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第1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 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 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更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结合图片,导入课文《苏州园林》并板书课题.二、简介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另著有小 说《隔 膜》、《线 下》、,散 文 集 《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 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三、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
2、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
3、探究文章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
四、大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池沼()相间()着眼(2解释下列词语 ⑴鉴赏: ⑵因地制宜: ⑶映衬: ⑷重峦叠嶂 ⑸阅历: ⑹雷同: ⑺景致: ⑻别具匠心: ⑼斟酌:
五、自主学习
以导游的口吻读课文,勾画出文章的关键语句(主旨句、每段的中心句或首括句),完成以下问题: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六、合作解疑
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小组长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七、展示点评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亭台轩榭的布局(3)假山池沼的配合(4)花草树木的映衬(5)近景远景的层次(6)角落的布置(7)门窗的琢磨(8)油漆的调配(9)3.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
高度评价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9段)
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总-分)第三部分:(10段)尾声,回味无穷。
八、拓展运用
1、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
2、对联诗词话园林:请同学们自拟一副对联或几句诗句来分别描述3—9节的内容,尤其要注意说明对象的特点,并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例:上联:重峦叠嶂艺术美,下联:池沼宽畅生态妙。
九、课文小结: 1.学科组长总结
2.教师点评: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十、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口头介绍一个学校,或一条街道,或一个村庄。
十一、板书设计
亭台轩榭的布局(3)
假山池沼的配合(4)3到6是主要方面 花草树木的映衬(5)近景远景的层次(6)角落的布置(7)
门窗的琢磨(8)7到9是细微方面 油漆的调配(9)
十二、教学反思
第2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学会运用。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语句,自主进行批注解释。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4、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答疑解惑。●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由小组长检查批阅。)
1、搜集整理有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给重点字注音并解释重要词语。
轩榭()池沼()邱壑()模()样
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镂()空 蔷薇()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3、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对学,对学解决不了的组内或组间群学。)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用“ ”画出本文中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结合一二处实例说说其作用。
四、拓展延伸
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如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等)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叠嶂()镂空()斟酌(相间()模样()对称()庸俗(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曼延 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属性?2.复习《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找出两文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太平街学校
苏
建
芳
第3篇: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预习了苏州园林,不知道大家对苏州园林了解多少,为了看看同学们对苏州的了解程度,我们先来对对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这三个对联中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二、三联称赞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苏州园林为什么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感受她的魅力。学习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2.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谋篇布局的方法。3.揣摩,领会文章的语言美,通过阅读赏析,学习遣词造句。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谋篇布局的方法。学习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二、阅读识美 跟叶圣陶学鉴赏和谋篇布局
1、请同学们用心聆听老师泛读,走进苏州园林。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标本
2、苏州园林之所以能成为园林的标本,是因为苏州
第4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二十一、苏州园林(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层次分明介绍事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
2、搜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示标:
1、老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去过苏州的人都不会错过苏州园林这一建筑,今天我们有幸一同随叶圣陶老先生走进《苏州园林》。[板书:二
十一、苏州园林]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苏州园林,也一定能胜利达标!
2、投影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名读目标
二、简介作者
1、学生借助注释自主了解,随机标注重点
2、教师适当补充,学生识记三、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师述:首先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准字词,5分钟后比比谁声音响亮,吐字准确清晰。
1、学生按要求自主完成2、五分钟后,老师:现在我将请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若有读错的地方,请随时帮助纠正。
3、指名学生朗读,见错即停,纠正错误,指名另一学生继续读。
估计可能读不准的字有:倘若 鉴赏 重峦叠嶂
丘壑 阶砌 镂空
第5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潍坊八中 曹莉
【课前延伸】
主题阅读——
美丽的苏州园林 凤章
每次到苏州,我总要到几个园林里走走。
在那玲珑奇巧的假山石畔的小亭里,在那碧水池边的水榭前,喝上一杯虎丘茉莉花窨制的花茶,然后,或斜倚朱栏,或漫步长廊,或小坐花厅,或攀登楼阁,或穿假山石洞,或踏深幽曲径,饱赏园中如画的景色。
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一百五十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现在开放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不过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座罢了。然而,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
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它是九百多年前北宋苏子美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寓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方建造了这座沧浪亭。南园靠近盘门,那时候盘门内外的自然景色是很美的。“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苏学士颇为喜爱这一带秀丽的风光。但是,他所买的地,仅仅是南园的一隅,建造一座小小的园林,如何能把南园和盘门内外优美的自然景色
第6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
第7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败笔、丘壑、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标本”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3.理解本文结构清晰、井然有序说明的特点。4.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5.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三、教法与建议 1.讲读课型。
2.可采用图片法、比较法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性的体悟。准备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苏州园林》的视频资料。
3、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法与要求
1.准备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上网查看《苏州园林》的视频资料。2.预习课文,尝试归纳要点,列出结构提纲。
五、教学练评活动程序 阅读导航: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
第8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教学重难点:
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轩榭(xuān xiâ)池沼(zhǎo)邱壑(hâ)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