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2022-10-31 08:12:0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当我找到这部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时,首先就被封面吸引了,游击队员在火车车厢外矫健的身影让我佩服。在我真正读这本书时,我时时露出惊讶的表情、发出感叹,不时拍案叫绝,书中那一个个忠勇、朴实、机敏、果断的铁道游击队员,就像在我的眼前战斗和生活,栩栩如生。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人的种种恶行。后来愤怒的人们拿起手中的武器与日寇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斗争。故事从1938年6月,山东枣庄沦落日寇之手后开始,一些铁路工人纷纷起义。1939年的一天,洪振海,王志胜等三人袭击了日本洋行,还扒火车搞到了十几支枪和两箱弹药。不久,工人们纷纷响应,组成了一支大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他们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0年6月,铁道游击队一共百余人,活动在临枣支线及津浦铁路上。铁路工人出身的游击队员们,凭着熟悉矿上和铁路优势的特长,与敌人展开斗争。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很多英雄,并在人民中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沉稳、睿智的政委李正;果断、坚定的大队长刘洪;机敏、沉着的王强;鲁莽、忠勇的鲁汉;耿直、质朴、英勇不屈的芳林嫂等等。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芳林嫂的临危不乱。作为一个女生,能看到在抗战年代,女人们也能和男人一样,保家卫国,我敬佩又兴奋。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铁道游击队》这本书,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当我合上最后一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浮想联翩,不能入眠。

在最后的一个晚上,大队长刘洪带着长枪队和小鬼队冲向敌人的部队,在激烈的战争中,一个个小战士们各各奋勇直前,奋力拼搏,在最后的一刻,小战士们和刘洪大队长疯狂地扫描着敌人,他们的衣服上出现了敌人刺刀戮破的、子弹打穿的痕迹。可是他们的刺刀上也染上了敌人的鲜血。他们汗渍的脸上蒙上了炮火的黑烟。读到这里,我被战士们那种英勇奋战,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心里自豪地想:现在,我们的祖国伟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视、欺负我们了。

第2篇:铁道游击队 读后感

手中利剑,袖中匕首

——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

谣„„”这首家喻户晓的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以优美的旋律和朴素的情感穿

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空,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恋恋不忘。

茫茫夜色中,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飞身爬上急速行驶的列车,身姿矫健;情急之下,紧

张的芳林嫂忘了拉弦便将手榴弹扔了出去,恰巧砸在了鬼子队长的脚后跟上„„不知

什么时候,黑白电影《铁道游击队》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我们当中却很少有

人知道有刘知侠和他的小说《铁道游击队》。

作家刘知侠似乎生来就是要与铁道游击队结缘的。1918年,他出生在河南省一个贫困

铁路工人的家庭,父亲是铁路道班房里的护路工,道清铁路就从村边经过。天天看着火车飞

驰,在铁道旁捡煤核的他,很早就学会了爬火车。在他十几岁时,刘知侠当过火车站的义务

服务生,所以他对铁路职工、行车制度都了如指掌。1938年到1939年,他又曾随抗大一分

校两次深入敌后体验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他的创作《铁道游击队》打下了基础。1944年

和1945年,刘知侠又两次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同游击队员们生活和战斗在一

起,使他积累了经验并且也具备了丰富真实的创作素材。1946年,正当他要完成这部小说

时,解放战争爆发了,他受命执行新的任务,所以创作一直搁置到1952年。那年,刘知侠

请了一年长假,在济南大明湖畔赶写《铁道游击队》这部小说。十年磨一剑,鞘出谁争锋。

从1943年的邂逅,到1953年《铁道游击队》的完成,刘知侠整整用了10年时间。

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

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

部队作战,屡建奇功的故事。队员们一个个足智多谋,他们“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智打票车”“夜袭临城”、“打冈村”、“搞情报”“夺布车”“开秘道”“护首长”,活跃在津

浦线的山东段,鼓舞了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日士气。

这部小说在生动描绘着各种各样故事的同时,还刻意的塑造出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

象,并且每个人物的个性和多种多样的面貌还随着小说的发展而转变。例如,刘洪拉队伍,扒火车杀鬼子,不正是显出他豪爽的性格和英雄的本色;王强定计打洋行、劫票车,看出他

足智多谋和胆大心细的性格特点,更能看出他的勇敢;政委李正的沉着、细致和原则性,是

通过进山整训以及替鲁汉解酒、为林忠送粮、劝告刘洪撤退等故事得以表现出来的;其他如

彭亮会开火车、林忠会打旗语、鲁汉勇猛、小坡机灵等,小说作者写的如此生动,性格不同,人物形象各个丰满,每当闭目的时候每个人物都仿佛在我眼前走过一样,显得那么栩栩如生。

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再现了当年国土沦丧,拯救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重

温了那惊心动魄的对敌场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种种野心和罪恶;人物描

写栩栩如生,写出了革命英雄的本色,洪振海、刘金山的勇敢聪明,王强的灵巧轻便,芳林

嫂的临危不惧„„这些英雄好汉的形象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读完此书,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八年的抗战,目的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

中国人民是不愿做奴隶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

侵犯的敌人。在当今社会重读这本书,能从中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意志坚

定的精神和毅力,使我深得体会,深受教育,这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从中我也懂得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

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

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建设祖国,让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繁荣。

