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风李逵历史故事
第1篇:黑旋风李逵历史故事
黑旋风李逵历史故事
李逵,绰号黑旋风,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一个,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李逵还是元代杂剧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有了这么两重身份在,所以李逵其人所流传的故事并不少。
李逵捉“鬼”
此鬼非彼鬼,李逵所捉的“鬼”,并不是我们寻常所说那种由人的灵魂演变出来的鬼怪,而是一位叫“李鬼”的人。
李逵原本是江州大牢的一个小牢子,本人并不为人所熟知。后来他连同众好汉大闹江州城,并将被判处斩邢的宋江和戴宗两人救走。这不仅让他成为官府上黑名单上的人物,同时在民间也留下很大的声名。
名气大了,就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李逵遇到的麻烦便是有人假扮他。李逵敢劫持法场,并且最终还成功了,自然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于是又一个叫李鬼的人,便借着李逵的名义俩抢劫钱财。
虽然被劫的人都没有看过李逵这个人,但是架不住李逵名气大,谁也不敢冒险反抗。于是在大家都惜命的情况下,李鬼竟然是屡屡得手。后来李逵回家看自己的老母亲,正合适看见了假扮自己的李鬼,李逵当时就想将李鬼杀了。亏得李鬼机灵,谎称自己甲油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自己赡养,如果自己死了,就没有供养自己的母亲了。
李逵本就是一个至孝之人,他自己家中也有一个老母,于是便将李鬼给放了。但是等到后来,李逵才得知事实的真相,李鬼不仅没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而且还想要将自己杀了。于是李逵又发怒了,当即便大开杀戒,将李鬼给杀了。
李逵沂岭杀四虎
李逵在梁山上安定下来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自己家中的老母亲街上梁山,与他一同享福。于是等一切安顿好之后,李逵便赶回家中接老母亲。
他背着自己的母亲上路,往梁山赶去。哪知道路上却遇到了大老虎。这事儿实际上也怪李逵本人不小心,当初他上路的时候,朱贵就已经提醒过李逵,尽量走大路,不要走偏远小路。
“小路走,多大虫;又有乘势夺包里的剪径贼人。”但是李逵也许是仗着自己勇猛不怕老虎,艺高人胆大,也许是从小路去梁山更近,想要自己的母亲早日安顿。李逵最终还是无视了朱贵的话,选择了小路走。
走到路上的时候,李逵的母亲半路上口渴了,于是李逵便将母亲放下来休息,自己去接水。等李逵接完水回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自己母亲的身影。
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最后李逵才意识到自己的母亲被老虎给吃了。愤怒到极点,痛苦到极点的李逵,当即就将吃了自己母亲的四只老虎通通杀死。
李逵杀虎之事惊动了周围一带,当地曹太公用计将他捉住。沂水县知县派都头“青眼虎”李云将他押送到县里。后来得朱贵、朱富等人相助,最终逃脱。
黑旋风李逵,是一个勇猛无比的人物,他率直忠诚、仗义疏财。历史上在两宋交接之时,还真有一个叫李逵的将领。许多学者将他列入李逵的历史原型人物当中,但是仔细研究其人,除了他与《水浒传》中的李逵在年代上和名字上相似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一样的`地方,所以这个人绝不会是李逵的历史原型。
李逵整个人物的演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的。从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最早出现“黑旋风李逵”其人,到后来元代杂剧中大量李逵形象的出现。元代杂剧中,与水浒故事相关的剧目中,以李逵为主角的占据极大比重。可以说李逵的形象是通过元代杂剧丰满起来的,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等剧目,使得李逵从风流才子形象演变成“憨傻大汉”,最终奠定了《水浒传》中李逵的人物形象。
第2篇:黑旋风李逵历史故事
李逵,绰号黑旋风,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一个,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李逵还是元代杂剧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有了这么两重身份在,所以李逵其人所流传的故事并不少。
李逵捉“鬼”
此鬼非彼鬼,李逵所捉的“鬼”,并不是我们寻常所说那种由人的灵魂演变出来的鬼怪,而是一位叫“李鬼”的人。
李逵原本是江州大牢的一个小牢子,本人并不为人所熟知。后来他连同众好汉大闹江州城,并将被判处斩邢的宋江和戴宗两人救走。这不仅让他成为官府上黑名单上的人物,同时在民间也留下很大的声名。
名气大了,就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李逵遇到的麻烦便是有人假扮他。李逵敢劫持法场,并且最终还成功了,自然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于是又一个叫李鬼的人,便借着李逵的名义俩抢劫钱财。
