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传输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的论文

2023-01-29 08:08:3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微波传输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的论文

微波传输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的论文

1广电微波传输网的数字化改造

广电微波传输网的数字化改造由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组成。一期工程主要起示范作用,它涉及到4个微波站。

1.1整体设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委员会的建议,新PDH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射频波道配置应该与原有的射频波道兼容。考虑到对传输速率的要求,此次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工程在原模拟电路路由基础上进行,采用34Mbii;s准同步数字体系,“1+0”的传输模式进行配置,使用的频段仍为原模拟微波设备的广电专用频段6GHz/8GHz,并采用QPSK调制方式,在利用原有站址、天馈线和铁塔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6GHz/8GHz、34Mbit/s的P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PDH复用设备,网桥和相应的附属设备来实现。电路设计完全按电信方式接口,除传输电视、广播节目外,还留有传输数据、电话等增值业务数据接口,并留有网管接口,可以提供网管。电路设计要求提供3路相互独立的以太网接口,并在各站提供4路二线普通电话。对电视编、解码器的要求是采用MPEG-2压缩编、解码方式,将每套电视节目压缩至1.5~5.5Mbit/s传输。对立体声广播编、解码器的要求是可以将2套立体声广播信号一起压缩至1~2Mbit/s传输。改造后的数字微波网具有数字勤务通道功能,便于业务联系。工程所需的设备供电电源都为-24V。微波传输链路的设备配置指标基本上按原设计。整个数字微波传输电路共有4个微波站,即首站、2个中继站、1个终端站。其中,最长站距为51km,最短站距为4km,各站均为φ2.0m天线,使用6G和8G频率。由于各站的天线均为φ2.0m,因此,各设备的发信功率将依据站距设计为:+14dBm(4km)、+23dBm(19km)、+30dBm(51km)。

1.2各站型机房设计

1.2.1收发信部分

发信端将70MHz已调中频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变频,变换成微波信号,经三腔滤波器滤除无用信号,发送给功率放大器输入端,并放大到规定功率电平,经合路器由天线发送出去。

1.2.2分支电路部分

分支电路部分主要完成几个不同波道的收发频率合成及分离,根据需要组成1+1单极化型或空间分集型、1+1同频备份型等分支电路。复分接电路将21个2Mbit/s接口的PCM基群信号复接成45Mbit/s信号,或将16个2Mbit/s接口的PCM基群信号复接成34Mbit/s信号。分接是复接的反过程。

1.3微波链路估算

自由空间损耗为:Ld=9245+20lgD+20lgf.(1)式(1)中:f——发射频率,GHz;D——传输距离,km。代入数据得Ld=92.45+20lgl9+20lg6=133.5dB。收发馈线、连接器损耗Lt=16dB,发射天线增益Gt=41dB,接收天线增益Gr=41dB,发射功率P0=23dBm。为保证数字电视传输质量要求,误码门限BER=E-6=-86dBm。正常接收电平为Ld-P0-Lt-Gt-Gr=-44.5dBm。电平储备=误码门限一正常接收电平=-41.5dBm。

1.4系统管理

为方便日常维护,设备在传输主数据的同时插入一定比特的辅助信息,公务采用PCM方式传输,并提供两路RS232串行数据通道。公务设有选呼功能,使用方便。同时,可应用户要求,配置监控设备,实现远端监控功能。

1.5电源部分

供电电源采用标准化模块DC-DC变换器,设计时充分考虑设备备份供电的`独立性和保护功能。

1.6系统安装

1.6.1设备的开箱和去包装

清查包装箱的数量和包装箱上所标的站名或频率配置是否正确,认真检查包装箱是否损坏。首先撬开木箱上的包角铁皮,撬开顶盖,注意不能敲击;然后用小刀割开防水塑料袋,取出随箱包装的装箱清单;再打开纸箱,小心取出机架或挂箱和随机包装的附件;最后按照装箱清单清点,并做好记录。

1.6.2天线和馈线的安装在选择安装天线位置时,一定要考虑原先路由电测的无阻挡位置,另外,安装收发天线馈源的极化方式也要一致。将天线口对准需要传送的方向,然后将天线安装牢固。在安装天线时,要考虑到以后对方位角、俯仰角的调整。

1.6.3设备安装的准备

按照机房设计图纸确定安装位置,检查地面水平、机房高度和馈线出口。根据机架的安装尺寸,在地面上画线定位,注意设备与墙之间的距离选用合适的钻头在墙上和地面上钻固定机架孔,钻孔深度要根据所选用的膨胀螺栓确定。用吸尘器或其他有效工具清除孔内的混凝土粉末,进一步确定孔的深度和所用的锥是否合适。

1.6.4机架挂箱安装

在地面安放弹性垫子,把机架摆在上面,检查机架是否损坏和螺栓是否松脱。在机架下部安装前底板,将机架竖立到预先钻好孔的安装位置,检查合格后,在孔中放入膨胀螺栓,以固定机架。

1.6.5电缆、电线的安装

在机架安装走线架或电缆管道中铺设电源线、地线和其他电缆,并将其整齐地绑紧在安装架上。电源线用接插件式安装,与设备端连接插头在工厂内装配好。安装电源线之前,首先要判断设备使用电源与基础电源是否一致,判断准确后再安装。安装时,要将挂箱后盖取下,将插头插入LINEIN插座。在与电源端连线时,要区分正负极——红线接电源正极,蓝线接电源负极。

1.6.6设备与分复接器的连接

使复接器的45Mbit/s数据输出接口与挂箱母板上的45Mbit/s数据输入接口用电缆相连接,挂箱母板上的45Mbit/s数据输出接口与分接器的45Mbit/s数据输入接口用电缆相连接。

