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几首

2022-11-14 08:27:2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诗词几首精选

诗词几首精选

五绝·七夕

思君多少泪,疑做满天星。赠与痴儿女,红尘混沌明。

长相思·葡萄(因知葡萄来自西域有感)

绿葡萄,紫葡萄,串串相思冷月邀,汉唐入梦遥。

山迢迢,水迢迢,一路江山车马挑,酸甜谁个嚼?

水调歌头

明月当空照,尘下又中秋。清蔬瓜果扑鼻,宫饼味来勾。甜里莫捎酸涩,泪眼怕伤好景,更把笑声收。且效团圆意,依靠在西楼。

心儿南,身儿北,梦魂纠。年年节节难抵,点点忆乡愁。酿就桂花醇酒,赠我远方亲友,一醉解千忧。明日移山去,天伦咫尺酬。

点绛唇

花弄残红,砌成彩练随风舞。玉蟾吞吐,更把秋思渡。

燕往雁来,招惹谁人顾?叹翥侣,匆匆飞去,却被多情误。

(诗韵新编)

第2篇:几首诗词赏析

张先《题西溪无相院》赏析

【诗文】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试题】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张先(公元990─1078年)北宋人,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吴江令、永兴军通判。官至尚书都官郎中。著有《安陆集》及词。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注释】

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苕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西溪就是西苕。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镜子。【译文】

水光天色虚清,上下一体,没有人声,没有微风,波澜不惊,水岸持平。浮萍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阵雨过后,秋色渐浓,别让芦苇长太高,挡了水中的月影。

【鉴赏】

张先的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此诗又名《华州西溪》。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情致。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

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

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一个“破”字,与他的名句“云破越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

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

最后两句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恣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这一结余味悠然。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赏析

【原文】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②。

男儿身手和谁赌③。老来猛气还轩举④。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

①堵:量词,座,一般用于墙。②袒:裸露。略记:大约记得。③赌:较量输赢。

④轩举:高扬,意气飞扬。【翻译】

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赏析】

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因家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词的题目为“咏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略”是“大略”“约略”之意。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杜甫《壮游》诗中云:“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渴望浴血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徒成空梦,那只好在游猎的追逐中找到一点精神的寄托了:这才是古今诗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蕙风词话》中说,好的词多擅暗转,即上下阕之间过渡自然巧妙。就此词看,其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发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绝艺,却只能在猎场上与人一赌高下,未免无聊。“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为什么有如此的壮怀呢?紧接的一句“人间多少闲狐兔”,交代了词人发愤图强的原因。“闲狐兔”其实是奸佞小、恶人的代称。因为人间尚有很多的恶人、小人,在侵凌着正义和善良,所以“我”寝食难安,立志要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惩奸除弊,还人间以公道。这就是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下阕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于寥廓的天宇。着一“偏”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此际偏思汝”有言外意,即“此际谁知我”,就是说,在这样落寞的时候,又有谁能欣赏“我”呢?在陈的不少词作中,鹰的形象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十诸生,落拓长安”,(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陈维崧入清后曾补诸生,未中举人,兼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仍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这首词应该是在这样惨淡的境况下写成的吧。全词虽多不得志之幽愤语,却极具“鼓舞风雷”“蹈扬湖海”(陈廷焯语)的沉郁之气与“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为感奋人心。

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这首词不仅令人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赏析】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上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景色。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的情景,以虚托实,以想象对眼前景象进行侧面描写。“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并以此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使之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词的下片前五句,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江面广阔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并由此生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狂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凸起,由静境忽变动境,自然过渡到全词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浪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由**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宋玉曾将风分为“雄风”和“雌风”,在作者看来,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观景象即是明证。

通观全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王维《田园乐(其六)》赏析

【原文】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原文】

泛菊杯深(1),吹梅角远(2),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3)。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作者】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属江西)人。平生以功业自许,力主抗战,曾多次上书陈述恢复方略,不被朝廷采用。参加科举考试也不中,后流落江湖。晚年投靠友人,客居江苏昆山。能诗词,受到陆游、辛弃疾、陈亮的推重。他的词作中,词作尤为著名,豪迈奔放,境界阔大。后人将他归为辛派作家。有《龙洲集》、《龙洲词》。【注释】

(1)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

(2)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

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

(3)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吹梅:吹奏《梅花落》。【赏析】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显得他是真豪杰,体现出他的真性情来。鲁迅先生有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这首《柳梢青〃送卢梅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时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读者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语句间情深意切。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舵尾”(《惜双双》)句意,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原文】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释】

