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第1篇: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1黄鳍鲷养殖密度
黄鳍鲷养殖分为以池塘饲养和网箱两种,可分为“单养、混养和搭配饲养”三种方式。混养的种类有蓝子鱼、鲻鱼、金钱鱼等;搭配饲养一般是主养黄鳍鲷,搭配放养一个种类,如笛鲷类、鲈鱼和卵形鲳鲹等。放养全长5cm以上黄鳍鲷鱼种。单养方式:黄鳍鲷放养密度为1.5×104尾/hm2-2.2×104尾/hm2;混养方式:黄鳍鲷占总量的60%,其他鱼类约占40%;搭配饲养方式:黄鳍鲷约占总量的80%,搭配种类约占20%。在常见的鱼虾混养塘中,黄鳍鲷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密度,根据池塘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常见的方式见下列表1-3。
2黄鳍鲷鱼苗的淡水驯化
黄鳍鲷肉嫩味美,为上等食用鱼类。黄鳍鲷为杂食性鱼类,池塘中混养黄鳍鲷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达到增收的目的。黄鳍鲷是鱼虾混养塘经济效益相对好的品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混养技术的成熟,在淡水池塘中引入该品种进行混养时增加混养塘收益的'重要技术,黄鳍鲷经淡水驯化之后,与南美白对虾进行搭配混养获得成功已经有很多报道。研究表明,黄鳍鲷可以适应淡水环境。淡化盐度下降的最适梯度是:30‰-10‰-5‰-2.5‰-0。值得注意是,10‰为淡化的转折点,鱼苗淡化最适阶段,是全长在3㎝左右的幼鱼。
3黄鳍鲷种苗选择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黄鳍鲷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先后突破了亲鱼驯养、培育、催产、孵化、仔稚幼鱼培育等关键技术,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已成熟。目前,黄鳍鲷养殖苗种来源是从海区捕捞的天然鱼种或通过人工育苗获得,据市场调查发现大多数是海捕苗为主。海捕的苗种供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海捕苗的种质一般参差不齐、鱼苗规格大小不一致,且捕捞过程中鱼苗损伤厉害,在水温变高季节水体病菌开始肆虐,有伤口的鱼苗易感染细菌导致死亡率过高。建议养殖户要重视苗种的质量,具体是:第一,把握黄鳍鲷繁殖有季节性特点,放苗时间及时安排;第二,鱼苗需要经过标粗,达到一定规格(3~5㎝以上)再转入混养塘;第三,放苗时做好消毒工作,鱼苗标粗期间做好营养强化工作。第四,有区别地对待混养黄鳍鲷和精养出鱼的时间,适当控制混养塘放苗密度,以便更好掌握出鱼规格,混养塘出鱼尽量避开其他精养与类大量上市的时候。
4混养塘饲料选择
据研究报道,网箱养殖黄鳍鲷宜采用蛋白质含量为40%的配合饲料,与对照组相比,黄鳍鲷的相对群体日增重率提高10.7%,每生产1千克商品鱼饲料成本降低3.70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提高15%。而在鱼虾混养塘中,南美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含量要求一般也在38%~40%左右甚至以上才能满足其生长。考虑到鱼虾混养密度的差异和水体中生物饵料丰富程度不同,在整个养殖周期中,湛江南三等区域的养殖户都遵循“养虾收入为主,养鱼收入保本”的理念,所选用混养饲料蛋白含量应尽量以虾类需求为主。这样既满足了对虾正常摄食和健康生长的营养需要,同时也保证黄鳍鲷在既定的时间段有合适上市规格。在福建龙海,同样是黄鳍鲷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则是选用草虾料饲喂。成功的鱼虾混养区域,对混养饲料品种都非常有经验。