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期末复习题

2022-12-21 08:04:4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七年级政治期末复习题

七年级政治期末复习题

一、精挑细选(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4分)

1.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是 A.金钱 B.生命 C.地位 D.大脑

2. 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 青少年可以放弃受教育的权利 C. 国家应该重点发展成人教育

D. 不接受教育,个人就无法生存,国家就不能发展

3.你的好朋友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A. 嫉妒他,暗地里说他坏话 B. 不再搭理他,谁让他考得比我好

C. 认真分析原因,找出与好朋友之间的差距,努力赶上他 D. 疏远他,结交新的不如我的朋友

4. 目前,我国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没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发展。这告诉我们

A. 我国的教育发展已超过了社会需求 B. 我国的人才已经出现了过多现象 C. 受教育就是为了获得高学历 D. 受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和完善的前提 5.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要求我们

A.面对挑战转变学习方式 B.不要当文盲 C.要多认识字 D.要多帮助别人认字 6.高尔基一生没进过学校,都是利用夜间、工余或者其他零星时间学习的。这说明 A.知识完全可以靠自学获得,上学读书没有必要 B.高尔基是天才

C.高尔基不愿意去学校读书

D.学习知识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说明

A.友情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B.友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C.友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D.拥有了友情就拥有了一切

8.小美和小丽是好朋友。有一天,小美偷看了小丽的日记,小丽知道后很生气,对小美的态度一下子冷淡下来。小美失去友情的原因是

A.小美不讲原则 B.小美不懂得尊重别人 C.小丽对朋友太苛刻 D.小丽太小气 9.尊重老师最重要的是

A.对老师有礼貌 B.尊重老师的劳动 C.不顶撞老师 D.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10.当自己因某事被老师误解或者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

A.冷静思考,用恰当的方式和老师坦诚交流 B.对老师嫉恨,不再理会他 C.对老师不理不睬,等待事实说话 D.向老师反驳,在反驳中说出自己的理由 11.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

A.科技 B.教育 C.改革 D.开放

12.俗话说:玻璃与金子相会,便有宝石的光辉;愚人与哲人接近,也同样会变得聪明。这句话说明了道理是 A.选择朋友要看这个人对自己是否有利 B.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 C.真正的朋友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D.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二、找一找,辨一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上,同学小康这样说到: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和家长的辅导,过得很轻松。进入初中后,面对那么多的课程,我常常顾此失彼,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我好心烦。对此,你的认识是

A.小王的情况很常见,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起来,不必烦恼 B.小王尚未适应新环境,应及时调整自己

C.小王应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D.小王还是要依靠老师和家长,要求老师和家长还像以前一样辅导自己

2.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这句话说明

A.青春时期是玩乐的最好时期

B.青春时期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充满希望的时期 C.青春时期是对国家社会贡献最大的时期 D.青春时期是人生事业最辉煌的时期

3.玫瑰虽香,却浑身长满了扎人的刺;种子虽小,却有让大力士瞠目的力量。他给我们的启示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C.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D.每个人都有缺点,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意自己的缺点

4.进入初中生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给自己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这是因为 A.目标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B.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

C.有了目标,我们就能获得成功 D.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5.我国实施的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学习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已使200多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表明

A.国家在法律上确保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B.贫困地区儿童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C.社会各界非常关心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受教育情况

初一思想品德试题第3页(共8页)

D.适龄儿童有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B.只有进入大学学习,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C.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 D.应努力学习,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7.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表现在 A.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B.老师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C.老师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D.老师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8.我们与老师共同在学校生活,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 A.对老师敬而远之

B.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C.不能当面指出老师的错误 D.尽量不要给老师提意见

9.克雷洛夫在《小树林和火》的寓言中写道:小树林听信了火苗的甜言蜜语,和它交上了朋友。结果却引火烧身,把小树林统统烧光了。这告诉我们

A.交友时一定要分清益友和损友 B.交友时切不可良莠不分,随随便便

C.交一个好朋友就能受到好影响,对自己有益处 D.交一个坏朋友就会受到坏影响,对自己成长不利

10一个缺少友情,长期得不到心理满足的人,容易产生心理异常。这句话说明 A.友情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心理营养 B.友情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C.拥有了友情,就拥有了健康 D.友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三、请你帮帮他

小强是实验中学初一的一名学生,今年九月份刚刚踏进实验中学校门的时候,处处充满了好奇。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课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陌生。

1.从进入实验中学第一天开始,小强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实验中学这个人才的摇篮中锻炼自己,成为祖国栋梁之材。但是要成才,必须要努力学习,你能告诉他学习对个人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作用吗?(6分)

