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

2023-01-09 08:03:3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要从这个典型的侧面挖掘并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从而引伸出含义深刻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种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祖国、生命之类的较抽象的作文题,这类题目范围很大,看起来有很多话可写。但一动笔就发现脑子里掌握的东西全是些大道理,写出来较空洞,跟政治书上的观点一样,一点作文的味道都没有。怎么办?这时你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方法,它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写一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写生命的意义之类的'内容,就很难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空泛的东西,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后再就业的工人等等。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写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再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

一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材料和你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二要注意在运用小材料的过程中,不要动不动就空发议论。

三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下面我们以“尝试”为题目来看一下如何以小见大。

【立意探讨】每个同学都会有尝试的经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总会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次的尝试。比如做试验,如果自己第一次做实验失败了,就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每每看到别人做实验时,自己心里直羡慕,却又“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老师和同学的多次鼓励下,终于第二次拿起了化学试管……文章结尾就一句话:“第二次尝试成功了!”即使文章语言流畅,情节波澜曲折,但因只画龙不点睛,文章依然没有值得品位咀嚼的地方,立意也缺乏深度。如果写同一题材,在结尾处加上议论的语句,就会使人眼前一亮:“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第一次尝试固然是可贵的,然而更可贵的是尝试着从失败中站起来。我想,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也就是尝试着战胜自己的时刻了。”结尾几句使得文章“万丈高楼平地起”,寻常中顿见奇崛,这巧妙的点睛,虽在情理之中,实属意料之外。

【例文】:就寝**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是一丁点儿的事儿,有时也会让大家感到其乐融融,有时则会在我们中间掀起轩然大波。就拿住校生就寝时的关灯来说吧:虽然说平日里我们都能和睦相处,然而一到就寝时,就会因关灯一事上演一出出闹剧,大家各抒己见,尽显 “聪明才智”。

晚上九点钟,伴随着就寝铃声的响起,有同学释放出最后的疯狂----唱起劲歌:“抓不住爱情的我……”立即会有人接上类似“谁有掏耳勺”的调侃。大家准备进驻自己扎在学校的“使馆”睡觉。睡觉就要关灯,否则难以入眠。于是,问题便来了----谁去关灯呢?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

眼镜刘说:“关灯乃一项义务,须由咱们的老大来做,所谓一国之君爱民为先也。你们说,有没有道理?”眼镜以专犯上司、要享受公仆的服务却不愿做公仆而闻名。

一石激起千层浪,寝室长立即反对:“公平、公正是原则,官坑民不对,民坑官也不行,官民平等、互相体谅才是时代的潮流,以后不如轮流关灯。”瘦子阿芸则反问道:“雷锋精神我们经常在口头上说,难道寝室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吗?”显然这“我们”是不包括他在内的。这时小胖发表高见了:“别吵了,既然没人自告奋勇做好事,轮流来做又浪费人力,我看不如选举一个关灯员。”猴子阿香马上插话:“好呀,多少工资?什么待遇?我干!”整个寝室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过以后,眼镜刘再次重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官带长的不是平民百姓,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就必须担起应尽的义务。”这当然遭到了寝室长更强烈的反对……

灯久久地亮着,到底谁去关呢----大家还在争论着。

值班老师来敲门了:“怎么还不关灯?”“正商量谁去关呢!”“这还用商量?当然是开关旁边的……”说话间声音已远了。

可床有两层,是上层的关呢还是下层的关呢?争论依旧在进行……

当然,灯最终还是关了。是谁关的呢?不告诉你!

【点评】:

本文是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中的一篇佳作,究其亮点表现在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由就寝时“关灯”这件小事折射出人生百态,反映了社会上某些办事互相推诿“踢皮球”的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文章主题深刻,有现实意义;选材真实可信,贴近校园生活;小中见大手法运用成功。

第2篇:2016年中考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2016年中考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小见大,仅供大家参考!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叙述、描写的`焦点,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中考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

技巧一:立意从小角度切入

有的同学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 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如:

他跨进教室,脱下雨衣,全身没有一点干的地方。他正要把蜡烛分给同学们时,电忽然来了。教室里一片欢呼,他顿时觉得像一盆冷水泼在头上,比在雨中还要难受。他把蜡烛分给那几个同学,可他们都说不想要了。一股股寒流向他袭来:“我反正没钱,你留着自己用吧!”“别硬当英雄了,怎样?不容易吧!”“留着以后自己用吧!”“哈哈……”伴着笑声,他手中的五角钱也被那女生婉言要回……他顷刻呆住了。泪,流在脸上,流进心头。

(段兴霖《雨夜》)

