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第1篇: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注] 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礼重之重:器重B.似道怒,寝其疏 寝:搁置
C.又除赵溍知建康知:知府D.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旋:随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似道主其说B. 似道庇之
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
C. 文龙上疏以为不可D. 是当罚而赏也
以为京尹 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
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陈文龙“负气节”的一组是(3分)
①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 ②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③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 ④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 ⑤文龙焚书斩其使 ⑥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的御史台谏官,有什么建议就先将奏章稿呈送贾似道,待他同意后才上呈,陈文龙任监察御史没有这样做,因而冒犯了贾似道。
B.陈文龙认为范文虎统军却丢失城池,赵溍乳臭未干,而黄万石又不勤于政事,这几个贾似道提拔的人不能担当大任,都应该免职。
C.当边关紧急时,陈文龙向朝廷进言,认为朝廷大臣应当同心图治,不要只发表空洞的议论。后来贾似道后悔没听取他的建议。
D.林华投降引元兵攻城,曹澄孙又打开城门迎敌,陈文龙被捕至元军中,但无论元兵劝降还是动刑,甚至再三强迫,他都宁死不屈。
9.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3分)
②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3分)
参考答案:
5.C(做…知府)
6.C(与“为”组成动词,认为;介词,让。A均为代词,他的。B均为代词,他。D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7.D(②是贾似道所为,③是陈文龙对时局的分析)
8.C(贾似道后悔的是没听陈文龙不用赵溍的建议)
9(1)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9(2)①此时(他)表面上请求(到前线)监督部队,暗地里却指使他的同党把自己留住,最终襄阳失陷。(“阳”“竟”各1分,大意1分)
②文龙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里面全都是节义文章,难道你们逼得了我(投降)吗?”(判断句式1分,“相”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陈文龙,字君贲,是福州兴化人。文章写得很好,具有志气和节操。丞相贾似道喜爱他的文章,一直以礼相待,十分器重他。他能担任监察御史,就是出于贾似道的举荐。十几年来,贾似道所设置的御史台谏官都(表现)无能,所有向上呈交的.奏折,都要先呈交贾似道,(经他同意之后)才能上呈。到了陈文龙任这个职务时,只有他不这么做,就冒犯了贾似道。
临安知府洪起畏请求实行类田,贾似道支持他的建议,陈文龙上疏认为不行,贾似道发怒,扣留了他的奏章。襄阳长久被围困,贾似道每天恣情淫乐,根本不放在心上。此时(他)表面上请求(到前线)监督部队,暗地里却指使他的同党把自己留住,最终襄阳失陷。陈文龙上疏竭力陈述他的过失。
范文虎统帅部队没有建树,贾似道庇护他,让他做安庆知府,又任命赵溍为南京知府,黄万石做杭州知府。陈文龙说:“范文虎丢失襄阳,现在反而被提升任用,这本是应当惩罚的事结果反而奖赏了。赵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凭什么担当重要的职位?黄万石对政事懈怠荒疏,让他做京城的行政长官,怎么能够治理好?请全部罢免他们。”贾似道大怒,贬黜陈文龙去抚州做知府,随即又让御史台的官员李可弹劾罢免了他。不久,吕文焕引导元军东下,范文虎第一个迎敌投降,和吕文焕一起向东进兵。贾似道在鲁港战败,赵溍最先逃跑,因此各城守将随后都逃跑了,贾似道这才后悔没听陈文龙的话。
这个时候边境地区形势非常危急,陈文龙上疏说:“《尚书》讲到,‘大家同心协力,致力于治世之道’。蒙古兵今天攻取某城,明天修筑某堡,而我们却用文书表示退让,只对他们的踪迹表示怀疑,就好像在拯救落水的人或救火的时候,却还讲究缓步慢走的礼仪。请诏令大臣们同心图治,不要只发空洞的议论。”
降将王世强引导元军进入广州,建宁、泉州、福州守军都投降。福州知府王刚中派使者到兴化劝说人们投降,陈文龙把使者杀了而把副使放还,让他带信去谴责王世强、王刚中背叛国家。跟着就发动百姓和士兵守卫,城中兵士不满一千,元军大军却没能攻下。(元军统帅)让他的亲家拿着书信来招降他,陈文龙烧掉书信杀了他的使者。有人劝他投降,陈文龙说:“你们只是怕死罢了,却不明白谁能一生不死呢?”于是派他的大将林华在边境侦察。林华很快投降了,而且引导元军来到城下。通判曹澄孙打开城门投降,把文龙和他的家人抓到元军军营,想让他投降,(文龙)不屈服,元军对他动刑,文龙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里面全都是节义文章,难道你们逼得了我(投降)吗?”元军再三强迫他,最终他也没有屈服。于是元军将他戴着刑具押送到杭州。陈文龙从离开兴化就绝食,到杭州就饿死了。他的母亲被关在福州尼寺中,病得很厉害,没有医药,身边的人看着都哭了。陈文龙的母亲说:“我和我的儿子一起死去,又有什么遗憾呢?”也死了。众人叹息:“有这样的母亲,正应该有这样的儿子。”把她收殓埋葬了。