①雁儿落带过得胜令:由“雁儿落”与“得胜令”两个曲牌组成的带过曲。②趱(zǎn):赶快。③苫(shàn):用草覆盖。【赏析】

这首散曲为作者归隐前后所作。此曲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

前四句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缘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这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后八句主要写向往中的田园隐居生活。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①其中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此调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后人评价此曲“如空谷流泉”一样,带着天籁似的天然纯真之美。全曲运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无一典故,无一华艳文词,纯用白话口语,读之纯乎天籁,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原文】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注释】

①忆少年:晁补之创调。又名《桃花曲》、《陇首山》、《十二时》。②历下:山东历城县。

③官柳:大道两旁的柳树。官,指官道,大路。④画舸:画船,指首尾彩画的大船。⑤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

⑥罨(yǎn)画:覆盖。杂彩色之画。色彩相复,为杂。⑦绀(gàn)碧:稍红的青碧色。绀:红青色。⑧刘郎: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

柳树一片,一望无边,画船不知人间离情,依然载着四方来客四处游荡,挂起远航的征帆。只有南山有情有意,在两岸来相送,只是高城处的佳人,却被山水隔断了视线。两岸风光如画,秀丽动人,园林溪水一片水色青青,明净透彻。就算能重新游一遍旧地,也物是人非,成为过眼云烟,到处飘泊,刘郎的鬓发已花白如斑,人已苍老,何况桃花的青春?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离开历下城时的感受。词的上片,起笔叠用三个“无”字,前三句写尽行踪飘零,宦途辗转。“南山”二句继写送故人时的无限依恋。词的下片,“罨画’句赞历下林泉景胜。“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变迁,不胜感慨。这首词上片描写行客离别是的愁绪和恋恋不舍的心情,下片感叹好景不常、华年空过、有情人无缘聚首的遗憾,全词语辞清丽婉雅而不绮艳,情意缠绵真挚,韵味久耐。全词以“无根”为抒情之根本,抒情凄婉。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这首词上片描写行客离别是的愁绪和恋恋不舍的心情,下片感叹好景不常、华年空过、有情人无缘聚首的遗憾,全词语辞清丽婉雅而不绮艳,情意缠绵真挚而不软,韵味久耐咀嚼。这两句以山衬人,抒发了佳人不见的忧伤。“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变迁,不胜感慨。【词牌简介】

忆少年:词牌名。又名《十二时》、《桃花曲》、《陇首山》。晁补之创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亦以入声部为宜。两结皆上

一、下四句法。亦有于过片处增一领格字者。

柳宗元《柳州峒氓》

【原文】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②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③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④拜水神。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注释】①箬:竹皮。

②峒:山穴。

③虚:岭南人称市集。趁虚,即赶集。

④占年:问一年收成。【鉴赏】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十年期间,心情一直很郁闷,经常纵情于山水以消忧,不大与人民接近。调任柳州刺史后,思想有所转变。他想到柳州尽管比永州更远离中原,地更偏僻,条件更差,但自己身为一州的长官,与过去在永州任司马闲职时已不同,有了政治实权,在这里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于是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关心他们的疾苦。《柳州峒氓》这首诗,就是写他在柳州和峒氓生活接近的情况的。

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这两句是说:柳州城南有一个四通八达的柳江渡口,从那里经过的是穿着特殊服装的少数民族人民,与他们言语不通,难以亲近。这两句是总起,“不可亲”三字,深含感叹之情,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习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要到郡城集市去买,所以三、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这两句是用倒臵法,意思是说:峒氓们用绿色的荷叶包着饭去赶集买盐,买好了盐就用宽大的青箬竹叶裹着带回山村去,往返甚是辛苦。

第五句写峒氓御寒之物。“鹅毛御腊缝山罽”,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罽(jì记),用毛做的毡子一类东西,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这句是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

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鸡骨占年拜水神”。“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这句是说: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

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三、四两句如画。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表示愿意随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庄子〃逍

①遥游》里说: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越国人断发文身,用不着这种礼帽。这里化用这个故事,表示愿意随俗。以上两句意思是说,我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随峒氓的习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纹,学习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亲近。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文身”。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而民间有迷信风俗,但他不肯疏远他们,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对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这样,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够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他们兴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如减轻赋税,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特别是想方设法赎回许多被典质的贫苦人民的子女,使他们从奴隶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虽仅四年便病逝了,却一直深为柳州人民感激和怀念不已。至今柳州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第3篇:精选诗词几首

精选诗词几首

一剪梅 心路迢迢

一夜东风万物娇,醉了黄莺,醒了红桃。

群花绽放吐芬芳,蝶舞逍遥,燕舞逍遥。

漫写新词慰寂寥,心雨潇潇,泪雨潇潇。

青春几度负时光,路也迢迢,梦也迢迢。

画堂春

一帘幽梦几回真,醒来细雨纷纷。

杜鹃啼过乱红尘,无处销魂。

花谢花飞满地,依然陌路行人。

拈花无奈抚伤痕,又到黄昏。

七绝 无题【新韵】

闲来逸兴逛山坡,翠郁红衰意欲何,

待到春迟花事了,几人曾记那时歌?

