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记忆情感散文

2023-01-23 08:01:4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逐渐消失的记忆情感散文

逐渐消失的记忆情感散文

记得在上初三的那一年,我对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觉!非常非常的喜欢关注她的一切!她英语成绩好,喜欢做笔记,我就向她借英语笔记来抄!她爱做在教室的第二桌,我就想方设法的坐在她的前面!好在一转身就能看到她的样子。她在前面赶路,我就偷偷的走在她的后面,当她转身看的时候,我又假装在看书的样子。知道她放学后要到水井洗衣服,我就把同学的衣服装在盆里端着往水井跑。看到她时还要装成是巧遇的样子。总的一句话,就是想拉近和她之间的距离。

慢慢的,我终于和她成为了好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彼此交心,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开心,一起喜乐。我的学习成绩也从不理想的成绩提升了一个等级,和她悬殊不大,她是每一科都差不多,不偏科的那种。我是后起之秀,数理化靠我特殊的天赋和动力,扶摇直上,直超第一,数理化在我们应届毕业生中,稳拿第一。只是我的英语是怎么也学习不上来,语文也只能在及格分边摇晃。所以我们之间的总分是差不多的!我本来是学坏了的一个学生,大家都不知道我怎么会提升的那么快!但只有我心里清楚,我是为了能不自卑的和她交朋友才认真学习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和她成为了好朋友!

初中毕业以后,我考上了一间师范,而她由于是复读生,那年录取分数要在我们应届生的基础上加三十分,所以她没有考上职业学校!我建议好书去读高中!我去读师范。我假期到她家去玩时,她不在家,她爸爸妈妈告诉我,说她上高中学不懂,没有读了,和熟人一起到广东去了!那里没有电话,只有靠书信传递信息!经过了一年多的等待,我终于从她家拿到了她寄信回家的信封!我就迫不及待的给她写信,说说我那两年是怎么过来的,也问了很多她的事情。恨不得把这两年没有对她说的话都给说完!就这样,我们用书信联系着!

很快,我师范毕业了,我们班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毕业以后一定会到一间中学任教,教中学的数、理、化,因为我在师范时的数理化竞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比第二名的校友高出了不只一个档次!她们认识在缺少教师的当日,我一定得到中学去任教的。老师告诉我去教育局报到时把证书给领导看看,领导好给我安排工作!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到教育局时,还没有等我拿出荣誉证书时领导已经给我安排好了去处,那就是我们县最边远的一间小学!我把我的遭遇写信告诉了她,并告诉她我要到广东去找她!准备不教书了!

她收到我的信后,给我回信说,让我好好珍惜这份工作,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当时的这份工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她还说她年底就会回来看我的!很快就要过年了!有一个期末我在回家的路上,有人开我的玩笑说:“你才回来呀,你媳妇前几天到你家来,你没有在家她们就回去了。”我自己一下就蒙了,我哪里来的媳妇!回到家中之后,我听了妈妈说起的.情况,我猜一定是她回来了。虽然妈妈们不认识,但我知道一定是她!我很快的赶到她们家去,果然是她回来了!

之后的一年里,我基本上每个周的周末都到她家去玩。他的妈妈好像很喜欢我,每次煮的东西都是她们家最好的!还经常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我说没有!其实我早就把她女儿当成我的女朋友了,在她的面前我怎么好说出来!我妈妈也老是催我要不要请一个媒人去她家问一下!我就是没有答应 ,我总是觉得我工作的环境不好,不能让她跟着我受苦!加上当时的家庭经济也不好,爸爸妈妈光是供我念书就已经差了很多账,我再结婚,肯定会负债累累,为了不让爸爸妈妈过多的操心!我没有同意爸爸妈妈的想法!我心中还在打算,我教书的环境不理想,我就去改娈它!我决定去参军!想在军队报考军校,军校出来一定不会让她过苦日子!我把我要参军的想法告诉了她。没有想到她却极力反对,不同意我参军!那次我们闹得不欢而散,也是唯一的一次不欢而散!她留我在她家住,我没有考虑她的感受,竟然以飞快的速度跑回了家!一气之下几个月都不到她家去!

