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夏志清》阅读答案分析

2022-11-06 08:12:3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忆夏志清》阅读答案分析

《忆夏志清》阅读答案分析

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

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也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

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

2007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先生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先生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

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了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1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6分)

15.(6分)①生活态度上: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负。

②学术研究上: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进。

评分建议:每点3分;“方面”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①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情况。

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批评的真诚”: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评价,具有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态度。②“批评的偏见”:观点可以激越,明确表达喜好(或答成“避免四平八稳、缺乏观点的长篇大论式批评”亦可)。③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夏志清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

第2篇:《忆夏志清》阅读理解及答案

《忆夏志清》阅读理解及答案

忆夏志清

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

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也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

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

2007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先生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先生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

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了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1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6分)

答案:

15.(6分)①生活态度上: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负。

②学术研究上: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进。

评分建议:每点3分;“方面”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①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情况。

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批评的真诚”: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评价,具有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态度。

②“批评的偏见”:观点可以激越,明确表达喜好(或答成“避免四平八稳、缺乏观点的长篇大论式批评”亦可)。

③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夏志清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

夏志清,原籍江苏吴县,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2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12月29日(当地时间),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92岁。

第3篇:论张爱玲夏志清

论张爱玲

——夏志清

美国报界每季都要挑出十几本新出的小说,乱捧一阵;因此,报界的捧场,也不足以使大众注意到这本书的价值。除了报界的好评以外,美国文坛对这本书似乎不加注意。

《秧歌》真正的价值,迄今无人讨论;作者的生平和她的文学生涯,美国也无人研究。但是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儿(Katherine Mansfield)、安泡特(Katherine Anne Por tor)、韦尔蒂(Eudora Welty)、麦克勒斯(Carson McCullers)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

张爱玲的家世和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不同:她出身阀阅门第,她家既有前朝的豪华,又复很早接受了西洋文化。从她两篇自传性质的散文(《私语》和《童言无忌》)看来,她的父亲该是名门之后,而且和满清宫廷关系也颇密切。他对于西洋文学,似乎也略有认识(张爱玲有一天发现她父亲的藏书中有一本萧伯纳的Heart break Ho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清夏日记

清夏日记

知了在不停的叫着,时间从指缝间划过。夏天,清一的绿色,炎热和烦躁充斥着它。尽管是暑假人们还是没有停下匆匆的步伐。我站在窗边呆呆地望着窗外的骄阳烘烤着大地。我再想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许只是发呆吧。

可为什么觉得好像失去了什么。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缓缓转过头来,桌上的奖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拿起奖杯,指尖轻轻拂过玻璃。我还记得,它是我在五年级时的田径运动会上得来的。那天,我们班的运动员在场上拼了命地跑。虽然没有夺冠,但学校还是给每个运动员发了一个奖杯。比赛结束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每个人的额上都布满了汗珠,每个人都笑得那么灿烂。

放下奖杯,我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书架上的小陶人。我摸着它,好像又回到了五年级时那节美术课。那次,老师教我们做陶人。大家都很兴奋,各自拿了一块陶泥在那捏。结果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连个雏形都没弄出来。有的捣蛋鬼还拿着陶泥往别人脸上抹。想到这里我禁不住哈哈大笑。

放下小陶人,我的'目光又落到书架上那本作文薄上。那是我在五年级时亲手做的,我们班的每个人都有一本,都是自己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夏维清

个人先进事迹

平凡岗位 不平凡业绩—题词

夏维清,上海英顿长航保安公司驻松江区政府保安大队长,我先是从最基层的保安队员做起的,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做到保安大队长,我在保安工作上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思想政治过硬,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带领保安队员积极进取,不断总结,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努力塌实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维护了正常的办公秩序,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曾经当过兵的经历造就了我不服输的性格,我始终相信,滴水穿石,聚沙成塔,万丈高楼平地起,塌实肯干是真知。勤能补拙是良训,既然公司给了我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我就应该好好工作,以高质量的服务,博取甲方的信赖,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服务于甲方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如2010年10月11日晚当班的监控队员发现9楼、10楼消防预警设备报警,监控队员立即通知领班和队长,随后队长立即安排队员迅速排查报警地点及周边和各个房间,队长发现是电线老化所至,随后通知工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郝志清工作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

一、认真反思,加强学习

作为一名百度账户维护者来说,“责任”一直是我工作的宗旨,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小慎微。在这2011年里无论从技巧,还是从思想上都存在许多的不足。在这些方面我都得到了部门领导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使我在工作能力上得到提高,服务方向上得到明确,服务态度上完全有所端正。回顾这一年,因医院发展、工作的需要服从领导的组织安排与调配。与医院共同繁荣,艰苦奋斗,以自己的责任心勤学习、勤反思方式来使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中我们同事之间互相交流,总结经验共同进步。因不断地努力和进取,这为我以后的工作发展打下了良好地基础。

二、工作回顾

从2010年来到石家庄燕赵医院,感受很多,收获很多,这其中包涵了领导的信任,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关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虽是有些忙碌,但也计划得算是紧张有序。按照公司要求及规定,做好一名合格的服务人员。在以后工作上,客户的非常满意度给医院创造更大利益应成为我的目标。自己那些不足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领导及同事们多多指正和帮助,

未完,继续阅读 >

《《忆夏志清》阅读答案分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忆夏志清》阅读答案分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