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遂宁,八月桂花分外香散文诗

2023-01-12 08:08:5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大美遂宁,八月桂花分外香散文诗

大美遂宁,八月桂花分外香散文诗

1.中国死海,演绎远古的传奇

神秘的北纬30度,谁能破译那演绎的传奇。

亿万年前的浅水潮坪,注定积淀为台地成盐区。

两次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一挥而就,整形为叹为观止的古盐湖奇观。

只可惜,闺帷紧闭芳容难觅。

那是来自远古的传奇。

那是来自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死海,便轻移莲步,一展风姿,润沁在桂花浓浓的醇香之中。

仪态万方地接受着四面八方的顶礼膜拜。

卓筒井“深钻汲制技艺”的创举,见证了遂州儿女的智慧与传奇。

古盐湖奇观拂去尘封亿万年的面纱,在神秘中演绎神秘。

恒温海域随你四季畅游,地中海沙滩风情让你沉醉甜蜜。

死海漂浮,死海黑泥,透射出桂花般醉人的沁香。

2.观音道场,辉映历史的厚重

绝顶之上安放着,净坛使者的净水,甘冽清纯。

广施德行,遍布仁爱,润沁了和润沁着遂州土地上树树桂花。

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飘散着,檀香一般,氤氲着遂州儿女。

苏轼为之动容,喜极而为《七泉》;林则徐高赞:香林徳水。

那“西来第一禅林”,于卧龙山上静静耸立。

宏伟壮观的`建筑群,西部梵宇,首屈一指。

唐、宋、明等十一位皇帝敕封及镇寺之两颗皇帝御赐玉印,辉映遂州人文的醇厚。

檀香缭绕,悦耳梵音,和着桂花醇香,空灵纯净,弥漫于遂州大地。

镇寺之宝的缅甸玉佛,见证了它香火的远播。

明代圣旨坊,镌刻着它香火的繁盛。

皇帝敕封的九龙碑,彰显了它香火的盛名。

八月的桂花,投入这灵山秀水的怀抱,分外的幽香。

3.蝶变之旅,谱写华章的绚丽

八月的桂花,飘逸着迷人的清香。

蝶变之旅,谱写华章的绚丽。

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水中有岛,岛上繁花似锦。

生态山水、现代花园,璀璨般闪耀于川中胜地。

观音湖上,两条彩虹飞架东西。

观音湖下,穿江隧道氤氲桂花沁人的醇香。

一条彩绸,迤逦蜿蜒,纵贯南北。

湿地公园、街头绿地交相辉映,如诗如画。

城市街道,绿树成荫。

美丽的涪江两岸,百鸟欢唱。

晨练者们,挥剑舞拳、拉弦吟唱。

应和着八月的桂花,弥漫着诱人的如痴如醉的清香。

第2篇:桂花八月香悠远

桂花八月香悠远

湖畔未名

清晨,从一阵阵呼啸的暴风中醒来。奇怪,这风有点不同往常,怎么还挟带着缕缕清香?推窗一看,不经意间,院子里的两棵桂花树开花了。

桂树原产我国,江南一带广有栽培,农历八月开花,学名木樨,又称八月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每到中秋时节,亭亭的树冠,青青的叶子,密密的小花,白的像米,黄的像粟,红的像高粱,开满了枝头。馥郁的芳香,沁满了人们的五脏六腑。正所谓“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香”。桂花虽然没有牡丹富丽高贵,也没有荷花艳丽高洁,但她平易近人,朴实无华,也不失其高雅。桂花的花形很小,不以美丽的外表取胜,而是以其浓郁的芳香赢得了世人的青睐。在诗歌的国度里,赞美桂花的古诗词比比皆是,而我,偏偏喜爱宋代两位女诗人的作品。朱淑真写花的诗词较多,其中《木樨》写道:“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诗中用“众芳”和“秋色”来烘托桂花,赞誉有加,有花有人,各自飘香。李清照也是一位花痴,不仅喜爱菊花、荷花、梅花、海棠花,更喜爱桂花,在她为数不多的词作中,专写桂花的至少有三首。她在《鹧鸪

天》的上片中赞美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好一个“自是花中第一流”!在我看来,这句诗不仅是赞美桂花,完全可以用来比况词人自己,绝代词后李清照何尝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花中第一流”呢?另外有两首《摊破浣溪沙》,也是写桂花的。其一的下片写道:“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樨花。”花自有品,词人多情。酝藉向人的“木樨花”不正是词人晚年生活的写照吗?其二写道:“揉碎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薰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这里以梅花的“俗”与丁香的“苦”与桂花作比,突出了桂花的香,“薰透愁人千里梦”,道是“无情”却有情。

