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课教案
第1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课题:努力锻炼促发育——青春期与体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青春期是生命必经阶段,知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身心特点。
2、能力目标:能依据青春期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正确运用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青春期的概念及其分段
青春期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前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青春发育前期:女生从11~12岁开始,男生从13—14岁开始,一般持续2~3年。
2、青春发育中期:女生从12~15岁开始,男生从14~16岁开始,主要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一般持续2—4年。
3、青春发育后期:女生从16~17岁开始,男生从17~18岁开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继续缓慢发育,逐渐成熟。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发育状况既有种族、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青春期是人体各系统、各组织器官迅速变化,趋于完善定型的关键时期,对我们的心理、情绪、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得更好。但是青春期身体的发育、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体育锻炼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因人而宜。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前两个阶段,这一时期骨骼的发育、身高的增长都较快,骨组织中软骨成分较多,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是抗压、抗扭曲能力差。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不能太大,尤其要注意保护脊柱。
青春期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肌纤维细而长,肌肉力量较差。所以要选用适当的刺激肌肉发展的力量练习,促进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避免长成“豆芽菜”的体形。
青春期的体育锻炼尤其要重视对加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有良好作用的有氧耐力训练,如经常进行较慢的或中等速度的跑步等。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灵活性都比较好,所以要抓紧这个有利的时机,多学一些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生活中必需的活动技能,为以后学习各种体育、生产劳动技能和军事技能打好基础。
初中女生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和生理上的困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月经期间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引起腹内压升高的运动(如仰卧起坐等),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在青春期阶段要经常进行有氧耐力跑步,可以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经常进行韵律体操、舞蹈练习和加强腹部肌肉、骨盆底肌、腰背肌肉的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加健美,动作更为协调,姿态更加优美,还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另外,要安全、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除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卫生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要热爱生活,与他人友好相处,养成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性格;要培养多种爱好,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双健”,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荚全面发展的人材。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青春期?
2、青春期体育锻炼要注意什么问题?
体育理论教案
时间:第1周第2课时
(教室)
主备人:许传新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注意事项及要求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使身高增长,体重增加,呼吸机能和心脏功能提高。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各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上课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1)上课着装要整齐,得体。尽量身穿运动装,必须脚穿运动鞋或布鞋。
(2)上课必须纪律严肃认真,积极听课,认真训练,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3)上课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口令,一切行动听指挥。
(4)上课必须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注意自我保护。
体育健康课达到的其他教育效果:
(1)培养吃苦、耐劳、坚韧的精神。
(2)养成力争上游、不服输的思想品德。
(3)加强道德情操的养成、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值,促进骨骼和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身体长高,还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体育运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
初中生形体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初中生的骨骼增长较快,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易发生弯曲和变形,能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拉力都较弱;肌肉的发育以长度增加为主,肌肉细长,肌力较差。容易疲劳,所以在 在形体训练中要注意:
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姿势;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要变换体位练习,以促进形体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全面发展。
第2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课的内容:
课的任务:
重点难点:
内容分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奈史密斯先生先在麦克杰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做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杰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然后到了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
奈史密斯从当地人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篮球游戏最初五项基本原则:
1、圆型的球,双手进行。
2、队员不可以拿着球跑。
3、任何队员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占据场上的任何位置。
4、队员之间不应有身体接触。
5、篮球应水平地置于场地上方。
篮球游戏最初三个条件
1、不能受时间的影响。
2、各方面的人都能参加(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
3、要与美式足球有明显区别。
因此,篮球的诞生离不开这个人詹姆斯·奈史密斯。他被誉为发明篮球游戏的第一人和现代篮球之父。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1904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
1932年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的慕尼黑。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1950年和1963年分别有了世界男女篮球锦标赛。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项目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1895年篮球运动传入我国天津。在我国篮球的发展史上,董守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远涉重洋到篮球运动的发源地——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深造。1925年学成回国后所著《篮球术》,成为我国最早的篮球专著。他又编著了《最新篮球术》一书,为推进我国的篮球运动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国最早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1、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和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美国、俄罗斯、克罗地亚、立陶宛、南联盟等国家篮球水平较高,而众所周知的美国NBA职业赛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
2、在亚洲我国的篮球水平属一流,男女篮的主要对手是韩国、日本,在亚锦赛、亚运会上我们的男女篮球都获得过冠军。
3、国内有每年一度的职业俱乐部联赛,已经举办了好几年了。八一队水平较高连续五年蝉联冠军。女子篮球目前还没有俱乐部联赛。
4、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举办了CUBA联赛。
以上内容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球的材料、尺寸和重量
1、球是圆形的,为认可的暗橙色;
2、外壳用皮、像胶或合成物质制成;
3、圆周不得小于米(厘米),不得大于米(7 8厘米);
4、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
5、充气后,使球从米的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的地面上,反弹起来的高度不得低于米,也不得高于 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
6、球面的接缝或槽的宽度不得超过米(毫米)。
1、队员、替补队员和教练员
每队有12名队员,1名教练员。
比赛进行时,每队要有五名队员上场,并可按照规则规定进行替换。
2、比赛通则
比赛时间
A、两个半时,每半时20分钟
B、四节,每一节12分钟。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中间的休息时间分别为2分钟。
C、半场的休息时间为10分钟或15分钟。
比赛的胜负
在比赛时间内,得分较多的队得胜。一次罚球中篮得1分,一次投篮中篮得2分,在3分投篮区中篮得3分。
3、违例和犯规
常见的违例有:球出皆、非法运球、带球走、球回后场,干扰球、脚踢球、拳击球、3秒、5秒、8秒、24秒等。
常见的犯规有:推人、拉手、阻挡等伤害他人的行为。
1、问:一名对队员在投三分时脚触及三分线,投中算不算三分?
