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爱情诗

2022-12-27 20:21:5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诗中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思的无限痛苦。但是,他们对爱情坚贞不渝,离别的痛苦中始终有一把希望之火在燃烧。由于距离而悲,有悲而感到绝望,绝望中又对未来寄予了希望。看似悲剧,是凄;又想得到相聚的'圆满结果,是美。这种悲剧的爱情因从中透出主人公把希望寄予未来而让人感到一种辛酸的美,凄绝的美。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後主,岂宜重问後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红烛赏残花。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2篇: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 1 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李商隐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商隐病逝。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基本内容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些抒情对象是很明显的,甚至有些是诗人自己直接点明的;有些并未点明,作者可能有某种难言之隐,故意用“无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以求隐晦。李商隐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思的无限痛苦。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本文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分为三类加以分析论述:

1. 青年时期的爱情诗

李商隐青年时期的爱情诗,主要是指开成三年(838年)之前与洛阳女儿柳枝和女道士宋华阳交往时留下的作品。这些诗歌,主要表现诗人对纯洁感情的珍重。

柳枝是洛阳一个商人的女儿,她的父亲因出门经商遇到了风浪而死于湖上。柳枝容颜美丽,“涂妆绾髻,未尝竟,以复起去”。性情又如此活泼。喜弄丝竹,乐音特别动人。往往“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海天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李商隐与柳枝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可是却因为一个朋友故意开玩笑,把他的行装先行带走,所以他也被迫离开。后来,柳枝也被贵人夺去,这一场恋爱也就因此中断了。后来,李商隐做《柳枝五首》,记录下了这一场悲剧的爱恋: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诗表现出他对柳枝的深深思念,细心体贴,为她的命运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挚感情,他的严肃认真,有情有义。第一首写自己与柳枝门当户不对,难以论婚。回想当初,又何必苦苦相似呢?第二首“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表现了是诗人因柳枝被夺而有无限的恨意。第三首上两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两句说她虽然这般美丽,自己却“不忍”对她施薄,体现了似乎人对柳枝的尊重与体贴。第四首“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二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被人摧残,深深地为她的命运感到忧虑。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能成双成对,而自己却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柳枝五首》是李商隐早期最优秀的爱情诗,表现了他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这是基于事实依旧上的诗人的爱情自白,诗情外在的凄恻、绝望与内在眷恋的涌动炽热构筑了爱情的浩荡与波涛,美好愿望难以实现,失意的爱情如落红,永存着悲剧的芬芳。

李商隐在柳枝被贵人夺走后,还有过一次恋爱,即与女道士宋华阳的交往。诗人二十三岁在河南玉阳山学道,与侍奉公主的宋华阳产生了恋情,李商隐描述了她的音容笑貌:“隐忍阳城笑”(《境槛》),说明宋华阳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善于笑,又极会收敛笑容,令诗人神魂颠倒。但是由于道教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李商隐与宋华阳的爱情也没有好结果。从他的《月夜》中可以依稀看出: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偷桃用东方朔事,喻求仙;窃药用嫦娥事,喻夫妇。月夜中三人共赏,本是快事。可是因为被“水晶帘”所隔,他们的恋爱不能成功。这里的“水晶帘”锁闭清辉是一种巧妙的象征,实际上暗示了诗人所痛心的当时的社会给恋爱设下的种种无情障碍。

《玉溪生诗醇》中对李商隐这一时期的诗做了如下的评述:“在李商隐抒情之作中,还有一部分是抒写爱情的诗篇。这部分诗歌可分为与妻子王氏的爱情和与其他女子的爱情两类。至于说的与女冠来往的作品,那恐怕不算是一种爱情了[1]。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李商隐这一时期与这些女子的情感历程才 3 是至真至纯的,这时期许多作品都真切地记下了这段佳话。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令人窒息的礼教重压下的时代,他们为了追求真爱而无畏抗争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引导我们进入了诗人那炽烈、真诚、伤感而忧郁的情感世界。

