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篇·闺里佳人年十馀翻译赏析
第1篇:捣衣篇·闺里佳人年十馀翻译赏析
捣衣篇·闺里佳人年十馀翻译赏析
《捣衣篇·闺里佳人年十馀》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前言】
《捣衣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写闺中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可分成三段。开头二句为第一段,点明女主人公的年龄和全诗之眼——“恨离居”;“忽逢”四句为第二段,写女主人公开缄后的“长叹息”;“万里”以下二十句为第三段,写女主人公读书信以后“恨离居”的感情及行为。全诗情景交错,在绮丽中别有蕴蓄,真挚热烈的感情中蕴含着厌战的思想情绪。
【注释】
⑴嚬蛾:即蹙眉,皱眉头。嚬:即“颦”。蛾:指蛾眉。离居:分居。
⑵尺素书:绢写成的书信。在纸张发明或通行前,古人多用一尺见方的绢写信,故云“尺素书”。《文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吕向注:“尺素,绢也。”
⑶开缄:开拆(函件等)。李白《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⑷“狂夫”句:谓丈夫还在交河戍守。狂夫:称丈夫的谦辞。狂:一作“征”。交河:地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的雅尔和屯。有水原出县北天山,交流于城下,故名。西汉时为车师前国首府。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交河县。
⑸双燕:一作“双鸟”。中洲:洲中。《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王逸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⑹青丝骑:用青丝为饰的马。一说指骢马。青丝:指马缰绳。刘孝绰《淇上人戏荡子妇示行事诗》:“不见青丝骑,徒劳红扮妆。”此用其句意。
⑺红粉楼:女子居处。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⑻“楼上”句:谓青春时光一天天地逝去。楼上为主人公所居。春风:代指春天的时光,实指主人公的青春年华。日,一天天,与“将”同作“歇”的状语。歇:停息。
⑼揽镜:持镜;对镜。《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导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⑽员管:即筼管,筼竹作成的管,西域的一种类似笛的乐器。一说“员”通“圆”,员管指羌笛,是一种吹奏乐器。
⑾戎衣:军服,战衣。《尚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⑿刻漏:即漏壶,古代的计时器,有单壶和双壶两种。单壶壶内盛水,水上浮刻标,下有漏水孔。随水之漏,浮标下沉;双壶以上壶水注入下壶,下壶水上浮刻标,较之单壶的优点是,下壶因为有同样速率的来水补充,壶内液位基本保持恒定,其自身的滴水速度就能保持均匀。因以刻度计时,故名刻漏。此指双漏壶。
⒀“真珠”句:谓珍珠串成的帘子遮掩着充满香气的住室。真珠:即珍珠。帘箔(bó):就是帘子。兰堂:芳香华贵的居室。多指女子居室。
⒁“横垂”句:谓在华贵的帷帐内挂着同心结。幄(wò):帷帐。宝幄:华丽珍贵的帐慢。同心结:用锦带编成的菱形连环文结,以象征爱情的坚贞。
⒂“半拂”句:谓在拂拭得干净的'桌案上摆列着珍美的筵席,同时还有产于西方的苏合香。苏合香:大秦国合多种香所煎制成的一种香料。《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古罗马)合会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法苑珠林》卷四十九:《广志》曰:苏合香出大秦国,或云苏合国。国人采之,榨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贾客。或云。合诸香草煎为苏合,非自然一种物也。
⒃连枝锦:用连理枝所装饰的图案。连枝:枝叶相连的花草,本喻兄弟关系,这里用以象征夫妻感情。
⒄荧荧:微光闪烁貌。汉秦嘉《赠妇诗》:“飘飘帷帐,荧荧华烛。”
⒅有便:一作“有使”,假设之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⒆氤氲:原意为云气迷漫貌,此指女主人公因流泪而视力模糊。
