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心得体会
第1篇:支教心得体会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
吹不尽暖夏微微摇摆,盼不来秋波喃喃荡开。总是充满奇幻的大学校园,总是略带酸涩的无奈青春,想要用一场琳琅满目的盛宴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然后醉逍遥一场,目眩在这迷离的流畅过往之中。翠微湖的水依旧,涟漪微荡,嫩柳梢的情亘古,丝丝入怀。
上午接到了家乡村书记的电话,我在倍感亲切的同时有着一丝疑惑,后来听他说希望我能够在这个暑假,回到家里帮帮那些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在这个炎炎的暑假里一样可以春风化雨,一样可以收获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全都把时间抛洒在无聊与荒废之中,懈怠青春的机遇。我听后想了很多,儿时的记忆就是从家乡的那条石子路开始的,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雨后的晴空期盼一抹彩虹的青睐,来来往往走过那记忆的连字符,重复着单调的今天和明天,却也在磕磕跘跘中收获了一路的精彩。想到了这些,我释怀了好久,答应了欧书记的要求,暑假回家为那帮小孩架一座跨海紫金梁,助他们翱翔蓝天。
学校放假稍稍迟了一些,但这也恰恰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找人帮我一起去做这件事,我明白现如今这个社会想靠一个人完成一件事实在是太难,那倒不如多邀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伴,组成一个小型的团队是最好不过的了,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这样一来反而会更加有效的帮助家乡的那帮孩子,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找了四个同学组成了一个支教小分队,在放假后的第一时间就赶往家中,希望能够尽快的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当天下午一到家我们就赶往村书记的家中,与其共同协商接下来的事宜,听他简单的介绍这次支教的主要目的。欧书记介绍说,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希望我们能够以介绍中国共产党为主,宣传党的精神,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在此基础上,帮他们补习文化知识,完善暑期作业,与此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思维与逻辑能力。听到书记如此介绍,我们顿感身上的重担陡增,心里在想能否出色的完成此次的任务,心里都各自掂量了一番。
回到家里之后,我们四人仔细的讨论相应的对策,探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许久才勉强达成了一份方案,由我初步拟定一份课程表,具体针对各个年级落实到每一位参与支教的老师,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并且我们与村支部各负责一半的课程,因为毕竟由我们来教授有关党这一方面的知识有些勉强,经协商与村委会达成一致的意见,各课程相互穿插教学,以便能使孩子们有最好的学习效果。
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彼此之间都不是十分的熟悉,所以那些小孩见到了我们都有些羞羞
答答的,说话做事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犯了什么大错似的,本来紧张的我们这会反而轻松了下来,其实孩子们都十分的可爱,只是需要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去加以引导,去发掘他们的潜力而已。
我坐到一个叫杨凯的小孩面前,看他在看小学的英语书,那本书的封面已经不知所踪了,书角都已经翻卷了过来,还有一丝丝的破损,书的空白处写满的各种颜色的笔记。杨凯看我在注视着他,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双手紧紧的攥着书本,声音不自然地读着生涩的英文单词,生怕一不小心读错了受到了我的惩罚,我自己看着都有些忍俊不禁,忙就指导他用标准的音去读这些单词,希望他能从小开始锻炼,不用像我们以前一样把英文读音用中文形象地写出来,再慢慢的练习读音。
第一天与孩子们简单的见面,大家都相互作自我介绍,孩子们很怕生,自我介绍时的声音都微微有些颤抖,声音都很低,有几个小孩的脸还涨的通红,一字一顿的介绍完了自己。后来我看这样下去不行啊,如果打不开孩子们的心门,今后的教学是无法进行的,我必须想出一个应对之策才行。于是我就站在最前面的讲台上,故意用很大的声音介绍自己,还略微调侃了一下他们,并且没有急于上文化课,而是预先上了一堂素拓课,开发孩子们的心智,打开那扇微微紧闭的心门是最重要的。果然,这招管用,孩子们一下子就像是炸开了锅一样,热烈的进行了讨论起来,话匣子一下子就向我们打开了,我们也乐于融入其中,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这暑假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的教学日子里,平淡中透露着些许的幸福与雀跃,很多事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毫无例外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麻烦。孩子们有时不是十分的听话,其实我们也理解,毕竟一个暑假真的不容易,孩子么偶尔的抛锚我们会觉得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是从那个年龄段走过来的,那份迫切想要玩耍而不安的心始终处于兴奋的关口,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就会立刻的爆发,我们始终都在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波动,不敢有一刻的松懈,当然我们也明白,劳逸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道路,所以在教学之余我们也会放一些电影给他们观看,大家其乐融融,享受这教学之中的趣味。
此次支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恰逢建党90周年,书记希望我们能够宣传党的宗旨,弘扬党的精神,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能明白书记的一片苦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穿插一些爱国主义的教育,会循循善诱的引导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珍惜党的胜利果实,坚守党的前沿阵地,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为了能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还特地从网上下了好多的有关党的材料,并且都把它们给打印下来,贴到了授课的墙上,鼓励他们下课的时候去看看那些革命先辈们是怎样取
