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散文

2022-12-24 08:11: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榆钱征文散文

榆钱征文散文

“你也来尝尝几口吧!好吃着呢!”,女朋友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们来的是一家小店,这家的店主人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从来不把我们当做外人。这家的女主人笑盈盈地说:“这是她的一个亲戚前些日子在家里的榆树上收的榆钱,人家说了,甜着哩!农村的孩子们都爱吃的!”

我这才用手抓了一小撮榆钱放在嘴里咀嚼一番,有一丝甜丝丝的口感,说实话现在的榆钱对我显得有些陌生了。女主人看着我说:“怎么样啊?好吃吧。好吃就给你俩带回去一些!”我急忙笑着说:“姐姐,着实不客气啦,不过这榆钱确实是很好吃呢!”女友看看我说:“瞧你说话,慢慢吞吞的,姐姐问话你至于这么慢吗?”我拉了拉她的手说:“其实这榆钱真勾起我一段童年的回忆呢。”

榆钱把我带到那个已经二十多年前去了,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是全国恢复高考的那一年算是真正的70后。据我的母亲讲,我出生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拉开序幕。在六七岁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方兴未艾。对于广大农村而言,生活还并不像现在的这么富裕,虽然没有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整天的饥一顿饱一顿的,但是那是细粮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家里来亲戚的时候才能坐上几顿细粮,我们这些孩子才能勉强地给自己的胃肠犒劳一下,那时我们小孩子差不多都是啃着苞米面馍馍和高粱米饭长大的。

因为还小,所以父母去上山劳作,家里只留下爷爷和我。说实话,爷爷跟父亲的性格是迥然不同,相比较父亲的严厉爷爷的性格很融合、很慈祥,小时候他从来没见到过他生气,跟自己的子女有太为激烈的争吵。爷爷对我也是最好的,虽然我还有了两个名符其实的弟弟,即便这样还是很难撼动我在爷爷心中的地位,他的大孙子。后来母亲说:“爷爷之所以疼我,可能是我比两个弟弟都比较乖顺、听话的多!”

那时,爷爷有好吃的,多半是要即使自己吃一点也要给我留下一些的。诚然每每春季来临,便是我极为兴奋地光景,因为那时爷爷便和我一起从大榆树上采摘榆钱。大约时仲春时节吧,那大榆树上的榆钱长得足以遮瞒了大榆树。这时的爷爷往往从院子的仓库上取来一把镰刀,然后呢,又从院子里找来大约一米多长的木棍子,他顺便从屋里取来大约半尺的绳子将镰刀紧紧地捆在木棍子上。因为大榆树很高,单凭他的`身材是很难够到榆树的,无疑这是当时最简单和快捷的办法了。

那时的我,对于爷爷的举动有些乐此不彼,当然我也义不容辞地给爷爷打下手,毕竟孩子对于未知的世界还是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和憧憬的,何况当时我马上就要吃到那美味的榆钱了。于是看着爷爷从树上砍榆钱枝,我便席地而坐大口大口地咀嚼着榆钱,不知道为什么,吃起来格外地香甜。爷爷一个劲地往大筐里装,我则不知疲倦地吃。我当时一边吃着一边冲着爷爷咧嘴笑,他也偶尔向我笑笑。就是在我们彼此对视的时光里,太阳已经匆忙得从东边赶往西边。

无论是中午时分还是日薄西山的时候,父母从地里赶回来了。他们都会轻喊我的小名:“小彪!别吃了,吃多了会坏肚子的,一会还要吃饭呢……”儿时对于饭菜已经没有了感觉了,只是象征性地跟父母勉强吃一些。然后又偷着去爷爷家里了。

因为爷爷把那些剩下的不能吃的榆钱慢慢地摘下来,放到盘子里,然后用热水泡软了,当然要选择一些嫩的榆钱,然后开始和面。这时的面一般以荞面面和玉米面为主,再稍微加点白面,再把泡好的榆钱搅拌一下,然后趁着锅里烧的滚烫开的热水里头,当然少不了油盐,当然可没有现在的那么多全佐料。

那时看着爷爷勺子搅拌着锅里的面汤,锅子里早已经弥漫着诱人的香味,不知不觉地口水流了出来了。等到我和爷爷及几个叔叔、姑姑吃榆钱做的荞面疙瘩汤时,早已经按耐不住性子了,恨不得大口大口地一口气吃完。一方面害怕自己吃慢了吃不饱,另一方面害怕嘴被烫坏了狠命地吹气。每每我都要吃上两小碗。这时的爷爷一边吃着一边抚摸着我的头说:“慢慢吃吧!不要急,锅里还有的是呢。”在吃得四鼻子汗流时,才发现自己的腮帮子上沾满了面糊,吃相惹人。这时的姑姑总是拿我开玩笑说:“小彪,羞不羞,快看饭都吃到哪里去了。”我不紧不慢地答道:“一会子洗一下脸便是了。”于是那时姑姑和叔叔们总是哄堂大笑一番。