以小见大,滴水就能折射阳光。作者通过对雨夜一个同学冒雨为大家代买蜡烛的记叙,表达了对这位同学的善举的赞扬和对冷漠者的批评,也表达了对真情和友谊的呼唤,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关心互相奉献,生活才会臻于完美。文章似乎没有写友谊,但时时处处却又体现着对友谊的渴求与 呼唤。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不可忽视。

技巧二:强化细节,传神描写 ,小中见情。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职业、性格、心理等。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 考场上才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如实地多角度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像从妈妈的唠叨中看到她对孩子、丈夫的无限爱意,从某个人并排走路时总靠左行看出其对朋友的爱护等。

技巧三: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

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 、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如:

我好高兴,终于快到了。穿过这个黑巷子,就是光明了,我看了看手表,“Oh, my god!”距上课只有3分钟了,此时才真正明白一刻值千金的道理,我真的坚持不住了,又想放弃狂跑,但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可不要在阴沟里翻船。坚持!

“跑!跑!跑!”现在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因为我们是凡人,为了走在前面,我们必须跑。

(王瑞霞《跑!跑!跑!》)

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幽默的笔调记录了自己的一次“惊险遭遇”:一次因害怕迟到而与时间进行的赛跑。生活中,上学、赶车、上班、约会……为了赶时间而奔跑是司空见惯的事,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却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为了走在前面,我们必须跑。”实现梦想需要奔跑,迅猛发展需要奔跑,激烈竞争必须奔跑!文章便这样以小见大,从小事中折射出了大道理。

第3篇: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善于叙事之“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自学与探究:

学习活动一:感知“以小事见大”

例文一:

丑 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

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写作提示】

1、注意选取小而有意义的事作为写作材料

2、重大事件往往不好把握,而生活中许多具体的小事常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有深刻的意义。

3、写作时,我们要打开思路,留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佳作欣赏】

(一)这伸来的手

沐着晨曦,我去上学。时间还早,路上没有别的人。夜里下过雨,路上又湿又滑,道旁树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前方,一个一瘸一拐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那瘦矮的个头,那蹒跚的脚步,都向我证实,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男女之别而互不讲话;况且,大概是由于那一条有病的腿,她在班上更是不声不响。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

渐渐地近了,前边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摇……举步维艰。唉,真可怜!

更近了,只有五六步远。我正准备再次加速超过她时,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脚向前一滑,摔倒了!摔倒在我前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以小见大

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采用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方法,它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小编收集了以小见大技法,欢迎阅读。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要从这个典型的侧面挖掘并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从而引伸出含义深刻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种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祖国、生命之类的较抽象的作文题,这类题目范围很大,看起来有很多话可写。但一动笔就发现脑子里掌握的东西全是些大道理,写出来较空洞,跟政治书上的观点一样,一点作文的味道都没有。怎么办?这时你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方法,它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写一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写生命的意义之类的内容,就很难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空泛的东西,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2015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以小见大

2015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要从这个典型的侧面挖掘并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从而引伸出含义深刻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种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祖国、生命之类的较抽象的作文题,这类题目范围很大,看起来有很多话可写。但一动笔就发现脑子里掌握的东西全是些大道理,写出来较空洞,跟政治书上的观点一样,一点作文的味道都没有。怎么办?这时你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方法,它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写一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写生命的意义之类的内容,就很难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空泛的东西,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后再就业的工人等等。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写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2015中考记叙文写作范文「以小见大」

2015中考记叙文写作范文「以小见大」

【一】不放弃的是母亲

史连永

我中考的时候,正是热火朝天的夏天,隆隆的打麦机声,响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

中考的头一天,我家和邻居家的门口,已经堆满从地里收割的麦子,邻居家的打麦机也安置完毕,准备彻夜奋战,颗粒归仓。

母亲焦急得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囔着,这一夜怎么熬过?我在一旁,深知母亲内心深处的担忧。那时农村,把考学作为唯一的出路,也是一考定终身,今夜,明天,决定我的命运。

我小小年纪有一个毛病,一有重大考试就失眠。所以,如果邻居的打麦机隆隆响起,我就会彻夜不眠,第二天的考试不敢想象。

母亲来到邻居家。我从屋里隐隐约约听到门口母亲的好言好语。

邻居似乎不买账,他用一句话回绝了母亲:你见到咱村考上学的有几个?你家儿子还能考上学吗?不要你家儿子没考上学,也耽误了我家打麦子。邻居的话不无道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我村考上学的还真没几个。考学简直是抓大奖。

母亲苦苦哀求,邻居还是不同意。屋外母亲的声音大了,有点火药味儿。父亲自感不妙,出门把母亲劝回,父亲也劝阻母亲

未完,继续阅读 >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