虽然被劫的人都没有看过李逵这个人,但是架不住李逵名气大,谁也不敢冒险反抗。于是在大家都惜命的情况下,李鬼竟然是屡屡得手。后来李逵回家看自己的老母亲,正合适看见了假扮自己的李鬼,李逵当时就想将李鬼杀了。亏得李鬼机灵,谎称自己甲油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自己赡养,如果自己死了,就没有供养自己的母亲了。
李逵本就是一个至孝之人,他自己家中也有一个老母,于是便将李鬼给放了。但是等到后来,李逵才得知事实的真相,李鬼不仅没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而且还想要将自己杀了。于是李逵又发怒了,当即便大开杀戒,将李鬼给杀了。
李逵沂岭杀四虎
李逵在梁山上安定下来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自己家中的老母亲街上梁山,与他一同享福。于是等一切安顿好之后,李逵便赶回家中接老母亲。
他背着自己的母亲上路,往梁山赶去。哪知道路上却遇到了大老虎。这事儿实际上也怪李逵本人不小心,当初他上路的时候,朱贵就已经提醒过李逵,尽量走大路,不要走偏远小路。
“小路走,多大虫;又有乘势夺包里的剪径贼人。”但是李逵也许是仗着自己勇猛不怕老虎,艺高人胆大,也许是从小路去梁山更近,想要自己的母亲早日安顿。李逵最终还是无视了朱贵的话,选择了小路走。
走到路上的时候,李逵的母亲半路上口渴了,于是李逵便将母亲放下来休息,自己去接水。等李逵接完水回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自己母亲的身影。
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最后李逵才意识到自己的母亲被老虎给吃了。愤怒到极点,痛苦到极点的李逵,当即就将吃了自己母亲的四只老虎通通杀死。
李逵杀虎之事惊动了周围一带,当地曹太公用计将他捉住。沂水县知县派都头“青眼虎”李云将他押送到县里。后来得朱贵、朱富等人相助,最终逃脱。
黑旋风李逵,是一个勇猛无比的人物,他率直忠诚、仗义疏财。历史上在两宋交接之时,还真有一个叫李逵的将领。许多学者将他列入李逵的历史原型人物当中,但是仔细研究其人,除了他与《水浒传》中的李逵在年代上和名字上相似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一样的地方,所以这个人绝不会是李逵的历史原型。
李逵整个人物的演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的。从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最早出现“黑旋风李逵”其人,到后来元代杂剧中大量李逵形象的出现。元代杂剧中,与水浒故事相关的剧目中,以李逵为主角的占据极大比重。可以说李逵的形象是通过元代杂剧丰满起来的,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等剧目,使得李逵从风流才子形象演变成“憨傻大汉”,最终奠定了《水浒传》中李逵的人物形象。
第3篇:黑旋风李逵历史典故
黑旋风李逵历史典故
当然,如果从农民英雄性格的完整性的意义上来看,最充分表现出这种性格特色的,还是黑旋风李逵。在《水浒》成功的英雄形象的创造里,李逵是唯一不具有性格传记特色的人物。从出场、_上梁山、受招安到被毒死,李逵始终是水浒义军中最活跃的人物。《水浒》作者虽然没有单独地描写过他,他的性格的突出表现,总是交织在同时着重描写别人的场面上,但是,分散在各个章节里的李逵的浑厚、莽撞、急躁、嫉恶如仇的斗争性格,却具有丰富的特色,象浮雕一样从各个方面突现出来。
什么是李逵的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呢?那就是具有强烈反抗内容的“义”。
“义”是水浒英雄的一面精神旗帜。所谓“常怀忠义常贞烈,不爱资财不扰民”,这是水浒英堆共同的思想。但这里所谓的“义”,不单是《三国演义》里的关、张、刘的结义弟兄的义气。他们把对统治者的反抗,也称做“聚义”。“义”渗透着水浒英雄的社会理想。是“义”把他们团结起来的,也是“义”增添了他们出生人死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勇气。不过,“义”在他们的思想里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每一个起义英雄社会行
第4篇:水浒传黑旋风李逵的故事
水浒传黑旋风李逵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的爱是伟大而又无微不至的,但如果突然间失去了母亲,那种愤怒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水浒传》中李逵接母亲的这段情节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话说一天,李逵从梁山泊回家中,发现母亲双目失明,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了不再让母亲伤心,李逵没告诉母亲在梁山泊落了草,说是做了大官,来接母亲,母亲高兴不已。却在这时,李逵的兄弟李清归来,看见了官府要捉拿的李逵转生便去找帮手。李逵为了不让母亲受到牵连,将一锭银子放在了桌上,希望李清不要来追赶。李逵背着母亲徒步走到一座山上时,母亲喊渴了,李逵便飞快的去取水了。当李逵回来时,却不见了母亲的踪影,任凭怎么喊也不回应。李逵焦急万分,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摊血迹,遍跟着血迹走,却找到了一个虎穴。李逵看到了穴中的两只小老虎正舔着一只剩下的`人腿,心中大怒。一股愤怒之火从心底油然而生,仿佛快要从口中喷出来。李逵操起腰间的两把板斧,把两只幼虎多成了肉泥,接着又连斩二虎,为母亲报仇雪恨。是啊,母亲始终爱着子女,顺从自己,为子女们无私奉献。母亲的爱就像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