2.与妻子王氏的爱情诗

开成三年(即838年),李商隐与王茂元的女儿缔结婚姻。王家富有权势钱财,但李商隐作为一个有独立自持精神的文士,婚后实际上仍就过的是一种清寒生活。会昌三年(843),他婚后五年,岳父王茂元病逝,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自述他们夫妇俩“前耕后饷,并食易衣,不忮不求”,夫妻俩清贫相守,更显得关系纯洁。

和王氏的婚姻使让李商隐得到了知己,但也使他的前途陷入牛李党争。他被卷如了政治旋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婚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离别爱妻,历佐方镇。虽然夫妻二人分居两地较多,团聚的日子较少。他们虽然分处两地,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极好。李商隐婚后不久应博学鸿词科,落选后写了《无题》之(照梁初有情)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说明了王氏为诗人受排挤打击而恨,这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二人有着种种平生知己的深切共鸣之感,所以李诗所写的有关王氏的爱情诗,无一不是一往情深。以《摇落》为例:

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古木含风久,疏萤怯露深。人闲始遥夜,地迥更清砧。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滩激黄牛暮,云屯白帝阴。遥知沾洒意,不减欲分襟。

全诗借摇落萧瑟的秋季,抒写自己对京城妻子的深挚怀念。感情真挚,缠绵悱恻,情调感伤,平实感人。冯浩对《摇落》有一段评语:“此寄内诗也,‘结爱伤晚’者,父为属意而成婚迟也;‘端忧至今’者,数年闲居愁苦,赴桂又不久,行者、居者皆含愁也。”未谙二句,谓未得入仕中朝而家室聚也。的是此时途次所寄,味其意态,似有羁留之况。”[3] 宣宗登位后,李党下台,诗人多受排挤,漂泊天涯。因此诗人不得不与妻子分离,正因为他们夫妻情深义重,别离时才会依依不舍。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眼前是巴山夜雨,凄凉景象,愁人的秋雨,归期未知,但是诗人并未情绪低落,反而一想到即将与妻子团圆,就情绪饱满,心情豁然开朗,于是写下这似惆怅而一突破惆怅的诗篇。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苦苦相思,情深义重。

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是个善写自己爱情痛苦的诗人。他在妻子死后写作了大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正因为诗人心灵充满了对妻子的追忆,所以他的这类诗总是能围绕这一中心,描摹相思相忆的曲意幽怀,表明难分难舍的痴情冥想。如《房中曲》: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冯浩认为这是李商隐诗集中第一首悼亡诗。可能作于大中五年夫人去世不久,当时诗人感情太激动,看到夫人的遗物,触景生情。诗人又观看着夫人生前用的一件件东西。一缕缕愁思越积越多,最后,弥漫于诗人全身心,直到弥漫于天地万物之中,真是哀怨感人。朱彝尊这样评论此诗:“言情至此,奇辟千古所无。”[4] 除此之外,《正月崇让宅》里,诗人先说崇让宅里的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片荒凉景象。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内心无法排泄的忧思外,又加上了凄恻的哀怨,这就显得更加诚挚感人。

诗人面临爱情摧残的悲惨心境,地老天荒、此心不渝的缠绵和深笃情调都显现出来了,无怪人们把此诗推为李商隐悼亡诗之冠。

另外,《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荷叶的荣枯,十分恰当的比喻了诗人与王氏的爱情生活的始末。诗人的遗恨如曲江之水汩汩不尽。诗人的内心无限痛苦,他通过荷叶的荣枯表现出来,境界凄瑟万分,使读者不由泪流而下,随诗人的哀痛而悲伤。李商隐是是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的许多优秀诗篇,都渗透了缠绵悱恻的哀感和不能自己的悲慨。评论家说:“情深于言,义山所读” [5]正揭示了他的多愁善感的个性。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尤其是写悼亡内容的,这种缠绵悱恻更加鲜明突出。这些诗内涵深微,情感真挚,完全是他独特的个人感慨,是他倾吐心曲的绝唱。

