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2022-11-14 08:31:5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王振民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0

1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0

2集体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国共产党同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班级授课的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所谓的集体思维,就是确立并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体思维,才能让“教”沿着“学”的轨迹前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学的良机。

0

3差异教学: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统一既定的。而40分钟的限定,让那些慢了半拍的学生赶上优等生,根本不可能,这就成了教学落差的悲剧。

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教与学的落差,善加运用,可以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契机。如果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那么就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落差,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教学落差转化为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会慢慢赶上来,缩小教学的落差。缩小教学落差的过程,其实才是教学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总之,通过读书体会到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有尊严的教师、大写的教师,是教师一生应努力的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标。

第2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阅读了薛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其文笔优美又犀利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薛老师提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常问“为什么这样教”,多对教学现象做更深入的剖析、更理性的思辨,看到内隐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另外,薛老师提到对于课文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动学生去深入。语文的工具性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视能力训练,而语文的人文性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情意、充满人文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之前在听一个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我最喜爱的水果》。老师抱了一个西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外形像什么?切开后,是什么样的`,尝一尝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学生课上兴趣是很高,课堂也很热闹,学生也都写出来不少内容,但是似乎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很多作文写得很相似。从薛老师的这一章节里我找到了答案,语文不应该给出一个百度百科的模式,正像薛老师提到“我们无须控制学生的感悟或者思维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感悟、自觉思维的过程中来。

最后,我想薛老师等名师能够深入的研究教学,真正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是对教学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希望我能够沿著名师们的足迹,在教室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

第3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范文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范文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800字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800字

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1000字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1000字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时,喜爱深情朗读《卜算子咏梅》的语文老师,在她的朗诵中,辛弃疾“壮志未酬、戎马倥偬”的一生深深凝注在我的心里。大学时,敬佩一章一章讲解《红楼梦》的古代文学老师,在他的讲授中,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尽在我眼前。工作后,父亲送我一本苏州语文名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当时未有多少体会。如今,六年的教学生涯过去了,重新翻开这本书,似乎略有感悟。像薛法根老师、中学时语文老师、大学时古代文学老师,就是一个个大写的教师

成为大写的教师是不容易的,他需要凝聚很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至今记得刚入职彩虹学校时,张效燕主任的.一席话: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爱。思之细,教对症,把所学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通用6篇)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通用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1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做一个大写的人

做一个大写的人

九十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的航向,今天,我们的共和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从贫困走向富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由此证明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濮阳市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起来的,中间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有过激情澎湃也有过犹豫彷徨。去年十月份,段喜中书记来到濮阳从“一创双优”到“十破十立”,从三种意识到六超精神,从中心城市提升工程到二三五发展目标,濮阳市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风起云涌,迅速掀起了创建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奋斗热潮,看着文件上鼓舞人心的字字句句,看着日益规范的市场、街道,看着一个个招商项目的破土动工,看着同事们来去匆匆忙碌的身影,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我在心里一次次的反问,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我能为城市文明做些什么,作为一名公务员,我能为濮阳的老百姓做些什么,作为一名濮阳的建设者,我能为濮阳的腾飞做些什么。在看过李文祥同志事迹报告会之后,我的心里有了答案。我能做的很多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做一个大写的人

做一个大写的人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题记人是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自觉进化的动物。我们常说“人” 这个字是大写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人,必须有人格意识、尊 严意识、道德修养、理想以及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在《16秒的生死抉择》中,飞行员李剑英不顾自己的生命安 全,在最后一秒还想着如何多挽救一些群众的生命,同时自己也 在这次飞行事故中壮烈牺牲了。然而庆幸的是在李剑英烈士的极 力挽救下,没有一名民众受到伤害。李剑英烈士——一位大写的 人,用自己对民众的热爱以及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谱写了一曲 动人的篇章。

其实,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老师们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育着我们这群祖国的花朵,在我们这群花朵抽枝、发芽、开花的同时。老师也慢慢的衰老,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来的是一条条的皱纹,在我们心里留下的是一道绚丽的彩虹,为我们迈向成功架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老师也是大写的人——一位有道德修养的人,他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给我们的人生涂抹上绚丽的色彩,让我

未完,继续阅读 >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