数十倍,会对系统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对电容器和与之串联的电抗器,电网谐振常会使之烧毁。
④谐波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供电中断和损失。
⑤谐波会使电气测量仪表计量不准确,产生计量误差,给供电部门或电力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⑥谐波会对设备附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则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则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⑦谐波会干扰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或死机。
⑧谐波会影响无线电发射系统、雷达系统、核磁共振等设备的工作性能,造成噪声干扰和图像紊乱。
二、谐波检测方法
1.模拟电路
消除谐波的方法很多,即有主动型,又有被动型;既有无源的,也有有源的,还有混合型的,目前较为先进的`是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但由于其检测环节多采用模拟电路,因而造价较高,且由于模拟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和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故使其基波幅值误差很难控制在10%以内,严重影响了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性能。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神经元有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且结构简单,输入输出关系明了,因此可用神经元替代自适应滤波器,再用一对与基波频率相同,相位相差90度的正弦向量作为神经元的输入。由神经元先得到基波电流,然后检测出应补偿的电流,从而完成谐波电流的检测。但人工神经网络的硬件目前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傅立叶变换
利用傅立叶变换可在数字域进行谐波检测,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目前大都是通过该方法实现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所需要处理的是经过采样和A/D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设待测信号为x(t),采样间隔为t秒,采样频率=1/t满足采样定理,即大于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2倍,则采样信号为x(nt),并且采样信号总是有限长度的,即n=0,1……N-1。这相当于对无限长的信号做了截断,因而造成了傅立叶变换的泄露现象,产生误差。此外,对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来说,如果不是整数周期采样,那么即使信号只含有单一频率,离散傅立叶变换也不可能求出信号的准确参数,因而出现栅栏效应。通过加窗可以减小泄露现象的影响。
3.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已广泛应用于信号分析、语音识别与合成、自动控制、图象处理与分析等领域。电力谐波是由各种频率成分合成的、随机的、出现和消失都非常突然的信号,在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进行处理受到局限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小波变换的优势。即对谐波采样离散后,利用小波变换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谐波的精确测定。小波可以看作是一个双窗函数,对一信号进行小波变换相当于从这一时频窗内的信息提取信号。对于检测高频信息,时窗变窄,可对信号的高频分量做细致的观测;对于分析低频信息,这时时窗自动变宽,可对信号的低频分量做概貌分析。所以小波变换具有自动“调焦”性。其次,小波变换是按频带而不是按频点的方式处理频域信息,因此信号频率的微小波动不会对处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不要求对信号进行整周期采样。另外,由小波变换的时间局部可知,在信号的局部发生波动时,不会象傅立叶变换那样把影响扩散到整个频谱,而只改变当时一小段时间的频谱分布,因此,采用小波变换可以跟踪时变和暂态信号。
三、电力系统谐波治理
限于篇幅问题,本文在此只介绍基于改造谐波源本身的谐波抑制方法,基于改造谐波源本身的谐波抑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增加整流变压器二次侧整流的相数
对于带有整流元件的设备,尽量增加整流的相数或脉动数,可以较好地消除低次特征谐波,该措施可减少谐波源产生的谐波含量,一般在工程设计中予以考虑。因为整流器是供电系统中的主要谐波源之一,其在交流侧所产生的高次谐波为tK1次谐波,即整流装置从6脉动谐波次数为n=6K1,如果增加到12脉动时,其谐波次数为n=12K1(其中K为正整数),这样就可以消除5、7等次谐波,因此增加整流的相数或脉动数,可有效地抑制低次谐波。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投资过大,在技术上对消除谐波并不十分有效,该方法多用于大容量的整流装置负载。
(2)整流变压器采用Y/或/Y接线