2.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告诉他: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小强不想当文盲,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学会学习吗?(6分)

3.在思想政治课上,小强明白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吗?(6分)

4.明白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小强更加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学习更加努力,但是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课本中有些名言他不理解。比如像培根的名言: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朋友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你能告诉他培根为什么这样说吗?(6分)

5.经过一段时间,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他终于认识到了友情的重要性,令人高兴的是,他还交了一个知心朋友,但是,他们两个却经常闹矛盾。你能告诉他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让友谊之树常青吗?(10分)

四、学知明理(12分)

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为全社会作了牺牲的职业。日本的师范生都有一种光荣感和自豪感,他们从考入师范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穿着教师服。当穿着教师服的师范生踏上公共汽车时,乘客们都会自动起立让座,以示对未来教师的尊重。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戴老师?(6分)

2.作为实验中学的学生,你打算怎样尊重你的老师?(6分)

第2篇:政治七年级下册复习题

1、中学生自尊的表现?答: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2、什么是自尊?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

3、我们应该怎样体验自我价值?答: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答: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5、什么是虚荣心?答: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6、虚荣心的行为表现?答: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7、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如何?答: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8、分析题:这天,李勇放学后踢足球,很晚才回家,恰好阿姨一家去他家做客,父母看到他又不遵守回家的时间,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李勇,还把他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事,不懂得体谅父母的坏毛病一一说出来,李勇觉得很难为情。

(1)李勇觉得很难为情,是自尊的表现吗?为什么? 答:是,这是自尊的表现。李勇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为情是知耻的表现,知耻就是自尊的重要表现,(2)你认为李勇可以怎样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答:李勇应该接受父母批评,严格要求,要遵守承诺,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

9、辨析题:为了维护自尊,人有时要放弃许多东西,甚至是人格。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人格,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做丧失人格或有损人格的事

10、如何对待他人的议论与批评?答: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那不是自尊,而是情绪冲动。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11、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答:(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2、自信的表现?答:自信的表现就是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13、自信的含义?答: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14、材料题:一次课间休息时,吴林无意中听到有同学在背后议论他,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吴林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这样说他。他气坏了,冲过去就对那个同学挥了一拳,结果把同学的鼻子打出血。有人说:“吴林的行为是一种自尊的表现,对别人的错误评价就是不能留情,一定要立刻予以反击。”(1)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你认为吴林应该怎么做呢?答:不赞同,其实议论只能代表个 1

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吴林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自负自信自卑有什么区别?答: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16、辨析题:一个人的成功,唯一条件是拥有科学文化知识,自信的心理品质不是重要条件。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成功需要身体,思想,技能,心理,知识等条件,但自信是成功之基,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7、材料辨析题:小军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信,也只有成功的人才能拥有自信,也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成功。那些有过失败的人与自信无缘。”小明却说:“自信人人都可以拥有,只要他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两人的看法?谈谈你对自信的观点。答:(1)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肯定。(2)一个人只要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就可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3)成功的经历有助于增强自信,有失败经历的人通过努力,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一样能拥有自信。(4)小军看到成功的经历对树立自信的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如小明看问题全面。

18、为什么说自信就是成功之基?答: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9、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点?答: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

20、两点有什么必然结果吗?答: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21、自信者的那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答:(1)乐观,自信的人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轻松的告诉自己,我又找到了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2)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的大小。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于表扬与嘉奖,而是来自于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好奇作为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3)专注,自信的人拥有专注的心理品质,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也最有希望成功。

22、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答:(1)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意外的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和长处。(2)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同时,相信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就能不断增强实力,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3)做自信的中国人。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要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23、自立的含义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4、自立的表现 答:(1)学习自立(2)生活自立(3)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25、自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答:自立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

26、自立的必要性:答:(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是学校和家庭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的,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3)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自立。

27、依赖有什么害处?答:(1)依赖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2)依赖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3)依赖使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8、自主的含义:答: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9、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答: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的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30、自强的含义:答:自强是指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1、自强的表现:答:自强的表现在方方面面:(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2)自尊自爱,不卑不亢。(3)勇于开拓,积极进取。(4)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32、自强的重要性:答:(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2)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动力。(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33、自弃与自强的关系?答: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34、自弃的含义:答: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人。

35、自弃的后果:答: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

36、怎样培养自强的能力?答:(1)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认识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总之,自强要从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37、什么是挫折?答:人们说的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38、造成挫折的原因:答:(1)自然因素(2)学校因素(3)家庭因素(4)社会因素(5)人为因素(6)自身因素

39、面对挫折有哪三种不同的态度?答: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的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40、什么是玉汝于成?答: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1、辨析题: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42、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答:(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不会轻易地屈服于各种挫折,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不断前进。(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的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4)会自我疏导。如果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43、自我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答:(1)合理宣泄法(2)移情法(3)目标升华法(4)自我暗示(5)换位思考(6)冷静对待(7)请求帮助

44、意志坚强的人有什么表现?

