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2022-12-12 21:53:4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欢迎大家参考!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尤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浪淘沙》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青衫湿》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自尽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菩萨蛮》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

雨余红更娇。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欲别,空胜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栾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清平乐》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简介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常说的诗又指《诗经》。《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格式

五绝:仄起;平起

五律:仄起;平起

七绝:仄起;平起

七律:仄起;平起

第2篇:长相思纳兰性德练习题

长相思纳兰性德练习题

长相思纳兰性德练习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练习题】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3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2分,韵律之优美1分)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2分)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2分)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拓展阅读】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第3篇: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共9篇)由网友 “Retournetoi”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长相思纳兰性德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随同皇帝出关祭祀时有感而作!其原文如下: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字词解释: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喧闹,嘈杂。

故园:故乡,家园。

长相思翻译: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篇2:长相思纳兰性德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纳兰性德《长相思》课件

纳兰性德《长相思》课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长相思》纳兰性德 教案

《长相思》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二)、解诗题

齐读。(板书课题)

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

(三)、知作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