元人倪瓒在《桂花》诗中写道:“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由桂花想到故园,这种情怀,不仅诗人有,我也有。此时,由桂花之香,我不禁也想到了著名的桂花之乡。说来我与桂花还算有缘。我出生在农历八月,也叫“桂月”,桂花自然成了我命运中的花神。我虽然没有出生在桂花之乡,但我在那里度过了最灿烂的青春年华,那里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栽培桂花的历史很悠久,桂花的资源也很丰富。那里有我最早认识的高大的桂花树,开满桂花的校园,留下过足迹的桂花镇,访问过的桂花学校,行走过的桂花大道,还有泡过温泉的碧桂园,游览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时参观

过的桂花博物馆和桂花碑廊。那里的先民在植桂、品桂和用桂的实践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桂花文化。这一切,都曾给了我许多的营养,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因此,桂花之于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以为,桂花的香不同于别的花香,香得纯,香得浓,香得雅,不像是世间所有的,仿佛从天外飘来。诗人杨万里也有这种认识,他在《咏桂》中写道:“不是人间种,将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诗中把桂花与月亮联系了起来,更令人浮想联翩。其实,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中,桂树与月宫、吴刚以及嫦娥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自古就有月亮崇拜的习俗,不久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咸宁市咸安区为“中国嫦娥文化之乡”,由桂花文化又衍生出“嫦娥文化”。这样,来自北方的嫦娥传说在江南落地生根,并在变异后繁衍壮大。古老的月亮崇拜与桂花种植的习俗相结合,催生了咸安特有的“嫦娥文化”现象。

这使我想起了蟾宫折桂的典故。蟾宫就是月宫,蟾宫折桂比喻应考得中。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就用了这个典故。乾隆时期的吏部尚书彭元瑞有一副自题书房的对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意思是说,什么事物能打动我的心呢?是二月盛开的杏花和八月飘香的桂花,最令人爽心悦目;有谁催促我呢?是三更荧荧的灯火照我苦读,五更喔喔的鸡声催我起床。旧时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在八月进

行,称秋闱;第二年的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考中者金榜题名,称为“折桂”。联语教人珍惜光阴,催人励志奋发,反映了科举时代知识分子为了追求功名勤奋苦读的普遍心态。据说,郭沫若先生少年求学时曾用蟾宫折桂的典故对过一副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折桂赴蟾宫,必定有我。”《红楼梦》第九回写道:“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这里也是以蟾宫折桂来比喻科场得意。根据蟾宫折桂的典故,不少地方流传下来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和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的就是广寒高中之意。今天,人们常常运用这一典故祝贺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也算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吧!

秋分已过,天气渐凉。院子里迟开的丹桂仍在含苞吐蕊,芳香四溢,而早开的金桂和银桂,有的已经蔫萎,有的已经飘落,浓郁的芳香正在随风飘散。这时,我记起了朱淑真写桂花的另一首诗:“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花开花谢,月亏月圆,这本是自然的规律,无须嗔怪。人生也是一样,生命的小河总有干涸的时候,作为个体的人,终有一天也会乘风归去。如果他的形象、声音抑或文字、事业、思想,能在人世间留下那么一点点痕迹,以生命的另一种形态而存在,这样的人生应该不虚此行的了。即便什么也没有留下,但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为这个世界作过一些有益的事,那也应该无怨无悔了。就像这桂花,即便在一夜之

间被秋风秋雨所摇落,但她曾经把浓郁的芳香撒向大地,撒向人间,给人们留下过美好的印象;即便化成了泥土,还可滋养树下的小草。独倚窗台,吮吸桂花的香气,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灿烂,也感受到生命的芬芳和美丽。

