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第1篇: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辛勤培养,激发热爱、尊敬妈妈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我”画的画和妈妈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热爱自己的妈妈吗?(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辛勤培养,那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在妈妈生日的时候你为妈妈做些什么事情或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初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为什么要画一幅妈妈给小树浇水的图画?
(2)我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妈妈在学习、生活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就像培育小树苗一样辛勤地培养着我们。我们应该怎样报答妈妈对我们的爱呢?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妈妈说的“我的小树”指的是谁?
(2)体会为什么妈妈说:“我的.小树长大了”?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要读出妈妈亲切、欣慰的语气。
三、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
本课生字中,“今”不要写“令”;“礼”字是示旁;“纸”字右下不要加点;重点指导:卧钩一定要卧,不要写成竖弯钩
三、指导背诵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弄清每段写什么,然后分段试背。
四、拓展延伸
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你能像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送给妈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吗?
五、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2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如何对文学文本进行研读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多种研读。学习重难点:研读方法的掌握。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还要吸收相关的文学理论。这里我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文学鉴赏方法,以帮助加深对文本研读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社会历史分析法
这种方法源于西方,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反映的逼真程度作为判断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或者说以作品的认识意义作为唯一标准。看轻作家的精神创作价值,重视文学的认识价值,而淡化作品的审美价值。其和我国的知人论世很是接近,从而形成了我国的“义理、考据、辞章”相结合的标准。其中的考据就是先推究作品再现了什么样的历史真实,再判断是否符合善的标准。其如鲁迅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当今的语文教学就很盛行知人论世法,如对牛汉《华南虎》的解读: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种鉴赏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意蕴,引发和作者的心灵共鸣,不过有时也会牵强附会。如从朱自清的《绿》里看到当时南方革命形势风起云涌的侧影,在现在看来显得生硬和幼稚。
(二)、道德分析法
道德分析法也是一种源源流长的鉴赏模式,是用伦理道德的标准评价文学作品的成败得失,主要关注的是作品的伦理道德倾向性和教育性,关键词是善恶。如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如文艺复兴时代看待文学艺术,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作为评鉴标准。
可见,道德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评判标准差异很大。我国的潘金莲被看成十恶不赦的淫妇,而俄国的安娜·卡列尼娜,则被列宁称为俄罗斯的母亲。
不过有些永恒的道德价值,不会因时代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如对祥林嫂的道德判断,还有对别里科夫作为旧道德、旧势力的典型代表的判断。
(三)、审美分析法
审美分析法积极探寻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和美的价值,强调愉悦、畅神、移情的效果。从司空图、一直到王国维,都是审美分析法的理论家和实践者其主要观点有三:
一是偏于情感评价,即以是否激发读者情感波动、心灵震撼为判断标准;二是引导文学也引导人超越昏暗现实和追名逐利的低下境界,让人超越现实而体验对尘世的超越;三是关注文学的形式特点,考察形式是否和谐和完善,形象是否鲜明和独特。
这是教材练习和试卷常用的,如“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艺术特色”、“评价哪个更好”等。这种方法体现了文学鉴赏的特殊规律,可惜的是仅关注作品的美感和形式,视阈太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达尔文曾经说过:“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分享研读文本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四)、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起源于西方,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原理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寻作品是如何形成的、人物的本来面目如何以及作品的心理学价值等。这里要运用很多心理学术语,如潜意识、无意识、格式塔、原型等。与我国的体悟很类似,如“诗言志”、“性灵说”等。
语文教学也时时闪烁着心理分析的灵光,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分析,揣摩祥林嫂死前的心理,但这些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氓》这篇女主人公的自述作品。其情感变化线索、心理活动线索非常鲜明,可以看出其心理变化的层次和情感表达的艺术性。其实很多抒情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中抽绎出其中的情感线索、心理线索,这些都可以成为赏析的重点。
(五)、语言分析法
语言分析法产生于西方,就是运用语言学原理和概念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现象、语言规律,分析语言结构和结构中的能指性、转换性和象征性。语言分析法主张,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因此作品的意义只能从文本、话语中寻找,而不能从外部世界寻找,或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寻找。
