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里的生活散文
第1篇:巷道里的生活散文
巷道里的生活散文
巷道里,也开个麻将馆,似乎黑白昼夜不消停。里面摆两张麻将桌,几个黑黝黝的男人,冒着汗和油,哗啦啦打。也有女人领着半大的孩子,站一旁观战。晚上,边打边喝啤酒,尿憋了,一出门,两步跨到对面民房背后,唰一声,尿起了,也不害臊,不怕人。时间长了,那坨墙,经常湿漉漉,沾着白色的尿渍,骚臭难闻。穿七寸短裙的女子,路过时,总是皱眉,扇手,匆匆而过。孩子们经过时边跑边喊,臭死了,臭死了。不过再骚臭,该尿还是照尿,反正没人管。当然,耍钱的地方事情稠,这个麻将馆也不省油,一次,两拨不认识的凑一起耍,结果起了争执,先骂,后打,最后一个少年,一把水果刀,朝对方手指剁下去,嗨!差那么一丝,就断成两节了,最后受伤的人拢着那根藕断丝连的手指,去了医院。剩余的'人,互相对骂,双方嘴上都不饶人,像吃了生铁。那是晚上十点多,硬把迷迷糊糊要睡觉的南城根,整的跟大白天一样热闹。
再后来两个姑娘租下来,大概粉刷了一番,开了麻辣烫店,刚开始,还有人吃,后来人越来越少,两个姑娘整天坐在店里,木偶一样,就是没客人,一直入不敷出,也就关门了。随后,又有人租下,开了个*用品店,开业那天,鞭炮礼花放了老半天,把拥挤的南城根震的坐不稳。前来庆贺的亲朋一大堆,大家想着,南城根,人杂,听说还住着小姐,开个*用品店,生意没问题。但随后,现实和他们的判断简直大相径庭,不但没有人光顾,就连一个**的影子也没见着,开店的人把即将过期的*用品拉上三轮车,带着对南城根的不解和愤懑,离开了。
第2篇:隧道里的往事散文
隧道里的往事散文
从公园到学校之间,有一条废弃的铁路隧道。通常,往返公园与学校,我们会倒几趟公交车,或者徒步穿过另一条人来车往的隧道,若有闲情逸致,还可以缓慢地走过几条大街小巷。别的人发现越过几道围墙,翻过一座山头便可以到达,这条捷径因为被人发觉,常常难以通行。我们突然兴起探一探废弃隧道的念头,一行三人沿着生满铁锈的轨道,走进杂草丛生的洞口。杂草高低不一,在阳光下竞相展露身姿,有些枕木、碎石和铁轨被它们掩没,难以见到真容。
背后的亮光把我们的身影投向隧道深处,渐渐湮没在前方的阴暗里。我们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为难以预料的行程而有些忐忑。起初的路程还算轻松,有薄薄的光笼罩着,仿佛向晚的郊外,周遭寂静,车马喧嚣被推向极远处,只有脚步声和偶尔的虫鸣伴着荒草摩擦裤管的响动。
随意的交谈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停了下来,我们扭头看去,来时的洞口仅剩一个薄亮的点,而前方一团模糊。再走一段,我们已完全置身黑暗中。前后都不见亮光。黑暗似乎有数不清的触手,伸出来,攫住我们的喉咙,拖延脚步,好象把时间也凝滞下来。我们机械地摸索着往前,希望尽快看到前方出口的亮光。受莫名的自尊驱使,谁也没有轻易提出回头的建议。但有一种懊悔的情绪在滋生,准备不足匆忙上路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可谁能预料得到呢?也许是一瞬间,也许过了很久,有人打破死寂,提议说说某些话题,结果响应激烈。李迫不及待地抢先说起来,像是要驱赶什么。
“从小奶奶就跟我最亲,好吃的都藏起来留给我,在外面被人欺负,她拉着我找人评理,瘦小的身躯居然发出那么大的声音。有时我会胡思乱想,奶奶要是死了,我将多么孤单,又会怎样地恐慌,哭成什么样子。那时我八九岁,常常问她老了、死了的问题,她总是笑呵呵地骂我净瞎想。后来我不再问,只想快快长大,挣钱报答她。”“是啊,有时我也会这么想。”“你现在不是长大了吗?”我和王分别插话。我感觉王还扭了扭头,也许是眼睛适应了黑暗,能隐约辨别出来隧道里细微的光和彼此的动作。“可是,奶奶等不及我就去了,”李语调有些低沉,“国庆节我请假回家,奶奶已被检出癌症,到寒假,我再回去,最后陪了她几天。我一直记得,从奶奶闭上眼睛,到我们把她送到墓地,我居然眼干干的,一滴泪也没有。”李有了很重的鼻音。而我们都忽略了,隧道开始更加潮湿,阴暗有增无减。我们只是不约而同地想起,寒假过后返校,李好几次用被子蒙起头,床铺在颤动,起来后眼睛红红的。
