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第1篇: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小编收集了命题作文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题型解析
命题作文是必须按规定标题写作的一种作文题型,把握题干中的关键字眼可与话题作文相区别。比如题干中有“题目:x x x x”“以‘x x’为题目”“以‘x x’为题”等表述。近年来命题作文在中考命题中呈现渐热趋势。分析近三年的中考命题作文题,可归纳出三种命题 形式:
一是独词型。如2014年的“答卷”(陕西)、“转身”(山东德州),“ 感动”(四川雅安) 、“远方”(四川南充)等。此种题型是话题作文命题化的绝好佐证,而且往年中考的独词型话题今年可能会以命题形式重新出现,如“幸福”“分享”“合作” “责任”“惜”“和”“喝彩’’等。
二是短语型。如 “生命的需要”(内蒙古包头)、“爱的叮嘱”(四川内江)、“学会等待”(江西)等。这类命题一般以偏正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的短语为主。
三是诗意型。这种命题一般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拟题,意义含蓄而多解。如“开在心中的花”(湖南衡阳)、“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快乐加减法”(深圳)等。
也可以按立意的明确与否将命题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立意明确的,一类是立意不明确的。
解决策略
作文的审题和构思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如果审题不明,不但不利于调动生活积累,还有可能写跑题;让“后功尽弃”。命题作文一般限制较紧,不像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那样宽松,文题有大、小、宽、窄、显、隐之别,所以审题是关键,也是难点。
一、独词型命题用扩充法审题
给独词型标题加上合适的限制性词语,能使宽泛的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易写,便于把文章写真、写小、写活。如面对“晨”的命题作文,在不改变原来文题的情况下可以用扩—展的办法将其转化为“人生之晨”“泰山之晨”“校园之晨”“车站的早晨”等来构思。又如“凝聚”(北京),可以用扩充法审题后,从 “凝聚友情”“凝聚亲情”“凝聚力量”“凝聚爱心”“凝聚精力”等角度任选一个行文。
二、短语型命题用分析法审题
在审短语型的作文题时,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拆解,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便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易写跑题。
1.分析题眼法。题眼是标题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决定了选材和立意。如果标题是主谓句,题眼就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做主”,“做主”就是题眼,立意上就应从其重点着墨,如“做国家的主人”“做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某件事的主人”等。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常在动词上,如“品味生活”,题眼就在“品味”上。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那么题眼一般是定语或状语。
2.分析关系法。即分析短语内各成分间的关系。如湖南邵阳中考命题作文“有你真好”,“有你”和“真好”之间暗含了“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所以要展现“有你真好”的原因和过程。
3.辨别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辨”“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 “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 “记住这一 天”,“记住”表明这应该是一篇记叙兼议论、抒情的叙事散文或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的议论文。“这一天”对写作内容做了定位,要么,对“这一天”发生的、应该“记住”的事加以详细描写,要么对“记住这‘天”的理由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阐释。
三、诗意型命题用揭示内涵法审题
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才能使作文立意深刻起来。例如“打开一扇窗”,传统意义上,只有打开窗,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才能有风和阳光进来,才能让阴暗、寒冷、污浊的斗室变成明亮、温暖和清新的天地。由此引申开来,这里的“窗”具有多种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心灵之窗、宽容之窗、智慧之窗、善良之窗、交流之窗、文学之窗等。
虽然一些命题作文没有引语,但有引语的作文命题就要谨慎审之了。引语的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开拓写作思路,降低文题难度;二是明确写作方向,相当于暗示性的写作要求:三是引起考生的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写作素材。审引语的方法主要是提取关键词和切题联想。如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 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个‘行者’”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写咸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前三段文字属于引语,从多个方面提示了写作的方向。第一段首句从三个方面,次句从两个方面,分别提供了写作立意的方向,第三句引导我们注意选用素材的角度。第二段从反面提醒我们不要抱怨 ,从小事做起,举手之间就可以做一个“行者”。第三段则提示考生可以分别叙写“行”的经历,抒写感悟和谈论收获。
第2篇: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跨越三关,写出佳文 命题作文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重要题目类型。我们很有必要平时加强学生这一作文类型的训练。
命题作文又叫标题作文,它具有话题作文的特点,只是必须以试题提供的“标题”作为作文的题目。不过,总体上来说,命题作文要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多一些限制要素,但是,它并不会给考生太狭隘的写作空间,它的写作外延相对来说也是相当大的。
命题作文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命题作文,即作文题目只给出作文的标题,除了写作要求之外,不带任何材料与说明。二是材料命题作文,与前一类不同,这类作文题先引用一则材料,然后给出作文标题。福州2012中考语文作文题: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是带有简短材料的标题作文,写作时材料和标题都应该加以考虑。
面对命题作文,我认为跨越三个关口,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首先必须跨越的关口是审题关。
审题,是指对作文的题目及其他有关信息的综合审查分析。审题是写作的起点,常见的审题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体辨别法