这种方法把语言学原理引入文学鉴赏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咬文嚼字,给我们对于文学语言的精细研究分析提供了依据。如语言分为实用语言和诗性语言两大系统。诗性语言是语言的变形产物,由此才能产生艺术的魅力。作家在进行语言变形时,往往是根据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学风格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基本方法一是着眼于字词义,揣摩微言大义,如《郑伯克段于鄢》的阅读提示: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不用兄弟之称,表明他们已无手足之情。言“克”,则把他们当作两个尔虞我诈、相互攻伐的君主来看待,孔子对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感慨尽在字里行间。二是着眼于字词味,如朱光潜对“推敲”的赏析: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
(六)、品象入境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鉴赏。品象入境也就是品味意象、探入意境,实为我国文人鉴赏文学常用,一般分成以下步骤:
一是披文识字,也就是从深层认读语言文字。这里鉴赏者不仅要认得这些字词“是什么”,还要想到他们是怎样的和为什么。二是感知物象,形成一个个鲜明的形象。鉴赏者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文本还原成人物形象、生活图景或自然风光。三是探入意境,意境是由意象群所组成。四是领悟意蕴,从而把握作者的初始命意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五是体会情感,从字里行间读出情感来。最后是审美评价,一方面是关注作品美的内核,另一方面还要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相关的方面做出评判。
三、总结归纳:
1、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一种方法运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一种文本具有很宏大的结构,通常一种方法也不能够完全把文本的意义解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本常读常新”。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对其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解读。
第3篇: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 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
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 在大家庭中生活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
第4篇: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 不要逃避现实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勇于面对艰苦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学会克服困难,不气馁,不放弃。课堂教学设计
《不要逃避现实》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各种艰难的困境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总结各种现实中出现的困境。
2、了解学生对困境的理解。
三、组织课堂活动
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所经历的的困境呢?(学生发言,教师评述。)
四、想一想,困境虽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对待困难的态度。面对困境我们要勇于克服,不气馁,不屈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克服困境的人或事。
六、1、安排时间活动,学习先进人物经历。
2、写下我的收获:
第二课 让勇气和信心伴随一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勇气和信心在生命中的重要位置。2.使学生体会勇气和信心可以让我们更强大。课堂教学设计
《让勇气和信心伴随一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过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吗?
二、看图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面对困难
第5篇: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校本课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每小组一根小绳、一个米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计算器。
2、课件1:阿凡提与国王比赛A、B
课件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的关系
课件3:祖冲之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
第6篇: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环保,我们在行动
教学目标:
1、留意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会感悟生活,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的祖国,爱护我们的地球。
教学过程:
导入: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留意我们身边的生活,你会发现许多……
一、认识校园
(一)认识我们的校园
1、讲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带学生到校园看一看。
2、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校园,从整体上认识校园。
3、校园环境优美。
4、找出校园环境的不足之处。
5、同学们相互说说如何才能保护好校园环境?
6、实践:观察你家附近的环境。
(二)了解校园中的植物及生长情况
1、讲清观察重点
(1)观察校园中有哪些植物?(2)它们的生长情况怎样?
(3)看一看学校的花草树木有没有被破坏的情况。
2、给学生分组,然后分组到校园观察,相互说说自己观察的情况
3、实践:观察你家,附近还有什么植物,它们长的怎样
二、校园真美
(一)说说校园的美
1、先分小组,5人一小组。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你认为校园里什么最美?用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说一说
3、每小
第7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优秀)
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古诗分类与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简单分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2、对五类古诗的鉴赏要领。教学重、难点:
对各类例诗的赏析。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以山水田园小诗为最多。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具体加以说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第8篇: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① 备课时间:2015.9.7 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二)、学生相互认识:
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
②备课时间:2015.9.13 授课时间:2015.9.16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