可见,混养塘饲料如何选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避免选择低档沉性饲料。诸如淡水草鱼料和罗非料等这类饲料,在原料品质组成、粉碎细度等可能不适合南美白对虾和黄鳍鲷消化吸收,且饲料耐水性方面跟专门的鱼虾混养料和虾料相比都要逊色不少。发现有些养殖户认为这些饲料比较便宜,存在过量投喂的做法,这样饲料不能被鱼虾及时摄食,就容易大量沉底,造成浪费,更糟糕的是导致水质恶化,威胁鱼虾健康;第二,避免选择膨化饲料。鱼虾混养中鱼除了能卖价钱之外,同时不应该忽视它的生态功能,通过黄鳍鲷到底部摄食来搅动水体,起到活水增氧作用。混养塘如果只投喂膨化饲料,不仅对虾不能摄食到食物影响生长,而且也养成黄鳍鲷一直在水面摄食而不到底部搅底,容易造成水体分层,虾生活的底层变成死水;第三,避免选择沉料与膨化料搭配使用。不少养殖户认为混养塘鱼摄食量过大,于是采用膨化料和混养料搭配,认为可以先喂饱鱼再喂虾。其实这种搭配方式不仅出现第二点提到的弊端,又产生新的问题,就是部分比较强壮的鱼摄食量很大,除了采食膨化料外同时还到底层跟虾抢食沉料,而其他鱼可能抢食不到这么多饲料,出现黄鳍鲷摄食量不同,直接导致塘内鱼会出现大小不一致各种规格,影响卖鱼价格。福建龙海当地养殖户,曾经尝试过这种搭配投喂黄鳍鲷和南美白,认为不可取。目前有经验的养殖户的作法是:前期投喂虾料,鱼虾混养料时投喂高档鱼虾混养料。标苗期间,投喂营养充足饲料保障虾苗生长强壮,提高成活率。等鱼虾都放苗后,,考虑经济性和营养搭配合理性,逐渐过渡到投喂高档的鱼虾混养料。
5常见病害以及防治
黄鳍鲷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6小结
春来水暖说立鱼。如果在鱼虾混养塘中,对黄鳍鲷的养殖密度、淡水驯化、种苗选择、饲料选择以及病害防治等养殖技术要点都下足功夫去精心经营,慢工出细活,黄鳍鲷能养好也不算是难事了。在虾那块已经赚到利润了,如果黄鳍鲷也能够丰收,可谓是一举两得,锦上添花。
第2篇:彩鳍短鲷的养殖方法
彩鳍短鲷的养殖方法
导语:活饵可以引起小鱼注意,营养又好。常见的有活体丰年虾幼虫、蜡虫等等。可能用的最多就是丰年虾幼虫了。刚孵来的小虾,大小刚刚好喂小鲷儿。一口一个,很有意思的。
彩鳍短鲷怎么养?彩鳍短鲷怎么繁殖?
彩鳍短鲷怎么养?
短鲷应是杂食性鱼类。所以差不多所有能吞食的饵料都喜欢,强壮的短鲷是“吃嘛嘛香”。人工饲料方面,不是所有的短鲷品种都喜欢吃,像荷兰、棋盘类短鲷基本不挑食,什么都吃;三线、阿卡西、女王类短鲷通过训化可以吃人工饲料;其实对于活生生的生命来说,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这条不吃,另外一条会吃。世上没有那么多绝对的事。关于如何训饵,可以将已经习惯吃人工饲料的短鲷与待训化的短鲷一起饲养并加喂人工饲料,慢慢就会习惯。当然训化的方法还很多,大家因鱼而异吧。
除了丰年虾,短鲷还可以喂什么?等到小鱼长至2CM以上时,可以吃的东西就多了很多。先说活饵部分,可以给水蚯蚓,鲜红虫,水蚤......很多鱼友一直担心投喂活饵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认为鱼儿的食物不洁,对鱼不利。其实只要清楚活饵的来源,经过清洁处理,是非常好的饲料。查一下食用鱼的养殖技术,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关于饲料部分都提倡用活饵投喂。鲜活的食物是任何人工饲料都不能取代的。这就像奶粉与母乳一样。除了活饵还有其它一些选择。有些鱼友因客观原因不能使用活饵的,可以选用冰冻丰年虾和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虾有两种,一种是成体,一种是幼体。一般若是外面买回来的,最好喂前用自来水冲一下,这样可以减轻混水。冰冻血虫也是很不错的饲料选择,买的时候看好问好,小心别买加了色素的就可以了。人工饲料方面的选择空间就非常大了,市面上林林总总的饲料看到眼花。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经济条件选择购买。
彩鳍短鲷怎么繁殖?