第3篇:大美米脂散文诗

大美米脂散文诗

银州,横卧在黄土高原一条龙,对着秋日光芒

昂首长啸的时候,掉落了一颗饱满丰硕的小米粒,色泽金黄

古书府志云,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似珍珠

不断的层层叠叠堆砌,不断的溢出陶瓷罐,流向四面八方

脚下的无定河,穿透日月星辰,披一身金灿灿的炫芒

演绎着亘古不变的高原智慧,和最真最美最丰盈的丰谷

一声唢呐,刺破千年的风雨,迸发出惊天动地般的高亢嘹亮

大秧歌触摸半月似得窑洞,倏忽抖出波澜壮阔的秦腔

白云,在信天游里押着粗犷的神韵,那一张张优美的`面塑

神态分外栩栩如生,身旁腾起的炊烟,竟然也是如此那么流畅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季节,应是米脂生机勃勃最重要的银州元素大乐章

拨开一丛丛古韵,寻找行宫、庄园,貂蝉美女的水袖,漫过了万佛洞石窟

绥德盐田的核心地带,勾勒出岁月的脉络,横纵着时光

把石灰石投进日子里采烧,成型的高原蓝天就在米脂大地辉煌

丘陵沟壑,无形中的一把锤将它击的支离破碎,有节奏的梁峁起伏

这就是别致的地貌景观,我寻找的线索,一百六十二天的无霜

金剪刀,豁开一道曲线口子,裁剪一条条白肚手巾,捧起玉脂流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美青城山散文诗

大美青城山散文诗

青城天下幽!很早就知道,

但第一次叫我惊绝,则与一组图片有关,

李双喜拍摄的,看罢,令我唏嘘。

最妙的是下点雨,淅淅沥沥,

青青的雨似在天外,听不到雨点滴落,

没有雨的烟尘在脚下,却有雾的阳光在头顶。

树丛、石板路、石头的墙都是青的,绿的,

青的空幽,绿的清朗,

一切就像一个未出嫁的处女,

衣裙素雅,在恰到好处的雾里,沐浴。

哦!雨中的青城山,一梦睡了二千多年。

青城山,多峰,也多洞,

以山为城,峰乃城中之城,

洞乃城内之城,居在天造地设之所,

不假毫厘的藻饰,岂能不仙风道骨。

公元143年,即东汉年间,

张道陵,来到了青城山,创立了“五斗米道”。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道家崇尚青城山,

也许,那的山水集朴素自然之大成。

儒家崇尚正气,道家崇尚清气,

佛家,崇尚和气,

正清和三个字,惟有清气与青城山结缘。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是道家选择了青城山,还是青城山选择了道教,

我想去过那的人,就不再会究其原由,

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青城之山,仅凭一个“幽”字,

就可以齐名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就可以天下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月桂花书里香心情日记

八月桂花书里香心情日记

我出生在桂花盛开的八月,那淡黄却又香气四溢的桂花,有难以言喻的超然世外,又有着质朴的内心。

小时候我是一个安静的小姑娘,中午大人午睡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卧室里看书写字;一家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的时候,我独自捧着那本厚厚的、页面已不完整的而又已经泛黄了的《林海雪原》,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的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津津有味地看着。春节的时候姐妹们都争着去亲戚家拜年,而我却宁愿一个人在家,趴在桌子上看姐姐们给我买的童话故事书。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多半总是脸贴在书上睡着了。

孩提时,我总是拿姐姐们高年级的'书本来读,而且他们发不了的音、读不了的字,总会问我,还不时请我为她们写作文哩。而她们却不是给我买好吃的,可对于我来说,她们给我买的书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礼物,让我爱不释手。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放牛,因为那是一门特别简单的活儿。我通常是把牛拴在一棵树桩上,然后坐在不远的地方看书。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依旧像往常一样埋头看书,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书里了,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牛儿早已不见踪影。我急得像热锅上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遍地菊花分外香

遍地菊花分外香

又是一年秋叶黄,遍地菊花分外香。初冬已至,寒气袭人,万物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凌寒不惧。街头的大街小巷,大盆小盆的菊花火热登场。那些盆栽的菊花,品种之多,颜色之异,可谓空前繁荣,开得热闹,开得姹紫嫣红。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因为菊花能傲得霜雪的缘故,在万物萧杀的冬季,唯有菊花独树一帜,凌风傲霜,竞相绽放,四处飘香。所以自古以来有不少赞赏之词: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晋代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代陆游诗:“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纷纷零落中,见此树枝黄。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在我国,由于菊花具有品种多、颜色鲜、花期长、成本低、生命力强、易成活等显著特点,到了菊花盛开的季节,各地都喜欢举办形式各异的菊展活动。于是城市街头、公园里、办公

未完,继续阅读 >

《大美遂宁,八月桂花分外香散文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美遂宁,八月桂花分外香散文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