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活成了仙人掌-散文

2022-11-13 08:24:1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当一个人活成了仙人掌-散文

当一个人活成了仙人掌-散文

人不是天生冷漠的,每一个落入这个世间的婴儿,都抱着好奇心跟无数个为什么开始长大。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经历过被拒绝、得不到,由失望落入绝望,于是开始了不相信这个世界。

当你开始不相信这个世界的时候,其实就是长大的开始。

前阵子看新闻,一个女生因为大学的学费被诈骗,晕倒之后接着去世。几千块钱,对于不同阶层跟不同阶段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可比较的数目。

我们这些外人没有资格去评价,这是一笔大钱,或者不过是一笔小钱,以及过渡到“钱没了可以再挣”的逻辑里。

小孩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多角度地想得开。更可况是青春期里的少女。

女生的心疼跟愧疚,不仅仅在于看到父母的挣钱不易,更是对这笔钱之于此刻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背后所要承担的代价。

代价,是一个很沉重的词语。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要交班费。我妈给了我10块钱,我放进了书包。到了学校后课间我去玩耍,然后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

我很害怕,可是那个年纪的我,居然不知道要跟老师说实情。

夜里我回家,那是我人生中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失眠。

第二天早上去上学的路上,我坐在我爸自行车的后面。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不得不说了。于是我跟他交代昨天的班费被偷了,我不敢跟我妈说,我怕她不高兴。

那个时候在我眼里,我妈不高兴,就是我所面对的最大代价。

我爸没说话,递给我10块钱。

那天再去学校,我依旧不长进,还是把钱放在书包的那个侧袋。课间操回来,钱没了。

这一次,我慌了。

我还是不敢报告老师。

夜里回家睡觉,我跟我妈同睡。我小心翼翼开口:妈,我要跟你交代一件事。

你说。

就是,我的班费被同学偷了。

告诉老师了吗?

没有,当时没想到这一点。

我以为对话到这里就完了,结果她继续发问,你弄丢了几次班费,应该不止一次吧?

这一刻我才知道,我爸早就跟她通过气了。

很多年以后想起来,我再也不相信各自跟父母告白“你要帮我保密哦”这样的鬼话。我只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可是夫妻啊,他们可是理性而成熟的、见过世面的'大人啊。

接着我爸进来了。

他们两人坐在我面前,然后告知我,这不是你的错,是偷钱的那个同学的错。但是既然追不回来了,那我们就当是一个教训吧。

“这是你人生的第一堂大课,你要记着。”

很多年以后我都记着那个场景,夏日的夜里,我们三个人半躺在房间的凉席上。风扇在呼啦啦地转,有节奏的频率,把我原本扑通扑通的心跳也安抚平静了下来。

第二天上学,我哥跟着我一起,然后陪同我到学校,第一时间先把班费交给班主任。这个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这一次被失去过后,我开始变得谨慎小心起来。每一次开学去学校之前,知道要把钱分别放在不同的口袋里。后来去外地上大学,我甚至有过把钱塞在冬天的厚袜子里。

因为知道父母挣钱不易,所以要倍加珍惜。因为知道世道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书本上的桃花源记中的外户而不闭,也不过是我们背诵的古文字句而已,所以我知道人心要设防。

人总是要吃亏的,甚至要吃过很多亏,才能成长起来。

在武汉上学四年,我在公交车上被偷过两部手机,火车站被偷过好几次钱包,在校园里的取款机旁边被偷掉辅修双学位的学费。

刚得知被盗那一刻是不清醒的,需要很长的反射弧才惊醒过来。可是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学会自救了。

我先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大学宿舍或者教室,确保我此刻的人身安全。其次是向同学求助,说明情况,需要一点钱解决今天的晚饭。再来想办法解决这个月的生活费以及另买一个手机的钱,或者借钱,或者多写新闻稿换稿费。

我最后的底线是,再不行,我还有我的父母,所以我不怕。

人是需要有一个依靠的,在生活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在你处于崩溃至极的瞬间的时候,当你的精神以及价值观遭到摧残被动摇的时候,你需要那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十八岁以前,我的救命稻草是我的父母。

进入大学以后,我的救命稻草是我的T姑娘跟H姑娘。她们家境不错,并且绝对地信任我。她们不仅在物质上帮助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给我写信,让我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个被冷落的孤独之人。

毕业走入社会的初始,我的救命稻草是L姑娘,还有我的几个同事死党,他们会尽力帮我度过短暂的经济难关,以及不需要给我亏欠的心理负担。

再后来,我的救命稻草变成我在工作上的积累跟进步,我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某个环境里我有我的不可替代性。

再到如今,我的救命稻草是我的写作手艺,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一些靠谱人脉,以及更重要的是,我练就了我的核心价值观力量。

