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贺的悲情人生

2022-11-16 08:27:4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诗人李贺的悲情人生

诗人李贺的悲情人生

导语:如果说在唐代时期,有哪些诗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诗人李贺属于其中的一位,他悲情的一生让人们为之惋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的悲情人生,欢迎阅读!

一千二百年前,伴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哭声,唐王朝宗室远支的一个叫李晋肃的家里,一个男孩降生了。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所以开心的父亲给孩子取了个他认最妥帖的名字——李贺;可他哪里知道,这个孩子的一生悲剧,早在父亲被取名“晋肃”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李贺从小就很聪明,少年时代就很有诗名。他虽然自称“王孙”,可他自己也知道,他这片皇室远支的叶子已经渺小得看不见皇族的主干了。所以他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依靠金榜题名干一番事业。他的功夫没有白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他去洛阳拜访已富盛名的韩愈,深受这位大文学家的赏识。这一年,他才17岁。两年以后韩愈和另一位诗人回访李贺时,李贺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颇有名气的诗人了。

元和初年,我们的诗人怀着少年的激情,满怀希望地计划迎进士考试。不料竟然被无情地剥夺了考试资格,原因只是他父亲名叫“晋肃”,“晋”和“进”同音,要求“避长者讳”。韩愈为他辩解说:“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名字是‘仁’,难道儿子连人也不能做吗?”可是除了诗人的知己外,还有谁为他鸣不平呢?

还有,那就是诗人自己了。瞧,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寒气逼人,在荒凉的古道上,一个长指甲、细身材的青年,骑着一匹跛驴在寻找着诗意,偶有佳句,即挥笔写下投入随身带着的一个口袋中。他的身体是多么单薄啊,单薄得就像秋夜中摇曳的孤灯,偏偏还发着令人感动的光芒。命运坎坷的诗人,“不平则鸣”,就这样用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悲愤,从另一个角度升华了自己的'生命。

李贺好读《楚辞》,深受屈原影响。他的诗想象奇特,幻想惊人。在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敲击的声响,将士的亡魂也因饥饿变瘦了;铜人也会行走,会流泪,而兰草正在依依惜别……天真烂漫的诗人,就样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神奇的童话世界。

李贺写诗常常超越时空限制,无拘无束。诗人在《梦天》一诗中形容“千年如走马”,时间飞逝;而茫茫九州只是九点烟雾,无边的东海小得像一杯打翻了的水。即使升空的神舟七号上的宇航员,看到的也不过是这样的景象吧?

李贺写诗追求语言的创新,极力避免平庸。在他笔下,单是“绿”,就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新绿”的分别,推而广之,还有“绿房”“绿雾”“绿花”“绿眼”等等。风有“香风”,雨有“酸雨”,泪有“红泪”,哭甚至还有被烹煮的龙肉的“哀泣”。真是笔底生花,神奇绚丽。

李贺喜欢写仙境,写冥界,写黑夜,写寒冷,写鬼魂,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对鬼神一事是持批评态度的。求神问仙、祈求长生的秦始皇、汉武帝,成了诗人笔下的嘲笑对象。诗人写鬼,只是借以写人,这些“鬼”,表面上是“异类”,却饱含着人的感情。诗人因此被称为“鬼才”、“鬼仙”,“鬼”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博得了“诗鬼”的美名。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开创了唐诗一片新的天地。可诗人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丝毫改变。在政治上,他仅仅做了奉礼郎,这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低两级的九品小官,于元和八年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昌谷,此时诗人因刻苦读书,发奋写诗,加上长年抑郁寡欢,健康已日渐恶化。好在昌谷山清水秀,修竹林立,李贺喜爱竹子,在赏玩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将诗写在竹上,自称是“斫取青光写楚辞”(“青光”指泛着青光的竹皮,“楚辞”代自己的诗——诗人还是多么的自信啊)。美丽的家乡,再度激发了诗人生命的活力,让他写下了《南园十三首》等一批著名的诗篇。可谁又曾想到,这已经只是诗人奇丽的绝唱的尾声。三年后,诗鬼李贺溘然长逝,年仅有26岁。善良的人们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当时就传开了这样一个故事:李贺并没有死,而是奉旨升天,为刚刚落成的仙宫写诗赋去了……

李贺和生命太短暂了,就像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可这颗流星,又曾在诗坛划下了一道那么令人心动的光弧!读懂了李贺和他的天才创作,你就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有限和艺术的不朽!