等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开始在农村正式施行,农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甚至是跟城里一样,天天大米白面的吃,反倒是回家时跟父母嚷着做粗粮吃。

渐渐地读书了,不免跟爷爷的时间少了许多,爷爷身体也愈发的不好,等到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爷爷便悄然去世了。后来随着我上中学以后,随着自己的课程的紧要关头,我们几个兄弟都开始刻苦学习,不跟那些淘气孩子一起玩了。等到我们哥俩后来读高中大学以后,甚至回家的光阴也都少了许多。当然后来我攻读硕士,二弟攻读博士(我们哥俩是我们村最早的两名大学生,也是我们村最早的硕士和博士),不知不觉地与儿时的伙伴有了潜在的陌生。有时即便勉强地说上几句话,也无外乎家里是种了几亩地,收成如何而已。或许是读书越多吧,跟儿时小时候玩伴以及小学同学,无形中有了隔膜和距离。

如今,走在繁华的都市街道上感受着城市的千变万化,在市场上也能见到花样翻新的榆钱做的千奇百怪的美食,然而始终再也无法找回童年榆钱的芬芳,它已经随着时光永远地储藏在记忆的档案馆了。

第2篇:榆钱情怀散文

榆钱情怀散文

一夜的春风吹的桃花红梨树白,给榆树吹来了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挂满了枝头,那一串串的榆钱,就像金黄色的小大钱,就是清朝使用的铜钱,不过就是小点,所以叫榆钱。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随着春风吹绿了杨柳树的枝头,榆树也开始生长了,满树的枝条先是鼓满了褐红色的星星点点,不几日枝条上又爬满了一串串的绿豆,再后来满树似长满了一根根谈黄色玉棍儿,稍有微风吹来,整个儿树左右摇摆,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榆树就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

又到了榆钱儿挂满树枝的季节,看一串串苍翠欲滴的榆钱儿,把我又带到了遥远的孩提时代。

那时候,正值我们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那个大跃进的时代,浮夸成风,好像我们丰收了好多的粮食,其实,农民手里没有多少口粮。当1960年的时候,地里收的粮食极少。没有粮食,农民只能过吃糠咽菜的日子。

那时候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春天只能到地里挖野菜度日。记得那年榆钱开了的'时候,找根竹竿,绑上一个带铁丝的钩子,拉下一串带榆钱的枝条,摘下来放到嘴里咀嚼的时候,是那样的香甜,那样的可口,那甜甜的清香,我至今难忘。

榆钱儿除了生吃,还能与其它各种杂粮搅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野菜,做出很多种充饥的食品。加一点面粉就成了榆钱儿蒸饭,加一点面粉用锅做成榆钱儿大饼,少加一点面粉,熬榆钱儿粥,就是光吧榆钱儿蒸熟,也可以充饥当饭吃,也饿不死人。经历了那个年代,我对榆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些不起眼的榆钱儿,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榆钱在过去的多少年里,一直是人们喜爱和充饥的食品。改革开放以后,生活逐渐富裕了。人们解决了温饱。榆钱变成了一种时尚的食品。每当这个季节,我总是采摘一下榆钱,做一些喜欢的食品,比如蒸榆钱吃,甜甜地清香,真是美味佳肴。

岁月在榆树的浓浓淡淡中漂逝着,时光在榆钱儿的萌芽与飘零中流淌着。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从一个小小少年,变成了一个老人。然而,少年榆钱留在心中的印迹却愈加清晰。对榆树的情怀越来越浓。那略带甜丝丝味道的榆钱儿,永远不能忘记。

第3篇:榆钱往事散文

榆钱往事散文

小长假意外收获了榆钱若干。

婆婆特别喜欢,一回到家,就淘洗起来,晚上就蒸了好些榆钱菜,我迟疑了许久,才敢动筷子。

作为一个十足的吃货,我对食物基本不挑剔,对于野菜更是万分喜爱,尤其喜欢吃槐花、荠菜、苜蓿草做成的蒸菜。我妈妈曾打趣对我说:“你现在真是越来越好养活了,这些饲养动物的草料,你居然也能吃得这么香!”妈妈说得对,简直对得让我无言以对呀!

