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

2022-11-19 08:25:1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

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

武汉纺织大学占地2000多亩,拥有四个校区;设有20个教学院部,有本科专业66个;拥有1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汉纺织大学简介

1、武汉纺织大学简称“纺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一带一路”纺织高等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校联盟地方合作高校、英国纺织学会中国地区办公室依托单位。

2、武汉纺织大学初建于1958年,始称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所属的'行业院校;1998年经中国国家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划转为湖北省管理;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02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武汉纺织大学。

3、截至2020年7月,武汉纺织大学占地2000多亩,拥有四个校区;设有20个教学院部,有本科专业66个;拥有1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6月,武汉纺织大学设有21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拥有1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优势和特色学科,有2个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8月,武汉纺织大学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600余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各类人才近2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7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2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就业率

据武汉纺织大学官方就业报告数据,2017届毕业生6030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生343人,本科毕业生4883人,专科毕业生804人,经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核查,我校研究生就业率93.59%,本科生就业率为94.04%,专科生就业率为90.05%。

第2篇: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1.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尚钢)2.专业嵌入产业链 产业哺育专业群——武汉纺织大学专业建设进展(黄运平

姜明华 李德骏 张昌)

3.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姜明华 郑天才

陶学文)

4.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陶学文 李德骏 张昌)

5.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 胡琳琳)6.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 黄少年)7.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 肖乃涛)8.构建“五评”工作体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 李德骏 姜明华 张昌)9.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 张昌)

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 郑天才 张昌)11.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

12.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13.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

14.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15.《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 李强)

16.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 左丹英 顾绍金 王小俊 甘厚磊 王罗新)

17.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18.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

19.“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20.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21.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22.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23.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24.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 陈韵如)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

26.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 黎继子)27.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 计臣)

28.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 李建强 李斌 武继松)

29.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 韦炜 王训该

李建强 武继松 张尚勇 张如全)30.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 马惠芝)31.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 黄承义 袁子厚)32.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 赵光欣 陈飞明

冯存芳)

33.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 朱平姜会钰)34.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35.《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

36.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 丹)37.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38.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39.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 勇)40.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41.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42.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43.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 杨 波)44.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

45.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

46.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 张国琴 田裕康

赵光欣)

47.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 王济平)48.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

49.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 立)

50.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 朱丽霞)51.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 计臣)52.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

53.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

54.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55.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

56.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57.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 董继华)58.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59.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60.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常芳)61.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62.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

63.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 方文波

王丽 刘红玲 李丽 陈晶晶 罗进)

64.“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 黄平

张昌)

65.《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66.《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67.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 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68.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

69.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 李正旺)70.《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的教学探讨(杨亚莉)

71.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72.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73.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74.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75.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76.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77.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78.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

79.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

80.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81.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 熊铮 陈晓林)82.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

83.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84.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

85.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86.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87.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 吕少仿 朱平)88.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 陈佳 马宁 孔维广 苏勇)89.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90.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91.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 刘洪涛

左丹英 王罗新)92.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 杨莉 张大捷 邹先玉)9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

李伟 权衡)

94.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

95.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 倪武帆周灏)

96.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

97.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98.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99.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 张如全 张明 黄菁菁)100.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 钱茂华)101.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102.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10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104.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

赵晖 陈海英)105.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 何小亚

刘杰 欧贵兵)106.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 万文)107.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 辉)108.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

109.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 张如全 李建强 武继松 张雷)110.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111.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11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113.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 王成国)114.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 刘艳 张晓静)115.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 同小军 夏定纯 魏雄)116.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 金璐璐 李琳 王成然 杜利珍)117.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 杨红云 朱萍)118.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

119.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120.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 王罗新 周应山 陶咏真)

121.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

122.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

123.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

124.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125.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126.优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127.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128.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129.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130.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

131.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 辉)132.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 胡晓东)133.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

134.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

——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 刘艳)

135.《汉语教程》中的离合词教学策略探究(杨夏)

第3篇:个人总结 武汉纺织大学

雷勇同志工作实绩公示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公开选拔一批领导干部的通知》(鄂文„2010‟52号)精神和省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第一号公告的规定,经省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审定,雷勇同志为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职位考察对象人选。现将其工作实绩公示如下。

一、加强学习,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我在大学期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政治立场坚定,能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能够主动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理论、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我党性原则强,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把学校和本单位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求真务实,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

不论是在基层还是在学校机关职能部门,我都能够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能够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勇挑重担,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党支部

201

2四

策划人:许文静二0一二年二月十日

一、活动背景:

为唤起人们关注交通事故正在夺去大量生命这一事

实,中国把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来关注交通安全,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对于那些漠视自己生命和漠视他人生命,对国家、对社会、对受害人家庭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做法,无论赔偿多少钱也终究无法挽回受害人最宝贵的生命;同时也给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投下了阴影,这样的事情是永远无法原谅的。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假日来临之际,我校环境学院环境党支部特在今年的“全国交通安全日”在校园内举办此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醒大家遵守交通规则,摒弃一些不规范的交通行为习惯,安全出行。

二、活动主题:

全国交通安全日反思日,让同学们的的出行更安全

三、活动目的:

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介绍“全国交通反思日”展示一些不规范交通行为造成的交通悲剧

未完,继续阅读 >

《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武汉纺织大学怎么样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