根据题目辨明文体,是审题首先要解决的。有些题目从表述形式和内容上,可以一目了然辨识出属于某一文体。如《我的母亲》、《生动的一课》,只能写记叙文;《谈谈文明礼貌》、《荣辱辩》,只能写议论文;《给校长的一封信》,只能写成书信体裁。有些题目则可选用不同表达方式,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季节》、《植树》,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均无不可。遇到此类题目,如果没有文体限定要求,就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或材料的掌握,去决定选用的文体。
题目中出现“记”、“忆”等字样的,应写记叙文;若没有以上字样,但涉及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也要写成记叙文,如《在„„的日子里》(涉及时间要素)、《我的老师》(涉及人物要素)、《在教室里》(涉及地点要素)、《可喜的变化》(涉及事件要素)等作文题,都要写成记叙文。
如果题目中出现“谈”、“说”、“论”、“评”、“驳”等字样的,都要写成议论文,如《谈意气》、《说“安”》等;如果题目中没有出现以上字样,但比较抽象或富有哲理性,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走与停》等题目,也应写成议论文。
如果题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名称,如《肩膀》、《起跑线》等,或物体名称前后有“赞”、“颂”、“赋”等字样,应写成散文为宜。
2.题眼破解法
题眼是文章所需要着力表现的内容,是确定中心思想的主要依据。找题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如果题目是一个单句,题眼常在谓语部分。如《有句话挂在嘴边》,谓语“挂”就是题眼,“挂”,就是经常提起,而且为大家所熟悉,不经常提起、大家不熟悉的话就不是写作的内容。《必须跨过这道坎》,“跨过”应该是题眼,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跨过”?应该成为写作的重点。《我能》一题,题眼显然是“能”,“能”字抓住了,文章的材料也就可以选择了。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要么是中心词,要么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北京的符号》,“符号”应该是题眼,写作时必须围绕“符号”选材;“诗意地生活”,“诗意”应该是题眼。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题眼往往就是本身涵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愿景》、《季节》、《肩膀》等,作文的重点就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描绘事物的特征,或由此展开适当的联想,以揭示中心。在找题眼的同时,还要准确找出并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想”,《怀想天空》中的“怀想”,《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的“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中的“不容易”,都应该是关键的词,写作时应体现出来。
3.联想象征法
有的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必须用象征的手法。如《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应该具有象征意义。它可以是孝心、感恩之心,带着感恩的心去回报妈妈;它可以是奉献的情,带着奉献的情去感激妈妈;它可以是成就,带着自己的成就去安慰妈妈;它可以是一份成绩单、一个美好的人生愿景、一番实现了的成就;它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奋斗的历程等美好的事物,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抒写的对象。有了这样的联想提炼,就能快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
运用“联想象征法”,首先要探究事物自身的特点,然后再从具体特点出发,联想与之相类似的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从而寻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义,理解题者的意图。如《肩膀》,可由肩膀的作用联想到一种呵护、一种真爱、一种责任、一种支柱„„对寓意比较隐含的题目,通过联想象征法,可以取得寄人于物,寓理于物,深化中心的作用。
4.异同类比法
面对命题,要将平时写过的、见过的类似的题目与之进行比较,辨别异同,确定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从而确保不走题,不混题。如《我的xx》与《我和xx》,相同之处:写作的人称相同,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不同之处在于:写作的对象和重点内容不同,前者重点描述某某,后者既要写某某,又要写“我”,两者可并重,也可侧重一人。可见,如果不注意这些,就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或喧宾夺主的问题。
异同类比时,不但要审清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更要把握住题目的重点。例如《母爱》,其词义是母亲或母亲般地对孩子的关爱,如果只是写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那就写成《母亲》了。《我心中的一支歌》,不能写成“我喜爱的一支歌”,而要抒发内心的情感、理想和追求。《还是应该谢谢你》,不能写成“我要衷心谢谢你”,“还是”,体现出一种经历波折之后的选择。
其次,必须跨越的关口是立意关。
立意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做到立意明确、正确;第二个层次是较高要求:做到立意深刻和新颖。立意明确,是指考生把自己的主张见解、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直截了当地体现在文章的语句之中,而且显豁地置于文章的首段或末段。当然也可以含蓄地表达,或寄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但这需要具备充分的把握,娴熟驾驭的基础。有的文章立意虽明确,但主旨与材料油是油,水是水,两者不能融合,其立意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立意正确,指的是所立的意,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是一种健康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年高考四川卷的“熟悉”,一些考生拼命写熟悉各类名牌,熟悉日本动漫,熟悉电子游戏,甚至熟悉考试作弊等,这样的立意就有问题。立意深刻和新颖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考生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做到立意深刻,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重大的思想意义。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作者从对犹太青年戴维成才原因的探究入手,介绍了犹太民族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熏陶的传统和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精神,突出了他们热爱生命,祈祷和平,奋发图强的民族愿望。
(2)比较综合,善于类推。现象是事物的各个片面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隐藏在现象背后。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比较稳定的。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从某些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综合,善于类推,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推进文章论证的深度。