得胜利果实,是如何建立起这个伟大的共产党的。孩子们都十分的新奇,初次的接触,都让他们十分虔诚的浏览那些材料,生怕漏掉了一个字,生怕自己了解的不够深入。看到孩子们如此的表现,我十分的欣慰,觉得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认可非常的自豪。后来我又从网上找了很多的图片和材料,用电脑直接放给他们看,加深他们的印象,在他们的脑海深处刻下一个印记。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我们始终是要离开的,云彩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黯淡,而我们却在意料之中的那么有些落寞,或许是真舍不得吧,这么多天的相处,让我们彼此建立了深深的友谊。未来,我希望能把这份事业继续做下去,在这片不算富饶的土地上踩上自己的脚印,留下自己的一段印记,即便我没有时间,我还有很多家乡的学弟学妹,他们一样是未来的希望,他们一样是可以将这个事业继续传承下去的继承人,我有了期待,有了对未来对广阔今后的遐想,也许那片天地终究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
岁月无痕,但我知道自己这一个月的时光,不会是没有痕迹的。因为它真实的在我生命中,成为了我的记忆。或许自己的这份总结,会和其他的几十份一样,在几年后成为一堆废纸,变得泛黄,也没有人翻阅过,但这一个月是自己人生的一段历程,无论这中间,我有过怎样的情绪,我都想认真的把自己的感受写下,在微白的天色中祈祷明日。
第2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在这次活动中,作为支教队的一员,我谈一谈对当地孩子受教育和当地文化流传的问题。
在支教过程中,我了解到村子里小孩上学很不方便,条件艰苦,但父母都很支持孩子上学念书,尽一切可能的满足孩子上学的条件。xx村今年有4名初三学生均成功考取高中,但在我辅导他们的功课时,我发现他们的知识底子很薄,知识面窄,书上最近本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而且我感觉到,在他们乡上学没有适当的竞争,使得他们很容易满足现状,就像他们4个,有3个对于现在的学习状态很满足。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
1、教育水平。当地教师水平不高或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完全的给学生讲透。
2、学习环境。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没有像我们念书时那种大的竞争性,学生的潜力不能完全或者根本没有挖掘出来。学校没有配套的辅助设施去拓宽和加深学生知识面,学校周边的环境也未能带给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和对于知识的渴求。
3、学生自身。在支教中,我发现学生并没有利用他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了解他们应该知道与掌握的知识,而是追星、追时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刚考上高中的一位学生在我们没能说出他本子上诸多明星的名字时,他很理所当然的说了一句;“你们out了。”而当我们辅导他的功课时,理应他知道的知识他却不知道。
我个人认为,依xx村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觉得他们村完全可以集资在村委会办一个科普报刊区,向孩子们提供最新、最广的知识。孩子们每周只回家一次,村委会完全可以承担和支付这个费用。
再者家长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尽力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心态的转变或许是一个好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最后,家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虽然xx村的家长均很支持孩子上学,但我仍然觉得他们做得不足。目前他们只是不阻止孩子上学,但他们不能很好的监督孩子,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同时他们能给予孩子的帮助不是很清晰,我希望他们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能做到的一定全力做到,目前不能做到的也能尝试着去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遇到困难便放弃。希望家长也能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这对孩子们只会有促进作用。
在我参加调研的半天中,我发现当地的文化流传下来的很少,譬如我所了解的山歌,当地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唱,而会唱的只剩下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歌词缺失严重。山歌的传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山歌作为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目前却面临这样一种境况不能不让人深思。当地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山歌组织,有组织的保留山歌歌词,探寻山歌中的历史,了解当地的变迁,教当地年轻的一代唱山歌同时创作属于他们这一代的山歌。
第3篇:支教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今天上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多。
我一直对教师这个行业心怀敬畏,但同时也很喜欢这个职业。敬是因为对老师的博学多才,总感觉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畏的是老师有时严厉的话语,责备的眼神。同时我也很喜欢老师,因为通过老师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一点点的变大,伴着我由幼稚走向成熟。真的,从心底里感谢他们。而现在,我已经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像以前老师帮助我一样,但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优秀,还缺乏很多东西,怕好心做了坏事。对于去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我深知还有很多准备要做。
正好,今天很高兴的参加了此次支教培训,并有幸听取了两位工作在一线教师的谆谆教导,让自己的困惑减了不少。老师从如何写教案,如何接近孩子,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安排课程进度,怎样去处理突发事件安,以及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段教学,最后对我们即将去支教的同学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让我对上课从理论上的模拟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有了具体可寻可依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原理。
但老师讲的毕竟都是骨架,而我们则是去往骨架上
