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窗事发是贬义词吗
第1篇:东窗事发是贬义词吗
东窗事发是贬义词吗
典故出处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近义词
露出马脚、破绽百出、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反义词
秘而不宣
英文翻译
to be expos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
成语举例:我早间见那做娘的打庆奴,晚间押番归却,打发我出门,莫是“东窗事发”?(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发;不能读“理发”的“fà”。
成语谜面:最担心的事情
成语故事
宋代大奸臣秦桧,为降金国,尝与其妻王氏,于东窗下密谋定计,以害民族英雄岳飞。据传,桧先于帝前诬飞谋反。时有几位大臣,如大理寺卿薛仁辅、枢密使韩世忠,皆为飞鸣冤,使之有所顾忌。一日,桧独坐于东窗之下,为害飞之事,踌躇不定,委决不下。王氏适至,问曰:“夫君为何事愁眉苦脸,犹豫不决?”桧遂告以此事,并与之商议。王氏自袖中取出一柑,以手掰之,将一半递与桧,曰:“此柑一掰即分,有何难哉?君不闻古语云:‘纵虎易兮擒虎难’乎?”桧一闻此言,其意遂决。不久,岳飞父子便遇害矣。后桧卒,未几其子熺亦死。王氏请道士为其招魂。道士作法时,见熺与桧偕已故谏议大夫万俟卨,均戴铁枷,在地狱中备受诸苦。桧犹语道士曰::“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第2篇:东窗事发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东窗事发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东窗事发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东窗事发 造句:
1、那个狠毒的妇人,因为东窗事发,竟把亲夫杀了。
2、自从行贿案东窗事发后,官员纷纷跳出来撇清关系。
3、这种事是干不得的,一旦东窗事发,后果势必不堪设想。
4、利令智昏对大家都不好,东窗事发后我们都会被处分的`。
5、这些人自以为聪明,一旦东窗事发,不也是自身难保?
6、风声总会走漏,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终于东窗事发了。
7、这个人卖国求荣,最后东窗事发,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8、像你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最后一定会东窗事发。
9、为人别做亏心事,否则东窗事发,将必吃上官司。
第3篇:东窗事发是不是贬义词
东窗事发是不是贬义词
东窗事发是贬义词
【汉语拼音】dōng chuāng shì fā
【英文翻译】to be exposed.
【词语解释】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现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为谓语指阴谋败露
【近义词】 露出马脚、破绽百出、原形毕露[1]、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图穷匕见
【反义词】不解之谜、无头悬案、秘而不宣
【另外写法】东窗事犯
成语故事:
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地藏王(神明)化为一个行者到人间作证说东窗事犯了,秦桧不久就死了(见于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杂剧》)。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里说,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秦熺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