第3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铁道游击队》这本书,这本书讲了主人公王强和刘宏在铁道上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有一次,他们趁着夜色,从日本鬼子的手里夺回他们抢走我们的粮食和煤;而且他们还在没有枪的情况下,用刀杀死了两个日本人,可是却漏过了当时昏倒的三掌柜。当他们听到三掌柜还活的消息后很紧张,他们想:“这下该怎么办呢?”、为了他们以后还可以继续在铁道线上“工作”,王强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去“看望”三掌柜,谁知这个日本人真的不知道这件事是王强他们干的,结果大家非常高兴,因为大家也可以在一起“工作”了。

还有一次,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带着林忠和鲁汉,他们在一天晚上一起去执行摧毁日军炮楼的任务,终于,他们三人行动了;正当他们悄悄地来到炮楼底下,准备放炸药包时,他们突然发现炮楼上有哨兵,刘洪灵机一动,就把一颗石子朝远方扔过去。炮楼上的哨兵听见楼下有动静,以为有人,赶忙下了炮楼并循声跑去;他们用这个时候,放下炸药包,引燃了火线,炸掉了炮楼,成功地完成了上头布置的任务。

这些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1

今天早晨,拿起《铁道游击队》我随手一翻,看见了“拆炮楼”三个字。原来是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和手下林忠和鲁汉三个人一起去摧毁日军的炮楼。一天晚上,他们三人行动了,当他们悄悄来到炮楼底下,正准备放炸药包时,突然发现楼上有哨兵,刘洪灵机一动,把一颗石子朝远方扔去。哨兵听见响声,连忙循声跑去,趁这个时候,刘洪放下炸药包,炸掉了炮楼。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在做这种风险很大的事情时,不光动作、身手敏捷,还要想办法既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也不要因此而惊动了他们的大部队,反倒弄得两败俱伤。

你看,刚才队长刘洪就机智地使用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引开了哨兵,顺利地完成了炸炮楼的任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事情不要鲁莽,因为鲁莽往往是误你大事的元凶。刘洪以前做事情也十分不冷静,比如他打仗打疯了的时候,就失去了理智,后来经过政委的劝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在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铁道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读后感。这本书讲的是抗日期间,山东境内枣庄、临城津浦干线一带,有一支活跃的铁道游击队。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把敌人搞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在敌占区对日寇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英勇机智的斗争。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书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最吸引我的是林忠,因为他不顾自己去救了一个身边的队友,不幸牺牲,读后感《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感到了日本人的残忍,看到文中的中国人个个都是惶惶不可终日,害怕总有一天会死在敌人面前的刺刀之下,不过现在好了,我们国家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强大,都是革命烈士带给我们的一切,所以我今后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以后为祖国争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琵琶停,音未止

——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从小,就听说过《铁道游击队》的威名,父辈们都喜欢反复观看这部影片,当时的我很不理解,几个人在火车上跳上跳下,有什么意思?至少是没有动画片有意思的。慢慢长大,懂得的道理多了,学的东西多了,嘴里也能说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专业名词时,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小组选择了欣赏《铁道游击队》这本长篇小说,并讨论拍摄几个场景来学习钻研。我也观看了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道游击队》,并反复听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革命歌曲,因此,写下这篇对《铁道游击队》的感悟。

1939年,日本侵略中国控制了中国大部分铁路,铁路是重要的运输路线,日本军队通过铁路向前线运输武器装备、药品物资,以刘洪大队长,李正政委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原先是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自发起来与日寇进行斗争的铁路工人,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钳制敌人的兵力,为打击日本鬼子,铁道游击队的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因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因此也被称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铁道游击队》是一本著名的红色经典读物,它是由知名作家知侠创作的。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塑造了像刘洪、李正、王强、彭亮、小坡、林忠、鲁汉等一批作战勇敢、机智灵敏、不怕死、不怕伤、忠于祖国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们在火车和铁道沿线上神出鬼没,杀鬼子,炸火车,让鬼子魂飞胆丧。合上书页,每一个战士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中间。

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铁道游击队员们搞票车。他们像飞一样扒上票车的车头,彭亮负责开火车,而其他队员分为两队,一队先在各个票车车厢里和鬼子套近乎,让鬼子误以为这些人都是汉奸,迷惑鬼子,一等到信号,立刻把鬼子控制住,这时第二队再上,把鬼子杀得一干二净。这一仗,铁道游击队员们的勇敢、机智、战术运用的灵活和默契、扒车技术的高超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不仅打出了铁道游击队的名号,更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和不做亡国奴的决心!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日本鬼子对祖国人民的残暴和恶毒,他们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掳掠,掠夺我们的资源,杀害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3篇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听着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中那熟悉而动人的歌声,禁不住又把知侠写于一九五四年的军事历史题材小说《铁道游击队》看了一遍。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一

最近,我发现了一系列好书,都是“红色经典系列”的。我呢,刚读完《铁道游击队》,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境内,有一支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在刘洪、王强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扒火车、夺枪支、打洋行、斗鬼子、打日伪顽、打冈村、打苗庄、湖上战争、送干部……这些事不但把敌人闹得晕头转向、胆战心惊,还巧妙地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支援主力部队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票车上的战斗”这故事最绝了。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化装成商人、农民,混上鬼子的列车,在麻痹敌人后与敌人展开肉搏,最后不但把整列车的鬼子杀掉了,还把百姓和部队全部安全撤走了,造成很少的伤亡。这件事的成功离不开“芳林嫂”,是她带着自己的女儿混上各节车厢侦察情况,这次

未完,继续阅读 >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