(3)由实到虚,开掘本质。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的法规意识,故意在交通中闯红灯。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有的甚至招手致意。后来了解到,在新加坡,一旦你闯红灯,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新加坡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本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开掘到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立意新颖,就是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逆向思维,开拓新意。这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提炼观点的时候,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发人未发、不落窠臼,能写出有一定见地的文章。如由“班门弄斧”想到应“弄斧必到班门”,由“忠言逆耳”想到应“让忠言顺耳”,等等。逆向思维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2)纵向开掘,探究新意。这是指在原来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从而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比如“打假”,是从商品领域开始的,但若把眼光放开一些,就会发现众多领域都有“假”可打、有“假”该打,于是,《校园也要打假》、《科技领域莫忘打假》的文章也就产生了。纵向开掘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
(3)多向思维,悟出新意。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环节去思考,结论也会有所不同。邯郸学步者,历来是反面的教材,这是从“学步不成反失其本”这个“结果”的角度去观察的。如果换个角度,从他的学习热情看,不是也可受到尊敬吗?效颦的东施是人们讥笑的对象,这是从“模仿不成反显更丑”的角度去观察的,如果换个角度,从东施的爱美之心和勇于学习的角度看,不是也很可爱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人偏要说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做和尚的职责就在于撞钟,每一个人都应该撞好自己的“钟”,做好本职工作。如此道来,确也有一些新鲜感。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见解新颖的关键。
(4)聚合思维,提炼新意。聚合思维,就是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吸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见解。它要求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观点、意见涌进脑海,然后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再作总体性的分析和验证,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如对诸葛亮,一般同学都认为他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公正执法挥泪斩马谡。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诸葛亮也犯了不善用人的错误。他被马谡“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表面现象蒙蔽,而且在用人方面感情用事。这样的新见解、新结论,也就有可读的亮点。
此外,必须跨越的关口是选材关。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表现观点(主题)的支柱。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除了选择“精当”的材料外,还必须选择“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就是指所选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它可以是现实材料,如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事情,也可以是历史材料,如故事新编、老调重弹等。新鲜的材料往往表现了事物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更能代表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同时,新鲜的材料往往使人刺激、令人振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指某一时期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人或事。它们一般都能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潮流。社会热点可以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如金融危机问题、民族团结问题、建国六十周年、甲型流感问题„„如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自主创新、两岸和平统一等,也可以是发生在人们周围的日常生活琐事,如菜篮子问题、房价问题、人民币增值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等。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迅速地把握社会热点,并将此作为作文的材料予以利用。
(2)捕捉社会亮点。新鲜的材料往往是社会亮点的折射,它是生活的精彩之处,是人生的闪光之点,是生活中令人钦佩、叫人赞颂的人或事,是存在于人们周围的真、善、美。如果我们能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以此为材料来构思写作,一定会使文章更具时代特征,更具现实意义。
(3)体现生活变化。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社会发展,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首先来自于社会生活的作文材料,也应该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只有反映不断变化的生活的文章,才会有时代感,才会有新鲜感。所以,作文选材要善于抓住这种变化了的人、事、物。这样,文章才能有厚重的现实感,也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4)翻新化用“旧材”。即站在一个崭新的视角上去使用人们都熟悉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写出新意。如果考生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如“管宁割席”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一直赞颂管宁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但也有考生在作文中引述这个故事,从另一角度指出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应积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去“割席”。这样化用“旧材”不是也很有新意吗?