3.抒情对象不明的爱情诗

李商隐是情诗高手,在写这类以“无题”命名的爱情诗时,他不是机械繁琐地接触到特定、具体的人物、事件,而是在某些作品中寄托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慨。正因为这些诗的抒情对象难以确定,而且抒发感情也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呈现给读者的是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意境。有的是描绘一对爱侣相见的机会难得,一旦会面时越发难舍难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有的是刻画一个女郎,因为心中羞涩,见面匆匆,错过了聚谈到机会: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有的是怅惜对方已远隔,心中却更加音讯难寻: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有的是感到爱情遭际的不顺,发出了激愤的呼声: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些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爱情追求中的苦闷和希望,流露了在爱情受挫时的空虚和惆怅。纪昀注《偶题二首》说:“[首章]艳而能逸,第二句有意无意,绝佳。[次章]对面来写,极有情致。”[6]其实,我们可以将此评述推而广之,用以概括李商隐抒情对象不明显的整体风格。李商隐写此类诗,多用“赋高唐”,就是能诗化爱情生涯,但凡爱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皆可诗化,而其核心,最难写的又是云雨之情”[7]。李商隐的无抒情对象的爱情诗大多为“艳而能逸”,“ 极有情致”的情相思、心相印之笔。用“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加以形容颇为贴 6 切。

三、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用典妥帖,灵活多变,对仗工整,典雅自然。在字词锤炼,句式变化,虚字斡旋,重言复沓,韵脚选择及声韵叠字的采用的方面,都极为考究,造成了诗的音调回环反复,抑扬起伏,铿锵和谐。李商隐爱情诗的诗语言瑰丽,温润优雅,蕴藉精醇,可谓是字字玉润而美妙动人。

1、着力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义山一生,善作情语”[8]。李商隐在继承《诗经》爱情诗朴实风格的同时,又大胆添加了缠绵悱恻的情感魅力。他的爱情诗基调凄婉,主题内涵多是抒写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牵情寄恨,情真理至。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昨夜星辰昨夜风,花楼西畔桂堂东”、“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堂外有轻雷”、“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等等,诗人在诗中反复吟唱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诗中有暮春时节与所爱之人的离别的难过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纵使仙凡阻隔仍盼望青鸟传递爱的信息;有春日夜晚画楼夜宴,相爱的人虽不能相依却能心心相印;有对爱人梦寐以求的强烈思念和蓬山重重,相见无期的慨叹......多是写失意的爱情,感情强烈,刻骨铭心,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李商隐爱情诗不是以叙事为主,情节也较少,他不重视对人物、场景的细致描绘,而着力表现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和心里活动,表现抒情主人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有时,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李商隐又往往会在诗中加入某些情节片段,抒情的时候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因而他的诗具有很大的跳跃性。

尽量略去了诗歌的叙事成分,侧重表现心里活动,但并不是心里感受的完全暴露,而是精选其中最精彩、最有个性、最有暗示性的片段,裁剪入诗,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着墨愈少,留给读者的想像空间就愈多,意味就愈浓厚。心 7 灵感受的表现形式以心灵独白为主,这是与他所表现的悲剧爱情是相连的。相爱不能相守,聚少离多,由于现实因素,无法用语言沟通,即使书信也不能传达,但他们相恋相知很深,因而他们能穿越时空的限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双方互诉苦恋的精神感受,采用内心独白的来表现心理感受是诗情的自然流露。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诗,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苦闷,又多采取了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主人公的心里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题。如“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通过描绘女主人公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段,曲折地表现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惆怅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心里。也有一些诗是男主人公的心灵独白,例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夜雨寄北》。还有一些诗既写男主人公所思、所念,又抒发女主人公所思、所念,即所谓一笔两到,两人的心灵独白都包容进去了。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最典型的当属这一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追忆别离时的难堪,为男女双方共同的心里感受。颔联和颈联同时表达了男女双方别离后的相互思念与牵挂,联系起来理解,给人的感受仿佛两人穿越时空,心与心在交会对话。尾联又合写男女双方合无缘而产生共同的期盼。这首诗自始至终都在写男女双方的心里感受。

