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邀请函

2022-11-11 22:24:0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邀请函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邀请函

尊敬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随着**县的'快速发展和**卫星城镇的逐步建设,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工业进园区、居民住小区、城镇变景区”的格局已呈现。根据广大群众的期盼,**尚缺一所老年养老场所。为此建设一所集医疗、居住、养老为一体的老年公寓势在必行。

1、 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鼓励进行老年公寓建设。国家对私办老年公寓有一次性建设补贴政策。

2、 **基础条件扎实,环境优美,有公园、旧居、将军湖等老人娱乐场所,是全县首选的老年公寓建设之地。

3、 **现有退休职工近3000人,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子女大多回乡创业,退休职工仍留恋居住**,盼望建设老年公寓心切。

4、 **现有医院2所,**医院拥有二级一等医疗资质,**卫生院又正在选址建设中,将医疗溶入养老事业为建设高档老年公寓提供强大保障。

综上所述,在**建设一所老年公寓切实可行。

建设设想:1、项目宗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儿女尽孝,为老人解忧。项目确立为私办,政府给予土地及有关政策支持。

2、项目定位:可结合打响王牌,做靓**城的目标,将老年公寓建成全市一流、全省上游水平,集养生养老、医疗健康、娱乐生活、购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高端生态健康城。

3、项目规模:总占地120亩,计划投资1.5-2亿元,规划建筑总面积3万平方米,共建床位3000个。建设可分两期实施,一期用地60亩,建设床位1500个;二期用地60亩,建设床位1500个。

为使该项目快速推进,尽早建设投入使用,特邀请贵基金会及相关领导到我场考察指导。

特此邀请

*年*月*日

第2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介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介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是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领导下的为全国老年人服务的民间慈善组织,是独立的社会法人。它的前身是中国老年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5月。第二届理事会于2003年10月选举产生。本届理事会于2009年1月15日选举产生,理事长由民政部原副部长、第二届理事长李宝库连任。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行动宗旨是:“孝行天下,共建和谐”。基金会以老年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并呼吁社会共同尊重、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基金会的工作任务是:以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中心,以为健康的老年人锦上添花、为有困难的老年人雪中送炭为重点,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2007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民政部首次进行的基金会评估工作中,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被评为4A等级的基金会。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主要业务范围是:

一、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接受海内外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的捐赠。建立、管理和使用用于支持和发展中国老龄事业的各项基金。

二、根据社会发展和老年群体的需求,创办和资助老年社会福利、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等项目。投资设立或合作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爱心护理院、老年病医院、老年大学、老年人才交流中心、老年艺术团等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机构。

三、组织开展和资助开展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各项活动。

四、资助城乡特困老人。

五、奖励为老龄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老年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

六、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友好团体和人士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善款,为老年人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和善事。六年中,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中国老年艺术团《红叶风采》文艺晚会”、“爱心护理工程”、“东方银龄远程教育普及工程”和“老年心理关爱工程”等品牌,并先后建立了19个专项基金。通过各项活动的广泛开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老年人的心中。具体是: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从2003年开始,基金会承办了由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七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并于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举办了评选全国敬老模范的活动。三届共评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30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116名,“孝亲敬老之星”7939名。“敬老好文章”242篇和“主题教育优秀组织者”133名。为使中华孝道深入人心,编辑出版了《中国敬老故事精华》和《中华孝道故事》等书籍,印数达近百万册,赠送大中小学校和基层社区群众,倡导广大青少年“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当敬老人”;编排了讴歌母爱的话剧《疯娘》,在全国24个省区市演出140多场,观众达30万人;开展孝心进社区活动,为社区配送敬老书籍、健康资料、康复教材,使全国2000多个社区、200多万名老年人受益;还通过撰写《敬老心语》、创作适合少年儿童歌唱的《孝亲敬老歌》、在海内外举办孝道论坛和专题讲座等,大力弘扬中华孝道。

