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2023-01-16 08:03:4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1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工具

地理景观图片 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引入:幻灯片投影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生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板书:1、总趋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阶梯状下降

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 2.1、2.2看一看。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板书:2、三级阶梯特点及分界线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几级阶梯都有哪些特点,找同学回答第一级阶梯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三级阶梯示意图总结第一级阶梯位置、海拔高度、分界线,同样对于二三阶梯也找同学从以上几方面回答,老师来用多媒体展示总结。(教师边操作鼠标,边点击每一级阶梯,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掌握,效果较好。)

练习:通过做三级阶梯海拔、分界线的一个练习巩固刚才讲过的内容,再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的简单示意图及山脉名称,其他同学在自己课本23页上完成。

过渡: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活动,首先把班上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分别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学生讨论5分钟,板书: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对河流的影响:

对交通的影响:

教师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 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将长江、黄河、上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我们对这些水能资源的利用。)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基本特征对气流气候、水文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哪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可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根据时间把握展开程度)(参考答案: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对外交流)

对第一部分内容做一个简单的练习进行总结回顾。

二、地形复杂多样

以上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下面我们再来认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地形复杂多样(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

让学生回答地球表面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然后带领学生一块查看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地形类型,可以看出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板书:类型齐全)不仅都有,而且它们纵横交错、相互交织(板书: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此外,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板书:内部差异)。

具体认识一下我国地形区:

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板书: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让学生结合课本25页阅读四大高原图片及文字,回答他们的位置及特征,学生每回答一个高原后老师就通过PPT展示该地形区位置特征及景观图片总结,给学生留下一个形象、直观的印象。

总结: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位于第二阶梯中部,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姿。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我国西南部,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第二级阶梯北部,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平原:集中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板书: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了解故由老师来用多媒体展示加讲解它们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在群山环抱之间还有一些盆地,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板书: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在我国东部还分布着一些丘陵:如江南丘陵,山东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板书:丘陵:江南丘陵、山东丘陵)

做练习对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巩固

转承下课:在五种地形中,我国分布最广的是山地,那么,山地在我国是怎样分布的?各种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哪些影响?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

对本节课内容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0页,看第3题的(2),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课后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课后习题

1、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关于我国三大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三大平原都在第三阶梯上

B.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C.东北平原地势最低

D.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望无际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2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影响我国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于我国而言,地势的特殊性又影响着方方面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

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等图像资料找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

【难点】认识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情学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于是我抓住学生的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且依据新课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古诗《长歌行》有一名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首诗句说明我国的众多河流东奔入海,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江河东流的诗句或歌曲?

学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

学生:《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星星参北斗……)、《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主题曲。

新课:

教师:上述诗歌反映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下面我们完成本节课第一个活动,观察我国地势除西高东低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本27页图2.9,观察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和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最后尝试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然后教师出示两张自己所做的图,让学生观察自己和老师的图,选出老师的两幅剖面图哪个更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并试着说明原因。教师予以评价。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图B,因为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

教师总结归纳: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过渡:中国地势分为三个阶梯,那么它们以什么作为界线?每个阶梯里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呢?下面我们通过第二个活动,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9,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然后结合课本23页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把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用不同的符号在三级阶梯上找到合理位置进行标注(如高原用▲,盆地用◎,平原用■,也可使用其他符号),教师对学生标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可以展示较好的标注图,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各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教师予以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

阶梯与分界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分界

第二阶梯

分界

第三阶梯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顺口溜,进一步体会我国地势特点。(可以把顺口溜的部分内容空白,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填完整。一些词语也可以改动。)

我国西高东部低,地势大致呈阶梯。一级海拔超四千,青藏高原是屋脊。

一至两千是二级,宽广高原和盆地。丘陵平原为三级,海拔低于五百米。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那么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和气候和社会发展有什么的影响呢?下面我们通过第三个活动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三:结合课本27页地图和29页活动3图2.11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的位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流向、河流落差与水能利用、交通等的影响,然后将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对各族探究成果予以评价并进行归纳总结。

地势对气候影响探究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江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东部地区气候宜人。

地势与河流流向探究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所以会有“百川东到海”的壮丽诗篇。

地势与水能利用探究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人们建设许多大型水电站。如一、二阶梯交界处的二滩水电站,二、三阶梯交界处的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等。

地势对交通影响探究组:优势:我国众多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劣势: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走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以便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第2篇:中国地理地形课件

中国地理地形课件

中国地理地形课件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 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 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 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 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 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 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其在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亨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DVD、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图、DVD。

七、教学过程

(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用方框表达的文字说明是要达

到的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从而引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

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

(过渡)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第一步,分组讨论:我根据——分析,得出一——。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第二步,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第三步,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第四步,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通过,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把握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将问题和知识点在地图上发现,又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第一步,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第二步,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第三步,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第四步,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作出及时辅导。)

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第一步,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第二步,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三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第一步,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山峰,一——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第三步,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

说其延伸方向。

如: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第四步,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第五步,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第一步,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第一步,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 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四步,“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第五步,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第六步,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一想:“我学到了——。”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分组分享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它是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规律(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点带面、以优带差,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地势剖面图学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中华五岳”教学录像欣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分组分享教学更符合我校实际,不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气氛,还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更乐在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限,使得课堂上教师板图、绘图需时较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时间,致使有个别班甚至有“拖堂”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时间的把握外,还要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第3篇:秦皇岛地形地貌

秦皇岛地形地貌

地质史上的多次地壳运动造成境内复杂的地质构造,加之外应力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境内形态多样的地貌地形。秦皇岛地形趋势是西北高,西南低,形成山地、丘陵、平原、浅海4个地带,呈梯形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山地宜发展林、果、牧业生产,以木材、苹果、梨、葡萄、牛、羊等为主要产出,兼有玉米、红薯等杂粮。丘陵和平原土层厚,适宜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是粮食、油料、肉蛋仪器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山地 主要分布于抚宁、卢龙县北部长城一线及青龙满族自治县全境。整个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以东西走向为主,面积4538.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8.09%,海拔一般在200-1500米之间,属中低山。境内著名的山有都山、老岭、响山、背牛顶、角山、联峰山等。都山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210平方公里,海拔1846.3米,是境内最高峰,为燕山山脉东段主峰。

丘陵 全市丘陵面积为186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3.86%,主要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和蚀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淮安地形地貌(打印)

淮安市地貌分析

我叫杨峰,来自江苏省淮安市。自我出身到现在已在淮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淮安时总感觉淮安没有海边城市的繁华,没有西北城市的粗犷,没有南方城市的舒适宜人。但当我真正走出淮安,才深深地觉得淮安真的很好。学过地貌分析知识之后,经过查阅资料,我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淮安,并且对于淮安的爱变得牢不可破。以下是我对淮安地貌的简要介绍。

一、淮安地貌概况。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 公里,面积10072平方公里。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无名山真高231米,为全市最高点;楚州区博里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云南地形地貌[版]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云南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九乡溶洞群、阿庐古洞是其典型代表。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峡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虎跳峡最为雄奇。位于滇藏交界处德饮县境内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全省最高峰。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

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当地人称这种盆地及高原台地为“坝子”,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

云南境内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全省有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以及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高原上湖泊棋布,其中,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还有洱海、泸沽湖、抚仙湖等天然湖泊,像颗

未完,继续阅读 >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