第4篇:支教心得体会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支教行列,回首走过的历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有感动也有收获,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支教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支教心得体会范文一
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以前总把支教想的很神圣美好,然而,当亲身经历过后,才真正理解了个中滋味。
我是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走进大凉山的,支教之前在脑海中设想过很多山里的艰苦场景和我们会遇到的问题,没想到第一天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校长模棱两可的不支持,刚刚一波支教队伍的离开,孩子们对他们的不舍与挂念,都给我们的支教工作带来巨大阻碍。我开始觉得不知所措的时候,会长淡定地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不要着急。也许是因为有经验的会长在我们队让我们觉得安心,亦或因为他的自信冷静给我们信心,大家还是满怀希望和斗志地投入支教中。真正的支教就这样开始了。从最初来的孩子仅有个位数到最后有60多位,从与他们有距离到最后打成一片,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最后舍不得离开,从面对孩子们的调皮毫无头绪到后来慢慢
第5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涪陵十九中学
4月,我参加了数学探讨协会组织的支教活动。
这次支教活动,我获得最多的感受是幸运和感动.很幸运我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也很感谢能遇到一群令我感动的人.虽然活动只有一个月,但给我的却是一生美好的回忆,也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心中充满了喜悦。在还没有去学校之前,我担心自己不知道怎样与任课老师和学生交流。虽然杨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经验,但是还是不知如何开口。
可是,当我真正到学校去的时候,我才发现,学生活泼可爱,老师平易近人。还有一个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老师的妻子。王老师的妻子是一个没有记忆的人。虽然妻子没有记忆,但是王老师对她不离不弃,只要我们看到王老师地方,就能看到他妻子的身影。因为王老师不管到哪里,一直都是带着妻子的。
刚去学校的第一天,王老师给我讲了本学期的大致内容。并给我上了一课,告诉我应该如何讲课,并用其中一个定理,告诉我应该用什么方法给学生们讲,学生才能明白。晚上,还叫我去改试卷,从中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掌握情况。
每次课上,我都会认真听王
第6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日,爱心支教部终于等来了去堂下小学支教的机会。小雨蒙蒙,但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绿丝带在雨中飘扬,诉说着我们的坚定。
本次支教分上午和下午两批,上午6人,下午2人,每人负责一节课。上午9点45下课后,5分钟之内全部在计算机楼前集合完毕,所有人胸上贴有代表青志的队徽,手腕上系有代表管理系代表爱心的绿色丝带,每人配戴工作牌,身穿校服,全部整理好后到门口等车。天气很冷,干事们冻得瑟瑟发抖,不免有点儿心疼,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坚定、期待。心情是复杂的,有害怕等不到车错过给小孩子上第四节课的机会,有盼望见到小孩子天真地笑,还不忘时时回忆已经备好的教案。37来了,我们长舒一口气,半个小时后下车,此时已经很晚,还有一段路要走,此时我们顾不了那么多了,奔跑着,虽然脚上沾满泥我们也没有一丝抱怨。
快到学校时给校长打了电话,说我们马上到。在校门口我们集体齐心协力喊了声加油,作为部长告诉他们不要紧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好。进校门后,我和副队杨静到老师办公室与老师交流,并送上
第7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何沛军建筑系
2011101013 时间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的支教生活已经过去很久了。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泪水情不自禁涌上心头。说句心里话,支教生活的确挺苦,甚至苦不堪言,但也充满着快乐与感动……在感动之余,我认为对受援单位的帮扶是甚少的、是不足的、是有限的,但我却感触甚多、体验甚多、收获甚多。我是深圳大学建筑系11届的学生,参加了法学院的支教活动。我带着满腔热血和总总希望坐着长途汽车来到了我们要支教的地方——茂名。我去的地方时一所村办学校,它的名字叫做东村小学。当我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时,它给我的印象是小而旧。小,实在是太小了,我以前读的学校和我现在所读学校是非常的大的,高中读完紧接着是大学,我见过的都是大学校,在我心目中,应该不会太小的,想不到还有这么小的小学,一进校门是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旁边是教师宿舍,除了一个庭院就没有多余的设施和楼房了,这就是东村小学。它给我的大一暑假甚至于整个人生带来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那里,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天,但
第8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武平县平川中心学校 林金鸾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2010-2011学年响应县教育局的号召,并接受了一个光荣的任务: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支教对我们每个老师来说,是一次磨练,毕竟它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规律。因此,当我加入“支教”队伍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下面我谈一谈支教工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到农村支教的意义重大,它架起了城乡联系和沟通的桥梁,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同时给学生带去了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使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们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支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体现。怀揣着对支教生活的无限憧憬我踏上了支教之路。我所支教的地方在离县城40余公里的偏远乡镇。在去往学校的途中,两旁是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农田。一个多小时路程,我们到了支教目的地中堡中心学校。
初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