人只要手里有资本,就不会慌张。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如同前面那个大学生,这一笔学费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数目。可是并没有人及时纾解她:未来的日子里,你有的是时间去弥补,你不要怕。

从小到家,我们都伴随着失去。从丢失钱,自己的玩具被抢走,被班上的同学排挤,年少时候自己喜欢的人跟别人在一起了,奖学金名额被抢走,面试之后被刷下,职场里加薪的那个名额莫名其妙就变成别人的了。

我们经历的失去,太多了。

那时候的日子很慢,连骗术的方式都很慢。

如今不一样了,网络时代里,让很多操作的可能变成了一瞬间的事情。加上这个时代的贫富差距越发明显,人性之恶的部分无穷被放大,从地沟油毒奶粉到有毒疫苗,还有最流行的短信诈骗。

每当新闻上出现这些的时候,我都会给自己一个纾解:一要好好工作,努力挣钱,尽可能地规避可以规避的部分。二是要多去接触这些负面新闻,自己先了解这个世界的恶,才知道如何去防御这些恶。三是剩下的交给命运,就如同我每次在飞机起飞前都会祈祷平安,每一个夜里睡前都会感激自己又活过了今天。

我是广西人,长大后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工作生活,每一次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被人问上一句,你们那可是传销大省呢。

我从不在意这些所谓的地域歧视,更不会去辩解。我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些歧视,因为每一个地区的标签存在都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标签的,这是我无能为力的部分。

我能够做到的部分,就是让我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善良,不要伤害别人的人。毕竟在具体的人际关系里,当你个人足够优秀的时候,是没有人在意你来自哪里的。

当一个人活成了仙人掌,这是刘若英的《我不想念》里的一句歌词。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很伤感,继而发散到自己从小大的种种,真的是因为被失望过,所以心肠慢慢硬实起来。

我很害怕自己会变得麻木,可是后来我发现并没有,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承受失去一样东西的代价。

由内而外的接受,我都知道该如何梳理。被伤害的时候,我理解,我接受,我反思,我成长。

但更重要的是,我不会对这个世界绝望。

熟悉我的写作风格的人都知道,罗曼·罗兰的这句,“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所有思考逻辑的最深层出发点,也是我最强大有力的信仰法则。

当你受过伤,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别人一下子就可以捏得到的软糯皮球,你开始有了自己的防御系统。

可是同时你也自知,你依旧值得被爱,你依旧配得上收获,那些属于你的家人、朋友、爱人依旧围绕在你身边。他们是值得你去珍惜的部分。

你可以警惕防备这个世界的恶,也依旧保有对生活细枝末节的多愁善感。平和而不麻木,泛起涟漪时,你依旧有笑意。

这是我所推崇的“仙人掌哲学”人生观。

突然想起一件小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爸去县城里开会,买了一套《小学生获奖作品集》,当时还没有盗版,新华书店里都是原价,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当时班上有个很任性的女生,她仗着她妈妈是学校里的领导,所以总是气焰很盛。她就这么假装借我的书,然后把这一本本作文书全部借走,再也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归还。

我是个善良甚至懦弱的孩子,不敢告知老师,只是觉得很愧疚于父母。

后来女生转学,再后来相遇的时候,是我们高三在同一个高中。她依旧记得我,也会跟我打招呼。我不再想去理会她。

其实我很想上前跟她说一句:你知不知道那一年你拿走的那些作文书,让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学会了一项技能,那就是我会把自己看过的所有作文全都背下来。

嗯,这样我再也不会害怕自己的书会被偷走了。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放在我的脑海里,这是谁也偷不走的。

有些东西,是别人永远你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

那是你的人生武林秘籍呢。

第2篇:当如厕成了问题散文

当如厕成了问题散文

广州女大学生占领男厕运动风风火火了一阵子,时下又有新开通的地铁三号线上一男孩儿就地大便的拍照被疯传开来。在一座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领导全国潮流的广州,以前如厕问题如此大面积影响民众视听的现象并不多见。是以前如厕更方便,还是当代人更吹毛求疵?是城市建设出现断层,还是民众需求更加难以满足?是媒体小题大做,还是读者关注点日趋多样?是管理与百姓实际脱节,还是民众素质低下?

以前如厕更方便当然是随地大小便的现象还没顾得上进入媒体层面,当代人吹毛求疵是事实,但至少在此问题上不是贬义的恶性。难道是城市建设有考虑不周之处?可亚运会期间大家反映没有瑕疵,几近完美的广州,之后怎么就出现这类有伤大雅的现象了呢?民众的需求欲望极度膨胀了吗?可大便小便以前也在进行着呀?媒体小题大做了吗?只要有读者关注度,媒体的报道就是有价值的。天天大谈特谈以人为本,大会小会高喊关注民生的政府应该不会没有充分考虑民众的实际吧?民众素质低下大概就是正确的了,你说女大学生连憋尿都做不到,拿什么在社会上竞争?你说小男孩大便都等不到出站以后,以后吃饭恐怕更是问题,如此看来,现代人的素质确实该提高了。

可如此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能得到广泛的共识?恐怕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得如此不雅的问题成为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热点?