对于命题作文的写法我就说这些,下来我就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谈一下
二、学生常出现的问题:(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这点需要我们给学生反复强调。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这一问题,需要平时对学生讲方法,反复进行重点训练。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对出现的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弊端,然后用具体文章让学生体会,最后进行专门训练。
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第3篇: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是当今的作文训练形势,其题型伶俐、天真,很受人们接待,成为平常训练和科场作文的主要题型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如:《假如我是 》这一题目,可以补充语文老师、班主任、校长、市长、联合国秘书长、解放军、环保专家;也可以补充山川、小草、风、雨、雷、电等;还可以补充时间、真理等等。
半命题作文的问题,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局部,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局部由作者去增补。这种问题从性子特点上讲,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范畴,而把选材、决计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这类题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一是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 如文题“给我带来了欢喜”、“在影响下”、“笑了”、“我爱我的”、“我渴望”等都是这样。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口儿小、角度新”为原则,几次斗劲,筛选出自己最熟识、最蓄意义、最简单写好的原料,完成问题并实行写作。
二是重在让考生自由决计。 如文题“做
第4篇: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跨越三关,写出佳文 命题作文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重要题目类型。我们很有必要平时加强学生这一作文类型的训练。
命题作文又叫标题作文,它具有话题作文的特点,只是必须以试题提供的“标题”作为作文的题目。不过,总体上来说,命题作文要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多一些限制要素,但是,它并不会给考生太狭隘的写作空间,它的写作外延相对来说也是相当大的。
命题作文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命题作文,即作文题目只给出作文的标题,除了写作要求之外,不带任何材料与说明。二是材料命题作文,与前一类不同,这类作文题先引用一则材料,然后给出作文标题。福州2012中考语文作文题: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是带有简短材料的标题作文,写作时材料和标题都应该加以考虑。
面对命题作文,我认为跨越三个关口,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首先必须跨越的关口是审题关。
审题,是指对作文的题目及其他有关信息的综合审查分析。审题是
第5篇: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小编收集了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
第6篇:命题作文写作方法简介(下)
命题作文写作方法简介(下)
4、布局。
局,即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与构造。文章结构一般由以下因素构成:段落与层次、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
这里的段落,是指“自然段”,即文章中以首行空两格为标志、自成起讫、相对独立完整的结构单位。设置段落是为了表示相对完整、单一的意义,并使读者阅读时在视觉上形成清晰的结构层次感。设置段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单一性。即一个段落里一般只是相对集中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段意),不能将两个以上联系松散的意思放在同一个段落之中。二是完整性。即一个段落要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一个意思没有表达完全就分段,把本来意思联系密切的内容分作两段。可以看出,单一性和完整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单一性是从段落表意的角度来看的,一个段落要表达一个相对单一的意思;完整性则是从段落的内容构成上看的,表达相同意思的相关内容应该放在同一段落之内。单一性是内容相对完整的单一性,完整性是表意相对单一的完整性。另外,在保持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应试者还要注意分段要尽量做
第7篇: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大家知道如何学好作文吗?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题型解析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 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____的岁月”、“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如“因为有____”、“错过 ”、“追寻那渐远的____”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有 陪伴的日子”、“留一份____给你”、“藏在____里的精彩”等。
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
第8篇: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考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那么,对于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有什么技巧可言呢?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首先,仔细斟酌,补好题目
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
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
第9篇:2015年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2015年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下为大家分享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是考场作文“出镜率”最高的考题方式,无论高考、中考还是小升初,莫不如此。本篇谈谈初中语文命题作文。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了解这些命题规律,在实际应试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
1、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先来看下面一些中考命题作文:《凝聚》、《开端》、《少年风采》等。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划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一是将宽题变窄。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
第10篇:小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小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命题作文也就是全命题作文,它的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题目,学生必须以这个题目为作文的标题,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命题型作文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题目;二是提示语,为考生打开写做思路做导引;三是要求,做字数和内容上的规定。那么怎样写好命题作文呢?
首先,一个题目拿到手,我们需要明确它的体裁和人称。是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如果是记叙文,在题目中经常出现“记……”、“……的事”、“……的人”等。如《记我的老师》、《一件有趣的事》。如果是说明文,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介绍……”、“……的自白”、“……的话”等。如《介绍我的书包》、《小风车的话》。
其次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