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说课课件
第1篇:《生命生命》说课课件
《生命生命》说课课件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②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
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③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2)对词语的理解。
骚扰:扰乱,使不安宁。本课是指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扰乱了我的写作思路。
震撼:震动;摇撼。本课是说我被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所震动,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文前,还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2.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指导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最后,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借鉴,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乐。
3.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学习每一个事例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默读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可采取范读、赛读、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4.识字教学可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可采用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字音和字形。如,扰──拢;屈──倔;诊──珍;塌──踏;限──狠等。写字时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然后仿写、比较、纠错,教师应着重解决学生在写字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5.教学本课后,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感悟,即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课下,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做到读写有机结合,并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第2篇:生命生命说课课件
生命生命说课课件
《生命 生命》是现代作家杏林子的散文,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
《生命生命》说课课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文是台湾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六、教学设计
(一)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四)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六)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 求生欲望
香瓜子生长 生命顽强
静听心跳 对自己负责
八、作业设计
1、搜集二、三条歌颂生命的名言。
2、写出学完《生命生命》后的感悟。
这两条作业,是对课程的复习巩固与升华,布置适度而有价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你的聆听,欢迎您的指正。谢谢!
第3篇:生命生命免费说课课件
生命生命免费说课课件
导语: 《生命 生命》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一、说教材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
第4篇:谈生命优质说课课件
谈生命优质说课课件
谈生命优质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写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全文仅有一长段,但语言简练,比喻生动,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九年级学生,应该能与课文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并能从中受到启迪,获得体验。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学习本文,意在提高学生朗读、欣赏散文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获得对人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因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第5篇:《再塑生命》说课
《再塑生命》说课
1、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极其不稳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他们还不大懂得怎样面对人,怎样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挫折,人活着的价值何在„„鉴于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进而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3,、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第6篇:《热爱生命》说课提纲
《热爱生命》说课提纲
一、说教材
《热爱生命》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热爱生命》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蒙田,阐明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对以后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字音和词义;了解作者,增加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作者思路和分析角度,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倾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路和分析角度,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倾向。教学难点: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说教学方法
A)情景教学法。B)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C)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舞蹈《千手观音》图片。
2、结合课下注释,介绍作者、体裁,扩充学生相关知识,增加文学常识。
3、朗读全文。
4、精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通过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结成小组讨论,从文中找一找共写到哪几种日子、哪几类人?。
(2)运用提问法,询问学生对于这两种日子应
第7篇:说课课件
本书是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认真总结高职高专数学交给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高等数学》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及信息管理等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一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上,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注意讲清概念,减少理论证明,注重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基本概念的讲解,注重实例引入并进行必要的数学分析,在定积分的性质讨论中注重对图形分析,并做简单的解释,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服务专业,兼顾数学体系“的角度考虑,本书特别注意讲解解题的思路及解题方法,做到难易适当,深入浅出、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工科各专业高等数学教材,也可供经济管理类专业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