2、复杂多样的表现手法

千百年来,李商隐的爱情诗广受读者喜爱,这不仅因为他的诗歌能够震撼人心给人以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因为他的诗歌具有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技巧。

1)善于从前代小说、诗歌和神话中吸取素材,巧用典故

李商隐喜用典,相传他作诗“多简阅书册,左右鳞次,好獭祭鱼”[9]。一首诗里的典故曾多达五六处。过多的用典,使李商隐的部分诗歌显得晦涩难懂,但总体而言,他的诗歌因创造性地使用典故而形成了一种含蓄、婉约的独特风格。8 李商隐用典时讲究自然、巧妙,他的语言优美工整,再加上擅长四六体,精于属对,使事工稳,常不动声色地把典故嵌入其中,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和诗中的情景融合在一起,用事“能令人事如己出,天然浑成”[10],成为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上文提到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因文字极富文采被广为传诵,但它的寄意若有若无,却又引起后人争议。其实,刘学锴、余恕诚对此诗歌“不谓其必有寄托,而言其情之可以相同”[11]的解释是较为精到合理的。将其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其中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它的缠绵、真挚、深情,感天动地,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可以说这是一首苦恋的歌,大有天荒地老、死而后已的挚着。这种致死不渝的爱情,常人每能体验却苦于无法表达,所以“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千古名句。整首诗的语言明白晓畅,近似白描,是李商隐诗中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一看就懂的诗,给这首诗增添诗意和典雅的是最后一联用了两个典故“蓬山”和“青鸟”。在《后汉书·窦章传》中称东观为“道家蓬莱山”。蓬山是蓬莱山的省称。东观是藏秘书的地方。唐朝人用蓬山来指翰林院。主寄托说的论者就是以“蓬山”为“寄托”的依据,其实,“蓬莱山”也可指仙山,这里是代表对方的住处,指可望而难以企及的地方。“青鸟”最早的出处是在《山海经·大荒西经》,后来在《汉武故事》中变成西王母的信使:“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悦:“西王母欲来。”后来人们就把使者成称为“青鸟”,把对方的住处称为“蓬山”,既有仰慕的意思,也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让青鸟去探望,既表示一种殷切之情,也增添了一种浪漫情怀。

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童话中吸取素材,组成诗歌新奇浪漫的情调和绮丽的色彩,如《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仙”句暗用琴高事,还将“留恋处,兰舟催发”的现实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境界。“一夜芙蓉红泪多”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事,将送行能够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美貌,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形象出她的泪应该也是红泪。这种想象类似李贺《金铜仙辞汉歌》中的“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这种用传奇的笔法写普遍的离别,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景,在送别诗中极为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12],将平凡的题材写得新奇浪漫,正是“奇趣”的一 9 种表现,大量用典,使诗旨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了其诗含蓄典雅的特色。