气氛一度陷入沉闷中。我们的脚步被局限在枕木与枕木间,非常别扭,比平常步距大却比大跨步要短,但我们毫无办法,不踩着枕木,也许便要陷入水洼或踢到小石子。我们努力按规则行事。“小雨终于答应和我约会了。”王突然冒出一句话来。我们马上知道,他是想用一种欢乐的开头来驱散笼罩着的凝重。我和李紧跟着,调整情绪,用语言打击他:“你们早就开始约会了啊,你别说没有,天天拉着人家看电影,去第十餐厅跳舞,还到情人湖边的树荫底下散步,谁知道你们还干了别的什么。”“不,不,不是那回事。我是说我们单独相处,你们说的那些,总有别人在。”我们隐约看到他挠了挠头皮,一起发出似乎心知肚明的“哦、哦”声:“原来这样啊,两个人相处啊……”我们恨不得越描越黑。王呵呵傻笑着无言以对。陡然,王叹息了一声:“为什么不能早点认识她,离毕业就剩不到一年了。到时……”我们能感觉到,他对起未来的迷惘和不确切的情绪。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往后已不现实,往前仍是一团黑暗。
我问他们,要毕业了,有何打算。其实,我问出来,自己的心里也没底。但他们同我一样,都是叹息了几声,然后沉默下来。耳朵里只有阵阵呼吸声和脚步声,偶尔从不知哪个角落传来低低的虫鸣和急促的鼠叫。我说:“前几天,收到在外打工的堂叔的来信,信里传递出一阵痛苦和懊悔,后悔当初不认真读书。所以,我觉得我们既然读了几年书,以后总会有用处的吧?”我能听出自己声音里的不确切,就像我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走出这条隧道一样。他们附和着,“也许,也许吧。”
一种莫名的气氛环绕着我们,脚步是机械地往前。走在前面的李突然“哎哟”一声,原来是没踩准脚步,打了个趔趄。我极力向他看去,蓦然发现,他的身影比刚才清晰了些。再走几步,拐了个弯,我们不约而同地叫出来:“有亮光!”不错,前方出现一抹朦胧的.光。
我们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追逐亮光而去,不管脚步的踉跄,嘴里嚷着:“快到了,快到了。”声音显得特别急切。可是,仿佛触手可及的亮光,戏弄着我们,眼见着近了、近了,却怎么也走不到。这是一段交杂希望与失落的路程,希望在前方,若能一步跨过去,我愿意选择飞奔。当最后一步踏出洞口,忽然地,有一种涅槃的感觉拥紧了我。转身面对来时的隧道,惊讶于自己居然走过来了。
时间一晃二十年,思绪穿越时光的隧道,从回忆里打捞起这件往事,我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在看着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关于肥皂泡的臆想】
在一次无意识的发呆时,我看到了一个幸运的肥皂泡。它从塑料管一端冒出,膨胀、成长,被轻风托着,飘摇、升降,那么轻盈多姿。它通体晶莹透亮,反射着太阳光,赤橙黄绿青蓝紫,它以它的身躯诠释着太阳光的内容。它追逐着蓝天之上的白云,骄傲地向上冲,想要到达云彩那里。它顾不上看脚下的楼房、马路,甚至制造出自己的那个小孩,它也看不上脚底的绿树红花,在它眼里,在它心里,没有比上天更高的理想了。
