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篇:《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2篇:《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 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 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 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 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 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3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
第4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科学》教学教案
第一单元 1.寻找生命
任务:找一片草地,在草地上划出一定的范围。讨论:一小片草地里会有什么?(1)小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提示记录要求、物品保存、小组合作等要求。活动:学生观察、寻找,把看到的物体全部记录下来。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归纳:有生命的物体的特点是能从小长大,会繁殖后代,又叫做生物。非生命物体则没有这些特点,又叫做非生物。
2.红番茄
(1)以番茄为例,能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
(2)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
(3)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了解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会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
(4)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活动1:观察番茄
导入:出示番茄的全株图提问:你瞧,它就是长番茄的植物了,你认真观察一下,你发现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可以叫出各部分的名字吗?
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归纳:番茄各部分的名称:根、茎、叶、花、果
第5篇:科学教案:蜗牛
科学教案:蜗牛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蜗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蜗牛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蜗牛视频、关于蜗牛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谁能把你见过的蜗牛画出来,并告诉我它的身体名称吗?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完不完整。
二、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外形特征。
——观看完视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出示PPT《蜗牛》,介绍蜗牛的身体及名称。
第6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三年级科学教案
苏楼小学
目录
打开科学之门 探访生物王国
1、寻找生命
2、红番茄
3、小白兔 走进水世界 4、清清的水 5、生命之水 认识空气
6、看不见的空气
7、离不开的空气 从岩石到土壤
8、坚硬的岩石
9、松软的土壤
第1课 寻 找 生 命
科学知识:
(1)认识生命和非生命。
(2)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3)学会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能力培养:
(1)培养观察、整理、比较、分类的能力。
(2)对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类进行猜测。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物体而归纳出该类物体一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自主研究情操。
(3)感受世界的丰富性。教学重难点
通过“草地里有什么”的活动引入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收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分类应用。
教学准备:
一群孩子在野外进行寻找生命活动的视频、各种生命与非生命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期第(1)课时
情景导入:导入:观察任务驱动页,并思考该页所创设的情景:小朋友在
第7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