⒇“愿作”句:意谓女主人公极度思念丈夫,若再见不到丈夫,愿跟巫山神女一样,化作彩云,与丈夫欢会于阳台。阳台:台名,在巫山,此用巫山神女事。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男女欢会之所为阳台。
【翻译】
闺阁里的佳人还不到二十岁,她面对镜中的孤影,深感与丈夫离别的痛苦。忽然看见江上的燕子飞回,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她用玉手拆封一看,不禁发出长叹息,原来她的丈夫如今仍在西域交河以北守边。悠悠的交河之水万里北流,她多么想与她丈夫化作一对鸳鸯在河洲中双栖并游啊。夫君的战马绕着边云,而她的红粉楼下也长满了青苔。眼看着楼上春风将歇,一年之春又过,谁老愿意对镜看着形容不整的鬓发发愁呢?她早晨在落花中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捣着征衣。明月高高刻漏渐长,夜色已深,兰房门前垂着珍珠帘子。床帐之上垂着同心结,琼筵上飘来了阵阵苏合香。琼筵和宝帐都用连理枝的图案装饰着,荧荧的灯烛照着她一人孤眠。她将用剪刀为夫君裁做一个相思枕,让来使给他捎去。她将庭中的兰花摘尽也不见夫君回来,红手帕都让她的眼泪湿透了。明年夫君若是再出征边塞,她多么想化作巫山顶上的一片云朵,远随夫君而去呀。
【赏析】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中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中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中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日暮(日将歇)以后,明月高照,兰堂之中,帘箔帷幄上触眼是象征恩爱的“同心结”、“连枝锦”;这些予人以温馨感的饰物在度日为年的漫漫长夜的刻漏声中,对“灯烛荧荧照孤寝”的人构成了喜与悲的极大反差。
这一切都是由于迢遥的空间的睽隔,从距离又转念,纵使有使节往来,顶多也能为心上人剪制一个相思枕以寄怀想而已。接着“摘尽庭兰”,又重申远别忧伤之意,《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一首,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心终老”的咏叹,藉着记忆,人们立即能体会到思妇的幽怨之情,只有以泪洗面,任红巾染满氤氲的泪渍了。结以“愿作阳台一段云”,如神女行云似地以梦相随,更把思恋之情推到了极致。全篇有人有景又有心情刻画,倍极缠绵悱恻。
明人胡应麟认为此诗有初唐格调,大概是因为初唐诗人写闺怨的诗极多,如王勃亦有《捣衣》,沈佺期有《独不见》、《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等,但初唐诗人的闺怨诗虽沿袭了梁、陈诗风的绮丽,却少反复叮咛的绵密情致。情致不至,作家本人投入的就不多,所沿袭的绮丽的诗风就更加突出。李白这篇虽也绮丽有余,却刻写真切,层层深入,情景交错,经得起唱叹,因此在绮丽中别有丰满和蕴蓄;而且抒情中以刻画人物的叙事为首架,上追汉魏人的乐府风骨。其实和初唐人的闺怨诗是大有区别的。结句的怨而不怒,更具有传统诗评的所谓“风人之旨”,与沈佺期《独不见》之类的徒诉哀怨有很大不同。
第2篇:捣衣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捣衣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捣衣篇原文翻译及赏析1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翻译
闺阁里的佳人还不到二十岁,她面对镜中的孤影,深感与丈夫离别的痛苦。
忽然看见江上的燕子飞回,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
她用玉手拆封一看,不禁发出长叹息,原来她的丈夫如今仍在西域交河以北守边。
悠悠的交河之水万里北流,她多么想与她丈夫化作一对鸳鸯在河洲中双栖并游啊。
夫君的战马绕着边云,而她的红粉楼下也长满了青苔。
眼看着楼上春风将歇,一年之春又过,谁老愿意对镜看着形容不整的鬓发发愁呢?
她早晨在落花中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捣着征衣。
明月高高刻漏渐长,夜色已深,兰房门前垂着珍珠帘子。
床帐之上垂着同心结,琼筵上飘来了阵阵苏合香。
琼筵和宝帐都用连理枝的图案装饰着,荧荧的灯烛照着她一人孤眠。
她将用剪刀为夫君裁做一个相思枕,让来使给他捎去。
她将庭中的兰花摘尽也不见夫君回来,红手帕都让她的眼泪湿透了。
明年夫君若是再出征边塞,她多么想化作巫山顶上的一片云朵,远随夫君而去呀!
