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物语三题散文

2023-01-14 08:01:3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窗前物语三题散文

窗前物语三题散文

一、给心打开一扇窗

自从二零零四年秋转岗以来,我几乎封闭了自己的心门。离开了熟悉的工作,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上,说老实话,不管是哪个人都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虽然我最初是抱着下来退养的想法向领导提出要求转换岗位的,但毕竟还不是太老,还要去做属于你的那份工作,你总得去学会适应吧?特别是以前总是被工作上的事忙得团团转,而现在一下子突然变得无比的安宁闲适,无所事事,起初倒还真有些不习惯。以前的那班热乎朋友也在转岗之后的一夜之间消失、遁迹了,第二天走在街上便形同陌路,变成了陌生人。如此想来,这恐怕就是人们平时口头上常说的所谓似纸人情吧?其实认真思索一番过后,觉得一点也不奇怪。身边不就有很多那种善变的多面人么?只是自己还没有习惯而已。

鉴于此悟,我便开始有些刻意地封闭起自己来。鲁迅不是这样说过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呢。曾经有一段时期,我竟故意躲着不去参加外部场面的应酬,尽量避免与外界过多的交往。因为今不比昔,做什么都得去请示,去求人,而我本身又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倒不是抹不下面子而实在是觉得无此必要。因此便极有规律地生活在家与单位这两点一线之间。闲来无事,便翻找出些早先的藏书,闲坐在书房里信手来读,借以打发那空虚和无以排解的寂寞时光。

这一阵,我几乎通读了《论语》《大学》《三字经》《围炉夜话》等一些古籍经典著作,接着读了潘鸿生先生著的《听南怀谨讲庄子》这部书。《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同时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极其优美的文字,极简单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前也曾翻阅过,只是未有深刻的去体会。这次再读《听南怀谨讲庄子》,读后让人流连忘返,有了那种“沉醉不知归路”之感。给我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憾和深刻的洗礼。“超越自身的束缚,坦然面对自己,心无外物”等等启迪人们心智的话语久久响在耳边,荡气回肠。告诉我们生活的精义在于“行云流水,顺其自然”。

于是乎一时之间心结顿解,身轻体泰,神安魄宁了。从此之后,我找到了一条释放心情之路,打开了一扇放逐心灵的窗户。用文字和笔墨来倾情书写内心的感受,让寂寞的心不再孤独。徜徉在文字铺成的路上,让心灵走出那扇窗随着文字翱翔在蓝天穹宇之间,自由欢畅!

二、给身体打开一扇门

我自从在一线岗位上下来后,暇时无事,就只坐在家里看看书、偶尔上网玩玩斗地主游戏,以及找熟知些的网友瞎聊和下下围棋,借以打发时日。因为多年的商战之旅让我感到身心疲累,正好藉此借以舒缓疲惫的身体,便极少出门的把自己关锁在了屋里。当然,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自身又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它,被环境所改变,故而便深深地封闭起了自己来的。

为了排解自己,打发内心的空虚、寂寞,我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了电脑上。比如经常上网去跑论坛,像小说阅读网,99携手论坛、忆石中文论坛、红袖添香、九江论坛、江西论坛等等不下十几家吧?借助网络吐露心曲,积极地和网友们交流,交换各种对不同事物的看法。有时候就是坐在办公室里都忍不住要上论坛去就某个话题回朋友的一个帖,去参与讨论讨论。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时间被我这一晃竟足足的就晃去了满满的三年时光。

这三年里,我除了穿越两点一线地游走在家与单位之间外,八小时之外就是足不出户地用心坐在家里读书和爬格子了。并在一些网友的撺掇下做起了几个博客,借助网络把自己这大半生来对生活的丝丝感知体悟,用拙劣的笔和粗浅的文字将它根植在了博园,与朋友们在博海中相互交流,以助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以期对自己、对家人、对子女、对后世子孙有个合适的交代。也许是书读得多了的缘故,心灵的视野似乎变得较之以往宽阔了许多,眼界宽了精神也就松散下来了。也许是人闲散下来了的缘故,这满身的肥膘竟像疯了似的跟着来添乱,拚了命地往外窜,整个人一下子好象被充了气似的肥了起来。有朋友说我这是发福了,还说是可喜可贺的事。

其实,事实就远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由于这两三年来,整天除了不是坐在办公室,就是坐在书房里,每天对着电脑沉浸其间乐不知返,人又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锻炼而是疏懒于运动,身上的各处关节便好像都跟生了锈一样显得不是那么灵活起来了。什么腰椎、颈椎、肩周啦等等部位都感到有不适反应了,听医生说这跟我长期上网有关,坐得太多了的缘故,告戒我要节制自己,适当控制上网时间,多运动运动身体。他甚至这样善意的劝导我:你这样禁锢住自己,同时也会禁锢住你的思想,你还是要多到外面去走动走动的。