该方法可抑制3的倍数次的高次谐波,以整流变压器采用/Y接线形式为例说明其原理,当高次谐波电流从晶闸管反串到变压器副边绕组内时,其中3的倍数次高次谐波电流无路可通,所以自然就被抑制而不存在。但将导致铁心内出现3的倍数次高次谐波磁通(三相相位一致),而该磁通将在变压器原边绕组内产生3的倍数次高次谐波电动势,从而产生3的倍数次的高次谐波电流。因为它们相位一致,只能在形绕组内产生环流,将能量消耗在绕组的电阻中,故原边绕组端子上不会出现3的倍数次的高次谐波电动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相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整流变压器采用这种接线形式时,谐波源产生的3n(n是正整数)次谐波激磁电流在接线绕组内形成环流,不致使谐波注入公共电网。这种接线形式的优点是可以自然消除3的整数倍次的谐波,是抑制高次谐波的最基本方法,该方法也多用于大容量的整流装置负载。
(3)尽量选用高功率因数的整流器
采用整流器的多重化来减少谐波是一种传统方法,用该方法构成的整流器还不足以称之为高功率因数整流器。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是一种通过对整流器本身进行改造,使其尽量不产生谐波,其电流和电压同相位的组合装置,这种整流器可以被称为单位功率因数变流器(UPFC)。该方法只能在设备设计过程中加以注意,从而得到实践中的谐波抑制效果。
(4)整流电路的多重化
整流电路的多重化,即将多个方波叠加,以消除次数较低的谐波,从而得到接近正弦波的阶梯波。重数越多,波形越接近正弦波,但其电路也越复杂,因此该方法一般只用于大容量场合。另外,该方法不仅可以减少交流输入电流的谐波,同时也可以减少直流输出电压中的谐波幅值,并提高纹波频率。如果把上述方法与PWM技术配合使用,则会产生很好的谐波抑制效果。该方法用于桥式整流电路中,以减少输入电流的谐波。
当然,除了基于改造谐波源本身的谐波抑制方法,还有基于谐波补偿装置功能的谐波抑制方法,它包括加装无源滤波器、加装有源滤波器、装设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等等,在此就不再详细论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能质量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用户和供电部门的重视。应用先进的电能质量测试仪器不仅能大大提高电能质量的监测
与治理水平,同时还可建立先进可靠的电能质量监测网络,及时分析和反映电网的电能质量水平,找出电网中造成电能质量谐波及故障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49-1993[J]
吕润馀.电力系统高次谐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陈伟华.电磁兼容实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第2篇:电力系统谐波检测和治理论文(优秀)
摘要:目前电力系统谐波危害已经引起了各个部门的关注,为了整个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必须对谐波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治理。
关键字:电力谐波检测治理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电网装机容量不断加大,电网中电力电子元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致使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正弦波畸变,电能质量下降,不但对电力系统的一些重要设备产生重大影响,对广大用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目前,谐波与电磁干扰、功率因数降低被列为电力系统的三大公害,因而了解谐波产生的机理,研究和清除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对改于供电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谐波危害
①谐波会使公用电网中的电力设备产生附加的损耗,降低了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三次谐波流过中线会使线路过热,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火灾。
②谐波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使电机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等故障,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绝缘部分老化、变质,设备寿命缩减,直至最终损坏。
③谐波会引起电网谐振,可能将谐波电流放大几倍甚至数十倍,会对系统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对电容器和与之串联的电抗器,电网谐振常会使之烧毁。
④谐波会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供电中断和损失。
⑤谐波会使电气测量仪表计量不准确,产生计量误差,给供电部门或电力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⑥谐波会对设备附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则产生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则导致信息丢失,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⑦谐波会干扰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或死机。
⑧谐波会影响无线电发射系统、雷达系统、核磁共振等设备的工作性能,造成噪声干扰和图像紊乱。
二、谐波检测方法
1.模拟电路
