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食课文原文

2023-02-01 08:05:0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看月食课文原文

看月食课文原文

月食是一种很奇特的自然现象,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看月食课文原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看月食课文原文

黄昏的时候,我们听到广播:晚上有月食,八点十一分开始。奶奶笑着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人们担心天狗吞掉月亮,就拿着锣啊,脸盆啊,用木棍敲着满村跑。敲着敲着,就把天狗吓跑了。”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吃过晚饭,爸爸对我们说:“咱们看月食去。”他拉着我和表弟出了门,来到河边。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他刚说完,爸爸就指着月亮说:“快看!”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时,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发生了月食。等到月亮转出地球的黑影,它又会亮起来的。”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表弟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看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月全食过程中月相的变化和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科学,讲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朗读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叫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

1、一份多媒体课件。

2、三球仪及投影片。

3、生字词卡片。

4、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通过谈话导入

新课。

1、师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看看他是谁?

(借助多媒体,出现动画张衡:小朋友们好!还记得那个数星星的孩子吗?没想到我长大后真成了天文学家。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们见过月食吗?想知道什么叫月食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月食吧!

2、师板书:16

看月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过渡:那么到底是谁在哪里看月食,看见什么了?请小朋友

1、跟课文录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现生字词,进行正音。)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讲读第一、第二段

1、自读课文一二段,。指名读第一段,你知道什么?

2、女生读第二段,师问:奶奶是怎样认识月食的?

(个别读有关句子)

3、妹妹相信奶奶的话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能读出有点信又有点不信的语气吗?

讲读课文第三至六段

过渡:奶奶说的对不对呢?月食到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三至六段。

1、现在我们跟着妹妹一起到河边去看月食。(媒体出现又大又圆的月亮)这时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呢?默读第三段,哪句话写此时的月亮?找出来读读,指名读,齐读。(媒体出现“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谁能把月亮读得更圆更亮?

看到这么美的月亮,妹妹怎么说的?找出句子读读。

过渡:妹妹刚说完,月亮就怎么了?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2、(媒体出现课文第四段),自读第四段,小组讨论月食中月亮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⑴个别读第四段,并结合课文中句子的描述月亮变化,句子中词语渐变。(请学生上台贴图板书演示月亮变化的形状)“大玉盘—→咬去了一块—→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⑵再读课文,(媒体演示月食中月亮形状的变化,文字与图同步出现,由学生讲述,教师操作。)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⑶月亮变化快吗?指导朗读,由快——慢。(一读认识形状变化,;二读从“慢慢地、接着、一会儿”等词语中知道月亮不是被一下子吞掉的,而是渐渐变化的。三读,连起来知道这就是月全食的现象。)

3、指名读第五段,妹妹看到月亮没了,她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来读读。月亮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让天狗吃了吗?爸爸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自读,男生齐读。)

⑴爸爸告诉我们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媒体出示爸爸说的话)指名读爸爸的有关话,红线划出“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

⑵再次指名读爸爸的话,学生上台借助三球仪演示。

⑶媒体演示月食过程,齐读爸爸的话,指导读出亲切教导的语气。

4、媒体出示一段填空练习。(机动)

转到了的中间,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上,就叫月食。

学习第六段

1、媒体出示第六段,默读课文第六段,奶奶和爸爸的话到底谁对?你怎么知道的?

2、这一段也写了什么?媒体出示课文第六段,男生读第四段,女生读第六段,分组讨论,请学生说说月亮变化有什么不同。

老师板演月亮变化的过程箭头,齐读第四第六段。

3、对比填空练习(机动)

月食开始了,慢慢地,月亮成了一般,接着,像,像,像,一会儿,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接着,像,像,像,天色也。

4、学生边读边看媒体演示月亮复原。齐读四六段。

学习第七段

过渡:看了月食的经过,听了爸爸的话,妹妹明白了吗?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

四、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师围绕板书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媒体出现张衡动画,问:小朋友,这回你知道什么叫月食了吧!希望你们从小刻苦学习,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人成为像我一样的天文学家的!

五、板书设计

用图画画月食变化经过

19

看月食

第2篇:课文《看月食》教学设计

课文《看月食》教学设计

课文《看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

4、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2)形近字比较。

钩( ) 镰( ) 蓝( )

钓( ) 廉( ) 篮( )

(3)课后练习1,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4)课后练习2。

(5)自由查找一些关于月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课。(板书:看月食)

1 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字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转”“背”。

2 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圈划出来。

3 生汇报,师相机

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

5 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

7 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 指名读第2 小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 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

4 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 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7 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8 读第5 节,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

说明: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写月亮形状变化的不同,教师反复操作并引导进行观察,让学生配上解说,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无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说的话。

2 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

3 请学生边小组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

4 指导读第3 、4 、5 节。要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5 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1 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3 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她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做表弟,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说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创设情境说话,既训练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第3篇:《看月食》观后感

观摩积累,内化于心 ——《看月食》观后感

有幸亲临“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精彩的朗诵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尤其是那一堂堂清新质朴、诗意高效的课堂教学,令每一位观摩者仿佛随心徜徉在美丽的林荫道上„„

印象最深的是上海选手金蓓玲执教的《36 看月食》这节课,重体验、重训练、重实效,通过实实在在的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向作者学习表达,积累文本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让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识字教学应凸显年段,注重语境中识字。

学生进入二年级,已能够熟练拼读字音,但仍存在个别字音的混淆。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课堂察微适当纠正强调,复习巩固。在基础拼音技能复习基础上,识字的重心应放在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上。如“眨”字的教学,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学生交流圈划出“表弟表现”的第一句句子“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学生将将“zhǎ”误读成了“zhá”。金老师及时发现并请其它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看月食课文原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看月食课文原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