我躲在高楼的一角,这个肥皂泡便撞入了我的眼帘,生命里有许多东西便是这样轻易地潜入人的视野。我发现,没有人比我更无聊,去注视这个近乎缥缈的东西,轻若微尘,迹似虚无,不堪大用。路上行人俱各匆忙,无暇抬头看到天空中有什么变化,就算抬头的,他的目光暴露了内心的思想,在气候和风景里流连。车辆总是急促地奔跑,它们过分骄傲,拿速度叫嚣,用尾气驱逐身躯,它们的身份是轻飘飘的物质所不能比较的。那个吹泡泡的小孩早就忘记它了,他已经把管子再次浸入肥皂水里,深深地醮一下,拿起来,又吹出了一串串新的肥皂泡。
撞入我眼帘的肥皂泡显得没心没肺,它被小孩抛弃在空中,它也抛弃了小孩去追逐风追逐云朵。这是相互的,一经生成谁也不再理谁。我明白,一张水膜一团空气,多么的可有可无。漂泊是它的宿命,流浪是注定的,它只能在天地之间不停游荡,而不能停留。哪怕是片刻的停留,结局便是要消亡了。是的,就算是最温柔的碰触,都可能导致它的破裂和消亡。我看到,那个小孩想把一个泡泡挽留,稚嫩的小手伸出去,想抓住它,还没等他攥紧了,那个肥皂泡就化成一阵水雾,融解在空气中。我甚至听不到它碎裂的声响。
幸运的肥皂泡,就这样飘着,飘着,色彩变幻,晶莹剔透,纯洁无瑕,炫耀了自己的骄傲。它幸运,因为它顺利地从管嘴生成胀大,并有幸在复杂的天空中飞翔了很长的时间。而它旁边,它的同类们,有的未曾出世便夭折了,有的不如它幸运,撞上墙壁或栏杆而炸裂了。甚至,有些过于不知轻重的肥皂泡,憋足了气想飞上天,想要触碰蝴蝶的翅膀,想去抚摸鲜艳的花瓣,却在惊艳的刹那芳华中揭开了生命的一角面纱。除了仍在空中飘荡的那个肥皂泡,其它所有的同类,在小孩的惊呼和惋惜声中,一个个破裂一个个消亡。
我注视着幸运的肥皂泡,心跟着它晃晃悠悠,有失重的错觉。恍惚间,我觉得自己正跟着它飘摇,甚至我就是那个肥皂泡。当我把精神托付在肥皂泡上,我发现我找不到坚实的土地可以依凭,我找不到有力的臂膀可以依靠,茫然若失。我想叫嚷,我要放弃飞翔,但我的话只在胸腹间鼓荡,因为我清醒地发现,我还站着,而肥皂泡还在飘着,我似乎听到它的嘲笑声。
这个肥皂泡摇摆着,圆鼓鼓的,晶莹剔透,在电线间在树叶间在楼房间飘着,躲避着一切的危险。我知道它很辛苦,因为哪怕一颗灰尘的撞击,于它都是致命的。肥皂泡飘过屋角,看不见了,我不知道,它会停留在何处,我也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消亡。
但我眼前一直闪烁着七彩的光,是晶莹的球体身上反射着太阳的光。我看看时间,才发现仅仅过去不到一分钟,却感觉似乎已经过漫长的历程。也许,于我,一分钟是短暂的,于肥皂泡却是漫长的。就像于宇宙,一年是微不足道的,于我却是长长的四季。
第3篇:“雨巷”的生活-散文欣赏
“雨巷”的生活-散文欣赏
我读着这首诗——《雨巷》。
轻轻地,缓缓地,伴着这节奏,我的心与这首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是的,我第一次用尽所有感情读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真就有这么一个空寂的小巷,小巷里走着一位忧愁凄婉的女郎;丁香的芬芳在我的身边掠过,却袭来一阵令人颤栗的惆怅。诗中的一切似乎都是静默,无语是冷漠与凄凉最佳的旋律。
我深情地读着这首诗,《雨巷》。雨淅淅沥沥地在心中下着,于是那一泓心泉带着缕缕的哀怨,化作朗读的声音喷涌而出。那种诗中所表现出的寂寥与迷惘几乎让我感动得泪水盈眶。
就这样,我深情地读完了这首诗——《雨巷》。心中的细雨依然不止。丁香的芬芳消散了,那惆怅与忧伤已完全地溶解在了雨中。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又渐渐的吐出。我恍然觉得诗中所遗留下的,在也不只是忧愁与凄迷,却是一种别样的美。
丁香的气息再一次地拂来,而整首诗,倒更像是一幅淡淡的几米画作。美,这种淡淡的凄美,是一种融入于画的悠远诗意啊!我看过这首诗不止一遍,但却是第一次挖掘出这样的意境,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