七绝 闲钓【新韵】

风和日丽鸟欢歌,柳影亭亭映入河。

此景此情人已醉,鱼竿收起赏清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令诗词几首

小令诗词几首

登紫荆山怀远

紫荆高处望神州

一片繁华入烟流

长江水流天尽处

两岸春色一眼收

秦淮话别

旧时水榭楼台,今朝高楼别院。

流水不见往昔清,柳色不减当年。

千年烟花地,今又是,明月空照楼台。

缘定今生相遇,来路也等千年。

情话说到心痛时,爱是刻骨缠绵。

一曲未尽弦断,别泪眼,从此天涯路远。

遥寄白娘子

西湖烟雨今又是,断桥边。

仙子何去,豆蔻风姿未见,只留佳话千古流传。

想当年,同船渡,十年修来。

谁说天无情,雨下断桥,一伞定来三生姻缘。

不求江山万里,只愿美人一倾笑。

一叶兰舟泛江上,朝看日出暮看潮。

烟雨笼村郭,湖水生青岚。

翠柳含烟,桃花渡口画船,又是春色江南。

病起相思遥寄

情断江南路,宿雨初收,留下一地伤愁。

一院海棠春不管,侬替花愁!

人散情未了,转眼都休,真爱难为相守。

梦醒不见旧时人,花替侬愁!

难为情

远山暗,烟月昏。

风不止,浪难平。

凄雨将近,远处虫鸣三两声。

天涯路,隔相思,西楼雁去无归信。

夜凉寂冷。谁人寄吹笛,愁杀夜思人。

难眠夜,杯酒借浇愁,孤影伴青灯。

身世薄,似浮萍,浪迹天涯踏舟行。

难做人,难为情,错爱苦了相思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诗词几首鉴赏

诗词几首鉴赏

《雨后口占两首》

风细朝云幂,寻芳向后园。

小泉垂草色,晨鸟与人言。

新霁枝禽乱,芳丘散尽凉。

蝶蜂何处在?花上正偷香。

乙末年有感

最近事蹉跎,如今竟未和。

鸿蒙知己少,根本俗尘多。

烦恼重如石,清欢瘦似萝.

何时云蔽日,破晓自消磨?

湖南城步青钱柳

古田山势险,有柳倍精神。

伟岸风为侍,甘甜世所珍。

静观千载月,普惠一方人。

累累铜钱果,相期不染尘。

与友和好后却感生疏而作

短信犹然分别词,句留于汝汝不知。

愁生欲觅春归处,梦醒才知花落时。

笔瘦空余思似雨,情深直教泪如锥。

昨天未晓其中意,事到如今方悔迟。

苗寨烟雨

谁遣春云布网中?绵绵细雨任斜风。

桃林已是囊中物,收网时看万树红。、

解佩令

数年情意,一朝悴损。

余怨怀、无人相问。

乐减愁添,空相忆、书成悲愤。

金樽酒、难消方寸。

轩窗曙色,子规早恨。

眼朦胧、别泪未尽。

冷落孤云,枉多情、清风无信。

意茫然、此生难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诗词几首欣赏

诗词几首欣赏

【忆王孙】*四季即事

独绕天池(徐梦灵)

【春词】

春回犹自泣轻寒,

两鬓添霜世事看,

想是花开人又蔫?

总难全,

听任桃红压俊颜。

【夏词】

宽衣倦卧纳轻凉,

不爱诗书勤唤汤,

水榭听荷阵阵香,

懒梳妆,

哪似端庄俏美娘。

【秋词】

残英零落吻苔痕,

曾是蜂儿掌上珍,

薄幸谁惜旧日恩!

莫当真,

只待时来又纳新。

【冬词】

茫茫天地尽虚空,

唯有孤舟一钓翁,

旷野留白禅意浓,

俱朦胧,

大道无形寂静中。

【西江月】步韵李金娥指导员【春山】

已是冬收残卷,又迎春展柔腰。

江南烟雨赋春潮,紫燕双飞来早。

冻野冰消雪化,山河涂色新描。

东风匀翠入眉梢,镜里朱颜更俏。

踏莎行*戏子

唤雨飞天,呼云落地。

翻弹翠袖刀枪坠,

转身花旦变青衣,

秋瞳翦水愁无力。

枉自多情,休云有意。

喜哀笑骂皆随戏。

七律【杏花】

艳溢香浓二月神,

墙头院外自喧春。

随心总遇狂徒戏,

无意常遭浪子贫。

本是消愁茶一盏,

难能祛病药三分。

平生只与东风笑,

不做他人掌上珍。

未完,继续阅读 >

《诗词几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诗词几首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