还有一件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和难安的事,那就是我愈来愈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太狭窄了,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够深,以至于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窘迫的'困境。就拿我起初在涂鸦《都昌八景系列》的过程来说吧,虽然是几易其稿,然,总觉得是在泛泛而谈,没有挖掘出其精义来。有感于此,我不仅仅满足于在书面上对八景的粗浅了解,我有了一个计划,一定要脚踏实地去看、去揣摩,去参悟,去感受它。于是,我顶着烈日酷暑,挥洒着满头满脸的汗水,开始了我的觅踪八景之行。

在酷暑烈日下,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踏遍了八景旧地,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想像去与前人共赏,尽可能地再现历史的场景和还原历史的真实同古人共游。从实地勘察中我发现了许多从书本上读不来的东西,学习不到的知识,令我有了不少的意外收获。使我对它们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性认识,更让我在情怀上放得开了,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血有肉,耐看耐读有味道让人细细琢磨。同时,它也让我的身体得到了自然运动,效果比刻意的锻炼强很多。不但让我心理上存在的困惑解开了,就连身体上的不适也减轻多了,最见成效的是它既让我汲取了知识同时又充实了自己。所以,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一个人再也不能封闭自己,要让自己走出去。去触摸这个世界,用身体上的各个细胞去认知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用心灵去感应这个世界。

这是我近年来对生活的一点点感知领悟。因此,我觉得每个人都要给自己的身体打开一扇门,让它能走得出去。当你的身体走出去了,你就会发觉原来生活的阳光是多么的美好灿烂,无垠的碧宇蓝天是这么的让人向往和流连。

三、给流浪的灵魂找一个归属

古语云:“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每年的春分之后,大雁便从明媚的南方飞回它北方的老家生养、繁殖。到了秋分之后又不远千里,长途跋踄去往温暖的南方去越冬。每当看着雁阵在头顶上的天空中飞过时,我便不由想到身处异乡的亲人和朋友,仿佛眼前就有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和耳边就响起了他们匆忙的步履。

于是,我便有了这么一个想法。大雁的迁徙是跟随着季节的脚步在移动,秋来春去,春去秋来,它不贪恋南方的锦锈繁华,春花烂漫,更不嫌弃北方的萧瑟冷漠,荒芜寂凉。在它的意念中始终有个对家的依恋和向往。纵然你百花灿烂,霞光迷人眼,却不能拴住它一颗回家的心和滞留它回家的脚步。它的意志和对家的观念是多么的坚定而执着,它不会被身外的锦绣所迷惑。而试问我们这些人呢?在如此现代化的今天又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呢?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上以工、农、商、学、兵来区分职业人群的旧观念是早就被人们所遗弃的了,在现代生活当中,是很难去以一个人本身从事的某项职业来给他的个体身份作一个确论。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一些人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已的身份,不断地改变着他的人生角色。他今天是学者,或许明天他便成了企业家,后天又变成了巨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话既然说到了这里,我不禁要问:“这倒底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才是我想要说的一个问题。

人,不仅仅是个灵长类动物而已,他是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他有思想,还有创造力。但更可怕的是他生来就有一种强烈的欲望,那就是占有。他在创造财富丰富这个世界的同时,他也在想着如何占有这些财富和这个世界。因此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随着现代经济大潮的涌动,人类开始象候鸟一样迈开了自己的脚步,追逐在波涛汹涌的经济大潮中,拥挤着、碾压着、向前滚动,蹿动的脚步声震响了寰宇。大到世界、国家、地区,小至人的个体无一不是在行动。人类原本随意而居,自然散落的状态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过去哪种“乡关何处是,最痛离人愁”的滋味对于现代的新新人类们来说,是再也不能去体味得到其中的内涵了。

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了,快得难以让人们所接受。当一种观念与你擦身而过的时候,另一种新的观念便紧接着向你袭来,根本就让你来不及去思考,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便把你冲倒了。于是,人的灵魂就游离在了人的身体之外,从此它便失去了依附,失去了寄放的地方。它只是象你身后的影子一样随着身体的到处流浪而四方游荡。随着人的欲望不断膨胀,不停地占有,他既不像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又不能像大雁一样不贪恋南方的绚丽,依然不放弃对寂冷家园的向往。而人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四处筑巢安家,唯一放不下的是对锦绣繁华和纸醉金迷的向往,他所渴求的只是要满足自己的利益与心中的欲望。因此,原本附着在人们身体上,思想上的一些可贵的宝贝被人们在无心的、不经意中丢弃了。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情哪情的统统都被丢到脑后去了,生活留给了我们一付千疮百孔的尴尬。