答:(1)自觉性特点:目标明确,勇往直前。(2)果断性特点:判断正确,处事果断。(3)自制力的特点:调节情绪,胜不骄,败不馁。(4)坚韧性的特点:精神顽强,毅力坚强

45、坚强意志品质有什么作用?答: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1)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如果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坚强意志能促使人们不断的战胜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成就大业。

46、青少年应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答:(1)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2)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7、辨析题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我长大了,自然而然就自立了。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立意识的关键时期。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我们应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48、辨析题: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与个人的意志关系不大。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常常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49、辨析题: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凡是遭受挫折,身处逆境的人,都能成才。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遇到挫折的人都一定能成才。只有那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畏困难和挫折,能够冷静的分析,对待挫折,振奋精神,认真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变挫折为成功的人,才能成才。

50、什么是规则?答: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60、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61、法律最具有哪三个显著的特征?答: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高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2、法律具有哪些作用?答: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63、什么是违法?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4、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或哪两大类?答: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他们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65、什么是刑法?答: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法的法律。

66、什么是犯罪?答: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7、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适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68、刑法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答:我国刑法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69、分析题: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班游手好闲的“朋友”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后来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而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到社会偷窃财务,参与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为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对陈某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分析。答:陈某经常旷课,偷学校东西,打骂同学是违反校规的行为。偷窃财物,参与赌博是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2)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答:(1)陈某由好变坏,最后犯罪,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有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2)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践行道德,做一个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70、辨析题:有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法律无关。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

人,只要作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青少年要坚决幈弃这种错误的观点。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71、辨析题:有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种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3篇: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题

1、对人有礼貌,是平等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也是人际间交往的前提。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每个人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3、爱心的具体表现: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等 参加过爱心活动: 为贫困同学捐款;帮助生病同学补习功课;主动捡拾地面的垃圾等。

4、爱是什么?

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一种关怀、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奉献,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5、当他人不小心妨碍了我们时,当朋友误解了你时,我们应用宽广的胸襟,正确面对,宽容对方,不要斤斤计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七年级政治复习题精选

七年级政治复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卷相应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56分)

1、“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下列名言与其含义不相符的是( )。

A、不可逆转的是时间,不可侮辱的是人格 B、天生我材必有用

C、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D、别抱怨别人不尊重你,要先问问自己的否尊重别人

2、小敏在小学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升上中学后常对同学说自己以前成绩很优秀。小敏的表现反映出的是一种( )

A、虚荣心理 B、自尊心理 C、自强心理 D、自信心理

3、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 )

A、自己的外在形象 B、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C、自己的人格 D、自己的优点

4、音乐会上,一位女士姗姗来迟,鞋跟刺耳的声音搅乱了听众的兴致。钢琴家灵机一动,现场为女士量创作,响起的音乐随着她的步伐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全场观众都被女士的“舞步”逗得哈哈大笑,女士则面红耳赤。这位女士的行为教育我们( )

①要学会自尊自爱 ②自尊的人无需尊重他人

③尊重他人,才能嬴得他人的尊重 ④要学会积极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七年级政治期末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

1.你认为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

A.有人当众叫我的“绰号”,我很恼怒B.因为同学们说我太胖,所以我要节食减肥 C.国旗下演讲时,我会穿戴得整整齐齐,并将演讲稿背熟 D.我积极参加“校运会”,是因为我喜欢站在领奖台上的感觉

2.如果老师让你代表全班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某项比赛,你会想()A.我肯定不行,我可不想去丢脸

B.没问题,他们和我不是一个档次的,我肯定会赢

C.既然老师推荐我,说明我有这方面的能力,我不能让老师失望,我肯定能行 D.老师是想让我出洋相想借机整我吧,我不能上当

3.洋洋个子较矮,再加上平时缺乏练习,体育课上的跳马练习让他摔了个大跟头,引起同学们的一阵笑声。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发誓一定要跳过去。从此以后,他勤加练习,终于在一次测试中,他的跳马动作规范而流畅,老师给了他满分。这说明()

①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②洋洋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因为他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③洋洋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因为他能以顽强的精神战胜困难、实现目标④自信

未完,继续阅读 >

《七年级政治期末复习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七年级政治期末复习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