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练习六(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2022-11-11 17:43:1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第三课时:练习六(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八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4-08

教学内容

练习六6~9。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38+6=83+7=6+35=

54+3=30+26=73+9=

9+27=74+8=34+30=

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 比一比,算一算。

5+32=3+42=35+3=

5+39=9+42=35+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比一比上、下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5+32和5+39为什么一题得三十几,另一题得四十几?

3.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六(2)]

二、 练习。

1. 练习六6。

1)先估算,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独立计算并检查估计的是不是合理。

2.练习六7。

比一比谁先到河对岸,同桌同学互相学习,鼓励学生算对,帮助小蚂蚁过河,培养责任感。

3.练习六8。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4.练习六9。

1)出示第9题图,弄清题意,提问:小牛、小白兔、小狗队分别得了第几名?

从图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可以得多少分?

2)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学生计算三个队的得分,再比较,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分的?谁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4)指导学生集体作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2)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找出得数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

30+22□46+5□37+6□

2+30□46+3□37+60□

二、在○内填上>、<或=。

54+8○6354+9○9+54

98+2○10063+6○65+6

75+9○8025+9○30+4

三、1.河里有38只鸭子,9只鹅,鹅和鸭一共多少只?

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两次一共游走多少只?

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2篇: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七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4--1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3篇:第三课时:练习八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周星期三第一节2003--.04-23

教学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2+2+2+2+2+2()×()=()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个()相加

()×()=()或()()=()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8)

二、练习8

1、练习八1

(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2、练习八2

(1)出示第一小题图,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买3只狗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二课时:练习六[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八周星期一第二节2003--.04-07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六第1~5。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2+89=53+7=64+9=

57+4=6+29=73+8=

29+7=92+8=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六(1)]

二、练习。

1. 练习六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 练习六2。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六3。

(1) 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 练习六4。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五周星期一第二节2003--.03--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3-20=76-50=65-30=

83-3=76-5=65-3=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2.练习三3。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五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3--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二周星期四第二节2003--.05-08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第78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三、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 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第三课时认识几十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周星期四第二节2003--.02--.2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得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输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三课时:练习六(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三课时:练习六(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