于是,我循着这思路去想,如果人们都能像大雁和燕子一样,都能把自己的灵魂搁放在故乡的土地上让身体去流浪,而每到季节来临的时候,身体便不自觉地向灵魂靠近,让它安放,这世界是不是就会多了些包容,多了些理解,多了些宽容,多了些和谐,少了邪恶与毒欲?所以我总在想,要想去澄净一个人的心田就只有让他回到来时的子宫里去,当然,子宫你是无论如何再也回不去了。那怎么办?那就让你的身体带着你的魂灵去回到故乡,之于一个人来说,生你养你的故乡不正是孕育你的子宫么?我常常这样想!

这三年来,我一直在为一件事情忙碌着,那就是关于拙作《明然三部曲》的潜心创作。我一直在试图寻找一间《盛放灵魂的小屋》,能让我疲惫的身体得到歇息,能让我流浪的灵魂得以寄放。今天我终于可以放下了笔,达成了我的这个小小的愿望。让我心安详!

第2篇:雪原物语散文

这个冬天里,雪落得早。

这雪很大,整整落了两个昼夜。雪的故乡是在天上,一个自由纯洁的王国;落在了地上,地就变得洁白和纯净。莽苍苍一带土原,就再也不是一种褐黄了。

原是极大的,有着上万年沉积的厚土层。雪使它阔了许多,高了许多,终是与天相连了,天却是一种灰暗,弥漫着冰冷的雾气。雪为天上之物,则将昏暗留给自己,把洁白送给了大地。这该是一种奉献,且唯有雪原所悟。

如是说宁静是一种美,那么立于雪原之上,便会领略到一种博大、悲壮和沉静之美。四周是没有一点声响的,看到的是一棵黑漆似的古柏独立在那里,像一个顽硬的汉子,一副顶天立地的形象。

雪花总是漫天飞舞,雪原就远远地伸延到天边去。有沟壑洼地出现,就冒出黑森森的林子,高楼与屋舍被雪盖住,便堆出许多白色的几何块状。茫茫的雪野之中,林子似一条黑色的河流,屋舍倒成河中浮起的冰岛。

若向天边望去,天地相交处是一个巨大的弧,疑心是来到了天边,踏进天国之门了。突的,由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火车的鸣叫,雪原有了一种微微的震荡,而后便是一种空寂。

唯有此时,方可感受到一种悲壮和博大,仿佛聆听到一颗沉静在天地万物间,而又凝聚着雪原的生命踪迹的伟大灵魂在跳动。

其实,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沉寂。

雪原中,常常有黑色的土质裸露。枯草从那里翘出,能看到一丛丛褐黄的干叶。原畔的峭壁,也不是一种枯黄,有红,红中透褐,极像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在那里沉思。常见深红色的根从崖缝里露出,艰难的生存着一个倔强的生命。

厚厚的雪地里,细瞧去满是一个又一个翠色的小点儿,踏上去,空的一脚便陷下,极柔软。用手扒开去,一窝黑油滑润的土地,麦苗儿正青绿,小叶上还挂着晶亮的水珠,有小虫儿在那里蠕动。

路是看不到的,却有着人与兽的足迹,那是被雪儿膨胀了的印迹。顺着这些印迹踏去,就看到了一个灰绿的湖。湖水如镜,却弥漫着雪与雾,像蒙着面纱的巫女,在这纯净的雪原之中。湖显得极丑,不是净透,不再清流,混浊成一泓死水。

极美的倒是那土坎上的积雪,那是风的柔摸,草的走形,天然塑造出一种神奇的雪雕。似流云、玉溪,凝固住不动,于是就有了风的形态,水的形态和力的形象。

总是有人在这雪原上漫行,一个偌大的平面上正蠕动着几个黑色的点子,有笑声传来,那小点儿便四下散开,是在打雪仗玩呢,还是在寻觅这雪原的灵魂呢!

