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2022-11-13 08:32:2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

第2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余挐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客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小题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不少于2联)(2分)

答案【小题1】①通“桡”,撑(船)。②白气弥漫的'样子。③尽力 ④客居【小题1】 D【小题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小题1】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小题1】示例: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3篇:湖心亭看雪练习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阅读了本文,我们现在就来练习一下吧!

一、字音字形

毳衣(cuì)雾凇沆砀(hàngdàng)

更定(gēng)更有此人(gèng)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2)喃喃:低声说话的样子。

2、一词多义辨析

3、词类活用解释

是金陵人,客此。活用词语:客 解释:旅居他乡,名词用作动词。

三、作家作品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濯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

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

【课前回顾】默写描写雪的诗句。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美丽的雪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自主学习】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未完,继续阅读 >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