消除谐波的方法很多,即有主动型,又有被动型;既有无源的,也有有源的,还有混合型的,目前较为先进的是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但由于其检测环节多采用模拟电路,因而造价较高,且由于模拟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和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故使其基波幅值误差很难控制在10%以内,严重影响了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性能。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神经元有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且结构简单,输入输出关系明了,因此可用神经元替代自适应滤波器,再用一对与基波频率相同,相位相差90度的正弦向量作为神经元的输入。由神经元先得到基波电流,然后检测出应补偿的电流,从而完成谐波电流的检测。但人工神经网络的硬件目前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傅立叶变换
利用傅立叶变换可在数字域进行谐波检测,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目前大都是通过该方法实现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所需要处理的是经过采样和A/D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设待测信号为x(t),采样间隔为t秒,采样频率=1/t满足采样定理,即大于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2倍,则采样信号为x(nt),并且采样信号总是有限长度的,即n=0,1……N-1。这相当于对无限长的信号做了截断,因而造成了傅立叶变换的泄露现象,产生误差。此外,对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来说,如果不是整数周期采样,那么即使信号只含有单一频率,离散傅立叶变换也不可能求出信号的准确参数,因而出现栅栏效应。通过加窗可以减小泄露现象的影响。
3.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已广泛应用于信号分析、语音识别与合成、自动控制、图象处理与分析等领域。电力谐波是由各种频率成分合成的、随机的、出现和消失都非常突然的信号,在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进行处理受到局限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小波变换的优势。即对谐波采样离散后,利用小波变换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谐波的精确测定。小波可以看作是一个双窗函数,对一信号进行小波变换相当于从这一时频窗内的信息提取信号。对于检测高频信息,时窗变窄,可对信号的高频分量做细致的观测;对于分析低频信息,这时时窗自动变宽,可对信号的低频分量做概貌分析。所以小波变换具有自动“调焦”性。其次,小波变换是按频带而不是按频点的方式处理频域信息,因此信号频率的微小波动不会对处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不要求对信号进行整周期采样。另外,由小波变换的时间局部可知,在信号的局部发生波动时,不会象傅立叶变换那样把影响扩散到整个频谱,而只改变当时一小段时间的频谱分布,因此,采用小波变换可以跟踪时变和暂态信号。
三、电力系统谐波治理
限于篇幅问题,本文在此只介绍基于改造谐波源本身的谐波抑制方法,基于改造谐波源本身的谐波抑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增加整流变压器二次侧整流的相数
对于带有整流元件的设备,尽量增加整流的相数或脉动数,可以较好地消除低次特征谐波,该措施可减少谐波源产生的谐波含量,一般在工程设计中予以考虑。因为整流器是供电系统中的主要谐波源之一,其在交流侧所产生的高次谐波为tK1次谐波,即整流装置从6脉动谐波次数为n=6K1,如果增加到12脉动时,其谐波次数为n=12K1(其中K为正整数),这样就可以消除5、7等次谐波,因此增加整流的相数或脉动数,可有效地抑制低次谐波。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投资过大,在技术上对消除谐波并不十分有效,该方法多用于大容量的整流装置负载。
(2)整流变压器采用Y/或/Y接线
该方法可抑制3的倍数次的高次谐波,以整流变压器采用/Y接线形式为例说明其原理,当高次谐波电流从晶闸管反串到变压器副边绕组内时,其中3的倍数次高次谐波电流无路可通,所以自然就被抑制而不存在。但将导致铁心内出现3的倍数次高次谐波磁通(三相相位一致),而该磁通将在变压器原边绕组内产生3的倍数次高次谐波电动势,从而产生3的倍数次的高次谐波电流。因为它们相位一致,只能在形绕组内产生环流,将能量消耗在绕组的电阻中,故原边绕组端子上不会出现3的倍数次的高次谐波电动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相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整流变压器采用这种接线形式时,谐波源产生的3n(n是正整数)次谐波激磁电流在接线绕组内形成环流,不致使谐波注入公共电网。这种接线形式的优点是可以自然消除3的整数倍次的谐波,是抑制高次谐波的最基本方法,该方法也多用于大容量的整流装置负载。
(3)尽量选用高功率因数的整流器
采用整流器的多重化来减少谐波是一种传统方法,用该方法构成的整流器还不足以称之为高功率因数整流器。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是一种通过对整流器本身进行改造,使其尽量不产生谐波,其电流和电压同相位的组合装置,这种整流器可以被称为单位功率因数变流器(UPFC)。该方法只能在设备设计过程中加以注意,从而得到实践中的谐波抑制效果。
(4)整流电路的多重化
整流电路的多重化,即将多个方波叠加,以消除次数较低的谐波,从而得到接近正弦波的阶梯波。重数越多,波形越接近正弦波,但其电路也越复杂,因此该方法一般只用于大容量场合。另外,该方法不仅可以减少交流输入电流的谐波,同时也可以减少直流输出电压中的谐波幅值,并提高纹波频率。如果把上述方法与PWM技术配合使用,则会产生很好的谐波抑制效果。该方法用于桥式整流电路中,以减少输入电流的谐波。