2).创造性地使用象征比兴手法

贺裳在《载酒圆诗话》中说:“魏晋从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李商隐善于学习先师屈原、宋玉等人的文学创作经验,从他们那里直接继承了象征比兴手法。朱鹤龄说:“其(李商隐)《梓州吟》云’‘楚云含情俱有托’早已自下解矣。故吾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所言,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尔。”[13]诗人在诗歌中侧重表达人生体验与感受,在艺术上追求心像与物象的统一,因而他将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去表现特定含义。他往往寄情与草木花鸟,赋予它们人的感情性格,使之与人类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使具体的事物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如“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人以人们常见的“春蚕”、“蜡炬”设喻,把那份如丝之长,如茧之缚缠绵着的生死不渝的相思阐释出来了。这里,烛泪难止,蚕丝难尽,既有比喻之义,也有象征之义。又如“青娥素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青女,相传是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即嫦娥。诗写秋夜霜华月色,并不仅仅停留在静止的外在描绘刻画是,而是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注入客观物象,将霜月交辉想象为青女,素娥的竟艳斗美,看看谁的色彩更美丽,谁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此句极富象征色彩,到底象征什么,也众说不一。此外,使人又往往寓象征于比兴之中,用诗人那活跃而敏感的心灵,向茫茫的大千世界探索,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玉暖玉生烟”(《无题》《锦色》)。诗人运用象征和比兴手法,表达出那种亘古的悲哀,似乎无法言诠的情意。3)渲染烘托环境,用暗示的方法处理意象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我们很少见到一个个勾勒得十分具体的自然物象和社会、人物形象。他避免直接抒情,多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描绘,将自己的复杂感受和情绪通过最准确的“对应物”传达出来,从而塑造出情感形象。如《无题四首》之一:“来是空言取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作者用“空言”、“绝踪”横斜的月影,悠悠的钟声这模糊的意象,渲染出欲明未明的朦胧意境,为主人公制造一种怀人念人念远哀伤凄清的氛围。又如《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作者不直接 10 写怀人,而用“秋阴不散霜飞晚,流得枯荷听雨声”来暗示自己长夜不眠。而《牡丹》的构思则更为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魏夫人、越人、贵家舞技、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全诗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心上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再如,《日高》写诗人对一位水晶帘中眠梦的女子的相思之情。诗人不取写实之法具体铺叙情节场景,而是用暗示手法表现主人公热烈的渴望。用“粉蛾”象征满怀春心的主人公的追求;用“屏风”象征阻隔。“粉蛾帖死屏风上”象征着一种执着而无望的追求。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勾勒出具体的形象,他只是借“粉蛾”的凄惨结局来传递主人公的恋爱追求是无望的。

4)曲折变化的章法和反复萦回的抒情技巧

沈德潜说,李商隐的诗章法曲折变化。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徘徊缠绵不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离别、写相思。先用春蚕吐丝、蜡炬滴泪喻两情之深;再借晓镜、夜吟写相思之苦;最后又以通信表相爱。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又如《无题》(促漏):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字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薰。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诗从静夜钟漏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悠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冷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尔后点出幽会早已成为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写南塘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一层又一层,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李商隐利用视角变化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使诗歌章法的变化多姿多彩。

再如《无题》(来是空言取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在这首诗里,作者精心制造了一种幽冷的氛围:一个男子独立在楼上,明月斜射,此时五更之钟已敲响,麝香微度,更疑所爱之人真的来过这里,留下了依稀的余香。在这种强烈思念的驱使下,急切地写了一封书信,但由于写写信急匆匆,而 11 墨竟未磨浓,这时恨不得插翅飞到所爱跟前,但一想到相隔万重山,也只有望洋兴叹了。在这里,实景与幻境,千里与咫尺,希望与失望,聚合与分离,这些曲折萦回的描写,使人的感情也随之忽喜忽怒,忽而惊喜所爱已在身边,忽而感叹所爱相距路途之远。[14]

3)、熔词铸语,含蓄表现炽热的感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善于用表明幽阻的动词,描绘蓬山远去的阻隔之精和啼笑难分的迷离之情。如“细辕开道入,金管隔邻调”(《碧瓦》);“金蟾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无题》)。即使无生命的景物,也都写得障碍重重,如“柳暗.将翻苍,荷欹正抱桥”(《碧瓦》)。他更将副词和动词巧妙结合,加强疏状的作用,.表达到爱情的深刻怅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莫共”是自戒,但仍有不甘于不共争发的痴心;“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前“已”和后“更”,引导诗境的深化,充.分表达了“远”的伤感,使我们读到“更隔”时,不由得加强音势和音高,而深感于诗情婉转中,有郁勃之气。“天荒地便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春江》),..更是表达了无限的痛苦和巨大的遗憾,让人一读难忘。