突的,像有什么声音惊动了他们,都凝固不动,朝着一个方向注视。

噢!那是在雪原的高处,正耸立着一座古堡似的城垣,断壁似刀切一般,一座荒芜了的古猎场,在这灰蒙蒙的冷雾之中,它孤零零地固守在那里,这座雪原的历史就在那里沉积。难道说,这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在这雪雾迷茫中显现。这魔幻般的想象,正合了古时的传说,因为这里正是一处古时的围猎场。

慢慢的,那些小点子变为白色,从那古堡中往天边奔去。渐渐远了,却虚虚的像几只白色的小生灵,那会是什么呢?是传说中的白鹿吧!它是由南山中飘逸而来,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在这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到之处就留下美名啊。

怨不得这里会就有了白鹿原,有了鹿走村、鹿到坡、神鹿坊、白鹿寺和白鹿庙。眼前的这座雪原,也因此而扬名,又迷离的,美丽的让人猜测不透。

人们是来寻找白鹿的,在这茫茫的雪原中就留下了探索者的足迹。这里总是一片静寂,天地合为一体,有雾有雪有人,也有传说中的白鹿。这该又是一段新的神话,在这雪雾茫茫的王国里,做着无限地想象和演义呢。

第3篇:冬日物语散文

冬日物语散文

【一】温暖的位置

周末去单位值班,整个学校特别的冷清。若大的操场上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这与平时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平时,一到下课的时候,孩子们肆无忌惮的奔跑,喊叫,打闹,沸腾了整个校园。有时想想,孩子们怎么能玩得那么高兴呢?

我虽然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每周五天的时间里,也习惯了热闹,一下子这么清静了,还真有点不舒服,感觉少了点什么。

从办公室走出来,外面风很大。于是又回去了,闲着没事,就看了今天的报纸。顺便把上星期没有完成的一些小事做完。就在我低头专心做事时,突然觉得后背暖暖的。回头一看,一缕阳光直楞楞地照在我的身上。这久违的阳光,看起来是那么的亲切与可爱。这些天一连下着雨,到处又潮湿又阴冷的。

每天忙于工作上的事,再加个今年新搬的办公室人多。每天早上,没课的同事们不是看手机,就是听歌,看平板电脑,一派忙碌,一片喧嚣。我也就无心去留意这个宽敞明亮的地方了。

今天倒是可以好好地看看。也为了不辜负这美丽的黄昏,我放下了手中的活儿。

我们的办公室,面朝西,可以看得见夕阳。这个时候正是夕阳西下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苍耳物语散文

苍耳物语散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喜欢诗经里的这首《卷耳》,一位清秀的女子在路边采卷耳,采呀采呀,因为情深筐浅,怎么也采不满,也因为心不在采卷耳上,所以干脆把小筐丢弃在大路旁,眺望远方思念千里之外的心上人。此时远方的心上人是否也在想念着自己?此刻的她多想变成一个小小的卷耳,依附在他的征袍上,随他漂泊到任何一个地方,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卷耳,就是苍耳,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让我领略了它从不言说的款款深情厚谊。苍耳,留给我们的永远都是一个坚强又不容接近的孤独身影。可又有谁会解读它粗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极其柔软的心?

春天,当第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的酣梦,第一滴春雨飘洒在干涸的土地上,苍耳立刻开始了自己生长的过程,越是贫瘠荒芜的山地、或者残破的墙壁、道路周围越容易发现它绿油油的身影。整整一个夏天,苍耳拼命地深深扎根于泥土疯长,长成一米多高直线挺立的枝干,长长的叶茎上擎着三角形的叶片,细小的花开过后,长出一簇簇绿绿的小苍耳,满身密密麻麻的小刺,看起来毛茸茸的,乖巧柔软,一点也不扎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生病物语散文

生病物语散文

这个晚上,我终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胃的位置了。因为它一刻不停地提醒着我,告诉我它的位置和情况。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老公也没法安睡。于是,他转过身来替我轻轻抚摸我的腹部。然而,它却还是那么不安生,就是毯子盖着都有沉沉的分量,老公的手按着它却在那里拼命挣扎着,此起彼伏,觉得微微有些发汗,能忍着却怎么也睡不了。

又过了一会,开始隐隐作痛,一阵一阵,然后就想吐。身体开始发冷。我抱紧被子,感觉老公已经沉沉睡了,于是不敢再翻身,被子也变得有千斤重。

光着脚偷偷跑了出去,偷喝了半杯水,以为会好些,但重新躺下,发现它还在那里固执地顶撞着身体百骸。终于,折腾到凌晨四点多钟,身体开始抗议,眼睛开始抗议,我昏昏睡去。

等我张开眼睛,天已大亮,耳边是刺耳的闹钟铃声。急急洗漱完毕,对着妈妈做的早饭没有一点胃口。中午,一班同事聚餐,可怜我的胃……也许,可怜的不是我的胃,而是我的身体,因为我的胃根本没有什么欲望,倒是身体被折腾得没有多少力气。

边吃边等,心脉却越跳越快。渐渐开始觉得呼吸有些困难。忽然就宣布结束了,其实也

未完,继续阅读 >

《窗前物语三题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窗前物语三题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