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亮教学课件
第1篇:猴子捞月亮教学课件
猴子捞月亮教学课件
猴子捞月亮》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引起同学们学习兴趣,分享了猴子捞月亮的教学课件给大家!
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大班幼儿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2篇:猴子捞月亮课件
猴子捞月亮课件
《猴子捞月》是根据民间童话“猴子捞月”改编,由动画短片。小编收集了猴子捞月亮课件,欢迎阅读。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出示图)你们看,谁在干什么?(猴子们在捞月亮)(板题)对,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5课《猴子捞月亮》
2、齐读课题:
35、猴子捞月亮
3、质疑:读了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
*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
*猴子们到底捞到月亮没有?
4、小朋友们,那我们下面就边学课文,边解决问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打开书99页,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请先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请教同学。
2、录音范读:同学们读书读得可真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老师是怎样读的,你还有哪些不会的字,请同学们留心听清楚字音。
3、自由读:刚才大家听得可真认真,现在大家再读一次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可以自己读,也可和同桌的同学一齐读,互相正音。
4、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共有几个小节吗?
5、指名读:1)、谁会读第一节?能读给大家听吗?小
评委请拿起笔认真听。(评议)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想读给大家听吗?读后请说说为什么喜欢?
3)、这一小节,老师还想请男、女同学进行一个小小的读书比赛,看看谁读得棒!
4)、读了这一节后,谁知道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了吗?
6、学习第二节:1)、你喜欢第二节吗?喜欢就站起来读吧!
2)、猴子们为什么那么兴奋?你能用兴奋的语气像他们一样喊起来吗?(猴子们发现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7、学习第三节:1)、你们读得可真好,谁来把第三节
读给大家听?
2)、你读书进步可真大,那到底猴子们赞成大猴子的提议吗?猴子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老师想请两个同学读第四、第五小节。
8、学习第四、五节:1)、指名分小节朗读,其他边听
边思考: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猴子们到底是怎样捞月亮的?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三、表演:你们想表演这个故事吗?老师给两分钟时间你们准备,比比谁演得象。
四、说话训练:
1、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
板书:
不动脑筋 不认真思考
2、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动脑筋、认真思考
3、 小组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直喘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去猜一猜,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老师再请你发言。
4、指名汇报:续说故事
板书:
35、猴子捞月亮
(图) 没捞到
不动脑 不认真思考
第3篇: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大家都有听过猴子捞月亮吧?下面小编整理了猴子捞月亮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设计背景
我根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大班幼儿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
第4篇:《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猴子捞月》教学设计
吴桥县第一幼儿园
徐艳玲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3、有关猴子捞月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
第5篇: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
第6篇:猴子捞月亮作文
猴子捞月亮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猴子捞月亮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猴子捞月亮作文1
“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老师在带领我们玩“猴子捞月亮”的游戏呢!
游戏是这样玩的:一个同学当猴子,一个同学做月亮,余下的同学是水井把月亮围住。猴子要在水井外面抓住月亮,月亮呢则要迅速躲开,不能让猴子抓到自己,否则就要说出自己的秘密。
游戏开始了,老师让译文当猴子,单思睿当月亮。我们围成水井把猴子顶来顶去,大家觉得有趣极了。只见译文在“井外”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了一个空隙,伸手往里一抓,很可惜,单思睿躲开了。瞧单思睿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里一定在想:“我这么灵活,你肯定抓不到我的。”只见“月亮”往西躲,“猴子”就往西跑;“猴子”往西跑,“月亮”就往东躲。译文猛地往前一扑,眼看就要抓到了,单思睿赶紧往后一退,贴紧“井边”,还是没被抓住。译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单思睿抓住。
第7篇: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捞、倒影。
活动准备
1、《猴子捞月亮》动画片和故事录音
2、故事的PPT
3、手电筒四个、四桶清水 四个盆子 四个勺子 四根棒子 四个杯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播放故事录音。
1、故事讲到“井里有一个又圆又亮的月亮”时让幼儿学习词语“又圆又亮”。
2、故事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让幼儿学习“捞”的词语,并做出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被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3、小实验
用手电筒射出的光当月亮,水桶当井,并让幼儿观察、实验:“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去捞时,‘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4、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2)故事里有谁?(3)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4)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四、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
第8篇:《猴子捞月亮》教案
《猴子捞月亮》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