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篇:认识倍教学设计
“认识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青岛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意义及6、7、8的乘法口诀后教学的,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凯蒂做了2个中国结,菲菲做了6个中国结,引出“倍数”的含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我认为教“倍的认识”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从而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达到融会贯通。再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小棒摆正方形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在规定时间摆得多? 生: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小棒摆正方形。师:谁愿意说说你摆了有几正方形?是几个几? 学生预设
1. 我摆了1个正方形,是1个4。2. 我摆了2个正方形,是2个4。3. 我摆了3个正方形,是3个4。师:摆3个正方形为什么就说是3个4?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是1个4,摆2个正方形就是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是3个4根,也就是3个4。
师:把4根小棒看成一份,有3个4根,就有这样的3份。像这样3个4根,还有一种说法,你知道怎么说吗?.生:3个4还可以说成4的3倍。(学生有可能不知道,教师可直接说)
师:因为每份是4个,有这样的3份,所以3个4也可以说是4的3倍。谁能像老师这样说?(指名说)
生:“3个4也可以说是4的3倍”。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师:2个4还可以怎样说? 生:4的2倍。师:1个4呢? 生:4的1倍。
师:哪位同学摆的是4个正方形,你来说一说? 生:4个正方形就是4个4,也可以说成是4的4倍。师:摆5个正方形呢?
生:5个正方形就是5个4,也可以说成是4的5倍。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生:几个4根就是4的几倍。
师小结: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就是以4根为一份,有几个4就有这样的几份,就可以说成4的几倍。
师:现在请同位看着黑板说一说:几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几倍。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1)○○○ ○○○
()个为一份,2个3就是3的()倍。(2)□□ □□ □□ □□
()个为一份,4个2就是2的()倍。师:如果2个为一份,有3份,还可以怎么说? 生:2的3倍。
师:如果3个为一份,有5份,还可以怎么说? 生:3的5倍。
(二)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1.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多少个?
师:第二行有多少个呢?请你独立思考,动手摆摆看。师:要求第二行有多少个,就是求什么? 生:第一行的4倍是多少。师:第一行的4倍是谁的4倍? 生:2的4倍。
师:求2的4倍还可以怎么说? 生:求4个2是多少。师:怎样能清楚看出是4个2?
生:以2个为一份,2个2个地摆,摆4份。师:怎样列式呢? 生:2×4=8。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求4个2是多少就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小结:以2个○为1份,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就是有这样的4份,就是有个2,求4个2是多少就可以用乘法计算。2.变式练,猜一猜: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多少个?
师:如果把第一行的2个○变成3个○,第二行也是第一行的4倍,猜一猜第二行摆几个?为什么?
生:第二行摆12个,列式为3×4=12。
师:这两题第二行摆的都是第一行的4倍,但摆的个数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生:第一题求的是2的4倍,第二题求的是3的4倍,第一行的数不同,所以它们的4倍也就不同。
3.出示做一做: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
第二行摆多少个?
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第二行摆多少个,就是求第一行的5倍是多少,也就是求3的5倍是多少,3的5倍就可以转化成5个3相加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来计算,3×5=15。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怎样算? 生:转化成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生活应用,拓展新知。1.拍一拍。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倍,现在,老师想和一个最认真的同学玩一个拍手游戏,谁来?(请一名学生上台)请听要求:(1)我拍×××,你拍的是我的两倍。(与一名学生互拍。)(2)现在我们一起拍,听:老师拍××,你们拍的是我的4倍。
(3)同位的同学玩一玩,一个说要求,一个按要求拍手,要注意节奏,开始!2.猜一猜。
师:为了表扬大家,姜老师带来了很多水果!喜欢吗? 课件出示:有梨、香蕉、菠萝等。
(1)梨的.4倍是西瓜的个数,猜一猜:西瓜有多少个?(2)菠萝的3倍是苹果的个数,苹果有多少个?(3)西瓜的3倍是草莓的个数,草莓有多少个?(4)你们刚才是根据什么知识这么快就知道水果的个数? 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师: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提出像刚才那样的问题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3.画一画。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会摆、会说还会算,你会画吗?现在,请拿出练习单,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汇报。教师点评。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认识倍了吗?学会了倍的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 1个4 4的1倍 □□ 2个4 4的2倍 □□□ 3个4 4的3倍
○○
○○ ○○ ○○ ○○ 2×4=8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课件出示下图: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四、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
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
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大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第2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说一说你看到的有几个几?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习。
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
(4)检验。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圈一圈 说一说。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么说?(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
和的数量不一样呢?(标准量不一样。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3篇:二年级《倍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倍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倍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是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3、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拍手的过程也有奥秘,我们来做一个拍手的游戏,好吗?
游戏一:老师拍2下,同学们拍3个2下。
游戏二:老师拍3下,同学们拍4个3下。
游戏三:同学们拍6下,老师拍2个6下。
游戏要求:①拍手时要一致,注意停顿,如游戏中拍3个2下,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儿。
②注意思考拍的次数。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听
第4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倍”
1.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看屏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红萝卜,胡萝卜还有白萝卜,生数数量)观察地真仔细!
师:刚才他找到了3种萝卜,分别是胡萝卜,胡萝卜有几根?(2根)还找到了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出示)
2.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
师:有这么多关于
第5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倍”的含义
【学情分析】“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根据乘除知识中“份”的要领扩展而来的。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展应用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都赶来采摘,看小猴子的收获,你能看清苹果和桃子的具体个数吗。(出示乱摆的水果)
指生对水果进行整理。让生比比水果的数量,发现什么了? 师:看这里,容易看清楚桃子和苹果的个数吗。生:看不清 师:怎么办,生:摆一摆
师:同学们看,桃
第6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回民学校 柏凤兰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P50例题1,练习十一第1、第2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1.先观察再说一说。(1)先出示辣椒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2、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思考:(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
第7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上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式,理解“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之间的包含关系与“倍”的含义的内在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3.创设游戏、操作等活动情境,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关系引入,渗透数学思想
1.和老师一起来做拍手游戏:(师拍3下手)请小朋友们比老师多拍3下。小朋友们拍了几下啊?拍了6下。如果把刚才老师、同学们拍手的动作、数量在黑板上画出来,可以画什么?用一个圆圈表示拍一次手可以吗?(在黑板上分别画出老师和小朋友拍手的数量)
请大家观察这两行圆圈:你认为3和6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说,你说。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3种关系:6比3多3个,3比6少3个,6里面有2个3(补充板书),对于这样的说法,大家都同意吗?
6里面有2个3
2.拍
第8篇:二年级《倍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倍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倍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倍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感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盒、红花与黄花各10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准备
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1) ☆☆☆
☆☆☆
(2) ○○ ○○ ○○
(3) □□□□□□
6里面有()个3。
2、出示图片:
师提问:仔细观察,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