短鲷的繁殖方式有几种?南美短鲷的繁殖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洞穴式,一种是开放式。Apistogramma属、Nannacara属、Biotoecus属和Taeniacara属的短鲷都是洞穴式繁殖。这些鱼儿会找到隐蔽性很好的洞穴、沉木、甚至枯叶间进行产卵繁殖。一般卵是附着在洞穴的上方的,多为红色。而Dicrossus属和Papiliochromis属的短鲷都是采用开放式繁殖的。所谓“开放”,是指它们会将卵产在平面的物体上。典型代表:荷兰、棋盘。一不小心出来一大堆小鱼怎么办?一般发现孵出小鱼后,鱼友都会很开心(我也一样。),开心之后就会问:我该怎么办?别急。首先看一下小鱼的'环境,再做处理。
要是在混养的情况下繁殖出小鱼,问题有点麻烦,因为小鱼开始还会比较听话,跟着爸爸妈妈“混”。可大些后就不听话了,它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可怕,一但离开了爸爸妈妈,就很可能被其它鱼只......,所以要是混养的情况下,想要保住小鱼,只能捞出小鱼单养,可以用吸管吸出。这样的话,你就成了小鱼的老爸老妈了,照顾起来自然有的你忙。若是亲鱼单缸饲养,那就好多了。若是缸足够大,可以不用捞出公鱼,双亲带小鱼是可行的。但要是鱼缸小,最好还是捞开公鱼。很多短鲷品种都是非常“凶”的,繁殖期间,搞不好会因为小鱼搞出鱼命。其实还是用大点的缸让亲鱼带好。没有比老妈还会带孩子的,大家说是吧?小鱼出来后喂什么?怎么喂?喂多少?细心为准备小家伙们的口粮吧。一般小鱼刚出来,还是用活饵的好。人工幼鱼饲料也有,试过几次,效果不好。活饵可以引起小鱼注意,营养又好。常见的有活体丰年虾幼虫、蜡虫等等。可能用的最多就是丰年虾幼虫了。刚孵来的小虾,大小刚刚好喂小鲷儿。一口一个,很有意思的。吃饱了就会看到小鱼肚子个个红红的。丰年虾幼虫喂起其实不难,将收集好的丰年虾在滤网中用选上来水冲洗去盐,就要以投喂了。投喂原则是少食多餐,若是有母鱼带小鱼,一般不会分的太散,可以集中投喂。若是老妈不在,就一定要投喂均匀,保证每条小鱼都能吃到小虾。而且一定不能给太多。吃不了会影响水质。
第3篇:巴西鲷的成鱼养殖技术要点
巴西鲷的成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般的池塘均可进行巴西鲷养殖,其中以向阳背风、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池塘为佳,面积600—3000平方米,最大不超过6500平方米,水深1.2—1.8米为宜。鱼种放养前进行常规的清塘肥水处理,并配备1台增氧机。
(1)鱼种放养
巴西鲷鱼种放养时要求水温稳定在15℃以上,一般为4月末或5月初。放养体长约15厘米,体重40—45克的1冬龄鱼种1000—1200尾/亩,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饵料生物,还可配养200尾左右的花、白鲢鱼种;如放养巴西鲷的夏花鱼种,密度可为1200—1400尾/亩,同时放养花、白鲢鱼种约100尾。所有鱼种在下塘前均用每升10毫克的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左右消毒。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投喂饵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为25%—30%,以投喂鲫、鳊鱼的全价颗粒饲料为佳。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鱼体规格的大小、水温、摄食强度等因素确定。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每日投饲两次,即上午8:00—9:00和下午5:00—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