当然,除了基于改造谐波源本身的谐波抑制方法,还有基于谐波补偿装置功能的谐波抑制方法,它包括加装无源滤波器、加装有源滤波器、装设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等等,在此就不再详细论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能质量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用户和供电部门的重视。应用先进的电能质量测试仪器不仅能大大提高电能质量的监测
与治理水平,同时还可建立先进可靠的电能质量监测网络,及时分析和反映电网的电能质量水平,找出电网中造成电能质量谐波及故障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49-1993[J]
吕润馀.电力系统高次谐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陈伟华.电磁兼容实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第3篇:配电网谐波的治理论文
配电网谐波的治理论文(共10篇)由网友 “SmellyCat”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配电网谐波的治理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 配电网谐波的治理论文
配电网谐波的治理论文
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供电紧张,为解决供电紧张,一方面要建设许多新的电厂和输电线路,另一方面要高效利用现有的电力资源,减少电力损耗。谐波是导致电力损耗增加,供电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谐波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对配网中谐波的来源和危害进行了详细说明,总结和提出了治理谐波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电能质量 谐波治理 配电网
供电质量包括系统电压、频率的合格率,峰值、超限电压持续时间、停电时间,以及电网谐波含量等诸多方面。其中,谐波问题一直是主要的电能质量问题。谐波存在于电力系统发、输、配、供、用的各个环节。治理好谐波,不仅能降低电能损耗,而且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改善电磁环境,提高产品的品质。
1电力系统谐波的基本特性和测量
谐波是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数。理论上看,非线性负荷是配电网谐波的主要产
第4篇:谐波治理方法
谐波治理方法
1、谐波治理原则。
通过分析,对通信、信号设备造成干扰的谐波主要来自牵引负荷,而铁路10kv电力供电设计多采用27.5/10kv供电方式,选择谐波干扰小的电源作为主供电源会降低安全风险。但当地方电力系统检修时,或地方电源因居民用电导致谐波上升时,仍会干扰信号、通信供电电源的质量,所以改变设计方法,并不能解决此问题。从供电的电源集中整治,然后供给相应的负荷,也不经济,固需要解决的容量太大,且即便是集中解决,从供电的角度讲,电源也并非单独供给通信、信号,目前的生产、生活设备大量采用了变频设备,如地热井水泵恒转矩变频供电装置,变频空调,电磁炉,炊事机械等等,也会产生大量的谐波,进而干扰通信、信号电源的质量,所以,大的方案就是通信信号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和对谐波要求的高低,来选择小容量的谐波治理设备,才能达到既经济又安全的效果。各车站的通信、信号设备,其总功率一般不超过40kvA,治理相对容易。
2、谐波治理方法。
采用交—直—交系统进行隔离,此方法在国外早有使用,我也曾在朔黄线三汲、段庄两个
第5篇:SD 1261984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
SD126~8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主要是治金、化工、电气化铁路等换流设备及其他非线性用电设备产生的。随着硅整流及可控硅换流设备的广泛使用和各种非线性负荷的增加,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电压正弦波形畸变,使电能质量下降,给发供电设备及用户用电设备带来严重危害。为保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质量合格的50赫兹电能,必须对各种非线性用电设备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加以限制,以保证电网和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于电力系统以及由电网供电的所有电力用户。
第三条 电网原有的谐波超过本规定的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极限值时,应查明谐波源并采取措施,把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限制在规定的极限值以内。在本规定颁发前已接入电网的非线性用电设备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超过本规定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时,应制订改造计划并限期把谐波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所需投资和设备由非线性用电设备的所属单位负责。
第四条 新建或扩建的非线性用电设备接入电网,必须按本规定执行。如用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