李贺大事年纪

公元790(唐德宗贞元六年) 1岁

李贺出生

公元796(贞元十二年) 7岁

《唐摭言》载“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新唐书》未考辨而引之、《太平广记》亦引之有“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皇甫湜贤贺所业……”。

公元804

(贞元二十年) 15岁

《新唐书》之《李益传》云:“益故宰相揆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宗人贺相埒。”李益与李贺齐名之说可疑,李益年长李贺很多很多,成名已久。据闻一多先生:疑原意或仅谓二子皆以乐府见称;虽益成名在前,而贺才情匮,亦能比肩先辈。(朱自清《李贺年谱补记》)

公元805

(唐顺宗永贞元年) 16岁

是年正月,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刺之。

公元807

(唐宪宗元和二年) 18岁

《幽闲鼓吹》载:贺以歌(《雁门太守行》)谒韩吏部(愈)。小说固难尽信,且存之。

丁外艰(父亡)疑在是年。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或是李贺少年赴试的原因之一。

参加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获“乡贡进士”资格。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辨》。然贺终未能就礼部试,落第。

公元808

(元和三年) 19岁

春,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有“卿卿忍相问”句,可知贺娶妻当在进京赴试前。

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后与前辈话别。至长安,干谒请托无果。

公元809

(元和四年) 20岁

春,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居长安,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李贺之妻或亡于这三年间。

公元810

(元和五年) 21岁 这一年,韩愈为河南令,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公元812

(元和七年) 23岁

春,送落第友人沈亚之回乡,作《送沈亚之歌》。后以病辞官,归昌谷。

公元813

(元和八年) 24岁

六月末,前往潞州,投友张彻。未见重于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寄人篱下近2年。

公元815

(元和十年) 26岁

春,别张彻,南下和州访十四兄。恰逢其时,吴元济据蔡州,反。朝廷进剿,兵乱,李贺归途遇阻,遂南下,游历江浙一带。

公元816

(元和十一年) 27岁

淮西兵乱稍解,李贺北归返家,不久病故。

第2篇:诗人李贺

诗人李贺

李贺的一生虽然中只有27岁,但是人们永远记住他,赞赏他的佳作。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年-约8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名篇。

李贺的诗词作品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大历三年(768),李晋肃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

元和五年(8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年的幕僚。元和十一年(8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的名人名言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3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4少年心事当拿云。

5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6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9东风方来满眼春。

10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第3篇:唐朝诗人李贺

唐朝诗人李贺

导语:大家都知道李贺最大的成就就是诗歌,而他的诗歌特点在于想象丰富,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诗鬼”。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欢迎阅读!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简介

李贺生活于唐朝时期,是著名的`诗人,公元79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李贺是一个落魄贵族公子,李家本是一个名门望族,其远祖是李渊的叔父,名叫李亮,被称为大郑王。后来武则天登基,李渊的子孙旁支都受到了屠杀,到了李晋肃这一代已经是徒有虚表了。李晋肃是李贺的父亲,李家已经搬迁到昌谷。但是李贺对于这层远亲关系还是很自豪。

768年,李贺父亲去世,只留下李母和3个孩子住在昌谷。此后唯一的一个女儿出嫁,生活依然艰苦。李贺和兄弟远去千里之外谋生,可见李贺的早年多凄惨了。

李贺长相奇特,瘦的根竹竿似的。但是李贺却很聪明,文学天赋很高,7岁就能作诗,出自小李贺手的诗收到了韩愈的赞赏,从而声名远播。但是李贺从不倦怠,刻苦学习,白天骑驴找灵感,晚上则通宵整理,呕心沥血。15岁的李贺其名声就已经和李益齐名了。

李贺仕途并不平坦,仕途失意,对其的打击很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诗人李贺简介

诗人李贺简介

李贺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人李贺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简介

李贺(公元790年-817年),字长吉,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得一称号李昌谷。

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不过早已落魄,所以从小家境贫寒。但他的聪慧却不被贫穷掩盖,七岁就会写诗,被认为是神童。长大后又十分刻苦,每日骑驴出门,想到好的诗句就写下来扔进自己背的锦囊里,“呕心沥血”的典故就来源于他,由此虽然年轻在当时颇有诗名,深受韩愈等文学大家的信欣赏。

李贺一生积极入世,可惜一直仕途不顺。先是为父亲服丧而晚参加科举三年,之后又被人妒忌,因父亲名字里的“晋”与进士科的“进”犯忌讳又不能参加。后来虽然经人推荐靠父荫得了一从九品的小官,可是升迁无望。李贺辗转多地以求前途,甚至当过三年幕僚,可最后也还是功名未成,悲愤抑郁之中

未完,继续阅读 >

《诗人李贺的悲情人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诗人李贺的悲情人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