四、李商隐对古典爱情诗发展的历史贡献

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创性,文学是需要个性的。李商隐是个极富个性的天才诗人,他的爱情诗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也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李商隐的爱情诗在吸收前代文人诗歌精华的同时,又去除了它的轻浮,绮丽却不失深沉,华艳而有意蕴,不仅是唐代爱情诗的奇葩,而且对我国古代爱情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在晚唐诗歌发展潮流中,总结吸收前代文人艺术经验并加以提高的结果。他的爱情诗讲究词藻声律,对仗用典同齐梁的诗歌有着较深的渊源,但齐梁诗主要兴趣在描写闺阁楼榭与女子的容貌体态服饰,重声色而乏性情,李商隐的爱情诗则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以奇深情绵邈把爱情的诗境推向高峰。如《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 12 夜风)抒写对昨夜一夕相思,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在“身”不由自主的情况下,那种灵犀一点的心心相印,该是多么珍贵。“身无”、“心有”相互照应,在心虽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中,突出了间隔中的默契,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藉。这与齐梁诗把女子作为性爱玩赏的对象去写是不同的。除了齐梁诗风,李商隐还继承了中唐艳情诗的传统,但他不同于这一时期的元缜,直接描写自己的感情生活甚至感官享乐;也不同于李贺只把第三者作为抒情主体,而是以真实的爱情体验为基础,着力于感情心理细腻刻画和意境的精心创造。如《无题四首》其一(来三空言取绝踪),全篇写男主人公“梦为远别”醒来后思念对方的心境。万重殷切期待中只迎来“空言”和“绝踪”的失望激昂,那种以隔蓬山,更复远离的间隔之感。

李商隐的爱情诗在思想内容上对前人有所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对后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有不少诗作者学习他的诗风。在北宋时期,学习李商隐诗歌的有两个作风:早先是西昆体的生搬硬套,扩大了李诗的糟粕;后来是王安石、黄庭坚,在创新的提下吸取了李诗的营养。到了南宋,由于民族矛盾尖锐,书法悲凉沉痛的哀国之思的诗歌一时成为主流,这距离李商隐的风格较远,故李诗的余波一时消歇。直到进入了清代,他的影响又扩大的了,特别是在清初和清末两个时期,更加呈现出余波绮丽的局面。

李商隐的爱情诗,词化特征非常明显,其中有一些重要素质,如内容的深微化,意境的纤柔,语言的圆润化等,在审美情趣上,都属于婉丽纤柔、温润妩媚的优美型、阴柔型。这对婉约词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诗与词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除此之外,他的爱情诗也是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学习的榜样。

总之,李商隐的爱情诗给后代影响非常大。“他的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能力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领,都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15]钱钟书认为李商隐的诗写得“人之非去年人,即在言外,含蓄耐味”[16]可谓至言。结 语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男女爱情生活中的离愁别绪,倾诉男女双方的痛苦情怀,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进步的男女爱情观。李商隐所处时代,诗苑名家辈出,风格流派各异,描写男女爱情的爱情诗并不少见,但真正象他那样用全部生命激情来写爱情诗歌的却乏见其人。李商隐的爱情诗色彩斑斓,情思婉转,意境迷离,诗意隽永,成为爱情诗史上的一个的奇葩,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

第3篇:李商隐爱情诗2017

李商隐爱情诗2017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1、《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4、《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5、《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6、《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7、《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8、《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後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悼伤後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李商隐唯美爱情诗

李商隐唯美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感情真挚,形象优美,意境含蓄,辞藻华丽,其中优秀的篇章,是我国古代爱情诗中上乘之作。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李商隐唯美爱情诗,与大家分享学习。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

未完,继续阅读 >

《李商隐爱情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李商隐爱情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