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组活动总结

2022-11-15 08:34:0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数学课题组活动总结

数学课题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板块式培训的实践培训》的研讨内容定为:“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三大块内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各校开展的相关研讨课交流,让我收获很大。本学期,我也有幸开了一节“数的认识”板块的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学校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和课题组的研课交流中,我对这节课也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这节课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来看,对于“小数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分了两个阶段来学习。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下册结合长度单位及元角分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系统的学习小数的意义。备课中,对于教材为什么不选用以元为单位来认识小数而选用以长度单位米来认识小数一开始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后来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我发现教材这样编排,也就是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不能得到整数时,更能体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而用元作单位,可能只是为了记录的简便,生活的需求。看来,教材的情境选取,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再次,我想谈谈自己在备这节课时的一些困惑:备这节课时,自己总感觉不知道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很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差不多就按照书上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书中例1的教学,也就是通过长度单位的换算来充分感知小数的含义,所以我将例1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分数的含义,他们很自然地得出1/10米,这时我认为0。1米的出现属于知识传授点,我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重点应放在1/10米和0。1米的关系上,所以这时老师的引导是很必要的:既然1分米可以用1/10米表示,也可以用0。1米表示,那么很自然地得出1/10米=0。1米,后面再通过3厘米、5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让学生观察板书后得出一个共性:原来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来表示,小数实际也就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第二个层次的教学,我认为应比第一层次有所提高,因为学生利用前面知识的迁移很容易得出1厘米用米作单位的话,可以用1/100米来表示。但层次的略有拔高体现在书上的两道填空题上:

3厘米=(/)米=()米18厘米=(/)米=()米

这时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反复的练习,感知归纳出:百分之几可以用零点几几来表示。

第三个层次的教学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我认为可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交流来完成,在反馈时,要让学生都充分理解1米30厘米为什么可写成1。30米或1。3米呢?实际上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以第二层次的教学为平台的,因为前面学生已学过30厘米就是0。30米,那么1米30厘米就是1。30米对学生来说也就容易理解了。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上好课后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新的体会:

课上好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中表示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的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他们对分数与小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象上,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重复例题中的转化方式,,可后来在练习中发现脱离例题中的具体情境时,他们就有些茫然了,课后我想如果在这一环节,我能讲深刻一些,再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强化练习,效果也许会好些。另外,我还有一个感受,例1的整体设计有些欠缺,我应该按书上例题那样,创设一个具体的

问题情境,如小明身高130厘米,现在老师只想用一个单位“米”来表示,怎么表示呢?可30厘米不到1米,怎么办?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问题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出现的,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后再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是盲目的、没有目的的去解决老师出的问题,这也是新教材在编排上强调情境教学的目的所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和本节课的研课过程,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课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知识建构的过程如果是学生自主探究所得,一定会领悟深刻,记忆犹新。而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气的课堂!

第2篇:有关数学课题组活动总结

有关数学课题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板块式培训的实践培训》的研讨内容定为:“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三大块内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各校开展的相关研讨课交流,让我收获很大。本学期,我也有幸开了一节“数的认识”板块的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学校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和课题组的研课交流中,我对这节课也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这节课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来看,对于“小数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分了两个阶段来学习。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下册结合长度单位及元角分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系统的学习小数的意义。备课中,对于教材为什么不选用以元为单位来认识小数而选用以长度单位米来认识小数一开始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后来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我发现教材这样编排,也就是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不能得到整数时,更能体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而用元作单位,可能只是为了记录的简便,生活的需求。看来,教材的情境选取,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再次,我想谈谈自己在备这节课时的一些困惑:备这节课时,自己总感觉不知道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很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差不多就按照书上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书中例1的教学,也就是通过长度单位的换算来充分感知小数的含义,所以我将例1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分数的含义,他们很自然地得出1/10米,这时我认为0。1米的出现属于知识传授点,我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重点应放在1/10米和0。1米的关系上,所以这时老师的引导是很必要的:既然1分米可以用1/10米表示,也可以用0。1米表示,那么很自然地得出1/10米=0。1米,后面再通过3厘米、5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让学生观察板书后得出一个共性:原来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来表示,小数实际也就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第二个层次的教学,我认为应比第一层次有所提高,因为学生利用前面知识的迁移很容易得出1厘米用米作单位的话,可以用1/100米来表示。但层次的略有拔高体现在书上的两道填空题上:

3厘米=(/)米=()米18厘米=(/)米=()米

这时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反复的练习,感知归纳出:百分之几可以用零点几几来表示。

第三个层次的教学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我认为可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交流来完成,在反馈时,要让学生都充分理解1米30厘米为什么可写成1。30米或1。3米呢?实际上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以第二层次的教学为平台的,因为前面学生已学过30厘米就是0。30米,那么1米30厘米就是1。30米对学生来说也就容易理解了。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上好课后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新的体会:

课上好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中表示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的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他们对分数与小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象上,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重复例

题中的.转化方式,,可后来在练习中发现脱离例题中的具体情境时,他们就有些茫然了,课后我想如果在这一环节,我能讲深刻一些,再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强化练习,效果也许会好些。另外,我还有一个感受,例1的整体设计有些欠缺,我应该按书上例题那样,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小明身高130厘米,现在老师只想用一个单位“米”来表示,怎么表示呢?可30厘米不到1米,怎么办?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问题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出现的,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后再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是盲目的、没有目的的去解决老师出的问题,这也是新教材在编排上强调情境教学的目的所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和本节课的研课过程,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课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知识建构的过程如果是学生自主探究所得,一定会领悟深刻,记忆犹新。而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气的课堂!

第3篇:课题组总结

英语组课题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阶段性总结

2006年春学期

学期一开始,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经常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每位教师都能围绕教研组课题积极认真参与小课题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促进了老师们科研水平的提高。盘澄迅老师所做的小课题研究项目是《如何提高英语的实效性》着重于研究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如,便于识记。邓老师所做的小课题研究项目是《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提供英语表演的舞台,挖掘学生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卢老师着力于对如何进行小学英语作业的批改的研究,吴碧老师则侧重于对学生如何做好家庭默写作业的研究。葵老师发现了现有评价方式有失偏婆,并着力于怎样进行恰当的教学评价的研究。罗老师则力求将学生学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东门小学数学课题组活动计划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课题研究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理解并准确把握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以信息技术条件为环境,以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为目标,进行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彻新课程标准,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全体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以务实的姿态继续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施,通过有效的行动研究,使教育科研能真正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办学品位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作为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认真制定学校今后信息化规 划,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成立课题实验组。讨论课题组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研究目标和各人的任务,安排好研究课日程表。本学期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2006年3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课题数学课题组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连州镇中心小学2012年春

2月:

规范学生计算,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3月:

重视口算的训练。

4月:

加强算理的理解,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5、6月: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数学课题组个人总结(专业15篇)

总结是一种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认知,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以下这些总结范文都会对你的写作提供很大帮助。

数学课题组个人总结篇一

本年度在课题研究方面,本人做了很多努力。现简单地小结本年度的课题研究工作如下: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年初,我制定课题组和个人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信息化教学资源,尝试着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上,深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积极探索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4次,通过理论学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也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因为我们认识到校内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极大的刺激和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好,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大大改善教学的条件,更新各种教学手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数学课题组个人总结(优质19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突出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以及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数学课题组个人总结篇一

(2005-第一学期)。

一、・注重双语教学,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课题组是推进双语教学前进的阵地,是教师双语教学专业化成长的摇篮。开学初,各班在课题组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本班的课题计划,除了双语和汉字教学各一册外,还在教学进度中每月加入了一首歌曲和一个儿歌,并且为营造良好的双语氛围,幼儿和教师英文名全面铺开,达到幼与幼、幼与师、师与师之间以英文名相称,现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扎扎实实的展开正常的'双语教学了。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一起探讨、释疑、共同解惑、共享经验。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之间也能互相观摩双语教学活动,并对家长开放日的活动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大家集思广益,探讨了各自的看法,学习到了别人的长处,反思了教育上的行为,大家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二、・加强教师自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课题研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数学课题组个人总结大全(20篇)

总结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在总结中,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不夸大也不掩饰。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信息整理和资料收集,做好准备工作。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数学课题组个人总结篇一

本学期,我们对“培养英语阅读习惯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开发和挖掘课本,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家庭等各种阅读资源,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充实盈满的阅读乐趣。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阅读能力才会提高,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一,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本学期的阅读实

未完,继续阅读 >

《数学课题组活动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数学课题组活动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