二、倡导并积极推动实施“爱心护理工程”,为我国养老服务业探索新路子。为应对城市高龄老人护理面临的困难,基金会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宝库联合40多名政协委员向国务院建议实施以养医结合和临终关怀为核心的“爱心护理工程”。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并将“爱心护理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为贯彻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和总理批示精神,基金会积极推动“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目标是先在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都搞一个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基金会及时制定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规程》,对其服务宗旨、做法、运行机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护理人员,基金会与香港理工大学、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培训班;与江苏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民政学校、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等单位合作,建立了“爱心护理工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受民政部委托,基金会每年都要召开“爱心护理工程”工作会议。2008年,基金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爱心护理院院长、护士长和护理员分别授予“敬老功臣杯”、“敬老奉献杯”和“敬老服务杯”,以树立榜样,激励先进。目前,“爱心护理工程”已在全国27个省(区、市)、80多个大中城市迅速开展起来,参加的爱心护理院已达到200家。

三、积极组织全国性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老龄办的指导下,代管“中国老年艺术团”,推出了《红叶风采》独特的老年艺术品牌。自2003年开始,每年的重阳节期间,中国老年艺术团都将一台主题鲜明,展示当代老年人风貌的《红叶风采》大型文艺晚会奉献给广大观众。节目全部来自基层。艺术团的保留节目唐山皮影舞蹈《俏夕阳》,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选出的最佳节目之一。

中国老年艺术团除在国内演出之外,还先后到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匈牙利以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和演出。艺术团的成功演出,极大地推动了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近年来,基金会把每周日几千老年人在景山公园大唱革命歌曲的“景山现象”介绍给全国各地,推动了全国群众性老年歌咏活动的开展。2004年,基金会在全国老龄办、广电总局、全国妇联等11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举办了以“最佳健康”、“最佳才艺”、“最佳时尚”等为内容的“珍奥杯全国银龄美大赛”活动。共有6000多名各民族老年人参加,81名老年人获奖。之后,又分别举办了主题为“和谐、绿色、健康、生命”的第一届中老年书画艺术大赛;由老红军、老将军、老专家、老劳模等参加的“迎新春—遐龄风采团拜会”,成立了“给后代留下一本书”编委会,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同志编辑出版了21部对后代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四、多方筹集善款,尽最大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基金会先后建立了“爱心护理基金”、“贫困老人援助基金”、“老年健康基金”、“慈航基金”和“国际发展事业基金”等19个专项基金。所筹款物,遵照捐赠者的意愿,及时地送到了老年人手中。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基金会迅速承担起募捐援助灾区孤寡老人的责任。在北京举办了“心系抗震灾区·情系孤寡老人”慈善认养捐赠仪式。全国各地39家护理院积极报名认养地震中失去儿女的孤老,并愿为他们养老送终。全国各地老年基金会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上千万元,捐书画作品600多余幅。同时,基金会还先后向甘肃庆阳、安徽六安、四川绵阳和宁夏、广西等20多个省(区、市)贫困地区的老年人捐赠了资金、棉被、衣物和药物等

我会开展了“东方银龄普及教育工程”,通过网络使老年人在当地就能学习到高水平、高质量的老年课程。我们还把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作为重点工作,从2008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并先后在南京、北京成立了老年人心理关爱研究基地。

卓有成效的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获得了社会以及海内外人士的称赞与支持,也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新一届理事会的成立,站在了基金会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筹募资金的新路子,加强基金会实力;进一步扎实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参与老龄事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国内外交流,积极稳定地拓宽合作渠道;进一步贴近老人,深入基层,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跃上工作新台阶,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3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领导名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名誉理事长

周铁农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马万祺 全国政协副主席

阿不来提• 阿不都热西提 全国政协副主席

迟浩田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司马义•艾买提 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副委员长

彭珮云 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副委员长

顾秀莲 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副委员长

荣誉理事长

一诚大和尚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理事长

李宝库

副理事长 张志鑫

白桦 章国荣

傅双喜

江丹 台恩普

秘书长

张 垒

副秘书长

柴燕蒲 常金城 黎学清

李树春 周超龙 陈继红

荣誉副理事长

孟庆云 空政文工团一级作曲家,少将

野 石 著名画家

章 涛 人济集团董事长

成 卓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原副会长

李保忠 世界华人老人联谊总会会长

张子夫 世界华人老人联谊总会副会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

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

白。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0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等法规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居家养老在城市逐步开展并向农村延伸,机构养老稳步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提高,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二)“十

未完,继续阅读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邀请函.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邀请函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