注释
嚬蛾:即蹙眉,皱眉头。
嚬:即“颦”。
蛾:指蛾眉。
离居:分居。
尺素书:绢写成的书信。在纸张发明或通行前,古人多用一尺见方的绢写信,故云“尺素书”。
开缄:开拆(函件等)。
狂夫:称丈夫的谦辞。
狂:一作“征”。
交河:地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的雅尔和屯。
双燕:一作“双鸟”。
中洲:洲中。
青丝骑:用青丝为饰的马。一说指骢马。
青丝:指马缰绳。
红粉楼:女子居处。
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春风:代指春天的时光,实指主人公的青春年华。日,一天天,与“将”同作“歇”的状语。
歇:停息。
揽镜:持镜;对镜。
员管:即筼(yùn)管,筼竹作成的管,西域的一种类似笛的乐器。一说“员”通“圆”,员管指羌笛,是一种吹奏乐器。
戎衣:军服,战衣。
刻漏:即漏壶,古代的计时器,有单壶和双壶两种。此指双漏壶。
真珠:即珍珠。
帘箔:就是帘子。
兰堂:芳香华贵的居室。多指女子居室。
幄:帷帐。
宝幄:华丽珍贵的帐慢。
同心结:用锦带编成的菱形连环文结,以象征爱情的坚贞。
苏合香:大秦国合多种香所煎制成的一种香料。
连枝锦:用连理枝所装饰的图案。
连枝:枝叶相连的花草,本喻兄弟关系,这里用以象征夫妻感情。
荧荧:微光闪烁貌。
有便:一作“有使”,假设之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氤氲:原意为云气迷漫貌,此指女主人公因流泪而视力模糊。
阳台:台名,在巫山,此用巫山神女事。
创作背景
《捣衣篇》是南北朝乐府旧题,此题起源于古琴曲《捣衣》。此篇题作“捣衣”,《乐府诗集》未收,诗中并不着重写捣衣,只闲闲地提了一句“夜捣戎衣向明月”,因此“捣衣”只是作为闺怨的代词。李白此诗是为闺怨而作。
赏析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中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中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中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日暮(日将歇)以后,明月高照,兰堂之中,帘箔帷幄上触眼是象征恩爱的“同心结”、“连枝锦”;这些予人以温馨感的饰物在度日为年的漫漫长夜的刻漏声中,对“灯烛荧荧照孤寝”的人构成了喜与悲的极大反差。这一切都是由于迢遥的空间的睽隔,从距离又转念,纵使有使节往来,顶多也能为心上人剪制一个相思枕以寄怀想而已。接着“摘尽庭兰”,又重申远别忧伤之意,《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一首,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心终老”的咏叹,藉着记忆,人们立即能体会到思妇的幽怨之情,只有以泪洗面,任红巾染满氤氲的泪渍了。结以“愿作阳台一段云”,如神女行云似地以梦相随,更把思恋之情推到了极致。全篇有人有景又有心情刻画,倍极缠绵悱恻。
明人胡应麟认为此诗有初唐格调,大概是因为初唐诗人写闺怨的诗极多,如王勃亦有《捣衣》,沈佺期有《独不见》、《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等,但初唐诗人的闺怨诗虽沿袭了梁、陈诗风的绮丽,却少反复叮咛的绵密情致。情致不至,作家本人投入的就不多,所沿袭的绮丽的诗风就更加突出。李白这篇虽也绮丽有余,却刻写真切,层层深入,情景交错,经得起唱叹,因此在绮丽中别有丰满和蕴蓄;而且抒情中以刻画人物的叙事为首架,上追汉魏人的乐府风骨。其实和初唐人的闺怨诗是大有区别的。结句的'怨而不怒,更具有传统诗评的所谓“风人之旨”,与沈佺期《独不见》之类的徒诉哀怨有很大不同。
捣衣篇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翻译:
闺阁里的佳人还不到二十岁,她面对镜中的孤影,深感与丈夫离别的痛苦。
忽然看见江上的燕子飞回,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
她用玉手拆封一看,不禁发出长叹息,原来她的丈夫如今仍在西域交河以北守边。
悠悠的交河之水万里北流,她多么想与她丈夫化作一对鸳鸯在河洲中双栖并游啊。
夫君的战马绕着边云,而她的红粉楼下也长满了青苔。
眼看着楼上春风将歇,一年之春又过,谁老愿意对镜看着形容不整的鬓发发愁呢?
她早晨在落花中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捣着征衣。
明月高高刻漏渐长,夜色已深,兰房门前垂着珍珠帘子。
床帐之上垂着同心结,琼筵上飘来了阵阵苏合香。
琼筵和宝帐都用连理枝的图案装饰着,荧荧的灯烛照着她一人孤眠。
她将用剪刀为夫君裁做一个相思枕,让来使给他捎去。
她将庭中的兰花摘尽也不见夫君回来,红手帕都让她的眼泪湿透了。
明年夫君若是再出征边塞,她多么想化作巫山顶上的一片云朵,远随夫君而去呀!