2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对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网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起了比原来更为可靠的数字微波网,传输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数据业务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微波和有线光纤网互相作用成为了可联通的网络。与此同时,网管系统也变得更加强大,可以实时监控微波的传输情况。

第2篇: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论文

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论文

1数字化传输优势

1.1便于信号存储

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目前电子技术以及数字化网络基础发展的基础,而半导体存储基础是使得电视信号可以多帧存储,这种效果若使用模拟技术是无法达到的。例如在制式转换以及帧同步问题上通过帧存储器可以全面的实现,从而丰富了电视图特技效果。

2数字改造在干线微波中的应用

2.1调频模拟微波设备

、数字微波收发信设备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在中频信号调制中都使用的70MHz中频调制器,通过对信号进行上调,达到微波频率后进行传输,但是在微波传输中模拟微波设备还具有限幅中放,但是数字微波信号就免去了这一环节,对原理的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二者原理基本一致。在模拟微波期间中,现在使用的都是固态化的,例如原有的行波管被现在的线性放大器以及FET效应器所取代,因而推动了现代化的数字微波传输技术发展。

2.2实际应用问题

频率稳定度方面遇到的问题。中频调频调制是模拟微波进行信号传输的主要方法,微波介质稳频设备是主要的变频本振设备,最大的稳频度数量级可以达到10-4,而在数字信号的传输中,电视信号主要通过数字微波传输,即采用中频数字调制,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继而通过信号的QPSK调制进行信号的调制,通过将信号变至微博频率,从而进行信号的和传输。

这种信号传输需要发射器具有较高的线性指标,并且在微波本振源的要求上,频率稳定度相对较高,其稳频数量级应当大于10-6,并且稳频技术大多为双重稳频技术,即介质稳频+锁相稳频,从而达到规定的要求。相位噪声方面遇到的问题。在传输中,模拟微波传输主要使用的为调频方式,因而在系统相位噪声上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数字微波传输过程中,主要采用的为相干解调的方式以及QPSK调制的方式,继而进行电视信号的传输,所以在相位噪声的要求上需要小于-70dBc/Hz。线性功放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应用要求信号的调频模拟功放区域在非线性区域,因而在一开始的变频器上还会增加一个限幅放大设备,从而保证发射机的工作质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将模拟微波设备予以改造,转变为数字微波设备的方式是可行的,通过实践分析证实了这一理论结果。在我国的某些城市的广电局等单位已经率先进行了模拟微波改数字微波的尝试,开了一个好头。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的1.4GHz、2GHz、7GHz、8GHz广播电视微波设备,改造起来是不难的,基本上和进口NEC的设备差不多。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的1.4GHz微波设备由于不是线性放大器,改造难度要大一些。某省广播电视模拟微波改数字微波的一个具体方案先对一个模拟微波信道进行改造。原来传输1路电视信号、2路伴音信号,扩容到4路电视信号、8路伴音信号、1路数据信号。信号源前端采用压缩编码设备。目前国际上都采用MPEG-2国际标准来传输PAL-D数字电视信号,电视信号压缩到6Mbids,图像质量就能达到广播级的水平。因此确定信源按MPEG-2标准对PAL-D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压缩编码,压缩的比特率为8.448Mbit/s,伴音信号按IEC268-15标准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利用数字化传输进行信道传输。在经过中继站的转播后,为了保证信号中不累积噪声,提高节目信号的传输质量,消除传输距离的影响,其中频调制主要采用QPSK调制的方式,解调则采用同步相干的.方式。虽然该种方式可能会产生一定得噪声累计,但是这种噪声低累计不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在扩容升级中,改造方案能够快速辩解的进行升级,压缩编码码率的变化节目传输容量便可以根据其改变而改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结束语

广播电视技术中,微波传输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中,通过数字化的信号传输,提高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质量。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微波传输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的技术应用以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这极大的推动了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和研究。

第3篇:论广播电视的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论文

论广播电视的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论文(锦集12篇)由网友 “边边”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广播电视的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论广播电视的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论文

论广播电视的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论文

摘要:介绍了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工作中的原则,对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数字化

1微波传输数字化改造原则

在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建设过程中,对信号传输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是一项综合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其改造的质量和传输效果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质量和用户的体验。因此,在实际改造过程中为了保证改造质量,工程的技术人员会对改造过程设立部分技术准则,以便于实现对改造工程的管理。在微波设备的数字化改造中,设备的改造过程必须满足国际规定的微波发射范围才能合法的进行微波信号的传输。在国际规定中,对于微波发射的技术指标,微波通道的误码率和传输接口等发射设备的技术参数都有全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研究论文

1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传输的比较

广播电视模拟微波传输和广播电视数字微波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共同性和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具体是:首先,在工作原理方面,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都是采用中频的调制器,并对上变频至微变频的微波变频率进行微波传输,但是其区别在于模拟微波传输器发射信号的中频调制后有一级的限幅中放,但是数字微波传输设备就没有这一级的限幅中放。另外,模拟微波和数字微波在传输带的宽度方面也是相同的,但是在模拟微波系统通道在部分的传输性能的指标方面,比如幅频群等延指标数方面均是要高于数字微波传输的,这对于模拟微波传输改造成数字微波传输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也减轻了改造的难度和压力。最后目前的模拟微波传输设备的器件都是全固化的形态,像采用FET场效应器件以及线性放大器等器件代替了过去的行波管和高压盘,这种代替旧为模拟微波传输方式改为数字微波传输方式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2广播电视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解决方案

在广播模拟微波干线设备进行数字改造的过程中,就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下面是笔者结

未完,继续阅读 >

《微波传输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的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微波传输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的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