2、问:进攻队员身体在限制区外面,但一只脚踩在限制区的线上,受三秒规则的约束?吗
3、问:甲在界内跳起,把块要出界的球勾回来,算不算出界?
4、问:甲在后场发界外球,想把球长传给块攻的队员,却投中篮框,请问这个球算不算得分?
1、本次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场地和设备的规格要求,并且详细讲解一些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
2、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增加同学们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培养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学会自我锻炼。
第3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班级:高一(6)教学内容:认识自我、科学的锻炼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教学重点:让学生主动分析自己,掌握科学锻炼的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科学的进行锻炼 课的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结合讲授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部分
由一首田径之歌导入,了解学生不同运动喜好和习惯,根据具体情况,展开讲授相关的人体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运动的一些小知识点。
二、主要部分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体育锻炼时,首先就是要了解“对手”:我们自己。如果连自己身体基本的组成、基本的构造、基本机能都不了解,在锻炼时,我们就不知该锻炼什么、怎么锻炼、如何锻炼,锻炼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就谈不上科学锻炼了。Who——首先我们应该明白锻炼的主体是谁?你一定会说:当然是我。那么你了解你自己的身体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事实上却很少有人去真正思考过。What──你想做什么?你自己的身体究竟需要什么?你是想“健步如飞”?还是想“舞动青春”?你是想成为“篮球明星”?还是想做一回
第4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第一课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教案
执教年级:七年级 执教人:重庆市綦江中学 王源
一、教材内容: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这章节共3学时,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掌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
第5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怀化学院体育系学生理论课时计划
10级汽修中3、4班
学生人数58人
请假人数0人
第6次课
教师:谭汪波
编写日期2011年10月24 一,课题:手指活动消除脑力疲劳的方法。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脑力疲劳的产生过程,掌握消除脑力疲劳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手指活动消除脑力疲劳的方法 3,感情目标:树立劳逸结合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学会手指活动消除脑力疲劳的方法。难点做法细节。四,教学手段:启发指导
课堂讲解
课堂提问
教学互动
反复复习五,教学进程
讲解前言: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我们的学习压力增大,脑力劳动越来越繁重。但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这种压力和疲劳接近或达到我们的这种承受能力时,我们会感到疲劳,思维停滞,脑子不灵活,学习效率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主动去消除它。
给出思考题:1,当你感到脑力疲劳时,你会有什么症状?
2,你是用什么方法消除脑力疲劳的? 学生回答,思考。
老师总结,引出本课的内容,如下:
原理:人类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力行走,上肢越来越灵活,而手
第6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授课年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
课题: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及对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 教具:教科书、教学笔记本、粉笔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运动创伤
2、对常见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
3、提高认识,防范于未然。教师导语:
1、常见运动创伤有哪些?
2、怎样预防运动创伤?
3、怎样处理运动创伤?(请学生回答)时间:5——7分钟。教师切入:
一、运动创伤的预防;
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其身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但是,如果锻炼方法不科学,不注意安全,不讲究运动卫生,也容易发生创伤,对学习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为有效防止发生运动创伤,了解其发生的原因是必要的。
发生原因:
1、生理上的结构薄弱部位,易受伤,如:踝、膝关节。
2、运动动作本身的技术特点的特殊要求,而引起的运动创伤;
3、机能状态不佳、疲劳、病后初愈就勉强参加运动往往因体力不足,意力不集中而引起运动创伤。
4、局部负担过重,又缺乏保护、帮助、往往会发生运动创伤。
5、气候、环境,如:雨后地滑,光线不足,气
第7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体质测量与评价
----作者:jjyzcyxl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439 更新时间:2005-1-10
课题: 体质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体质测量的含义,及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对自己的体质进行简单的评价。
教学步骤:
体质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质基础。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机能状况,没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上像肥胖症、糖尿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人也逐渐增多,人们都希望通过用科学而简便的检查手段,对自己的体质状况做一个测评,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介绍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是我国体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一项有Υ攀视ιτ
?BR> 《标准》的制定工作开始于1993年,由我国体质研究专家和有关人员组成研制组,历时三年完成了这一开创性的工作,于1996年起由原国家体委群体司颁布实施
《标准》
第8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课题:努力锻炼促发育——青春期与体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青春期是生命必经阶段,知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身心特点。
2、能力目标:能依据青春期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正确运用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青春期的概念及其分段
青春期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前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青春发育前期:女生从11~12岁开始,男生从13—14岁开始,一般持续2~3年。
2、青春发育中期:女生从12~15岁开始,男生从14~16岁开始,主要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一般持续2—4年。
3、青春发育后期:女生从16~17岁开始,男生从17~18岁开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继续缓慢发育,逐渐成熟。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发育状况既有种族、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青春期是人体各系统、各组织器官迅速变化,趋于完善定型的关键时期,对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