第2篇:福州的陈文龙尚书庙(下)
福州的陈文龙尚书庙(下)
福州的陈文龙尚书庙(下)
程德鲁福州南台另四座尚书庙由阳岐“尚书祖庙”分炉的福州南台还有4座尚书庙,它们是:万寿尚书庙、新亭尚书庙、龙潭尚书庙和竹林尚书庙。万寿尚书庙:福州南台“新美坊”,陈文龙在福州官邸所在地,原属万寿祖首境。明天启年间,由阳岐“尚书祖庙”分炉,在此建立“万寿尚书庙”。该庙于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初年两次重修,但仍保持明建筑样式和艺术风格。万寿尚书庙坐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分前殿和后殿,前殿奉祀陈文龙造像,后殿奉祀妈祖,旁有“千里眼”、“万里耳”泥塑雕像。庙门口两只大石狮憨态可掬,栩栩如生。门额青石贴金,一方在上,直书“旨奉重修”,一方在下,横书“敕封水部尚书”,字体刚健遒劲。左右旁门刻“履仁”、“蹈义”。庙门内建有藻井顶戏台。这里常有闽剧上演。过去“穷人除夕躲债,在尚书庙看戏”,成为传统乡规民俗。两厢是酒楼与钟鼓楼、三神殿相连。大殿回廊正上方和中心亭处各悬烫金木匾,分别是清嘉庆、道光皇帝题赐,上书“朝宗利济”和“保国佑民”。几副楹联乃名人题刻,其中有清太子少保,云贵总督林则徐题: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此外还有福建巡抚部院李殿图,钦赐二品花翎闽安协副将杨廷辉,福州状元、册封琉球正使林鸿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太子太傅、末帝宣统的老师陈宝琛等人手书题联。陈文龙造像清代曾“旨奉册封琉球。因此大殿中央左右共有18武将,各持不同兵器,威武尊严。此外,尚有两个单独神龛供奉“番将”,一身琉球服饰,是陈文龙造像册封琉球后由琉球派遣护送使团回福州的侍者。后人造像纪念。万寿尚书庙也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新亭尚书庙:位于仓山洋洽与白鹭岭交界处,古为渡船道头,后建亭供人候渡而称“新亭”。清道光年间,新亭隔江的三保正在建造的竹林尚书庙落成,乡人前往阳岐尚书祖庙分炉,迎接香火的队伍浩浩荡荡到达新亭候渡,新亭乡民被陈文龙抗元壮烈殉国的事迹所感动,于是,也倡议捐建尚书庙,借以保境安民。新亭尚书庙起初面积不大,后逐渐扩展,到1365平方米。该庙有大殿、寝宫、戏台、酒楼等建筑物,坐北朝南,面向闽江。清光绪年间曾被大火焚毁,民国十六年(1927)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因修公路庙被切为两半,后经修整尚庄严伟观。1996年,村民在台胞的大力支持下重建,面积仅100平方米,却小巧玲珑,别具一格。龙潭尚书庙:清道光初年,福州帮州一保桥仔头曾建有中祀陈文龙,左右祀邹奶和 公的三个庙宇并列一组建筑群。光绪庚辰年(1880)重修。龙潭尚书庙有一对清末翰林,莆田人张琴所撰楹联:是岳武穆后身,兴化一军寒虏胆;先文信公就义,西湖千古吊忠魂。这副楹联最初刻在下杭路“兴安会馆”内,后模刻于此。龙潭尚书庙在*中遭到严重破坏,并被拆毁他用。1986年重塑了陈文龙造像,暂放民宅,当地华侨与村民在准备重建庙宇。竹林尚书庙:竹林尚书庙在福州三保,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南向浩瀚的闽江,隔江与仓山相望。庙内有大殿、戏台,寝宫等建筑,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是清中期的典型建筑物。据专家考证,竹林尚书庙应是清道光初年始建,该庙已有170多年历史。光绪年间曾两次重修。该庙*中虽然曾经受到冲击,但在当地居民的精心保护下,未受严重破坏。近年已修葺一新,供信徒们瞻仰、朝拜。”
第3篇:陈子龙《渡易水》鉴赏、译文及赏析
陈子龙《渡易水》鉴赏、译文及赏析
《渡易水》
明代: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渡易水》译文
昨夜宝刀在匣中幽幽鸣,燕赵的悲歌最能表达壮士心中不平。
易水缓缓流淌,天青草绿,山河依旧,可惜这里已无处送别像荆轲那样的壮士贤良!
《渡易水》注释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渡易水》创作背景
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祯十三年),诗人母丧服满,这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
第4篇: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通用8篇)由网友 “紫薯发糕”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
第5篇: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
第6篇:《陈子龙,字卧子》阅读答案
《陈子龙,字卧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
东阳诸生许都者,副使达道孙也。家富,任侠好施,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思得一当。子龙尝荐诸上官,不用,东阳令以私憾之。适义乌奸人假中贵名招兵事发,都葬母山中,会者万人。或告监司王雄曰:“都反矣。”雄遽遣使收捕,都遂反。旬日问聚众数万,连陷东阳、义乌、浦江,遂逼郡城,既而引去。巡抚董象恒坐事逮,代者未至,巡按御史左光先以抚标兵,命子龙为监军讨之,稍有俘获。而游击蒋若来破其犯郡之兵,都乃率余卒三千保南砦。
雄欲抚贼,语子龙曰:“贼聚粮据险,官军不能仰攻,非旷日不克。我兵万人,止五日粮,奈何?”子龙曰:“都,旧识也,请往察之。”乃单骑入都营责数其罪谕令归降待以不死遂挟都见雄复挟都走山中散遣其众而以二百人降光先与东阳令善竟斩都等六十余人于江浒。子龙争,不能得。
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其年六月,言防江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