我欣喜,却转念又想:戴望
第4篇:楼道里的燕子优美散文
楼道里的燕子优美散文
真好,前段时间有两只燕子老在我们宿舍楼道里飞来飞去,象是在勘察,又好像是在嬉戏,颇有几分浪漫的味道。
从童年的记忆里得知他们是在探寻合适的地方做窝,果不其然,几天后就看见他们开始忙碌起来了,衔泥叼草的穿梭在楼道,众同学亦不干涉,任由他们活动。没几日的功夫,它们伟大的建筑竣工了,真的很美观,小巧玲珑的,真佩服这大自然的精灵竟有如此本领,不可思议。
以后就可以看见一只燕子蹲在窝里,虽然他们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肯定是轮换着蹲的,每次洗手或者扔垃圾的经过那里时候我都会抬起头瞅瞅,心里颇有些感触。
记得小时候,屋里飞进来俩只燕子,老祖母便说这是好兆头,似乎还有句古话,但是我不记得老人家当时怎么说的了。她又吩咐全家人不许惊动燕子,特别嘱咐我,说它们要在家里做窝。那时的我特别好动,每天也就下河里和伙伴们扑通扑通水、摸摸鱼,或者上树掏鸟窝······经常弄得伤痕累累的,但是从来就没想过放弃。这次这俩只燕子主动找上门来,我怎么可能“冷落”了它们呢?于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有一天家里人都下地了,老祖
第5篇:楼道里也能见温情散文
楼道里也能见温情散文
楼道是住户们不可回避的生活交集场所,每天上学上班,出入其中,总是要与人不期而遇。或许你会佯装看风景,把目光侧向一旁,然而天长日久,总会生出一种叫作温情的东西。
我这个人,是有些社交恐惧症的。每每要出门,却恰恰听到楼道里有人家的门吱呀一声,我就驻足门内,等对方走出之后才下楼;每每上楼,听到楼上有人出门的脚步声,我就紧张起来,急走几步,跨进家门,哐的一声,把楼道世界关在门外。
有一天,我家的门咚咚响起来。会是谁呢?收水电费的?发小广告的?上门推销的?敲门声相当固执,我极不情愿地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对中年夫妇,抱着一个孩子,男子手里拿着鼓鼓囊囊一袋子东西说:“我们是你楼下的,从老家带来些油菜,是自家种的没农药,给你送些,不知道你爱吃不爱吃?”一时间,我有些受宠若惊,同楼下从无交集,却被人惦记,令我暖意顿生。我忙不迭说:“多新鲜的菜,超市哪能买得来?喜欢喜欢!”
俗语讲,投桃报李。我从此惦记着楼下的一家。我从老家带了些杏子,就想着给楼下的送一些,以还馈赠之礼,只是犹豫着:人家喜欢不
第6篇:旧雨巷散文
旧雨巷散文
灯火摇曳,静谧的雨声漫过窗棂,没有夜阑灯火的闪烁,只是雨丝扣着心窗。释卷,莞尔一笑。
捎信的鸽儿先来一卷残词,一路呢喃,随缘话诗,唤醒本已麻木的回忆。何曾几时?柔荑似水,在相思的纸页间,秉一扇雨雪,待她洇满桃红柳绿。
侧耳欲别不经睹,却觅得方山重水尽,凝情之士月下咏,举杯悱恻饮尽潇潇。
衣冠未整,足蹬褴履,只为匆匆抽闩,旧客却已去。看冬雨逐走阴霾,桂晖聊现一弧,旧巷,成了雨巷。本以为路,就是如此,却被自己折服。俯卧静听风吹花落,望过璃窗,静若念秋。
设筵,杯旧人凉。岁月蹒跚,只能迎一回时光故人,无叹无惜月下局,干尽涩茶叙冰蝉。一场雨雪霏霏不扰兴致,落入酒杯就当饮了月霖,自此作赋三篇。闲聊,纸扇已凉,石觞早寒,埋下缈缕思絮,就是为了一场雨,许她生根,发芽,无需温寒。只是大雾四方,循陌回望故能看着昔日月光撒下满地冰霜,但这灯盏,又能照多久?我将踏向远方,那月霜,又能漫多长······
旧巷,青巷,花巷,柳巷,别于一个又一个巷口,一杯浊酒潆洄于怀,总是忘不掉。踏入巷口,便是入了此陌,奈她萧飒萧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