赏析
《捣衣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捣衣篇》是南北朝乐府旧题,此题起源于古琴曲《捣衣》。南朝刘宋时诗人谢惠连有《捣衣》诗,北魏文人温子昇也有同题作品,都是模拟闺中少妇怀念远征丈夫的闺怨诗。古代裁衣前必先捣帛,妇女捣帛制衣寄征人,睹物思人,怀念远人的情思不禁油然而兴,因此捣衣成了闺怨诗的绝好题材。如温子昇的《捣衣》诗,描写“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从“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这些牛女相会、家人团圆的节令天象,归结到“鸳鸯楼上望天狼”,刻画了捣衣怀远的心理过程。李白自己的《子夜吴歌四首》,虽不以“捣衣”为题,但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和其四“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两首的内容其实也是袭《捣衣》诗的闺怨题意。
这首诗题作“捣衣”,《乐府诗集》未收,诗中并不着重写捣衣,只闲闲地提了一句“夜捣戎衣向明月”,因此“捣衣”只是作为闺怨的代词。李白此诗是为闺怨而作
全诗写闺中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可分成三段。开头二句为第一段,点明女主人公的年龄和全诗之眼——“恨离居”;“忽逢”四句为第二段,写女主人公开缄后的“长叹息”;“万里”以下二十句为第三段,写女主人公读书信以后“恨离居”的感情及行为。全诗情景交错,在绮丽中别有蕴蓄,真挚热烈的感情中蕴含着厌战的思想情绪。
第3篇:捣衣篇原文及赏析
捣衣篇原文及赏析
原文: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翻译:
闺阁里的佳人还不到二十岁,她面对镜中的孤影,深感与丈夫离别的痛苦。
忽然看见江上的燕子飞回,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
她用玉手拆封一看,不禁发出长叹息,原来她的丈夫如今仍在西域交河以北守边。
悠悠的交河之水万里北流,她多么想与她丈夫化作一对鸳鸯在河洲中双栖并游啊。
夫君的战马绕着边云,而她的红粉楼下也长满了青苔。
眼看着楼上春风将歇,一年之春又过,谁老愿意对镜看着形容不整的鬓发发愁呢?
她早晨在落花中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捣着征衣。
明月高高刻漏渐长,夜色已深,兰房门前垂
第4篇:《夜捣衣·收锦字》翻译赏析
《夜捣衣·收锦字》翻译赏析
《夜捣衣·收锦字》作者为宋朝诗人贺铸。其古诗全文如下: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
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前言】
《夜捣衣·收锦字》是北宋著名词人贺铸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以简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思妇形象,抒写了闺中少妇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思。
【注释】
①捣练子:词牌名。以咏捣练而得名。又名《捣练子令》、《夜如年》、 《夜捣衣》、《杵声齐》、 《望书归》, 《深院月》、 《剪征袍》等(这些都是摘取贺铸词中取为得意的句子中的三字立名的)。有单,双凋之分。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三十八字, 上、下片各五句,平韵。
②锦字:一种织在锦帛上的回文旋图诗。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汛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以赠滔。婉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故“锦字”后被用来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信。鸳机:织机的美称,或称刺绣机。李商隐《即日》诗云:“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③床:放置捣衣石的支架。砧(zhēn):捣衣时垫在衣物下的石头。捣:用
第5篇:捣衣篇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捣衣篇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捣衣篇
唐代李白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译文
闺阁里的佳人还不到二十岁,她面对镜中的孤影,深感与丈夫离别的痛苦。
忽然看见江上的燕子飞回,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
她用玉手拆封一看,不禁发出长叹息,原来她的丈夫如今仍在西域交河以北守边。
悠悠的交河之水万里北流,她多么想与她丈夫化作一对鸳鸯在河洲中双栖并游啊。
夫君的战马绕着边云,而她的红粉楼下也长满了青苔。
眼看着楼上春风将歇,一年之春又过,谁老愿意对镜看着形容不整的鬓发发愁呢?
她早晨在落花中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捣着征衣。
明月高高刻漏渐长,
第6篇:宋词《南乡子·捣衣》的赏析与翻译
宋词《南乡子·捣衣》的赏析与翻译
【原词】:
南乡子?捣衣①
纳兰性德
鸳瓦②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③怯空房,且拭清砧④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注释】 :
①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②鸳瓦:即鸳鸯瓦。参见《菩萨蛮》(春风吹散湘帘雨)注③。
③支枕句: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④清砧: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