女大学生占领男厕事件一出,很多媒体追踪报道了各地女厕外排着长龙等待如厕的现象,旅游景点、车站码头、学校剧场,公园餐馆等,很多人流密集的场所不同程度的存在女子如厕难的问题。我们回想过去的公共厕所,几乎没有男女坑位1:1的,多数是女男1:2的。很多地方重建再重建,一直沿袭这样的标准。后来出现1:1的,应该算是中国厕所革命性变化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男女厕所坑位比例以法律条例的手段予以强制规定,有的甚至出现1:2.5的比例。据相关后续报道,广州已经出台公共厕所改造的`强制性标准和时间表,标准定为1:1.5。可见政府还是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很多地方城市规划设计规定的比例也都改向女多男少。这就是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别平等工作负责人武嵘嵘表示,“占领男厕所”活动,体现了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忽视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别差异而设计、修建公厕的建筑习惯应予以调整,女性更方便,男女更平等!

小男孩就地大便一事,不少媒体评论指责其父母:既不能合适的处理男孩便急的时间差,又不去处理便秽物,竟能提起裤子一走了事。这当然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与之前的问题联系起来,恐怕设施缺失该是根源。如果地铁内有厕所,或者地铁出入口有厕所,这样的事情大概就不会发生了。我们无意于指责政府,领导们只顾大事情;我们也无意于指责设计单位,他们大概根据国外的先例,照猫画虎,也就认为地铁附近加上一座厕所有碍观瞻。地铁地下部分是多么文明高雅的所在,在哪里加一厕所都会破坏整体效果,于是就作罢。

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学校建学生宿舍时,当时校委会领导在会上一致认为宿舍楼内有厕所一定会脏的不成样子,绝不能设计,决定一律设计在楼外,便于管理。新建的三栋楼都外置厕所。结果问题出来了,有的学生半夜便急不敢出去或冬季冷得不想出去,就便在了楼道,有的悄悄置一个便盆。夏天甚至出现粪虫爬进宿舍的事情。管理人员加强夜间值班,抓随地大小便的,每天到各个宿舍搜查便盆,予以没收。为防止蛆虫进入改造了多次厕所的构造。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又把楼外的厕所拆掉,楼内每层改造一个厕所,总计花费将近100万。

可见,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某些管理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是尽最大努力给大家提供方便,而是主观认定民众的素质低下,想办法用防、堵、检、戒、罚等措施对付民众。他们的脑子里的民生绝不是实质意义的民生,而是借所谓的民生工程给自己的乌纱帽增光添彩。至于工程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根本不是领导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大家想一想,现在,全国各地大而无当的建筑有多少,完全不考虑民众实际而耗费巨资建设的形象工程又有多少,有的不过是城市风景中的一些装饰点缀,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甚至有的领导换届后,把刚刚建起的耗资巨亿的工程一拆了事,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只能弃子保车。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反复出现重复建设、不合实际建设的问题,为什么竟没有一个官员受到处分?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领导两个领导能决定了的,往往需要很多部门审批,甚至经过科学论证和举行听证会征求意见。设计施工单位也都是需要实地考察,反复商讨确定方案的。手续不可谓不全,过程不可谓不完整,建筑质量也多数符合要求。结果很多建筑和设计并不是民众最满意的。

时下很多地方举着改善民生的大旗,大兴土木;很多部门喊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口号,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多数都是巨额投资。实际呢?是不是使民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所以,如厕难的问题如此大张旗鼓地进入媒体,成为舆论热点,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是坏事说明我们的社会民生工作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符合民众需要的民生。是好事说明各个方面能够揭示问题,并且能够真实地面对问题,然后想一些应对措施予以解决。这该是如厕难问题产生的最大作用。

如果以后所有的项目都能做到: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着实解决民众的关切问题,不再出现建的时候随心所欲、拆的时候又振振有词、无论拆建都和老百姓没有关系的现象,那才是最大的民生。

第3篇:不知觉,活成了一株植物散文

不知觉,活成了一株植物散文

其实,能活成一株植物,又何尝不好呢?