有一天,我实在是想她了,我不得不去了。可是,当我到她家时,她确告诉我,有一个人在追求她。我不信,我认为她是骗我的,她是为了气我才这么说的!一个月后,我又到她家去,她告诉我她要订婚了,对象就是她告诉我的那个人。我还是不信!我在她家玩了一天后回家了!又一个月后,我又去了,这时她告诉我,她已经23了,已经订婚了,对象就是前面给我提的那个人。我感觉不对了,她说的像是真的!我立马把我心中的打算给她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她哭了,她说那个人说的我喜欢的不是她,我喜欢的是我的另一个同学,还说他在我同学的家里看到我们很好的关系。我绝望了,解说已经无用了,其实我没有喜欢过她以外的任何一个女孩!但她已经误会我了,况且她们都已经订婚了,我只能灰心的走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从她们家门前过的时候,发现她们家院坝放了几张桌子,还有人在打扫刚刚弄脏了的院坝。我知道:她结婚了!我和她此生无缘了。自己心中的痛呀,也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里的。

有一天,我去赶集,在一个水果摊旁见到了久别的她,我们互相注视了一会,她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递到了我的手里,什么也不说就转身离去!我把这个苹果放到了我的抽屉里,每天都拿出来看看,我每天看着这个苹果,直到苹果没有一点水份,就了干黑的一个小团,再由小黑团变成点点灰渍。我想到过去的日子,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从哪里起,我的眼睛出问题了,我坐在走道上,时不时的会不自觉的站起来,向前走去,因为我看到了她走路的样子,当我想拉住她时,拉到的却是一片虚幻的影子。眼泪会不自觉的往下淌,心中呼喊着:“你怎么可以嫁给别人!”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方明白读书时的那种特异的感觉叫做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种种早已不复成在!留下的只是快要磨灭的痕迹!

第2篇:逐渐消失的情感散文

过去住在大杂院里,街坊邻居的感情我感觉都很好。现在住上了单元楼,总觉得少了不少。

我住的小区有七十多座单元楼,亲戚朋友有很多也在小区里面居住。他们大部分都是属于棚户区改造或矿区沉陷区的住户,搬到这个小区只有两三年的光景。即便是居住在一个小区,你来我往的远不如在大杂院的时候走动地多。

小区没有高层,都是清一色的六层楼房。不知道是社区还是建筑商编排的楼号,让小区的人很是糊涂。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来我家,在小区里面寻找了将近半个小时,方才找到我家。嘴上不停地说,你们这地方真难找,真难找......打那以后,凡是来我家的朋友、同学和亲戚,我都会在小区的门口等着迎候。

现今社会的家庭,只要是居住在单元楼的,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是要装修的。装修没有绝对的标准,视每户主人的经济条件而论。但是,地板是必须处理的。开发商在交工的时候,地板很难看,涩拉拉的像蟾蜍的脊背。每当住户入住前,地板都收拾的十分漂亮。大部分都是地板砖铺地,家庭条件好的是木地板。这对过去那些喜欢串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拒绝。自己回到自己的家,总喜欢脱下自己脚上的鞋子,换上舒适的拖鞋,那去了别人家呢?主人虽说不用换鞋,那只是出于礼貌,能不换吗?唉,没事的情况下还是不去串门的好,省得给人家添麻烦,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最好。这种无形的相互理解,使得住单元楼的居民相互走动的机会变的很少。好在我居住的小区,很多过去的人都相识,虽然说串门的机会少了,但在小区里面如果熟人相遇,自然都会停足伫立一会,相互问问工作、身体、儿女的情况。仍不失过去住大杂院时的情感,依然显得亲切随和。

我工作中有很多同事,他们居住的是商品房。都有一种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住在一个单元里面,七八年了,谁也不认识谁,见面也不打招呼,更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工作单位了,纯粹就是陌生人。这种楼上楼下的邻里关系,是现在的社会造成的。邻里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利益之冲突,相互间不需要帮助。有这样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一旦自己家中有事,可以花钱来解决的,就花钱好了,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住商品楼的住户,大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相互之间都不相识,你有事的时候会去麻烦别人吗?如今的社会是属于金钱社会,人们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想法,人情债难还。钱今天花了,明天还可以再挣,人情呢?

鲁迅先生有首诗这样写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恰恰符合了现今社会住商品楼房人们的思想和心里。下班回到自己家的居室里,吃喝拉撒睡全都解决了。

乡村的人际关系和城里的邻里关系相差甚远。

前不久,我参加了徒弟的婚礼。徒弟家在农村,自然结婚也在农村了。结婚的那天很是热闹,同学、亲戚朋友来了好多人,令人惊讶的是,那天全村家家户户都熄灭了灶火,都在新郎家吃饭,场面真是热闹。在城里是绝对不可能见此景观的。城里人结婚,来的大都是同学、朋友和单位的同事,街坊邻居寥寥无几。城里的邻里关系和乡村的邻里关系是无法比较的。随着大城市高楼大厦的建起,城市里原本友好的街坊邻里关系随之也就慢慢的淡化,最后消失,这也许就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一种趋势。

第3篇:逐渐消失的情感散文

逐渐消失的情感散文

过去住在大杂院里,街坊邻居的感情我感觉都很好。现在住上了单元楼,总觉得少了不少。

我住的小区有七十多座单元楼,亲戚朋友有很多也在小区里面居住。他们大部分都是属于棚户区改造或矿区沉陷区的住户,搬到这个小区只有两三年的光景。即便是居住在一个小区,你来我往的远不如在大杂院的时候走动地多。

