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篇:《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②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③,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④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忧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注]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工部郎陈民忠、范钫黩货罪 发:揭发
B.皆不报 报:答复
C.因请贷卞孔时 贷:宽恕
D.以忧归 忧:忧虑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附政府擢京卿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孟帧为讼冤 既自以心为形役
D.乃令至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
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参考答案:
9. D(丁忧,父母去世)
10. A(A、连词,因为;B、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替/介词,被;D、副词,竟然/副词,是)
11. B
12.(1)刚过三天,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全都缴纳了,邹元标、万国钦等人屡次称赞他。(给分点:甫、逋、亟各1分,大意1分。)
(2)可是奏章的传入与旨意的传出都经由内侍,这些奏章全部给皇上看了没有以及旨意是否果真出自皇上,都不得而知(疏入旨出、彻、果各1分,大意1分)
(3)只是记恨赵世卿曾经压制过自己,等到进入台阁后就立即上奏弹劾赵世卿,人们都认为他心胸狭隘。(衔,疏,隘各1分,大意1分)
附参考译文:
马孟祯,字泰符,安徽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被授为分宜知县。正将被召回朝中的时候,因为上交的赋税还不到总额的十分之四,被户部尚书赵世卿弹劾,朝廷下诏削职二等。刚过三天,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就全都缴纳了,邹元标、万国钦等人屡次称赞他。接着被授予御史之职。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等人,因为攀附宰相而被提拔为京官,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近八十还在继续为官,孟祯一并在奏章中论述这些事情。
大学士李廷机被弹劾后上奏辩解,说自己从当官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大过错。孟祯反驳说:“李廷机在礼部的.时候亲近邪恶不法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因为献言违背了申时行,廷机就将他一直打压直至死去。掌握朝政没多久,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先后获罪。姚文蔚等人随意授予京官职位,陈用宾等人多次拟写改变皇上意思的圣旨,难道不能说是他的过错吗?”王锡爵辞去朝廷的征召,暗中上疏痛骂言官。孟祯以及南京给事中段然一起上疏极力争论。不久又陈述佥商的危害,检举工部侍郎陈民志、范钫贪污纳贿的罪行。又向朝廷陈述广开言路、录用正直的臣子、决定人才的取舍、体恤百穷的穷苦、急筹边境粮饷等五件大事。请求下召任用邹元标,将李廷机削为平民。都没有得到回应。
三十九年夏天,怡神殿发生火灾。孟祯说:“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等方式都废止了,了解下面情况的途径只剩下奏章了。可是奏章的传入与旨意的传出都经由内侍,这些奏章全部给皇上看了没有以及旨意是否果真出自皇上,都不得而知,这种朝政值得忧虑啊。臣子们都分门别派,崇信一种学说排斥另一种学说,对外物的爱憎都全由自己的好恶,随口乱说妄作评论,各种流言蜚语涌入宫庭,这种士子习气值得忧虑啊。畿辅、山东、山西、河南,连年旱灾饥荒,民间老百姓卖儿卖女,甚至吃妻儿的肉,铤而走险,急迫之下还有什么可选择。一个人发个号召往往四下响应,于是小强盗聚合成群,最后就成了豪杰之流,这是民情方面值得忧虑的啊。”皇帝对此也不警醒。
吏部侍郎萧云举辅佐考察京官,对一些官员进行包庇,孟祯第一个上疏攻击他。谈论此事的人越来越多,萧云举只好辞职离开。山海参将李获阳因为冒犯了税监,被关进狱中而死,孟祯替他上诉申冤,趁机请求宽恕卞孔时等在狱中的人,并且说:“楚宗这一案件,死的人已经很多,现在被禁锢在高墙之内的人,谁不是高皇帝的子孙后代呢,竟然让他们到了这种程度。”皇帝都不听。四十二年冬天,考核选拔官员,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因为言论忤逆申时行,被压制,没有能够得到认可。孟祯为之感到不平,全部写进奏章进行评论。当时三党的势力非常强大,害怕孟祯的正直,于是将他外放为广东副使。孟祯上书称病没去赴任。天启初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接着改为太仆之职。因为丁忧而解官回家。魏忠贤上台后,被御史王业浩弹劾,于是削去官籍。崇祯初年,重新起用为官。
孟祯年少时贫穷,等到后来通达显贵,家里还是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是记恨赵世卿曾经压制过自己,等到进入台阁后就立即上疏弹劾赵世卿,人们都认为他心胸狭隘。
第2篇:《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阅读答案及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简:选拔
B.咸获苏息苏息:死而复生
C.一意拊循抚循:抚慰安抚
D.人情大扰扰:扰乱
5.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的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参考答案
4.D(扰:形容词,乱,烦乱。)
5.D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6.D(“在他的影响下”错。)
7.(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恣横”,恣意横行;“执”,逮捕;“尤”,最突出,最恶劣;“杖”,施以杖刑;“贴然”,服服帖帖。每点1分。)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补出全句主语;“去”,离开;“攀”,挽住,拉住;“识”,记住;“配享”,共享。每点各1分。)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告倒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
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民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第3篇:《明史·魏忠贤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魏忠贤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忠贤自万历中选入宫,隶太监孙暹,夤缘入甲字库,又求为皇长孙母王才人典膳,谄事魏朝。朝数称忠贤于安,安亦善遇之。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
光宗崩,长孙嗣立,是为熹宗。忠贤、客氏并有宠。未逾月,封客氏奉圣夫人,荫其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及忠贤兄钊俱锦衣千户。忠贤寻自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
天启元年诏赐客氏香火田,叙忠贤治皇祖陵功。御史王心一谏,不听。及帝大婚,御史毕佐周、刘兰请遣客氏出外,大学士刘一燝亦言之。帝恋恋不忍舍,曰:“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忠贤专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谋杀之,尽斥安名下诸阉。客氏淫而狠。
忠贤不知书,颇强记,猜忍阴毒,好谀。帝深信任此两人,两人势益张,用司礼临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
第4篇:《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及翻译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