一株植物,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地里。饱吸着大地的情爱,头顶着青天,沐浴着日月之精华。整个的心身融在天地间,感受着自然风光之灵秀。

仅仅这样思想着,仿佛间,自己早已嫣然成一株植物了。于是,整个心身都泛着青绿,翠绿欲滴。将绿意洇润到骨子里,骨骼里饱含着顽强的生命力。

许是,真的钟情那些植物,于是,就连自己的笔名,也这般的靠近植物。春草葳蕤,茂盛,苍翠,干净通透的似一块玉.温和、玉润、饱满,生机盎然间,而又绿意茵茵。

喜欢植物,有些痴狂似的,每每去集市上,我都要去花市逛逛。每每有时间,也都要去郊外走走。去往山间,百花深深处,去往大自然的风光里,去走走看看。

一个人喜欢也就罢了,还有明儿也这般的喜欢。且,好似比我要胜一筹似的。去花市回来,他总是这花那草的买很多回来。

不用说,家里早已是花花草草的世界,什么富贵竹,铁树,幸福树,绿宝石,兰草,君子兰,虎皮兰,玉簪花、剑兰、绿萝……春来葳蕤绿意茵润;夏季花木繁茂青翠;秋来翠色绿的透彻心扉;冬来绿意深藏。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当老师一年活成了个孩子随笔

当老师一年活成了个孩子随笔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个职业的,特别喜欢和孩子们待一起,总是可以肆无忌惮地谈笑风生。

我买好从省城到某边远县城的车票,才和我爸禀报我要去龙城支教,生活能自给,希望他们不用挂念。

我爸刚开始想要劝说我放弃,“你一个女孩子家,去那么远没奔头,身体吃不消。”我告诉他车票已买好了,他也默认了,“随你吧。”

记忆中从中学地理课本上得知的龙城地处缅甸边境,气候炎热、条件艰苦。

但深山的孩子对知识和外界事物的期待早已超出了城市的孩子。

我乘坐的大巴一路颠簸,过怒江而直抵高黎贡山腹地。第二天早上十点,十二个小时的车程让我疲惫不堪。

手机天气预报也转为了龙城。此刻我与家的距离转为了900多公里。

第二天和朋友一起去目的地,朋友告诉我最好要有个心理准备,山路崎岖,从山脚到山顶需要三小时左右。

当然山中总是出奇景,越是抖岩峭壁的地方越是景色壮观。

我惊奇地对着窗外大喊:“我会不会掉下去啊,”虽然吐得七荤八素,但却难抵美景的诱惑。

人生如风景,越是艰难崎岖,越能发现一些绝处逢生的景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当爱情成了独角戏伤感散文

当爱情成了独角戏伤感散文

两情相悦的时候,爱情是两个人的演出,感动着彼此。当爱情成了独角戏的时候,我只能感动着自己的执着,独自演完这场戏。

爱情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给我任何做准备的时间。我能够欣然接受爱情的到来,却无力承受爱情离去的伤感。当我说出“分手之后还能是朋友”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被自己感动了,明明心里正在落泪,还能故作大方地说出这样的'话。

当爱情的舞台上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仍然不愿意就此鞠躬退场,让这场戏就此落幕,固执地留在台上表演着我的悲伤。可是,台下还为之前的爱情喜剧鼓掌的观众都在离场,最后全场寂静,只能听到我的呼吸声和哭声。

也许我放不下的不是那个离我而去的人,而是曾经为这场戏卖力演出的我,还有到现在还不愿意放弃的我。我一直都是一个容易半途而废的人,如今却能坚持这么久,让我不得不为这样的自己鼓掌喝彩。

我以为我的坚持能够让那个离开的人再度回到这个舞台,和我演完这场戏,演出一个美好的结局。然而,我等了许久仍是一场独角戏。分手了,即便曾经深爱,也会从此陌生,就会产生一种不如不见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当爱成了一种习惯散文

当爱成了一种习惯散文

站在彼岸看彼岸花花开彼岸,细数悲伤听那悲伤伤了流年,驻足街头红尘往事眯了双眼,沧海桑田永不落幕继续上演……前言

当爱成了一种习惯,或是说一种瘾,就如同戒不掉的香烟,寂寞和相思就会像那烟雾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泛滥成灾。

当爱成了一种习惯,睁眼,闭眼,都是你的影子,努力的甩着脑袋,倔强的不肯承认现实,可是这寂静的黑夜却讨厌的,拉扯着记忆久久不肯淡去。

当爱成了一种习惯,关于你的点点滴滴,就那么一波又一波的,袭击着自己那千疮百孔的脑海,头痛的要命,每天就那么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不清楚,也记不起有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

当爱成了一种习惯,就连悲伤也和爱一样,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会要人命的习惯。自从爱上你的那一刻,我的心就那么突然的瞬间缩小,小到除了你再也容纳不下别人。

当爱成了一种习惯,你喜我跟着喜,你笑我也跟着傻乐,你痛苦,我比你更痛,就这么天天在生命中上演着,关于你的一切平凡和不平凡。

当爱成了一种习惯,再想忘记,不管怎么努力都找不到,可以行得通的方案,原来爱上你成了我的劫难。

当爱成了一种习

未完,继续阅读 >

《当一个人活成了仙人掌-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当一个人活成了仙人掌-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