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23-01-21 08:05:0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网友来稿)

林玉算

顺利地上完一节研讨性公开课,心里轻松了许多。几天来,静心回顾,思考整堂课的教学情况,觉得这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计了“变序”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的主要段落。学习了白杨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自然段,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特点与品格。再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理解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这样安排,既梳理了顺序,又突出了重点,条理非常清晰。

2、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教给阅读文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强调边读边思,读中理解。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1)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高大挺秀”一词,就把白杨的外形特点全说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白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读书时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阅读,就能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也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既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又要体会白杨与边疆建设者之间的相似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内容的理解去领悟文章的中心,这就是阅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文章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用多媒体课件,北方特有的树种--白杨树的形象及生长环境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南方的孩子认识白杨,又再现当年新疆军垦战士垦荒的情景和他们的光辉形象,最后还播放了现在新疆繁荣、美丽景象的画面。打破了时空界限,有利于学生对边疆建设者博大情怀的理解。

三、编小报,体现大语文观。

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自己动手编小报,教会学生多方面摄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背景材料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创新的能力。

这堂课,也存在许多缺憾,须认真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有两点:一是朗读训练不到位。虽然本课朗读课文的形式不少,但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很大,上课时,我总担心时间会不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受有些欠缺;二是临下课时,学生小报的交流也有些仓促。学生花了一个多星期的课外时间,精心做成了一份小报,都渴望能更多地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可我只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挑几个同学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报。大部分没上台的同学为此有些失望和扫兴。如果我当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之后,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向听课的老师、同学展示自编的小报,然后,请让几个同学上台介绍并展示自编的小报,下课后再让有兴趣的同学拿自己的小报找后面的听课老师点评、指导就更好了。这样安排,不仅扩大了交流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能充分利用现成的课堂资源(有几十个听课老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邮箱: linyusuan@163.com

第2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表现发挥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三、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个人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第3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创新素质

当前,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拟从自主学习与创新素质的培养角度谈一谈这一问题。

一、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由学生本人有目的的自觉探索,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交流可分为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这是全员参与的最好形式。例如:几何《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裁一个三角形,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设计出了六种方案:①两边相等;②两角相等;③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④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⑤中线和高线重合;⑥两边上的高相等。通过进一步交流讨论,学生还找出了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