小区没有高层,都是清一色的六层楼房。不知道是社区还是建筑商编排的楼号,让小区的人很是糊涂。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来我家,在小区里面寻找了将近半个小时,方才找到我家。嘴上不停地说,你们这地方真难找,真难找......打那以后,凡是来我家的朋友、同学和亲戚,我都会在小区的门口等着迎候。

现今社会的家庭,只要是居住在单元楼的,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是要装修的。装修没有绝对的标准,视每户主人的经济条件而论。但是,地板是必须处理的。开发商在交工的时候,地板很难看,涩拉拉的像蟾蜍的脊背。每当住户入住前,地板都收拾的十分漂亮。大部分都是地板砖铺地,家庭条件好的是木地板。这对过去那些喜欢串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拒绝。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经典散文《逐渐消失的淳朴》

经典散文《逐渐消失的淳朴》

还想揪着春的尾巴写几行春词呢,不觉间夏就悄然而至了。窗外是喇叭播放叫卖西瓜的声音,一阵一阵地相似。记得几年前还是抑扬顿挫的嗓子叫买声,不知何时换用喇叭了,真没太多清晰的记忆。南方桌上的冰冻西瓜,无论怎么样吃,似乎都找不到家乡西瓜特有的味道。记得家乡沙土地里的黑皮西瓜,吃着沙甜可口,尤其是在麦地里收割得渴了累了,吃块西瓜,那爽,直爽得甜丝丝清凉凉地美!

前些天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现在方便多了,农村都是自来水,也不用挑水了,播种也都是机器,再也没有以往的诸多麻烦,就连除草都省事了许多,都改用除草剂。除草剂?以往的人工除草被替代了,想想应该是省事了不少,但大量的除草剂确保对作物没一丁点影响?那是关系生命健康的大事啊,损坏了健康拿什么替代?!说到自来水,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村头那口井。它现在孤独寂寥了吗?听说现在无人问津,可在十年前它是最热闹的啊!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可都是络绎不绝挑水的乡亲。塬上的地理往往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条件,而我们村的那口井是有它值得骄傲的资本:它不仅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逐渐消失的书报亭

难觅书报亭 消失油墨香

城区报刊亭日渐衰落

曾经会为了去书报亭买份报纸而短暂停留,如今步履匆匆,不再是顾客,而只是过客。飘着书报香的小亭子日渐减少,那些带着油墨香的记忆也越来越远了。

街角的书报亭为我们而驻守,我们却一次次将其抛之脑后。直到某天需要买某张报纸时才突然想起,却忘记了曾经的方向。

书报亭变身手机售后服务部

位于解放路和舜井大道交界处的邮政局,在它的靠舜井大道一侧有一个老随州人记忆最深刻的书报亭,那就是邮政书报亭,现在它怎么样了?

10月18日,《领秀随州》记者来到这里探访,到现场一看,却让人大跌眼镜,以前琳琅满目摆满各种报刊和图书杂志的书报亭一改往日的面貌,成为一家手机厂商的售后服务部,里面摆放的几乎都是手机配件,只在一个很小的柜台上摆放了几份报纸零售。

书报亭,这个曾经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的小亭子,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逐渐消退。据了解,随州市区的报刊亭目前不到20座,零零散散分布于城区的各个角落。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媒体一直处于困境中。随之而来就是买报纸杂志人数的锐减。但是减少并不意味着没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情感散文:消失的山村

情感散文:消失的山村

又是一个星期六,闲着没事回趟老家,我知道,回去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了,因为搬迁,山村基本上没有人住了,只有几个老人看着老屋子。我的老家在一个山拗里,那里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左边是一片石山,右面是一片土山,用当地话讲叫做“半珉半山”,在那刨食的年代,老家算是个好地方,有山地,有水田,比起居住在大石山区没田没水的人家来说,算是个好地方。不过水田在山下,要爬一座名为九洞坡的山,担着两袋生稻谷,走走歇歇,要爬坡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我小时读书上上下下,早出晚归,真是吃够苦头,现在想起来,小孩真是不知什么叫累。

走下大山,在平坝定居,是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能有一条通往深山的公路,大家都满足了。提起修公路,老少一心,80多岁的`老人都赞成。终于,一呼百应,家家砸锅卖铁,卖年猪,自筹资金,一条弯弯曲曲,类似机耕路的公路修成了,又陡以窄,摩托车一档才能爬行,被交通局定为三级以下公路,严禁通行。但这毕竟是一条公路,是500多村民的心血,也是一条通向富裕,通向希望的路,因为这条路,几十万斤的生稻

未完,继续阅读 >

《逐渐消失的记忆情感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逐渐消失的记忆情感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