许多年前,老家的榆树特别多,几乎家家都种,据说,取“年年有余”之意,当然,也因为这种树不需要管理,兀自生长。青黄不接的早春,是吃榆钱的好时节。圆圆的小果类如缩小版的铜钱,难怪,它的名字叫榆钱。虽然我小的时候已不再是为了吃饱饭而吃榆钱,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确实代替了青菜的地位。

可是,我上学前班那年,某一个榆钱初长成的春日,天还不亮,我伯父就咚咚咚地把我家的栅栏门敲得山响(是的,那时,我们家还是栅栏门,不写这篇日记差不多要忘了多年前的家是什么样子了)。我爸爸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慌慌张张地打开门,只听伯父说:“以后别再吃榆钱了,草坡出事了,一家好几口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榆钱窝窝散文

榆钱窝窝散文

小时候,清明节前后,我经常吃到榆钱窝窝。

那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我们都是吃地瓜窝窝;即使一百个不愿意,也没有别的选择。好歹清明节到了,随着榆树吐出一串串的榆钱,我们短暂的好日子也就来到了。

那时候村里的榆树很多,几乎家家都有,况且队里还有成片的榆树林。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会提着篮子,甚至端着筐子去摘榆钱,手脚麻利的还会爬到树上,在家人高呼小心的喊声中,大把大把地收获着。

榆钱拿到家里,母亲会用水把榆钱洗净,然后和地瓜面掺在一起,做成榆钱窝窝。地瓜窝窝黑黑、苦涩、粘腻,不易消化,特别是吃久了,看到就有反胃的感觉。榆钱窝窝淡绿、晶莹、甜蜜,平时又吃不到,吃着连精神也跟着快活起来。

后来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母亲就用玉米面做榆钱窝窝。玉米面做成的榆钱窝窝,香、甜、脆、软,吃起来不仅仅是果腹的.感觉,更是一种享受。再后来日子好了,家里人开始吃白面,母亲偶尔用白面做榆钱窝窝,可怎么也吊不起家人的胃口。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吃到榆钱窝窝。看看周围,杨树早已经挤占了榆树的栖息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榆钱儿心情散文

榆钱儿心情散文

故乡村口的老榆树,早已牢牢地长在我的记忆里。突兀的枝干直指苍天,仿佛在诉说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榆树皮斑驳嶙峋,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小时候,每次回乡走到村口,都忍不住对它注目,为它祝福。仿佛,只有它能够理解游子们的乡思情愁,也只有它的影像能够伴随离乡的游子踏上漫漫天涯路。

大多是暑假期间回乡,总是老榆树用那浓密的树荫第一个欢迎我。乡村的土路上弥漫着呛人的烟尘,明晃晃的日头骄傲地照射着,四周的一切在蒸腾的热气中扭曲着,飘摇着,仿佛随时会被溶化掉,唯独老榆树下,是一片清凉的世界。暴烈的骄阳被老榆树的枝叶遮蔽了,静静地躺在老榆树下,闻淡淡野花飘香,听啾啾小鸟鸣叫,更有那性情焦躁的蝉儿在知了,知了......地不停表白着,这一刻,就好似来到了世外桃源。

只有一次,已记不起因何故,我与表姐在早春时节回到了故乡。此刻的老榆树还没有准备好浓密的'荫凉,记忆中那绿色的华盖不见了,枝丫看起来零零落落的,把原本完整的天空也划得支离破碎。树叶嫩嫩的,小小的,刚刚开始在枝丫上探出头来,倒是那一串串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榆钱儿经典散文

儿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有一种树叫榆树,早春时节,榆树的枝桠上便冒出一个个小黑骨朵,当柳枝冒出嫩芽的时候,榆树枝上的一个个小黑帽子也随风而逝,长出了嫩嫩绿绿的榆钱,因它的形状圆薄如古代的铜钱,另外,中国人比较喜爱寓意喜庆吉祥的谐音,因此而得名,“余钱”是人们比较喜欢的称呼,因此,在上个世纪北方的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会栽种几棵榆树,人们除了图吉利之外,更重要的是榆钱儿又是大自然赐予的一道能够填饱肚子的“美餐”。

儿时的记忆在脑子里翻腾打转。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翠绿的榆钱儿一小簇一小簇挂满树枝,原来干枯寂静的树枝,一下子点缀了青翠的一串,条条树枝宛如穿了片片透明的碧玉,在斑驳的阳光中闪烁着,碧绿而透明,微风吹动,树枝轻摇,闪耀着它的辉煌和灿烂,着实令人喜爱,它昭示着寒冬已经远去了。薄雾揉合着炊烟在空中飘舞,暖暖的阳光在薄雾中透着灿烂,整个村庄辉映在一片翠绿中了。

榆钱儿的记忆,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孩提时的我们都长得瘦小,但身手出奇地灵活。爬墙上树在我们都是如履平地一般。春天那些盛开的榆钱就那

未完,继续阅读 >

《榆钱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榆钱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