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022-11-08 08:06:2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这一节教材主要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教材先通过第72页例1,16×4+6×3,指出在这个式题中,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即先算16×4和6×3,再把两个积相加。然后,通过例2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果把例1中的“+”改成“-”,该怎样算?把“×”改成“÷”,该怎样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刚刚掌握的运算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节省教学时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式题脱式运算,就需要加强训练。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九中安排了比较多的三步式题,并注意把新学的内容同过去学过的内容进行混合练习。此外,还安排了一些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的练习以及一些应用题,避免学生单一地做式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72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1~9题。

2.学生在第四册中学习过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本节的混合运算依然依据这一运算顺序的规定。在教学例1之前,可先让学生口算复习题。口算时,要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教学例1时,先引导学生看一看题中有哪些运算。然后,教师可再联系复习题,使学生明确这一题依然是没有括号的式题,并且只有乘法和加法,所以还是先算乘法。接着可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一、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会这样做:

16×4+6×3

=64+6×3

=64+18

=82

教师再引导大家分析哪一步可以省略?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脱式计算,这是新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白,由于题目是求两个乘积的.和,要算出两个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计算。

4.教学完例1以后,教师提问:如果将例1中的“+”改成“-”,该怎样算?并在例1的旁边写出算式:16×4-6×3,让学生思考解答。再分别将两个算式中的“×”都改成“÷”,一一写出算式让学生计算。最后,再引导学生对这四个算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5.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计算步骤,再计算。

6.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如有必要,可先引导学生分析第1小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第6题,比较每组上下两题的结果后,可再出两组题让学生试一试,以加深印象。

第7题,是综合练习题。练习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明确运算顺序,还应着重强调要细心认真地计算。

第8、9题,都是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有的学生做这种应用题时,常常只解答出第一问,而把第二问漏掉。为此,做这两个题时,要强调把题读完后再做。

第10*题,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引导学生看等号左边有哪些运算?如果□中有数,应先算什么?由此得出,这道题实际上是告诉我们250减去一个数(□×9的积)等于70。从而启发学生想到把□×9看成是一个数,先想250减去多少等于70?求出□×9=180后,再求□是多少?第2、3、4小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74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说出题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教师不要提示,学生做完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答案可以是:4×4÷4-4、5÷5+5÷5。

第2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于12×3+15×4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从条件出发,12×3和15×4都是利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得到的,而积相加后便得到了一共的和;另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出发,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找出象棋+围棋=一共的数量关系,然后为了找出象棋和围棋的价钱,再进行乘法计算。在这一段教学中,学生的讲解显得分析过快、无关语言信息过多,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讲解及时介入,抓住核心问题,让教学变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通过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一、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老师要讲清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学生要牢记运算定律的意义。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用途是很广泛的。在计算多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应用简便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计算简便。

四、对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

五、对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练习。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

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总之,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这样正确率就高。

第3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是个突出的亮点,由四道同级运算的旧知识迁移到同级脱式运算的新知识,不仅能够巩固孩子们的旧知识,而且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对新知识产生一种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注意在同级运算中,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没有按照以前的方式把等号写在等式的右边,而是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看到我这样书写,有学生按捺不住了,举手示意,问老师是不是写错了。正是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我顺势跟学生们讲解了今天重点的内容——脱式计算。

我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强调在脱式运算中,等号要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按我原来的理解,混合运算的教学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学生照着既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陆主任的一席话使我对教材的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为例,談一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情境的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尽管运算顺序是一定的,但课堂上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冲突。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乘加混合”学生还是习惯地从左往右,但第二个问题“乘减混合”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组织产生认知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先用乘法算出付出的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用减法算出找回的钱,最后再总结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想想做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则运算”这个单元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陷入了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划线,误以为先算的要写下来,而不是把计算的结果写下来。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顺序。其次熟记运算顺序,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学习同级混合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一、教学思路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下面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运算顺序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二、问题引导: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4、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布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内容。根据二年级学生年纪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先复习旧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面包师傅烤面包的情景提出问题,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新知时,我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从中自然的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主动地接受新知。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从过画彩条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明确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

不足之处: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总是有点困难,学生有点恐惧,很多学生不会分析题意,找不出题中的主要

未完,继续阅读 >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