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陈兄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2022-12-28 08:02:0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喜陈兄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喜陈兄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喜陈兄至》

作者:白居易

黄鸟啼欲歇,青梅结半成。

坐怜春物尽,起入东园行。

携觞懒独酌,忽闻叩门声。

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

从容尽日语,稠叠长年情。

勿轻一盏酒,可以话平生。

1409年6月20日明十三陵开始营建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自永乐7年即1409年6月20日修建“长陵”始,到清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时间长达200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陵墓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在整个陵区中一共埋葬着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陵区内还建有妃子墓7座、太监墓1座和行宫、园囿等附属建筑,全部陵区面积达4000公顷。专家学者认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朝16个皇帝,有13个葬在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建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称为孝陵。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在叔侄争夺皇位的战斗中下落不明,没有陵墓。到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死后葬在距北京城区50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长陵里。从朱棣起,至末帝毅宗朱由检止的14位皇帝,除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死后葬于京西的金山之外,其他皇帝都葬在十三陵。

皇帝建陵选址最讲“风水”。十三陵所在地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明朝永乐年间,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当朝皇帝朱棣决定在此建造陵墓,并改黄土山为天寿山,于1409年6月20日开始修建长陵。十三陵的.陵园广袤宽阔,燕山余脉自西北逶迤而来,成为天然屏障;几股河水在平原交汇后,缓缓东去。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苍翠。陵园营建时,四周因山势筑围墙,总长达12公里,围墙险要处设十几个关口,并建城关、敌楼,驻军把守。设口驻军,除保卫陵园之外,还有捍卫京师的重要意义。因为陵园地处京北要冲,北通要塞黄花镇,西达居庸关,东接蓟、辽,其位置犹如京北门户。

最早修建的长陵在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从一进大宫门就应该算是长陵。它有最长的神道,最大的碑亭和碑,最大的享殿和最大的宝城。这些都是其它十二陵所不及的。修建长陵的宝城和地宫用了4年的时间,宝城包括城墙和方城,中间是埋葬朱棣的坟山。长陵的碑亭和神道两旁的石像是在宝城和地宫建成后20多年才修建的。

十三陵布局庄严。如果是皇帝生前自己营造的,规模都较大;死后由下一代营葬的,规模就略小。十三陵的营建究竟用了多少人力,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据《明实录·仁宗实录》记载,营建献陵时,一月之中直接服役的军匠将近18万。由此可见,营建十三陵所用的全部人力。

到清朝末年,十三陵因严重失修已残破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对长陵、景陵、永陵进行了修整,1959年,又在定陵建成了博物馆,现在,十三陵地区已成为现代化旅游胜地。

第2篇:《柳司马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柳司马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柳司马至》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

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幽燕唯鸟去,商洛少人行。

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

古诗《上白帝城二首》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馀事业,衰迈久风尘。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

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江山城宛转,栋宇客裴回。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

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

作品赏析

【注解】:

黄鹤编在大历元年,盖再登白帝城而作也,故云“一上一回新”。

江城含变态①,一上一回新②。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取醉他乡客③,相逢故国人④。兵戈犹拥蜀⑤,赋敛强输秦⑥。不是烦形胜⑦,深愁畏损神。

(首章,咏白帝城。上四叙景,下八感怀,雨意含春,所谓变态一新也。公流落风尘,方与故乡人饮酒登眺,忽见输饷赴京者,不觉触目生愁,因叹云我非厌烦此间形胜,特以愁来之故,怕损神而却步耳。公之关心民瘼如斯。《杜臆》:“英雄余事业”,谓此世界英雄余有事业可为,惜以衰迈久混风尘耳,亦因形胜而作此语。兵戈,蜀有崔旰之乱。赋敛,京师经吐蕃故也。)

①《楚辞》:“观南人之变态。”②何逊诗:“一上一惆怅。”③唐高瑾诗:“相看会取醉,宁知还路赊。”④瘦信诗:“谁言旧国人,到在他乡别。”⑤《吴越春秋》:欲兴兵戈以诛暴楚。”⑤刘向《新序》晋文公曰:“孤多赋敛,重刑罚。”⑦《剑阁铭》:“形胜之地,非亲勿举。”卢世曰:此诗起四句,见天地之心,知雨蝪之性,穷新旧之变,领山水之神,俱能朗朗写出。余谓登高而开道眼者此也。

《唐子西文录》,少陵秦中记行诗,如“江间饶奇石”,未为极胜,到“暝色带远客”,则不可及已。《上白帝城》诗云“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盖绝唱也。予惠州诗亦云“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又云“片云明外暗,斜日雨边晴。山转秋光曲,川长瞑色横”,皆闲中所得句也。

其二

白帝空词庙①,孤云自往来。江山城宛转②,栋宇客徘徊。勇略今何在③,..当年亦壮哉。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

(次章咏白帝庙。上八庙中吊古,下四抚景自伤。公于先主、武侯说得英爽赫奕,千载如生。此云“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叹其随死而俱泯也。《杜臆》:病无力,何足为惭,亦对勇壮而云然耳。)

①《方兴胜览》:白帝庙,在奉节县东八里旧城内。②鲍照诗:“宛转烛回梁。”③《马援传》:“才明勇略,非人敌也。”

第3篇: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原文意思赏析(锦集11篇)由网友 “world012”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言】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王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王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送陆员外》

年代:唐

作者王维

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风。

天子顾河北。

诏书除征东。

拜手辞上官。

缓步出南宫。

九河平原外。

七国蓟门中。

阴风悲枯桑。

古塞多飞蓬。

万里不见虏。

萧条胡地空。

无为费中国。

更欲邀奇功。

迟迟前相送。

握手嗟异同。

行当封侯归。

肯访商山翁。

古诗《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

年代:唐

作者王维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绿溪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六篇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六篇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王之涣《九日送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

1、蓟: jì ,古州名.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2、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稀:少,不多.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4、菊酒:即菊花酒。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诗:“秋风倾菊酒,霽景下 蓬山 。” 唐 权德舆 《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参见“ 菊花酒 ”。

5、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叹息他乡类断蓬。”

【赏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岑参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岑参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作者:唐·岑参

春与人相乖,柳青头转白。

生平未得意,览镜私自惜。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

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

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

却为文章累,幸有开济策。

何负当途人,无心矜窘厄。

回瞻后来者,皆欲肆轥轹。

起草思南宫,寄言忆西掖。

时危任舒卷,身退知损益。

穷巷草转深,闲门日将夕。

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昨者初识君,相看俱是客。

声华同道术,世业通往昔。

早须归天阶,不得安孔席。

吾先税归鞅,旧国如咫尺。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注释

1、大历三年(768)岑参东归未成,遂北返成都。此诗即大历四年春在成都作。西蜀:即指成都。评事:官名,即大理评事。

2、兵戈动:指安史之乱爆发。

3、开济策:创业济时的'策略。

4、当途:当权,执政。

5、轥轹((lìn lì ):超越。

6、南宫:尚书省。岑尝在尚书省为郎官,汉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故云“起草思南宫”。

7、西掖:中书省。岑曾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起居舍人。

8、任:听凭。舒卷:喻屈伸、进退。

9、声华:名声

未完,继续阅读 >

《《喜陈兄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喜陈兄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